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情境下的区域认知教学实践研究

2024-07-21 00:00朱菊萍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6期

一、主题情境下的区域认知教学概述

通过学习不同空间尺度区域的地理位置、空间分布、区域差异、区域联系等内容,可以理解世界不同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初步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意识,形成全球视野。

七年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他们往往不能够系统地、全面地理解具体的区域问题。这些学情都有待于教师关注、引导和点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契合本学段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且与学习目标有较强关联性的主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对区域问题的探究兴趣。在创设主题情境时,要关注区域差异,侧重空间联系与相互作用,体现区域认知培养。贴合学习主题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呈现出其所知所学。在教学中,创设地理学习情境应选择学生熟悉的问题或现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使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其较系统地运用区域认知方法和技能深层次了解区域主题,同时让其认识到地理是一门对生活有用的学科,从而将相关地理知识与技能等内化为个人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提高学生地理学习质量与效果。

二、主题情境下的区域认知教学案例

1.教材分析。

《中东》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一节。作为区域地理的内容,这一节的内容并没有着意某一个国度,而是对于整个区域的一些突出问题进行了总体描述。其中,教材重点围绕中东具有突出地理特征的几个方面,如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多元的宗教文化等进行了阐述和探究。

2.课标解读。

(1)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2)以某地区的一种自然资源为例,说出该资源在当地的分布状况、对外输出地区以及对当地乃至世界的重要意义。

与本主题内容相关的课程标准中出现的“说出”“描述”等行为动词,要求能再现地理事实,包括内容、过程、表现、形式、形态等;“归纳”“说明”则要求澄清地理概念和事实,包括成因、实质、性质和理由等;“运用”则指采取某种行动来经历与地理有关的过程,演示其方法。

3.重难点。

(1)读图,说出中东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并说明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统计资料等,说明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

(3)运用有关资料,说明中东的一些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教学线索。

本课题的教学设计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整合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世界上的热点地区,以及同龄难民的关注,并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关图文资料,了解中东的范围与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及宗教文化等,最后综合性地分析导致中东难民儿童颠沛流离的主要原因,进而生成本课题的主要内容。课堂主要围绕“中东难民问题”这个主题情境进行探究,具体教学线索如下:

(1)一些中东难民为何选择赴欧寻求庇护?(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中东地区的范围和位置)

(2)中东难民记忆中曾经安宁富足的生活与自然环境有何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中东自然条件对当地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中东难民到达欧洲后为什么不适应当地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中东与欧洲民族宗教文化,充分了解中东地区多元的文化)

(4)造成中东地区局势动荡、难民颠沛流离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利用综合思维解决主题问题,并建构生成本课知识结构)

教学以探究“中东难民问题”为明线,以了解中东地理特征为暗线,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有关该区域的基本地理常识,并通过阅读和思考,提升阐发原因、总结规律等地理思维能力。

5.教学过程。

(1)借助有关难民涌入欧洲的情境,引入学习主题。

设计意图 用具体事件创设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很快进入学习主题。

(2)通过展示资料,初步分析难民赴欧主要原因,引导学生了解中东在世界的位置及主要范围。

探究活动 通过《中东地区的主要国家》《中东在世界的位置》等图,分析讨论中东的范围及地理位置;

交流学习成果,归纳中东的范围及在世界的位置,并从地理位置角度总结难民赴欧寻求庇护的主要原因。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读图、析图、判图,明确中东的位置、范围,同时找出本区域中重要地理事物。这样,学生不仅明确了此区域地理位置,同时学会从地理角度观察和感受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3)展示景观图片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中东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特征。

探究活动 展示生活片段图片,观察并获取中东自然概况;交流学习成果,尝试归纳中东自然环境及自然资源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提供中东难民记忆中曾经安宁富足的生活片段图片,逐步引导学生理性认识中东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

(4)通过对中东难民曾经生活片段的分析,引导学生研究中东地区石油资源概况及分布、生产和输出等内容。

探究活动 分组讨论设计中东石油运输路线;

全班汇报交流小组学习成果;师生共同归纳中东石油的分布、生产和输出等内容。

设计意图 通过设置情境问题,让学生在合作式探究活动中主动获取中东石油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树立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5)通过对中东难民抵欧后生活问题的探究,引导学生将中东文化与欧洲文化进行比较,充分了解中东地区多元的文化。

探究活动 了解中东难民到达欧洲后不适应当地生活等现象,尝试探究其原因;通过全班学习成果交流,真正了解中东多元的文化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难民抵欧遇到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环节设计旨在帮助学生主动思考,促进其对中东多元文化主题内容的真研究、真学习。

(6)通过对难民问题的深度讨论,引导学生了解中东地区局势动荡的主要原因,进而主动建构生成本堂课知识结构。

设计意图 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整合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利用适宜的学习方式,建构中东地区的有关知识体系。

三、主题情境下的区域认知教学的思考

本课题教学设计在深入理解课程标准内涵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处理,并整合了很多其他有针对性的课外学习材料,实现了课前对学习素材的整理、加工、重构。学习过程主要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设计有驱动性的地理问题和具体任务展开,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同时将展示及评价活动嵌入学习的全过程。区域地理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教师要有重点地设计学习活动。

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一些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本课教学设计是按照学生认知需求,并以素养培养为核心,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情况进行的:即创设与主题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对具体的主题线索性问题进行学习和研究。在对主题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探究解决具体情境问题的同时,学会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从地理位置、地理事物和现象的空间分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区域差异和区域联系等角度,描述并简要分析某区域的主要地理特征。

在本课题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突破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践行“读图阐发指导,分组讨论研究”的理念,充分利用合适的图文资料,指导学生掌握读取图文信息的方法,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基本地理技能和素养。在本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读图分析法、分组讨论法、辩证比较法等进行主题内容的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定教”“以学生为中心”等思想。

在主题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不同地理区域的学习兴趣,逐步促进其形成从地理视角看待、探究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并初步具备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从课程标准的研读、学情现状的分析,到课程资源的开发,都要融入很多智慧,每一次教学方案的设计都是对以前方案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