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类人工智能软件发展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冲击及应对策略研究

2024-07-12 04:10周健明
关键词:人工智能

摘    要:人工智能类软件的迅猛发展已经悄然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范式造成了影响。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冲击。文章主要从ChatGPT类人工智能软件的发展特点讨论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冲击与挑战,并从政策制定、引导认知、过程监督的角度提出了高校学风建设的若干应对策略,以期为新时代高校培育优良学风,培育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借鉴。

关键词:ChatGPT;人工智能;高校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7-0041-05

ChatGPT自2022年发布之日起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高度关注,短短2个月就在全世界范围内吸引了超过1亿用户。时至今日,ChatGPT已经由最初的3.5版本迭代到了5.0版本,并由最初的文本生成衍生出了一系列图片、声音、视频生成类的人工智能软件,其功能之强大已经被广泛运用在了全球范围内的教育、医疗、新能源、交通、城市管理等诸多领域[1]。为了防止人工智能技术的滥用造成不当后果,在各领域内人工智能软件合理运用,2023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7部门联合发布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

简称《办法》),以此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和规范应用。得益于《办法》的颁布,在市场技术运用层面人工智能类软件的发展在政府部门的引领下逐步从无序走向有序。在高等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已经悄然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学习范式造成了影响,然而至今在世界范围内鲜有明确的管理规定条例,高校学风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一、ChatGPT类人工智能软件对学风建设的冲击

高校学风是指高校师生的学习风气、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体现了学校师生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等方面的风格,也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教学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的综合[2]。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培育新时代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质量人才的培育也离不开良好的学风建设。当下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已经对教育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高等教育学风建设方面我们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违规”成本大幅度降低

尽管目前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多数人工智能类软件尚未完全向国内用户开放,但是其在高校大学生中的使用普及率不容忽视。虽然目前尚未有针对国内内地高校大学生ChatGPT普及情况进行的全面针对性调查研究,但是我们可以从国际研究中获取一些经验。2023年一项针对全球5个国家1 048名调查者的研究发现:超过52.6%的被调查者曾使用过ChatGPT软件[3],美国的Intelligent调研公司针对全美1 223名大学生进行调研后发现超过三分之一的被调查者曾使用人工智能类软件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堂作业[4]。香港大学为了防止人工智能类软件对学风造成巨大不良影响更是给校内师生发布邮件要求:“禁止在港大所有课堂、作业和评估中使用ChatGPT或其他AI工具,除非学生事先获得有关课程讲师的书面同意豁免,否则将被校方视为剽窃个案……”[5]

由此可见,大学生使用人工智能类软件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堂作业及学术论文已经不再是一件新鲜事。在大学生最受欢迎的媒体网站Bilibili上输入“ChatG-

PT+论文”“ChatGPT+作业”能够搜索到上千篇教学视

频,其中播放量最多的视频已经超过184万,这些视频的内容囊括了软件使用、引导式提问、科研绘图、模型制作、数据抓取等。上面的数据仅仅只是单个平台所展现出来的,还未包括最受年轻人喜爱的短视频平台,足以可见在我国大学生群体中ChatGPT类人工智能软件已经不再是一件新鲜事。虽然ChatGPT并未对国内用户开放,但我国已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生成式替代型人工智能类软件,如百度文心一言、阿里通义千问、科大讯飞星火认知、清华大学GLM、360智脑、智谱AI等,对于大学生而言获取该类软件并且在自己的学习中加以使用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

基于上述情况,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类软件对于高校学风建设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大幅度降低了学术不端及学术不诚信的“违规”成本,这里的“违规”成本指两方面:一方面是技术成本,另一方面是时间成本。从技术层面来说,通过人工智能类软件采用引导式的提问获取一篇学术论文的初稿、课堂作业并非一件高技术含量、高技术壁垒的事情。从时间层面来说,打开国产人工智能软件,首页上就有“文章生成助手”字样,通过简单的提示,使用者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取与主题相关的论文框架,甚至使用者能够通过一步步的引导,使人工智能软件不断完善文章的框架及内在逻辑,最终在不需要查阅任何外部资料的情况下使用者就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一篇框架结构合理完善且具备一定学理性及学术性的文章。原本需要经过查阅资料、收集信息、辨证思考、信息凝练才能够完成的文章内容,如今仅需要短短几分钟就能够完成,降低了“违规”的门槛,更有甚者可以通过交叉使用各类人工智能技术软件创作出不真实的实验数据图片、声音、视频,甚至凭空捏造实验成果,对科研诚信、学术诚信造成极大的损害。

面对这这一现象,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国内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部分学者认为ChatGPT类软件本质是高科技剽窃[6],但也有相当一部分的学者认为不必太过担心,我们应当拥抱高科技给教育带来的变化[7]。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对高校学风建设来说这是一项重大的冲击。显然我们的高校学风建设尚未能够充分迎接及应对这一由技术变革所带来的变化。

(二)人工智能技术使用甄别难

随着ChatGPT类的人工智能软件在教育界的逐步传播,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使用ChatGPT类的人工智能软件来完成学校布置的课后作业可能会变得愈发普遍。从学风建设的内涵与要求出发,学风即为学习风气,是指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方法上的品质体现,良好的学风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品格所在,是学生成才成长的基本要求。在学习过程中使用ChatGPT类的人工智能软件来完成学业、作业、科研是否违背了学风建设的精神内涵仍然是一件在全世界范围内讨论的热点话题。一项由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Christian Terwiesch教授进行的研究显示:ChatGPT能够通过沃顿MBA课程的期末考试,且获得的成绩能够介于B-和B之间。来自美国和德国学者公布的最新研究报告《人工智能能通过会计认证考试吗?

ChatGPT:CPA、CMA、CIA 和 EA?》显示:OpenAI的最新一代AI语言模型ChatGPT 4完成并通过了美国的几个会计类考试,包括美国注册会计师(CPA)、注册管理会计师(CMA)、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和注册税务师(EA)。《斯坦福日报》在斯坦福学生中进行的一项匿名调查,许多人承认在期末考试中使用了被全网刷屏的ChatGPT,并且阅卷教授也很难分清到底哪篇课堂作业运用了生成式的人工智能软件[8]。

通过低时间与技术成本生产出的高质量文本作业与论文的形式不得不令人思考这样的行为是否违背了高校学风建设的基本内涵,但在思考之余,我们目前也很难通过人工鉴定的方式迅速且精准地甄别出学生是否使用了人工智能软件,使用程度占整个学业及科研工作的比重是多少。也正是由于鉴别难、识别难,这就在管理层面上促使及纵容了使用者进一步肆无忌惮地在学习及科研过程中使用人工智能类的软件。因此,以ChatGPT为代表的一类人工智能生成式软件对高校学风建设带来的冲击不仅仅体现在个人层面,更体现在整个顶层框架及制度设计层面。

(三)对创新及辩证思维培育的反作用力

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国内外的学者都认为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能够在一定程度拓宽使用者的创新思维,当学生分析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和策略时,ChatGPT不仅可以通过使用算法推断出相应的结论是否正确,还可以使用虚拟条件来模拟和评估这些方案和策略,以此帮助学生验证解决问题的可行性[9]。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过度使用生成式的人工智能软件对创新思维及辩证的培养会形成反向作用力,使用者如果过度依赖人工智能软件所给出的答案则会失去自我思辨及反思的习惯。目前,ChatGPT4.0版本由于技术更新及迭代,人们还能够通过反思、辩论、查找依据等形式找到生成文本中一些不符合常理、逻辑的部分,从而进行进一步修正,但是笔者相信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当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给出的回答再也挑不出直观可见的逻辑、语言、引用错误的时候,会有相当一部分的使用者会失去思辨意识及创新思维,过度依赖生成式文本所生成的答案,这对于高校学风建设来说毫无疑问将会是重大打击。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创新”的有关论述高达55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短期内看,生成式文本确实能够促进学生创新思考,但是我们也应当时刻具备忧患意识,在学风建设上一定要警惕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高校学风建设、创新及思辨思维的反作用力。

(四)人工智能发展对学风影响范围广阔

这一轮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于高校学风建设的影响是极为广阔的,这里的广阔并非指物理空间意义上的广阔,而是指受影响的人员类型范围之广阔。不少学者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探讨人工智能与学风建设的关系,但是笔者认为如果仅仅以学生作为高校学风建设的研究对象是狭隘的。由于高校特殊的结构及功能,高等院校要承担教学、科研及社会责任,学生仅仅是高等院校中的一个重要主体,但非绝对主体。我们还应该意识到: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教师、科研人员、研究生导师、行政人员、高校管理人员等诸多相关人员共同组成了高校育人的全过程。这一轮人工智能的发展对高校全员都会造成影响,如果高校学风建设仅仅只对学生提出要求,那么势必将走向矛盾。试想如果高校学风建设仅仅对学生的人工智能类软件使用进行一定的管理与约束,但其导师、在校科研人员、教学老师、企业合作方、考务行政人员、高校管理人员却在沟通、实践、科研工作中频繁使用ChatGPT类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那么势必将造成更大的矛盾,因此本轮由技术带来的影响之广阔,不能仅仅只将在校大学生当作学风建设的讨论对象,而要站在顶层设计的角度将全员纳入高校学风建设的范畴内进行讨论,这也是本轮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对高校学风建设所带来的重大冲击,同时也是对新时代学风建设的巨大挑战。

二、ChatGPT类人工智能软件对学风建设的挑战

(一)加快完善高校学风建设的新内涵

面对ChatGPT类人工智能软件带来的诸多冲击,原有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已然无法完全覆盖如今所面临的新形势。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不会仅仅停留在ChatGPT3.5或者4.0时代,生成式软件也不会单单仅有ChatGPT一个,生成式的人工智能在未来极有可能会与我们的生活深度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现行的高校学风建设显然还未能很好地应对这一情况。当下高校学风建设未能完全囊括生成式人工智能诞生后的突发情况,高校需要界定什么类型的人工智能软件应当被禁止,而什么类型的人工智能软件允许被使用;哪类项目、课题、基金禁止使用人工智能,哪种类型又可以允许使用;被允许使用的人工智能软件可以使用到何种程度才符合优良学风的范畴等一系列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也正是因为当下高校学风建设从制度层面尚未做好及时转变导致了在这样一轮冲击下显得无从下手、困境重重。因此,加快完善高校学风建设的新内涵是一项极为重大且艰巨的挑战,尤其是正确合理地在教学、科研、行政工作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及突出。

(二)打破技术发展与学风建设冲突所带来的伦理困境

ChatGPT类的生成软件作为一种技术革新,它的成长必然是野蛮的、快速的、难以受约束的,然而学风建设则意味着纳入管理有序进行,因此ChatGPT类生成式软件的运用本身必定会和学风建设之间存在诸多伦理困境及冲突。例如,使用者自身的隐私安全、上传到生成式软件内的数据安全、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造成的学术不公平、考核不公平现象以及弱化师生沟通关系等都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造成的负面作用。在学风建设过程中,高校有权利及义务制定合理的规范及标准,防止生成式人工智能类软件的滥用,尤其是对于原本学习及学术能力较差的学生通过使用该类软件一跃超过了传统意义上学习认真刻苦、基本能力扎实的学生,在高校树立学习典型、颁发奖学金、评奖评优时可能发生的争议及矛盾的现象,高校有义务在制度层面进行规范。高校学风建设不得不正视及解决此类问题,主动加强监管,如果高校学风建设对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态度是消极被动的,那么势必会在不久的将来出现一系列因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引发的伦理问题。从结果上来看,这并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因此在未来的学风建设中要突破技术发展为学风建设所带来的伦理困境是必须要攻克的重大难题。

(三)消除科技发展造成的两极分化

尽管人工智能为高校学风建设带来诸多困扰,但是需要正视的是生成式的人工智能软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及科研效率,ChatGPT的合理使用可以帮助研究生在较短时间内在技术上实现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因ChatGPT技术的运用显著降低。ChatGPT作为一项实用性极强的人工智能技术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能够激发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但同样的,正是由于其强大且便捷的资源整合及创造能力,过度依赖ChatGPT反而容易造成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丧失深度思考能力,使得研究生在科学研究中直接依赖ChatGPT所生成的“答案”,从而丢失科学研究的主动性与好奇心。在以往的科学研究过程中,一项成熟的科学研究成果需要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思辨、论证、尝试,在一次又一次的总结过程中寻找突破,最终形成兼具逻辑性、严谨性、思辨性的理论或实践成果。然而,ChatGPT的成熟运用可能导致在未来研究生能够轻易产出一篇科研成果但仍然不明白其背后的逻辑性与思辨性,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这种快速产出科研成果的形式看似找到了科学研究的“捷径”,但最终将成为这类研究生的“枷锁”,不明白自己所产出的内容,也不能很好地将其运用到实践中,最终产生局限性,阻碍了研究生的科研创新与突破。

随着未来人工智能软件的不断普及必然会进一步拉大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对于原本存在偷懒、侥幸、违规心理的学生来说,生成式的人工智能软件成为偷懒最佳的工具;对于原本善于运用思辨技巧、有上进心、热爱学习的学生来说,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能够快速帮助其提升自我。这将使原本的学业差距呈数倍放大,过大的学业差距则可能导致处于末端的学生直接放弃学习欲望。因此,未来如何消除由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所带来的学业差距也将会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三、人工智能软件快速发展背景下高校学风

建设应对策略

(一)加速出台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相关管理规定

基于全球范围内对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类软件的热烈讨论,可以肯定的是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于高等学校而言是一把双刃剑,高校需要加强政策层面的相关管理制度及规定,使得高校的师生及工作人员在政策指引下合理运用软件,提高学习及科研效率,促进人工智能类软件的滥用转为合理运用,使得无序变为有序。《办法》中已经明确“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生成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优质内容,探索优化应用场景,构建应用生态体系”“提供者发现使用者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从事违法活动的,应当依法依约采取警示、限制功能、暂停或者终止向其提供服务等处置措施,保存有关记录,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等总计二十四条管理规定。然而在高等教育领域亟需一部能够指导高等教育合理规范运用人工智能类软件的管理制度,笔者也在此呼吁政府部门加速出台高等院校人工智能相关的管理规定。对于相关管理规定,笔者建议如下。

1.设立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全员管理标准。高校学风建设是学校全体师生知、情、意、行在教学科研和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应由全校师生共同参与,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体现在高校工作的全方位。在制定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下高校学风建设管理规定时应当将全员都纳入高校学风建设管理标准内,加强系统性管理。全员应当囊括了本科生、研究生、教学教师、导师、科研工作人员、高校行政人员、高校管理人员,这些人都应遵守相应的管理标准,分级、分层、分类制定管理标准。

2.更新课程考核规则。在如今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飞速发展的当下,市场正在快速调整并适应生成式人工智能新业态,高校若全面禁止学生在学习及科研中使用生成式软件则可能造成学校与市场的脱节,笔者认为并不可取,因此学风建设重点应当放在课程考核规则,如何升级更新以应对这场科技对教育带来的颠覆上。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的测验、课堂论文的考核形式不能够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及水平,高校应当适当调整相应的考核规则加强过程考核,尽量采用纸质、实践类、整合性、综合性较高的考核方式,避免学生通过生成式的人工智能软件跳过学习过程直接生成结果与答案来获取课程考核的高分。

3.加强隐私与伦理规范。由于现有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终端服务器在国外,不完全受我国法律控制与约束,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学术伦理风险及隐患。当使用者使用ChatGPT类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时,其输入的内容可能被同步上传并保存至服务器中,如科学研究涉及重要国家安全及学术隐私则可能在不经意间导致数据泄露,从而造成学术风险及国家安全风险。同时被上传至服务器的数据,可能又会被无意间作为“答案”生成到其他回答当中,这其中也缺乏学术授权环节,进而引发数据泄露、学术不端等具有伦理风险的学术道德问题。因此对于部分重点领域、重要项目应当明确加强管理,防止数据泄露及学术伦理矛盾。

(二)设立课程与讲座引导认知

在当下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通过设立课程、讲座引导学生甚至是导师、教学科研人员积极正确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利弊是必要的,从一方面来说,市场上已经有诸多前沿领域开始投入及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类软件,大学如果不能在学校加以引导则可能加剧大学生在就业时的市场脱节;从另一方面来说,只有充分认识、了解人工智能类软件是什么,才能够帮助学生及科研人员合理运用此项技术,因此在大学内设立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及讲座迫在眉睫。

1.保持辩证与思考过程,把工具当工具。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的进一步发展,ChatGPT只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起点,未来会有更多类似于ChatGPT的智能软件,这些智能软件在极大程度上能够代替与简化原本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的重复性脑力劳动。在学生的学习及科研工作中短期获得论文成果不利于长期钻研性的投入,对学生的培养来说是一个挑战。在未来的科学研究中学生必须更加倾向于从事创造性劳动才能够适应未来的科学研究模式。这就对学习与科学研究中人的主体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甚至在未来,只有发挥了研究生主体性的科学研究才是合格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体性将会成为未来科学研究的根本前提。如何让学生把时间投入到学习中去,深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人工智能当成自我成长的阶梯而不是完成作业的工具,同时避免因过度使用人工智能软件而丧失自己的思辨性与思考过程是高校需要谨防的一大“人工智能陷阱”。

2.明晰权责边界线,建立追溯与问责机制。在高等教育学风建设中需要明确人工智能使用者的权责边界线,只有明确规范与边界才能够规范使用者的行为导向,这有助于高校把握人工智能对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助推作用。对于明确触犯权责边界的使用行为高校应当建立明确的追溯与问责机制,要开展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相关的民事与刑事责任确认、隐私和产权保护、信息安全利用等法律问题。应当明确“人”是使用者,人工智能是生成工具,使用者有义务对生成内容进行审查与复核,如因疏漏未进行审核或使用内容形式触犯了权责边界的应当问责使用者。

(三)加强学习及科研过程监督

现行的考核往往更加注重对结果的考核,然而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影响下,未来的高校学风建设还需要加强对学习及科研过程的监督。对于一些禁止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的范围与领域要重视学习及科研过程的考核,要求学生及科研人员提供对应的学习及科研过程、科研步骤,加强对步骤的审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作用,避免使用者产生侥幸心理,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直接产生无根据、不真实的数据后果从而引发的学术不端。

1.引入反人工智能侦查软件。由于人工辨识生成文本、声音及视频的难度较大,未来应当引入一部分的反人工智能侦查类软件。目前,关于人工智能类软件生成文本检测软件已经获得了资本的青睐,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正在投入成本研发人工智能侦查软件,以协助社会各行各业轻松高效地鉴别出海量数据信息中可能由AI生成的部分,例如:GPTZERO、ContentDetector.AI、

unicheck、Turnitin等,目前此类识别软件均为国外研发。高校可以适当引入此类软件,以甄别学生、科研工作者在重要领域及基金项目中是否使用了生成式的文本,这也有助于帮助高校管理者从技术层面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

2.加强科研诚信承诺教育,贯穿学习阶段。加强科研诚信教育,通过签署承诺书,学习人工智能权责边界及可能造成的隐患、学习追责及问责制度帮助使用者了解正确及规范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可能造成的不当后果。当前高校科研诚信承诺教育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入学时签署科研诚信承诺书,但是后续在高校学风建设的过程中要加强科研诚信教育。仅仅在开学时进行承诺签约是远远不够的,使用者需要系统性地学习整个有关于人工智能相关的科研诚信及学术伦理,这部分的工作可以由研究生导师、教学教师在日常授课及带教过程中完成,这也恰好呼应了笔者提出的要开展全员式的管理标准,如果导师与教学教师自己不能以身作则,那么高校也很难要求学生做到,所以在未来积极引导学生认识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所带来的利弊,明晰使用边界及权责是高校学风建设的长期工作。

四、结语

人工智能正以迅猛的速度持续演进。2024年2月,OPENAI再次推出了新一代视频生成软件SORA,其卓越的视频生成能力再度引领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研究热潮,人工智能已经对高校学风建设发起了深刻的挑战。综合现有研究来看,合理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的利大于弊。然而,高校亟须制定相关管理规定,以学风建设为核心抓手,紧抓科技变革为教育带来的红利,并谨慎规避可能带来的风险。相信在合理的制度引导下,生成式人工智能软件将成为学生学习和高校科研人员的卓越工具,从而引领未来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

参考文献:

[1]  朱光辉,王喜文.ChatGPT的运行模式、关键技术及未来

图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

[2]  王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学校

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

[3]  ABDALJALEEL M,BARAKAT M,ALSANAFI M,et al.

Factors Influencing Attitud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towards

ChatGPT and Its Usage:A Multi-National Study Validating

the TAME-ChatGPT Survey Instrument[EB/OL].(2023-

09-22)[2024-02-15].https://europepmc.org/article/PPR

/PPR730227.

[4]  Intelligent.com.Nearly 1 in 3 College Students Have Used

ChatGPT on Written Assignments[EB/OL].(2023-01-23)

[2024-02-15].https://www.intelligent.com/nearly-1-in

-3-college-students-have-used-chatgpt-on-written-as

signments/.

[5]  钱童心.香港大学宣布禁用!ChatGPT是否应被视为“教

学公敌”?[EB/OL].(2023-02-20)[2024-02-15].https://

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584438.html.

[6]  CHOMSKY N,ROBERTS I,WATUMULL J.Noam Cho-

msky:The False Promise of ChatGPT[J].The New York

Times,2023(8).

[7]  CHAVEZ M R,BUTLER T S,REKAWEK P,et al.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why We Should Em-

brace This Technology[J].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2023(6).

[8]  MARK ALLEN CU,SEBASTIAN HOMCHMAN.Scores

of Stanford Students Used ChatGPT on Final Exams,Survey

Suggests[EB/OL].(2023-01-22)[2024-02-15].https://

stanforddaily.com/2023/01/22/scores-of-stanford-stu-

dents-used-chatgpt-on-final-exams-survey-suggests/.

[9]  邱燕楠,李政涛.挑战·融合·变革:“ChatGPT与未来教

育”会议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3).

收稿日期:2024-03-07

作者简介:周健明,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发展资助项目“人工智能视域下研究生学术诚信培育路径研究”(23ZKZX02)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