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杨武
摘 要:“双减”政策是国家作出的重大决策之一,落实“双减”政策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育质量,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减轻家长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情绪。只有深入透彻地理解“双减”政策的内涵,积极应用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并对原有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与创新,才能有效落实政策要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目标作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并使教学方法的创新围绕教学目标得到发展,这样一来,“双减”背景下,基于新课标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质量教学的目的,并且推进教学发展的进度。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
一、“双减”政策的相关概述
自“双减”政策出台后,各地区积极探究“双减”政策内涵,制订相应的教学改进措施。在学校教学方面,要求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打造高效课堂,要求教师不再为学生布置繁重的课后作业,同时限制校外培训机构规模,缩减学生参与校外培训的时间,减轻学生学习压力。但在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当前我国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象有待进一步改善。对小学语文教师而言,落实“双减”政策需要充分把握学校这一教育主阵地。
另外,在当前的“双减”背景下,新课标教学是当前学科教育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而在实施学科教育的过程中,新课标教学理念不仅能为教师的教育工作指导正确的发展方向,还能帮助教师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育问题,使教学的整体水平达到一种全新的高度,为学生个人及整体能力的培养提供策略的保障。为此,教师应结合“双减”和新课标的要求,提升现代教育效果。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应用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拓展教学途径,调动学生的感官神经,从视觉、听觉等方面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能力,符合当前时代发展趋势,对落实“双减”教育政策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使语文知识更加直观具体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载体。抽象的文字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信息化教学能通过图片、视频与音频使语文知识变得直观具体。基于教育新课标小学语文有效课堂的建立,对教师课堂理念的改变是前提条件,而身为教师,就应该紧随新时代的脚步,以满足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在信息化教学模式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课件,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准备相应的视频资料并配以图片与文字,可以使原本单调的语文课堂变得图、文、声、像并茂。
(二)提升学生学习效果
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深入推进,为了有效推进各学科的教学工作,新的小学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也已出台。由于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讲授过的重点知识内容“转瞬即逝”,若学生在课上没有扎实掌握相关知识内容,课后就难以独立解决相关问题。而小学生的成长特征决定了其在学习知识内容时存在“学得快,忘得快”的现象。“双减”背景下,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便于学生在课后自行观看课件内容,有利于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模式不但能够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可以督促教师在备课时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为学生后续复习奠定良好基础。
三、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能力培养不足
一部分语文教师在组织开展教学活动时,没有注意自身的表达方式,使学生养成了口语化的表达习惯,在课堂上难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十分有限,使语文教学较为刻板,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沟通交流能力的提升,制约了其综合能力的提升。虽然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学生的升学压力还没有完全得到改善与解决。受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影响,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还沿用的是“教师讲解、学生接受”的被动式教学模式,常常是为了解决问题才引导学生进行,并且往往将教辅资料中的解析作为唯一且标准的答案,教学方法固定且缺少创新性与灵活性,不仅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更难以发挥语文教学的潜在教育价值。
(二)作业设计不合理
教师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的目的是进一步拓展与延伸课堂内容,数量合适、内容匹配的课后作业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复习并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内容。但一些教师认为只有多做题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这样的训练方式只会消耗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在“双减”背景下,学生课业负担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是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大多数小学语文作业存在枯燥单一的问题,抄写课文、短语、句子是教师经常为学生布置的作业内容,单一枯燥的作业内容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另外,有些教师没能把握好作业数量,作业量大、内容复杂是当前小学语文作业的特点,这也是“双减”政策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育的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创新教学模式
近年来,在“双减”背景下,语文素养作为语文的基本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培养中上升到了一个新高度,经过一系列教育改革的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语文教育不断地改革,语文课程的改革在教育方面越来越受重视。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是开展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指南,不仅需要小学语文教师了解新课改的新要求、新理念,更要结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旧有的教学方法,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可以用创新的阅读模式去代替以往的应试阅读,通过阅读,让文章变得立体起来,开阔学生的思路,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例如,教师可以在学生朗读《秋天的雨》这篇课文之前,给学生提出一些思考问题,让他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再进行讨论,讨论时,学生都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对这篇文章的看法。教师可以在课前给学生提出几个问题,比如作者描写的雨的特点,作者对秋雨的感情,文章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描写秋雨,让学生带着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可以结合PPT课件呈现一些秋天的景色和事物和学生展开讨论,对课文中出现的银杏、柿子树、田野、橘子、菊花等展开深入的交流,通过了解学生对这些事物的喜好程度,明白学生的关注点,从而带领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者表达的对秋雨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提升审美和情操,通过语文课本感受大千世界。
(二)创建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氛围
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规范与质量方面的要求,所以它不仅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更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时要将语文课堂进行无限扩展,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开阔眼界,丰富知识储备。信息技术现代化、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对开展语文课外知识的延伸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进行课外知识的延伸时,可以通过精美的课件、美妙的音频、生动的视频以及各种风格的图片等展开相关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不单单依靠书本中有限的文字和图片扩充自身的知识内涵,而是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认识更多、了解更多,这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储备,开阔了他们的眼界。
例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这篇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播放风声的音频,让学生感受风掠过不同树叶时有不同的声音,微风的细腻代表了大自然的温柔,狂风是雄伟,代表了大自然的威力。然后再让学生听水的声音,如小雨滴滴答答的声音和大海汹涌澎湃的声音,学生通过聆听,就像身处在大自然中。最后可以利用课堂活动,让学生自己扮演小动物,选择小青蛙的学生要发出“呱呱”的声音,选择小绵羊的学生要发出“咩咩”的声音,这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结合微课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氛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教学逐渐在教育领域中崭露头角。微课时间较短,可以在十分钟左右进行。而且小学生往往对课堂中用微课呈现的十分钟内容记忆牢固。微课还具有跳跃性,以及分化解析知识的功能等,学生在减缓学习压力的情况下深入理解知识,以此能形成高效率学习。
语文新课标要求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时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成长规律与学习特点展开具体的语文教学。处于成长阶段的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心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来转变抽象且学生难以理解的语文知识,以生动活泼有趣的形象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在课前准备时,可以在微课视频中增添教学内容,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来强化小学生的理解能力。
例如,在教学《蜜蜂》这一课时,学生肯定会对蜜蜂充满好奇心,这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蜜蜂是怎样辨别方向来飞行的?蜜蜂是怎样采蜜的?起了狂风时,蜜蜂为什么要飞得很低?”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观看视频,在视频中寻找答案,看完视频后,学生积极举手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对其进行总结。信息技术使课本上没有生命的内容生动地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这样学生在课堂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蜜蜂这种生物飞行的本能。
(四)拓展课外文本,进行对比阅读
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外文本并和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对比阅读,从而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量。在拓展课外文本时,教师要注意所选择的文本内容与教材中的课文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需要注重对课内文本的教学,而课外文本仅仅是充当辅助的教学作用。在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讲解和灌输标准答案,不如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积极探究。
以《山行》这首诗为例,作者杜牧在诗中描绘了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并且在本诗中作者运用了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因此教师便可以寻找同样运用这种手法的写景诗。通过信息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李白所写的《独坐敬亭山》。首先,学生分别阅读这两首诗,并结合课下注释尝试理解诗中的内容。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初步阅读,学生能够发现《山行》与《独坐敬亭山》都是写景诗,但与《山行》写秋日山行之景不同的是,《独坐敬亭山》则写了诗人游玩敬亭山时所看到的景色。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从作者情感表达的角度对比学习这两首诗,在《独坐敬亭山》这首诗中,作者李白表达了自身独孤、怀才不遇的情感,而《山行》则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由此可见,两首诗虽然都运用了写景抒情的手法,但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通过上述应用信息技术所开展的对比教学环节,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和理解教材中的诗词,另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积累量。
(五)优化总结评价,助力学生进步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式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小学学科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需要通过合理且科学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综合发展。基于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系统评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科学习带来的愉悦体验,从而积极主动参与其中,通过适当的信息评价构建其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帮助学生维持长期的学习动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发挥好信息技术评价的优势,通过恰当合理事实的应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感受成功的体验,结合恰当的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反思。
总而言之,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此前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学情等制订科学的教学计划和方案,实现语文教学定位的合理化,突出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进而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构建语文知识体系,在有意义的学习的前提下,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用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晓霞.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1):264-265.
[2]钟慧. 现代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教学的应用研究[J]. 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20(10):132.
[3]曹力超.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优势及实践应用[J]. 学周刊,2021(06):159-160.
(责任编辑:淳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