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思•求实•求辩”情境视域下高中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策略

2024-07-21 00:00胡勇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6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史料实证素养为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而情境教学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具体、更贴近实际的学习场景,通过情境中的思考、实证和辩证的过程,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关联和多元性,还提升了他们对历史真实性的客观认知和辩证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境教学的设计与引导,以提升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一、创设求思情境,提升学生史料分析能力

创设求思情境能够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分析的能力,使其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更有效地运用所学知识。在历史学习中,学生要能够准确把握史料所传达的含义,并深入理解史料所呈现的内容,按照客观唯物主义的原则,对史料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和总结,形成对历史事件的认知。

以二战后的世界的相关内容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入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两则史料创建具体的学习情境。首先,让学生想象自己生活在1947年,作为当时的政治顾问,需要向杜鲁门总统提出建议。学生需要考虑当时的国际格局、美苏关系、欧洲国家的战后状况等背景。学生可以分析杜鲁门在演讲中宣布的对抗苏联扩张主义的政策,并思考背后的战略考量。他们还可以思考杜鲁门提出的美国对外援助计划对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并探讨是否有其他可行的政策选择。然后,学生可以假设自己是马歇尔,需要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提出重建战后欧洲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考虑欧洲国家的经济困境、社会需求以及防止苏联影响的策略。这样,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背后逻辑,进而培养历史分析和解释能力。

二、创设求实情境,培养史料信息提取能力

史料信息提取能力是指学生能够有效、有针对性地从史料中获取关键信息的能力。为培养学生的史料信息提取能力,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可以创设求实情境,通过呈现不同类型的史料,引导学生根据设问,有针对性地提取史料中的有效信息。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的历史文本、图片等材料,确保学生接触到各种形式的史料,通过给定明确的问题或任务,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提取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

以统编版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中两税法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准备不同类型的史料,如《定两税诏》《资治通鉴》《唐鉴》中的相关文字记载,当时的税收地图、画作或雕塑等,让学生围绕“两税法的实行对社会经济结构有何影响”这一跨学科问题进行研究。接着,学生需要了解两税法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同时也要查看税收地图以了解地区差异。学生需要从这些不同类型的史料中提取关于两税法实施时社会、经济、地理方面的关键信息。通过这样的求实情境,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同时也能加深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三、创设求辩情境,提升学生运用史料的能力

创设求辩情境,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辩论,促进他们对历史事件不同解释进行辩证思考,有助于学生从简单到复杂的历史问题中培养综合能力,让其在面对复杂的历史议题时能够运用扎实的史料知识,形成独立、合理的历史观点。

同样以二战后的世界的相关内容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模拟联合国的一个特别会议,代表各国的学生汇聚一堂,讨论冷战时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对国际关系、经济发展和全球安全的影响。教师先提供各种文献史料。然后,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为资本主义代表团,他们需要准备关于市场经济、个人自由、西方民主等方面的论据;一组为社会主义代表团,他们需要准备关于公有制经济、社会公平、人民民主等方面的论据。在辩论过程中,资本主义代表团和社会主义代表团需要先陈述各自的观点,再进行自由辩论。最后,设置一个联合国式的发言环节,让每个国家代表团发表总结性陈词,表达对未来国际合作的期望。通过这个议题,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冷战时期两种意识形态的差异,以及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这也能够培养学生运用史料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