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培养

2024-07-21 00:00:00何晶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6期

“家”是国之本,“国”是家之根,结合初中历史课程特点,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一、转变教学观念,有效渗透家国情怀

通过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开展家国情怀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了解历史发展进程,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爱国热情与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时,教师可以引入具体事例,让学生感受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感受其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统一事业。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看纪录片《秦兵马俑》,感受秦朝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强大国力。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史记》中记载的秦朝疆域图,帮助学生了解秦在统一中国后所设置的行政区划,让学生对秦始皇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感受秦朝军事力量的强大和国力的强盛。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探索,使学生体会到“统一”对一个国家的重大影响。这样,就可以将中华民族的团结奋斗精神传承下去,让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更具有实际意义。

二、创新教学方式,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心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模拟历史故事情境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增强学

生对祖国的热爱,从而让他们产生民族自豪感。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中国古代科技》,展示我国古代人民在数学、医学、天文观测等方面的成就。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小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播放视频《血色活字》《中国古代印刷术——活字》等。《血色活字》是一部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创作的作品,是一部关于活字的传承性作品。《中国古代印刷术——活字》重点介绍了活字印刷的发明、发展过程,及其对东西方文化的重大影响。这样能让学生知道在中国古代,有哪些举世闻名的技术,这些技术对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有什么价值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进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三、丰富课外活动,强化学生爱国情感

历史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适当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感。

例如,在学习了大一统的政治格局相关内容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观看相关影视作品,了解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和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集权制度特点,并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表现。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迹,使他们能够实地感受当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在参观结束后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

加深学生对我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强化学生的家国情怀,从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能够让学生将个人情感和国家、民族、人民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优化,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当前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