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的融合路径

2024-07-21 00:00胡桂荣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6期

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是新时期劳动教育的内涵,也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和品质。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劳动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所以,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劳动元素,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的培养。

一、依托教材内容,挖掘劳动资源,激发劳动热情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和依据。教师在教学中要灵活运用教材内容,整合信息资源,通过发挥思政学科的育人优势,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在将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据,通过引入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劳动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2第二单元第四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时,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我国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师通过播放《鸡毛飞上天》中的片段让学生分析劳动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劳动创造财富、多劳多得的思想认识。在将多媒体资源和思政学习资料与劳动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中,学生能够意识到劳动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劳动意识。

二、改进教学方法,创设劳动情境,形成劳动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劳动的价值。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劳动情感,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形成优秀的劳动品质。

例如,在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如何创造价值和实现个人价值,理解劳动在实现个人价值中存在的方式,理解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中如何发挥劳动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袁隆平团队研发杂交水稻的相关纪录片,引导学生以粮食问题为核心分析劳动对实现个人价值产生的影响。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奋斗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为什么在拥有丰厚物质生活条件的情况下,有的人仍然不会感觉到开心?如何理解劳动创造人生价值?学生在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能够将劳动与政治理论知识进行结合,理解人们生活的基本实践活动是劳动,理解人们通过劳动创造价值、实现价值,获得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相关道理。

三、关注课堂对话,促进学习参与,体味劳动价值

新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活动认识劳动价值,通过师生合作与生生合作激活课堂。教师在教学中也要通过丰富的课堂设计,加深学生认识。

例如,在统编版思想政治必修4第三单元第八课《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教学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交流与交融对推动文化发展起到的作用,学习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组织开展辩论赛,让学生对劳动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思考,在总结与归纳中认识劳动对社会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

四、融入思政活动,推动劳动教育,营造良好氛围

将劳动教育融入教学中,能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结构以及心理特征,设计相应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劳动教育,调动学生积极性。在特定的时间节点,如植树节、学雷锋纪念日、五一劳动节以及志愿者日等,组织学生开展以“劳动最光荣”为主题的活动,也可以开展“文明宿舍评选”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化校园等活动中,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同时,教师应当坚持寓教于乐的原则,开展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活动,激发学生劳动热情。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面对面的学习平台,开展劳模进校园、工匠面对面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劳动的美。另外,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报纸、海报等方式,开展以“弘扬劳动精神”为主题的作品评选活动,使得劳动教育更加具有感染力。

综上所述,在推动构建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高中政治教育要与劳动教育进行渗透与融合,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与劳动意识,发挥高中政治课堂的育人优势,提升劳动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