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需借助数据赋能与教学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流程、提升课堂活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究与协作学习,以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数据赋能;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9-010X(2024)14-0050-03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2023年教育部发布《教师数字素养》标准,阐述了教师应具备的五项数字素养以及在数字化应用方面的具体要求。此外,《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也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化赋能学校教学质量提升,聚焦学习方式转变和教学精准评价。随着新型教育生态的形成,教育工作者正积极探索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路径和创新机制。要实现初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教学设计、环境创设及学业评价需要技术形态的生动呈现,还要将数据分析与教学耦合,优化教学流程,提升课堂活力,实现数据赋能发展性评价。以下为教学诊断数据化的一些实践探索:
一、课前:数据驱动的精准定位
崔允漷教授曾强调,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是设定清晰的目标。若缺乏明确的目标,教—学—评活动将失去方向,一致性更是无从谈起,判断教—学—评一致的关键在于教学、学习和评价是否都围绕共同的目标展开。为确保目标明确性,教师在具备课程素养、专业判断及目标叙写技巧的同时,还需基于学情数据进行深入研究。学情数据包含有效信息,用以支持教师的教学决策。可将教学资源进行素养和能力编码、对位,并通过课前收集学情数据,为教师提供精准教学依据。教师可利用以下方式开展教学,进行数据收集、课前赋分:
在线测试:
1.凯恩斯认为,协约国的赔款政策“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这是胜利者强加给失败者的掠夺性条约。这个条约是
2.1932年,在德国国会选举中," " " " " " " "党成为第一大党。1933年," " " " " " " "出任德国总理,开始掌握国家大权。
3.西斯国家主要有" " " " " "、" " " " " " 、
在教学资源的前置方面,我们采取了多种措施。通过填空题帮助学生厘清本课的基本概念与史实,确保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基础;根据马扎诺的学习三阶段论,我们设置了自我系统与元认知系统的问题,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动机,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相关背景知识的掌握。包括学生对二战历史的基本认知、对法西斯主义的理解,以及可能存在的误解和疑惑。通过这些信息,教师可获得大量有关学生的学习需求及数据,从而精准定位教学目标:
目标1 通过精读教科书、整理知识表格、绘制时间轴等方式,列举德、意、日、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基本史实,说出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背景、经过及他们各自对外扩张的历程。(史料实证、时空观念)
目标2 举例说明法西斯的暴行,认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给世界造成的灾难。通过表格梳理和情境体验,了解德、日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的史实,并通过史料分析,说明经济危机与政治危机间的关系。(历史解释、唯物史观)
目标3 在收集整理史料的基础上,讨论法西斯势力的恐怖统治给世界和平造成的威胁,体会和平的可贵,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暴力的高尚情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只有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且可测量,才能充分发挥其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以教学目标1为例,教师将课程标准中的抽象水平型动词“了解”替换为具体行为动词,如“列举”“说出”,并明确指出通过“精读教科书”“整理知识表格”“绘制时间轴”等方式达成。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明确了核心素养落实的知识依托和实施途径,还为教学评价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指明了方向。如此能够确保教学活动的一致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中:数据驱动的发展性评价
课堂教学中,评价作为教—学—评一体化的一部分,持续地镶嵌在教学、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获取学生的反馈,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智慧课堂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收集反馈,进行互动评价。
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利用智慧平台测试功能,让学生在课上完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测试题目,通过即时数据了解学生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利用智慧课堂平台展示与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相关的历史资料,如图片、视频和文献等,通过设计表现性任务与相应的评价量规,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和评价,以此了解学生对法西斯主义的理解程度。
任务一 依据提供的史料,分别从背景、建立标志、建立时间、内外政策、影响五个方面来梳理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的相关信息。具体要求:每组六名成员,每名成员介绍其中一部分。小组成员分配好任务后,各成员先自主总结,再完善小组讨论,最后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可对发言小组进行简要点评。
任务二 材料融合:请结合教材内容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扩张示意图(教材65页)略,用时间轴的形式进行整合,并简述德国法西斯主义扩张的历程。具体要求:小组成员进行自主总结后完善讨论,并以时间轴的形式呈现讨论结果。通过智能点阵数码笔和智能扫描仪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学生数据,教师即时对学生进行水平层级的评分,学生根据自身完成情况进水平层级的评分,组员之间完成组内互评。
任务一主要考查学生通过研读历史资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学科素养。任务二不仅对学生的读图能力提出了要求,还强调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在设计评价量表时,应充分考虑历史学科关键能力的思维训练路径和程序,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活动。通过将评价嵌入学习活动过程,学生可依据量表中的关键能力训练程序逐步思考和解答问题,及时调整学习行为,完成学习探究任务。这种评价方式有助于将评价量表转化为促进学生能力提升的有效工具,实现以评促学。
除此之外,智慧课堂还为学生提供自评和互评。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在达成教学目标方面的表现,及时调整学习活动。通过互评,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并了解其他人的观点和见解。这种多维度的评价方式,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历史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课后: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指导
信息技术不仅可以服务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还可以为课后延伸学习提供有力支持。通过测试可以快速、直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完成情况进行赋分,形成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的过程性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重视学生的能力发展,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课后作业可弹性设置必做题与选做题,以高效、人性化的教育,落实“双减”目标。
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利用数据驱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推荐。首先,通过布置探究性作业或项目,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分析学生的作业或项目成果,了解学生对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主题的理解深度和应用能力。其次,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学生的课后学习行为进行跟踪和分析,包括学生访问的教学资源类型、在线学习时长、互动频率等数据。通过数据判断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效果,进而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资源推荐。
此外,数据分析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还可以为教学策略的调整提供有力支持。根据学生的学习数据,可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完善。这种基于数据的教学策略调整,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数据赋能为教师提供了精准、全面的学生画像,可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状态。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将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个性化的历史教学资源和学习体验。相信数据赋能将会为历史教学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