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策略探究

2024-07-12 09:59:45陈和媛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量感小学教育数学教学

陈和媛

摘  要:新课程标准强调了注重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而量感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之一,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量感,提升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的运用能力,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实际情况着手,优化自身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直观的体验中锻炼自身的量感。文章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重点提出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的策略,以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数学教学;量感

目前,部分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单纯依赖于板书加口述的方式,难以达到培养学生量感的目的,原因在于量感需要教师在后期对学生加以系统化、综合化的培养。受到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限制,采用常规的教学模式难以收获理想的成效,教师便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情况等,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和改革,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体会基本计量单位的概念,在学习与日常生活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量感。教师可以创设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课堂中与课后练习中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量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性

新课标中对量感给出了如下定义,即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学生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比较浅,对小学教学中的长度、重量等知识缺乏清晰的认知,教师在教学中仅仅凭借单纯的文字解释与语言说明无法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教师要意识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的重要性,学生拥有好的量感,可以在听教师讲解数学基本知识时,迅速从大脑中提取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经验,从而能够快速内化教师传递的基础知识内容,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另外,在实际教学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量感可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之一是让学生可以将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数学的量感是对事物的抽象感觉,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量感,帮助学生灵活运用量感解决更多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欲望。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的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通过问题培养学生的量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搭建问题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量感,通过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树立创造意识,使学生具备在思考、实践中认知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来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在创建教学情境的过程中搭配合理的问题,实现启发学生思考能力的目标。在教学实践进行之前,教师应该做好问题设计工作,思考可以让学生迅速代入教学情境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锻炼自身的量感素养,增长学生的智慧。并且教师可以立足学生的兴趣喜好,合理选择问题。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千克、克”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千克、克”的教学中为学生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其中的一个细节是,大臣们针对怎么称大象体重产生了争议,曹冲却想到了一种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猜测曹冲想到了什么办法,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讨论,假设自己是曹冲,要想什么办法来为大象称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踊跃发言,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办法,接下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曹冲的做法,即先将大象置于船上,观察船的吃水深度,做好标记,再将大象替换为石头,仔细观察石头放在船上的数量,当船吃水深度和标记一致时,便可以经过等量代换为大象的体重。为了培养学生的量感,教师可以接着对学生进行提问,让学生猜测大象的重量,再让学生估计生活中其他动物的重量,并为学生讲解生活中其他物品的大致重量,让学生对“千克、克”有更深刻的认识。

(二)引导学生亲身实践,通过测量培养学生量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组织生活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根据课上所学知识,在生活中体验知识灵活运用的流程。教师要让学生进行亲身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工具进行测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量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水平设计由易到难的实践测量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能够不断提升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进而不断提升量感。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米、分米、厘米”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直尺、卷尺等测量用的道具,并在教学中为学生讲述清楚“米、分米、厘米”的概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教室中独立测量物品的长度,例如让学生分别测量课桌、椅子的高度,测量讲台的高低,测量教室的长度,测量铅笔的长度,并且让学生分别用米、分米、厘米作为单位表述出测量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对长度的理解。教室中的物品相对较小,接下来,教师可以为学生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测量校园内一些较大物体的长度,可以让学生之间展开合作配合进行测量,提升学生的测量效率。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卷尺测量花坛一边的长度,提升学生对米的认识。

再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时、分、秒”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首先要明确“时、分、秒”的教学目标,即在于指引学生加强对钟表盘的认识,意识到时间的长短,在生活中对时间形成正确的观念。时间是一个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概念,在差异性的环境中,人们将对时间的长短产生不同的体会,尽管时间是一种不以人类意志所变化的抽象事物,但能够对人们的生活节奏带来一定影响。使学生深化对时间概念的理解,以及科学安排、运用时间,同样也是本课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此,教师可以考虑安排学生自主制订学习计划,统计读书、写字等常规学习活动需要安排的时间,用计时器记录好时间消耗量,确定所安排的学习计划的科学性,使学生可以及时调整。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在同样的时间段内,参与到差异性的活动中,再对时间流逝的速度加以讨论,使学生产生切身体会。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时、分、秒”的理解,真切地体验到时间的重要性,并学会如何管理和分配时间,从而使学生在今后可以切实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三)参照实际物体,培养学生量感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参照实际物体来提升量感,在指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的条件下,凭借参照物的力量体会量感。这有助于使原本抽象的概念更为直观地被学生所感知,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具有引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究欲的作用。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立方米、立方厘米”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大量的1立方厘米大小的积木,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手中的积木作为参照物。让学生通过不断地拼组,将1立方厘米大小的积木组装成不同体积大小的正方体或长方体,让学生体会到立方厘米这个体积单位的概念,让学生脑海中对1立方厘米的体积有大致的印象。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采用触摸的方法形成实际感受,同时鼓励学生阐述观点,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增强学生对体积“量”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产生问题意识。学生之间产生认知、思维碰撞后,便更容易在好胜心的驱动下,对知识和问题展开深入探索。

教师可以让学生讨论生活中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对生活中物体的体积进行探索,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步加深对生活的感知能力,针对立方米的概念,教师可以提前为学生准备1立方米大小的纸箱,让学生在观察纸箱的过程中,对1立方米有直观的感受,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立方米为单位,探索生活中可以用立方米作为单位的物品,让学生表达生活中较大物品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让学生将立方米、立方厘米应用在生活中,以优化学生的量感培养机制,进而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指导效果。

再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平方千米、公顷的教学内容为例,平方千米、公顷的单位较大,如果教师只是利用板书画图或者口述的方式来展示,学生无法有效感知到平方千米、公顷的概念,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实践,直观地体验平方千米、公顷,让学生在视觉的冲击下更好地把握平方千米、公顷的概念。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学校的操场中,将全班学生平均划分为四组后,安排每组各自负责测量操场的一个边,最后运用测量出的数据,实际计算出操场的面积,用以为学生直接感受操场的面积大小提供更多机会。将操场作为参照物,使面积及其单位的概念产生关联,便能让抽象的“量”实现具体化。

(四)课后练习,通过实践培养学生量感

培养学生量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量感,还要为学生优化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广阔的时空内锻炼自身的量感。这需要教师在课上教学之后,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练习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在课后练习中继续强化自身的量感,为学生带来优良的学习体验,促使学生可以在参与练习活动中,对量感进行深入解读、体会,感受到可以用量感帮助今后的学习与问题解决,让量感可以在学生的思维中扎根。

由于沿用以往作业设计的方式,难以满足于现代学生的需要,这决定了教师应该对课后练习模式加以改进,确保学生可以在相对宽松、自由、趣味性的情境中,培养自身的数学综合素质。

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正方体和长方体”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适当引入水立方的案例,先为学生展示其外形、功能,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列举出门票价格、年收入等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适当地为学生安排课后研究型作业,重点分析1亿、1千万等数额的大小,有助于使学生在感知体积的条件下,对金钱上的量感同样有所感悟。

再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米、千米”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余时间内,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收集和整理与长城有关的资料,其中必然包含长城从起始点至终点的距离。在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传授公里、千米、米等的长度单位,安排学生进行换算等。根据量感的概念设计出的趣味性课后活动,将成为全面提高学生量感感知能力的利器。

又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千万、亿”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事先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出当前世界上大型音乐厅、体育场馆的有关内容,提取出相关数据,使学生可以表达出数字代表的含义。如,针对“国家体育馆”,可容纳1.9万人,总票数大约900万张,预计销售门票700万张,预计收入1.4亿元,将有关数据提炼之后,学生便可以对数字代表的“量”加以描述,即1.9万代表观众数量,900万、700万为门票发行量与预计销售量,1.4亿为总金额,是预计可以卖出门票的总价格。让学生在课后搜索资料的这个过程,可以加强学生对数量概念的认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善于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体会数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量感。教师可以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来引导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具备主动思考的能力,或者带领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通过亲身测量,亲身实践来锻炼学生的量感;可以让学生参照实际物体,将抽象的数学基本知识具象化;还可以在课后练习中为学生优化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时间内有效锻炼自身的量感,从而助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蓝淑芊,周芷欣,黄妙,等. 小学数学量感教学的可视化策略探究[J]. 小学教学参考,2023(02):27-29+33.

[2]庄雅芬. 体验式教学模式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探究[J]. 试题与研究,2023(01):106-108.

[3]张程. 具身认知视角下小学数学量感可视化教学策略[J]. 小学数学教育,2023(Z1):26-27.

[4]陈垚清.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的探究[J]. 教师,2022(35):57-59.

[5]王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量感之我见[J]. 小学教学参考,2022(35):85-87.

[6]丁冠婧. 基于体验式教学下小学数学“量感”培养策略[A]∥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国际院士联合体工作委员会. 现代化教育国际研究学会论文集:五[C]. 扬州市梅岭小学,2022:149-151.

[7]何辛. 体验与思考并重,内外兼修培量感: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J]. 亚太教育,2022(14):123-125.

[8]砂国民.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的培养策略[J]. 考试周刊,2023(39):83-86.

(责任编辑:郑  畅)

猜你喜欢
量感小学教育数学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
兼收并蓄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2:25:12
提高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与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2:22:34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9:44
略谈小学语文课堂的生活教学
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0:50:38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2:24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9:34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4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