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复习是引导学生对整个单元的历史知识进行回顾与巩固的重要环节,可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但是要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强化对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培育。时间与空间是历史教学中最基本的元素,也是引导学生确立时空观念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具备时空观念,才能更好地分析历史和整合历史知识。有些学生由于时空观念不强,导致在历史学习中经常出现知识点混淆,不能有效整合历史知识构建完整清晰的历史知识体系等。所以,在单元复习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时空观念的培育,使学生具备梳理知识与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的能力。
一、引导学生树立整体时空观
在历史单元复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表格、时间轴等对历史时空进行梳理,对知识进行概括。通过表格、思维导图等可以使知识脉络可视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巩固与内化。例如,在复习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整体时空观念,教师运用了单元时间轴:以“思想控制”为大的线索,让学生绘制单元历史大事件时间轴,依次为: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公元前221年),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秦朝灭亡(公元前207年),刘邦建立西汉(公元前202年),张骞首次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公元前119年),设西域都护(公元前60年),刘秀建立东汉(公元25年),曹丕建魏、东汉结束(公元220年)。在复习过程中把历史重大事件以时间轴的形式串联起来,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树立整体时空观念,明确历史进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二、帮助学生增强动态时空观
引导学生树立动态时空观可以让学生对历史进行动态分析,让学生能够感受随着历史进程的推进,不同朝代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发生的变化,让学生以变化的观点看待历史。仍然以《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复习为例。“巩固统一的措施”是单元知识重点,这些知识点是分布在不同时段的,在复习课上教师可以打破知识分散的状态,以一定的线索将其串联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增强学生动态时空观。教师可以三张形势图为线索,即西周初年形势图、秦朝形势图、西汉形势图,并就三张形势图设计问题,让学生思考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态时空观。如:三个朝代在统治疆域上有何变化?三个朝代在对疆域管理上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西汉的疆域为什么比秦朝要大一些?为什么西汉比秦朝在管理国家方面更好一些?等等。学生需要根据历史朝代的变化分析历史事件,树立历史动态观。
三、引导学生拓展广义时空观
在传统的历史单元复习中,教师通常以历史年代线索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时间观,利用地理形势图来增强学生的历史空间观,但这种意义上的历史时空观往往是狭义的。实际上物质空间与文化空间是浑然一体的,在历史单元复习中不能只强调物质空间而忽视文化空间。在单元复习过程中,教师除了利用地理形势图来展示历史时空培育学生的历史时空观以外,还要重视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观念的培育。例如,在复习《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这一单元时,除了注重培育学生的整体时空观和动态时空观外,还可以通过分析秦朝经济情况等来培育学生的经济及文化观念。秦朝除了疆域统一了,其经济方面也得到统一。教师可以展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货币使用示意图》,让学生了解秦朝在货币和度量衡等方面也取得了统一,有利于秦朝社会经济发展和民族的统一。在复习《丝绸之路示意图》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张骞出使西域后,商人、学者等也往来其间,促进了中原人民和西域人民的交流,增进了相互了解。教师在进行单元复习时,利用图片培育学生的文化空间理念,对于强化学生的历史时空观是十分有益的。
总之,在初中历史单元复习课堂中,要培育学生的时空观念,教师就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整体时空观和动态时空观。在此基础上,要帮助学生拓展广义时空观。学生的历史时空观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教师在历史单元复习课中,要注重以单元知识综合的优势,通过对知识的整合与分析,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理清历史知识脉络,促进学生历史时空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