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育人视域下农林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六维联动”体系探析

2024-07-12 08:31王刚白云鹏夏天骄
关键词: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王刚 白云鹏 夏天骄

摘    要:要实现农林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提质增效,就必须围绕全员育人理念探索多主体相互配合的现实育人路径。基于研究生导师、课程教师、辅导员、党支部书记、研究生办公室秘书和校友六个育人主体构建的“六维联动”协同育人体系,对推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文章系统阐述了该体系的价值意蕴,解析了全员育人实施过程中的现实困境,从顶层设计、队伍建设、自我管理、文化氛围营造四个方面探索了农林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优化改革。

关键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六维联动;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7-0087-03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全国涉农高校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的回信中指出,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希望涉农高校继续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新型人才[1]。因此,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应承担重任,发挥农林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以下简称“思政”)教育更大的作用,不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强化教育主体间的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充分发挥校友朋辈的引领作用,加强校内外的资源交流共享,不断提高研究生的知农爱农情怀,激发研究生思政教育全员育人的内生动力,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力量,为乡村振兴输送高质量的“三农”人才[2]。

一、农林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六维联动”体系构建的价值意蕴

农林高校肩负着促进农业现代化事业发展、培养高层次农林科技人才的使命。农林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环节,应符合新时代研究生培养要求和思政教育工作规律。“六维联动”旨在充分发挥科研、教学、思政、党建、管理以及校外资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联动作用,既是破解关键问题、加强联动沟通的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也是探索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中贯彻全员育人理念的重要工作模式。

(一)“六维联动”是农林高校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3]这是农林高校深度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厚植研究生“三农”情怀和勇担强农兴农使命的行动指南。农林高校应切实落实会议精神,不断用全员育人理念创新知农爱农的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强调校内外多个维度间的合力育人意识,加快构建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多个维度密切协作的研究生思政教育体系。基于此,“六维联动”研究生思政育人模式的主体包括校内与校外两部分,即研究生导师、课程教师、辅导员、党支部书记、研究生办公室秘书五个校内部分和校友一个校外部分,校内与校外要相互配合,发挥教书育人、科研育人、管理育人、朋辈引领等作用,形成研究生思政教育长效机制,突破研究生思政教育中育人惯性思维和路径依赖。

(二)“六维联动”是农林高校贯彻全员育人理念的成效指标

“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4],全员育人是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作出的决策部署。全员育人强调在育人过程中积极动员可以参与的全部力量,以保证育人达到显著成效,重点聚焦于育人队伍的系统性和责任感,强调多类别间的协同性。当今世界正处于不断变化中,国内外环境形势多变,研究生思想动态和价值观呈现多元化。面对新形势,构建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全员育人模式尤为重要。全员育人的目标是解决单一育人主体间的交流不畅、资源不均等问题。 “六维联动”作为农林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创新性探索,是全员育人理念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也是全员育人成效指标的具体体现。在理论目标一致的前提下,育人主体只有在实践中相互配合,同心合力,才能保证全员育人从思想到方案再到实践的有序推进。

(三)“六维联动”是农林高校培养知农爱农新型

人才的坚实支撑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持续输送具有“一懂两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情怀的高水平人才。农林高校是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的主体,肩负着实现人才振兴和乡村振兴的使命。农林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关键是要把培养学生“一懂两爱”情怀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育中增强学生服务“三农”的本领。“六维联动”通过育人主体间的优势互补,在科研、教学、思政、管理、党建、朋辈这六个维度联动育人效应下,努力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高地,为农林高校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农林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全员育人实施

过程中的现实困境

(一)育人主体意识上存在误区

全员育人的重要目的是解决高校各育人主体间各自为政、联动性不足、权责不清晰等问题,内容上不仅包括教书育人,还包括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和管理育人等多个方面。因此,各育人主体在不同维度上从事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最终都要聚焦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5]。然而,在实际的育人工作中,各个主体之间配合不佳,存在着“重科研、轻育人、重速度、轻合作”的思想,既没有发挥出研究生在此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也没有达到理想的育人效果。全员育人“一般性”模式难以满足新农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人才培养需求,研究生思政教育没有做到因势而新,育人工作往往陷入“部门化”的困境,难以形成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大思政”格局。

(二)育人实践过程中面临挑战

一是协作机制建设方面的挑战。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育人主体主动沟通的机制尚不明晰。导师和专职辅导员作为育人的骨干力量,没有起到联动轴心的作用。部分导师仅关注学生的科研和学术能力,专职辅导员的工作侧重于研究生的思想、生活和日常管理,同时专业辅导员又忙于大量的事务性工作,造成各育人主体间主动沟通的意识不强,协同育人权责界限模糊,使育人工作趋于被动。

二是研究生专职辅导员队伍建设不足。《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要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工作力量[4]。目前,高校本科生辅导员已经基本实现《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的师生配比,但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作为全员育人中心力量之一的专职辅导员数量还严重不足。研究生群体的年龄跨度大、研究方向多样化,而且农林高校部分研究生长期脱离校园从事田间实验,所以学生接受思政教育的时间碎片化,为研究生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增加了难度。

三是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新农科发展对农林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全员育人各主体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目前,各育人主体的专业素质、学科背景和学历层次等参差不齐,对研究生思政教育深层次问题的回应效果不佳,在多维度育人协作中存在短板。

四是研究生教育、培养和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部分高校研究生体量庞大,传统的管理服务方式难以应对现代的研究生管理需求。大数据平台运行效率、准确程度、使用效果较低。尤其是远离城市中心的高校,信息化资源不能统一配置,出现教育培养过程中信息不匹配等情况。

(三)育人成效上存在差距

一是研究生“出口”单一化。研究生教育不同于本科教育,农林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类别,更加注重专业性教育和创新价值的培养。本科生“灌输式”思政教育模式的延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出口”,研究生就业出现了“考公热、编制热”的情况,这与研究生培养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

二是部分研究生服务“三农”意识与使命感薄弱。农林高校研究生作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主要力量,肩负着重要的时代使命。部分研究生社会责任感和知农爱农意识缺失,科研功利心较重,一味寻求“高分文章”,与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理念脱轨。在就业去向选择中往往因地点偏远、条件艰苦而放弃乡镇等基层单位,难以做到扎根大地、服务“三农”。

三、全员育人视域下农林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六维联动”体系构建探析

农林高校研究生思政教育是一项系统化、一体化的工程,高校要探索全员育人的内在联系和规律,统筹安排,统一部署,就要明确全员育人各维度工作的职责和目标,发挥各育人主体专业特长,真正实现研究生思政教育1+1>2的效果。

(一)夯实顶层设计,推进整体布局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大学的根本问题,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4]。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农林高校应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多方育人力量,形成联动式思政教育模式。学校层面应树立“大思政”育人格局,强化育人工作的系统性、全局性,做好研究生思政工作的整体设计,积极改革,实施系统性举措来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成效,将研究生导师、课程教师、辅导员、党支部书记、研究生办公室秘书五个校内群体和校友一个校外群体有机结合,六个群体在“六维”空间内相互循环,形成“六维联动”模式。二级学院要在学校总体方案框架的基础上,根据学科特色、学院历史文化、育人环境、校友资源等制定符合研究生成长成材需求的思政教育方案和实施计划。学工部、研工部在文化宣传、制度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应结合学校方针政策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运行、考核、奖惩和评价机制,同时将“全员育人”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应积极吸纳社会力量,拓宽校内校外资源合作渠道,校友会、就业指导中心等组织和部门要加强校友联系,建立多种方式的联动机制,促进研究生招生、培养和就业。在学校党委的指导下,各育人主体密切配合,形成二级学院党政齐发力、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局面。

(二)加强队伍建设,明确“六维”权责

学校党委要把加强思政队伍建设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环节,科学制定育人主体的工作职责和沟通联系机制,使权责关系更加清晰,清除“六维”间的沟通障碍。

一是学校党委要高度重视思政队伍建设,明确研究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二级学院党委要通过培训、谈话等方式不断强化研究生导师的思政教育意识,出台政策性文件激发思政育人主动性。导师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要做好“入口—中间过程—出口”的全过程教育,发挥课程教师在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阵地作用。例如,以课程思政竞赛等方式不断强化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以赛促教。研究生办公室要精细化管理,抓管理中的“关键少数”。学院要分类别、分地点、分领域联络校友群体,为研究生实习、就业、项目合作等搭建平台。相关部门定期召开“六维联动”工作推进会,在各育人主体间协调联动解决出现的问题,要以清单式管理、项目化推进,层层落实会议的各项决策。

二是科学合理地配备研究生专兼职辅导员,匹配相应学历与学科背景的教师加入研究生思政教育队伍,发挥专兼职辅导员在“六维联动”中的骨干力量作用。研究生生源结构和学业生涯发展是多元的,针对研究生要实行“订单式”培养,绝不能“大水漫灌”,这就要求增加专兼职辅导员的数量,可以尝试吸纳部分博士后作为兼职辅导员,阶段性从事研究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生涯规划、活动组织等工作。选任青年导师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开展党建和学生党员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育人功能。

三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六维联动”提供协同育人途径,便捷获取校内外资源。信息的数字化、智能化能更好地服务研究生思政教育。农林高校研究生从事室外实验时间长、次数多、区域广,构建基础数据和实时数据强大的信息平台是“六维联动”体系顺利运行的基本保障。同时,六维力量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高频次对接,把校友群体育人力量更好衔接到思政教育中,打破校内外各方力量沟通交流、互通有无、靶向服务的壁垒。

(三)优化自我教育,增强管理效能

研究生在经历本科教育阶段后具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主学习能力。农林高校研究生又因实验、采样、调研等原因,进行集中式思政教育活动的机会比较有限。基于此,开展研究生思政教育需在“六维联动”机制下进一步培养和强化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促进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

在研究生思政教育中,主体联动是建立在研究生自我教育基础上的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自我教育能力,高校要从“强化引导教育—提高责任意识—明确奖惩机制”三个维度开展工作。培养研究生自我教育意识,一方面要抓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少数”,补齐短板,加强对研究生热爱农业农村事业、扎根乡村基层等典型模范的宣传,发挥研究生骨干示范带头作用,在价值引领中实现研究生的自我教育;另一方面应强化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运用适当的奖惩机制对研究生进行引导教育,对于突出做法和优秀案例要进行表彰和推广,对于违反校规校纪、不遵守学术道德的行为要树立反面典型,予以惩戒,做到严管厚爱。

(四)营造文化氛围,厚植“一懂两爱”情怀

农林高校应通过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一懂两爱”情怀,培养学生情系“三农”、甘于奉献的精神。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事教学活动时要立足校史校情,努力挖掘具有农林高校特点的“三农”元素,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农耕文化紧密结合;导师、课程教师、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作为文化引领的前沿群体,在科研、学习、管理、组织、生活中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诚信科研、艰苦奋斗、知农爱农的观念;党支部书记要充分发挥“双肩挑”的作用,发挥党建引领、文化浸润、榜样树立等作用,让学生党员成为党建工作的“主角”,使政治理论学习从党支部书记“一人讲”变成师生共同沟通交流的“大舞台”;校友会、就业中心要积极挖掘涉农企业和基层工作校友的榜样事迹,以校友群体力量带动研究生知农爱农情怀的提升,以朋辈引领发挥育人作用。

全员育人视域下研究生思政教育是一项综合学校各类教育主体、统筹校内外资源的系统工程。农林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构建符合农林高校研究生教育培养特色的思政教育工作体系,培养既有创新科研思维,又有“国之大者”格局的高质量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六维联动”协同育人体系以全员育人为基础,加强多个维度间的交叉合作,发挥农林高校特色优势,优化研究生思政育人新路径,为推进乡村振兴培养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习近平回信寄语全国涉农高校广大师生以立德

树人为要本 以强农兴农为己任[N].人民日报,2019-09-

07(1).

[2]  侯东丽,朱羽菲,穆闯录.农林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优化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3(2).

[3]  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

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

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0).

[4]  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

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

28(1).

[5]  贾立平,张宗兰,王帆,等.新时代高校全员育人的根本目

标、现实困境与协同体系构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2023(1).

收稿日期:2023-11-30

作者简介:王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3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精品项目“‘四营驱动 双向赋能协同育人路径探索与实践”(2023JP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面向新农科的农林高校‘环境学概论课程体系建设与优化”(JY2303060)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生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由“依附”走向“联动”:学校与政府协同育人策略研究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