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路径探讨

2024-07-21 00:00刘金玉徐光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6期

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和自主探究,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以此促进学生历史学科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原则

其一,主体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建构历史知识,在主体性原则指导下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我发展和自主学习空间。其二,发展性原则。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此过程中也要指导学生深入探究历史发展规律,培养学生运用发展性思维看问题的能力。其三,史论统一原则。在科学性与思想性融合的前提下开展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深入理解史实和相关概念,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思维,让学生能够将科学观念与想象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点。其四,量力性原则。在学生现有思维水平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开展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根据学生现有能力进行教学和提升。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路径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应在学生现有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原则创新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充分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让学生在适宜教学方法的引导下逐步建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

1.注重史料应用,形成历史观念。

史料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依据,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为学生补充史料,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史料,有效提升学生提取信息、分析判断能力。例如,在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史实展示相关史料,一则是李世民“知隋必亡”,在李渊举棋不定时进言坚定李渊起兵的决心,另一则是李渊反隋早已深思熟虑、筹划已久。这样两则针对反隋建唐主导者的史料之间相互矛盾,学生可以深入分析其中的内涵,形成自己的观点。

2.把握时空联系,构建知识体系。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之间的关联,通过专题化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时空联系,深入挖掘、探索历史事件中的线索,从而构建系统化的历史知识体系。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角度入手建立专题,例如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历程、世界发展特点与趋势、我国古代多民族政权的发展等。围绕主题开展的专题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发展的特征,充分理解历史发展的系统性和阶段性,从而构建系统化的历史知识体系。

3.创新课程设计,开展多元活动。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历史与语文、政治、美术等学科都具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可以构建跨学科教学模式,创新开发历史课程,带领学生开展多元化的探究活动,以此充分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辛亥革命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与辛亥革命相关的课外读物,带领学生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在我国政治、文化、经济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这样的跨学科教学模式能够将历史与其他学科建立一定的联系。教师还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开展教研和合作教学,如与政治学科教师开展教研,设计政治与历史相融合的教学活动等。开展跨学科教学与探究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样化的活动中促进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实现历史素养提升。教师应遵循主体性、发展性、史论统一和量力性原则,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