新课程标准下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新探索

2024-07-21 00:00徐燕飞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6期

议题式教学法是指通过让学生对一个话题、一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促进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和吸收。采用议题式教学法不仅顺应了新时期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交流与探讨的主要方式。为此,教师应明确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重要性,根据教学的需要、学生的认知体验和兴趣爱好,精心设计主题,利用丰富的项目材料,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和研究项目中,以达到学以致用、内化知识的教学目标。

一、议题式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作用

1.开发学生学习潜能,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性、综合性特征明显的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从为学生布置真实情境下的课程任务入手,引导学生参加议题式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学习能力与思想品德修养的提升。在解决实际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针对初中生学习自主性相对较低、对生活本质感知不佳的问题,采取议题式教学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

2.引导学生在深入思考中提升政治认同。

政治认同是基本政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规划和组织议题式学习活动时也应注重这一点。教师在议题式教学中的适度引导,可以有效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在这一过程中,能有效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信任感,提升学生的基本政治素养与价值认同。

二、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议题式教学法的策略

1.将法治意识的培养与议题式教学有机结合。

法律知识的普及与法治精神的培养对于初中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

2.将关注时政热点与议题式教学有机结合。

采取议题式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要求。教师在进行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机融入当下的时政热点事件,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政治归属感。教师应通过时政话题的探讨,鼓励学生围绕各种社会热点,自主地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设身处地地预想应当如何做出行为选择,从而达成学生各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升,使其能够积极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认同。

3.将学科大概念与议题式教学有机结合。

开展议题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教学主题,进行序列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构建学科内容、厘清和解释教材的组织结构,是开展议题式教学的重要前提。同时,以大概念为核心,在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是学科内容结构化设计的重要路径。教师在开展议题式教学的过程中,应将学科大概念与之有机结合,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例如,在进行单元总结时,可使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对单元、课、框、目的不同方面、层次、要素以更加清晰易懂的方式进行重组重排。以概念为核心,将单元主题定为一级概念,课题、框题、目题下的关键内容分别定为二、三、四级概念,让学生对单元内容有逻辑清晰的、整体的理解把握。

综上所述,正确开展议题式教学,对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和新课标已有的内容与要求,对道德与法治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融合相应的生活情境,通过组织学生对预设的议题进行探究、思考与讨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与认同。

备注:本文系江苏省苏州市“十四五”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青年教师专项课题《新课标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议题式教学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22/Q/0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