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婷
摘 要:随着中考改革的推进,2021年上海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卷增设了跨学科案例分析题,主要涉及地理和生物等学科。中考改革强调核心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跨学科教学必须创新教学方式。问题式教学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落实学生跨学科素养,为跨学科教学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本文以“三江源地区‘守护者”为主题,通过创设情境,以问题为导向,将地理和生物等学科知识整合在问题链中,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初中地理与生物;跨学科;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207(2024)07-0023-03
随着中考改革的推进,2021年上海市教委在《初中地理和生命科学学科中开展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稿)》(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提出,运用初中学生已掌握的地理和生命科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关键能力对生产生活情境中的实际问题加以分析,以不同的学科视角审视问题,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然而,没有教材的跨学科教学该如何开展,成为一线教师普遍面临的困惑。问题式教学能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跨学科素养,为跨学科教学的开展指明方向。本文以“三江源地区的‘守护者”为主题,采用问题式教学法,进行地理和生物跨学科教学实践,以期为一线教师提供更多有益参考。
一、跨学科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地理与生物跨学科的教学需关注两门学科的交叉内容,除了关注生物本身,也要关注生物与自然、人文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初中跨学科教学应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某一主题或课题为情境,融合地理和其他学科知识整合发展,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为目标。因此,跨学科教学不是将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简单拼凑,而是突出问题导向,对同一问题从不同学科思维的角度进行表达。同时,鼓励学生主动实践、乐于探究,能够让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被动转向主动,促使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在学习中不断生成和发展[2]。
问题式教学是教育心理学家马赫穆托夫提出的一种发展性教学理论和方法,他认为教学的关键在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并提出问题式教学法是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一般实施步骤。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问题式教学是用“问题”整合相关学习内容的教学方式,以“问题发现”和“问题解决”为要旨[3]。问题式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拓展,以及核心素养的培育。教学中通过提供真实、复杂且结构良好的问题情境,围绕教师预设的问题或学生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疑问展开讨论、探究,师生互动碰撞,表达各自观点,最终解决问题[4]。
结合以上对“跨学科教学”和“问题式教学”概念的分析,本文中的“初中地理与生物的跨学科问题式教学”是指以情境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将地理和生物等学科知识整合于问题链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和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真实问题,从而推动跨学科教学从以知识为中心走向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培育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二、跨学科问题式教学的设计
1.依据课标梳理概念,确定教学思路
本节课选取2021年上海市崇明区二模跨学科案例题“三江源地区的雪豹”为案例。涉及的初中地理新课标内容有: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说明该特征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举例说明自然资源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涉及的初中生物新课标内容如下: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形成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依据新课标梳理本节课的重要概念有: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物与环境相适应,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结合重要概念,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整合编排,融合多学科知识和方法,以三江源的雪豹为载体,将“寻找雪豹—认识雪豹—保护雪豹”作为教学主线,探究三江源地区“雪豹与环境”的问题。通过创设情境、问题引导、小组合作、任务驱动等环节引导学生从生物和地理学科角度思考分析,从而提高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命运与动物保护的关系,渗透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结合教学理念、课程标准和跨学科重要概念,设计本课教学内容逻辑结构图如图1所示。
2.基于学情分析,制定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在生物学科的学习中已初步形成“生物适应环境”的观念,具备读图识图、描述地理要素特征和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生物知识储备,为跨学科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存在不能准确从材料情境中提取有效信息、部分学科知识掌握不扎实、遇到实际问题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迁移与应用、答题分析不够全面等问题。
基于此学情,制定本节课跨学科教学目标如下:①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三江源地区的地理位置,简要归纳自然地理特征,提高信息提取、分析能力和区域认知能力;②联系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归纳雪豹适应环境的生理结构特点,树立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适应的生命科学观点;③利用情境中的有效信息和学科相关概念,探究建设“生态移民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树立社会责任感,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增强尊重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3.围绕核心问题,设计探究问题链
在问题设计上,需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并具有一定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意识,学会利用跨学科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本节课围绕核心问题“谁是三江源地区的‘守护者”,创设真实情境,设计每个环节的主要问题如下:①三江源地区具有哪些自然环境特征;②雪豹如何适应三江源地区的环境;③雪豹种群数量为何减少;④三江源地区环境保护有何举措和意义(表1)。
三、跨学科问题式教学实践的思考与建议
1.问题情境应源于真实生活
跨学科问题情境应源于对真实生活的观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节课通过提供丰富的图文和视频资料,创设真实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作为水源涵养地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三江源地区的雪豹所面临的困境。让学生从根本上认识问题情境的现实意义,即唤醒学生保护雪豹、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但是,问题情境越真实,问题解决就越复杂,越需要学生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储备。因此,在确保问题情境真实性的同时,教师需要依据学情对情境的图文信息做合理编辑与加工。
2.问题设置要符合学生认知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问题的设置,一是需要了解学生对相应章节内容的学习需求、兴趣点、困惑点等;二是需要结合学科知识、认知心理结构以及学生学习知识时的一般认知过程和特点[5]。因此,设置有梯度的、环环相扣的问题链,既要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又要让学生有挑战、探究的欲望,促使学生逐步达到较高的思维水平。本节课的问题设置就从认识三江源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征开始,再到探究作为三江源地区食物链顶端的雪豹是如何适应三江源自然环境的,构建对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与生物之间关系的认知,形成合理的逻辑框架。然后再依据资料分析雪豹数量减少的原因,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为什么要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体现思维认知水平的不断发展,从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但是,实践教学中仍有问题需改进。例如,建设生态移民村应考虑哪些要素?该问题的思维容量较大,涉及的地理要素较多,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初中生考虑不够全面。因此,在后续教学改进中,教师应灵活变通,提供合适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发挥其潜能,培养高阶思维。
3.问题设计要整合学科知识
地理和生物的学科知识内容不能相互割裂,需要通过问题设计来搭建“桥梁”,实现两门学科的有效融合。同时,地理是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可把生物的知识融合在地理知识框架中。因此,本节课以三江源的雪豹作为载体,探究“雪豹与环境”“雪豹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人地和谐发展是三江源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知识整合中,问题设计为更好地理解另一门学科提供知识支撑,如“三江源地区具有哪些地理环境特征”有助于理解雪豹与当地环境的密切联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掌握;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形成整合多学科的问题解决能力,如“探究雪豹面临的困境及其解决办法?”有助于学生更真实地认识世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实现跨学科融合、解决真实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师应积极探索问题式教学的功能与价值,从课堂表现评价、跨学科大观念、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等角度,对问题式教学进行持续探索,为初中阶段的跨学科学习提供更多具体有效的教学设计策略。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育委员教学研究室.初中地理和生命科学学科中开展跨学科学习的教学指导意见(试行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21.
[2] 姚炳华.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教学实践与反思——以“南烛特色农业发展”为例[J].地理教育,2023(4):11-1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4] 梁文福,袁书琪,黄向标.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微课设计与实践思考[J].地理教学,2020(23):24-26.
[5] 张雪茹,朱红波.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地理问题式教学设计——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J].地理教育,2023(8):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