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是教师施教的一种艺术手段。教师通过有效设计课堂提问,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具体问题进行有方向性的思考,从而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但是,纵观现今的初中历史课堂,仍存在部分教师思想固化、不能够推陈出新、使课堂提问徒有其表等问题。对于课堂中存在的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执教经验谈谈切身体会。
一、引领性——引导自主学习
让提问贯穿于课堂始终,既能够有效引导学生思考,又能帮助学生深化认知。对此,教师应主动学习和借鉴有效经验,采取灵活的方式将提问运用于课堂导入、新知教学等环节之中。
1.温故知新式提问。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在这一环节所设置的提问是否有效将直接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能够顺利进入新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在这一环节采用温故知新的方式,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进行思考。
例如,在教学汉武帝的大一统格局相关内容时,教师便在导入环节给学生设置了如下一系列问题:秦王朝为何灭亡了?在秦王朝灭亡后,又是哪一个王朝建立了呢?作为新政权,当时的统治阶级吸取了哪些经验,又实施了怎样的政策呢?结合教师层层深入的提问,学生不自觉沉浸其中,主动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思考,一步步地探寻汉王朝如何走向大一统格局。
2.举一反三式提问。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知识讲授是必不可少的。历史所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与学生生活的时代相距甚远。由于时代的脱节,不少学生在面对历史教学内容时或多或少地产生不解,进而影响教学进度。所以,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通过比较、分类等途径来降低知识的理解难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关于社会革命的概念时,采用了对比法,将“社会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放到一起进行教学。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储备出发,分别对比二者在性质、纲领、领导阶级、革命对象等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增强了认识,从而突破学习难点,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启思性——引导学生思考
在课堂中进行提问能够充分体现师生的良好互动,使教学过程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顺利完成。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应该加大精力投入,切实将重点内容和核心知识囊括其中,从而实现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深入理解。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抗日战争的相关内容时,笔者先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一些日本人企图淡化战争罪行的资料,然后向学生提问:日本这种对待历史的态度,教会了我们什么?有学生这样回答道:“我们要更加敬畏历史,热爱祖国,不忘耻辱,珍爱和平。”通过这种问题情境,也能使学生产生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思考特定问题时思维高速运转。
三、有效性——促进学生学习
历史课堂中的问题设置要注重紧扣主题,要能够有效带动学生的思维。所以,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应当逻辑性强、联系紧密。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有效把握难度。笔者认为应当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应该对历史教材进行透彻分析,提炼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将各知识点之间存在的联系烂熟于心,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课堂提问。二是尽量将所提出的问题向学生的日常认知靠拢,不能让提出的问题使学生不知所云。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生活经历以及认知范围进行了解,通过各种问卷调查和其他途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和契合教学要求的有效问题。另外,在设计提问时还应该做到难易结合,由浅及深,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话说,进而能够产生相应的思考,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
例如,在教学一国两制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在对待香港和澳门的问题上,为何最终采取一国两制的措施?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够进行相应的思考,得出他们自己的结论。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该进行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大胆发表和讨论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
四、开放性——提升学习效率
教师在提问时还应注意所提问题具有开放性,这对学生的思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学生在解决开放性问题时,不受某种固定答案的束缚和限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思维。因为这样能够对学生产生足够的吸引力,也会使课堂趣味性大增,容易使学生产生丰富的心理感受,对有关历史事件也能够进行正确的解读。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切实加强课堂中提问环节的精心设置,使课堂提问能够体现出高效性。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深入解读教材,这样,在设置提问时才能够做到以点带面,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学习中的莫大乐趣,使历史教学符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