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银杏是我国特有树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甘肃省陇南市是我国银杏主产区之一,银杏产业发展潜力巨大。为进一步提高陇南市银杏栽培水平,为当地银杏产业的现代化、高效化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针对陇南市银杏栽培中存在的主栽品种生态适应性较差、根系培育管理技术水平较低、水肥综合调控技术体系不完善、修剪整形规范化操作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选育适应目标环境的优良品种、提高根系培育管理技术水平、完善水肥综合调控技术体系、制订标准化修剪整形操作规程等对策。
关键词 银杏;品种适应性;水肥一体化;甘肃省陇南市
中图分类号:S792.95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80
甘肃省陇南市是我国主要的银杏产区之一,但目前在银杏栽培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在概述陇南市银杏资源的基础上,分析陇南市银杏栽培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陇南市银杏栽培水平的提高提供依据。
1 陇南市银杏资源概况
陇南市地处甘肃省东南部,地形复杂,光热条件优越,生态环境适合银杏生长发育。截至2023年底,陇南市银杏种植面积近13 333.33 hm2,林木蓄积量约100万m3,年均蓄积增长量在3万m3以上,是全国银杏资源较为集中和丰富的区域之一[1]。陇南市银杏树龄普遍在30~80年,最大的超120年,树高可达25 m,树冠直径超10 m,地径可达60 cm。陇南市银杏不仅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应用潜力,也蕴含了宝贵的种质资源与遗传信息。然而,由于栽培管理水平较低,陇南市大部分银杏仍处于近自然状态,群体结构较为单一,以种子繁殖和自然更新为主。这不仅无法实现银杏品质的有效控制和全面改良,也不利于实现标准化和规模化的人工栽培。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陇南市银杏古树遗传多样性降低问题也日益显著。
2 存在的问题
2.1 主栽品种生态适应性较差
目前,陇南市银杏栽培以野生古树和少量人工引种的品种为主,主要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相对单一,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差[2]。1)现有银杏栽培品种对干旱的抗性较弱。陇南市年平均降水量为600 mm,土壤墒情较差,而银杏对土壤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对干旱敏感。据笔者工作调研发现,陇南市银杏野生和栽培品种由于缺乏应对干旱的遗传优势,在干旱年份存活率较低,枯死率也居高不下,减产和死亡的现象较为普遍,这无疑制约了银杏在陇南市的推广种植。2)现有银杏栽培品种对低温的适应性较弱[3]。陇南市平均海拔较高,在大多数植被的生长期,陇南市气温较低,这会抑制银杏的正常生长发育,尤其在开花结实阶段最为明显。同时,陇南市栽培的银杏品种生长期相对较短,现有银杏品种花期和结果期往往集中在4—5月,种子成熟期在9—10月,这两个阶段陇南市气温不高,不利于银杏生长。
2.2 根系培育管理技术水平较低
陇南市大部分银杏栽种在山坡地,这些银杏根系普遍发育不良,主要表现为肉质根和细根数量少,根系分布范围窄,错综复杂程度低。这主要是由于目前陇南市银杏根系培育管理技术水平较低,缺乏有效的根系培育管理措施,难以促进银杏根系的健康生长。发达的根系是银杏抵御自然灾害、保证养分供给的重要基础。根系发育不良的银杏,在强降雨或泥石流等强度扰动下,极易发生倒伏,严重影响银杏林分质量。
2.3 水肥综合调控技术体系不完善
陇南市银杏长期生长在山地峡谷区域,立地和生态环境复杂,对水肥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在陇南市银杏栽培中,水肥综合调控技术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1)水肥供应与树体需求脱节。根据营养诊断分析,陇南市主要银杏产区的土壤除缺乏氮、磷、钾元素外,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也普遍缺乏。而在陇南市银杏栽培中,现有施肥结构和用量难以满足银杏树体对各种营养元素平衡吸收的需求。同时,由于分散立地和山体阻隔,很难依靠常规灌溉或雨水维持土壤水分,银杏树体对水分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2)肥料释放过程与树体营养吸收规律不协调。目前,在陇南市银杏栽培中,施用的常规无机肥大多为速效肥,容易被雨水淋溶遗失,而银杏适宜持续吸收低浓度的营养元素,这在旱季尤为明显,肥料的肥力释放过于迅速会错过银杏树体吸收营养元素的高峰期,不利于银杏生长发育。3)缺乏配套的肥力监测与评价。目前,在陇南市银杏栽培中,施肥量的确定主要依据经验,很少进行土壤肥力和树体生理指标的系统监测,难以准确评估不同施肥处理的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银杏树体对肥料的
高效利用[4]。
2.4 修剪整形规范化操作有待加强
1)陇南市银杏在长期的自然生长过程中,树形发育并不规整,导致后期的人工修剪整形面临较大难度。而陇南市部分银杏栽培户对银杏生长周期和生理特点认知不足,经常在银杏营养生长旺盛期或结果后期进行大范围修剪,这不仅容易导致树体养分流失,也抑制树体修复能力,延缓切口愈合。此外,秋季修剪银杏后对树体越冬损伤的防范和处理也不到位,操作规范性有待加强。2)通过调查发现,陇南市多数银杏栽培户仅依据经验对树体进行修剪,很少考虑树木生长特点、部位功效和修剪反应,枝条的去留、留长长度难以合理确定,一般只注重形态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树体的生长潜力。3)修剪质量和效果评估不足。银杏树体修剪反应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调控过程,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修剪效应可以持续1~3年。而当前陇南市银杏栽培户很少对银杏树体进行修剪整形前后的对比分析,无法明确各项修剪整形操作的具体效果,也制约了整形修剪技术的持续改进。
3 对策
3.1 选育适应目标环境的优良品种
针对陇南市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及现有银杏品种在生态适应性上的不足,选育并推广适应当地环境的优良银杏品种是首要策略。陇南市可通过组织跨区域、跨学科的科研力量,对当地野生及栽培银杏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细致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与评价。通过对抗旱、耐寒基因的筛选与鉴定,结合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定向培育具有优异生态适应性和高经济产出特性的银杏新品种。例如,可采集不同年龄、生长表现良好且经历过极端气候考验的银杏样本,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揭示其潜在的抗逆基因序列[5]。在此基础上,运用杂交育种与回交转育相结合的方法,将这些抗逆基因有效整合到新品种中,预期培育出的银杏新品种能够在陇南市自然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生长态势,并能有效抵御干旱、低温等逆境挑战,从而大幅提升银杏在当地的成活率和生产力。2)建立完善的种苗繁育体系,确保优质种苗的快速扩繁和大面积推广,对于保障银杏新品种在陇南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推广种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配合田间试验与区域性示范点建设,通过多点观察、长期追踪记录,量化评价银杏新品种在不同立地条件下的生长表现和经济效益,形成一套因地制宜、科学严谨的银杏良种选育与推广机制。
3.2 提高根系培育管理技术水平
提高陇南市银杏根系培育管理技术水平的关键在于引入精细化、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和技术规程。研发适用于陇南市山地环境的银杏根系培育技术。鉴于银杏在山坡地根系发育不良,可以通过改良土壤、增施有机质和有益微生物菌剂,构建有利于根系扩展和固土稳树的根域环境。采用根部深翻、放射状沟施肥料、覆盖保墒等方法,引导银杏根系纵向和横向延伸,增强树体抗风、抗倒伏能力。研究表明,通过此类根系优化管理,银杏根系总体积和有效根系面积可提升30%~50%,显著提高树木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同时,可引入无人机遥感监测、三维激光扫描等高科技手段,定期对银杏树体进行立体扫描和数据分析,动态监测树冠结构变化和根系生长状况,为银杏根系培育管理提供实时精确的数据支持。
3.3 完善水肥综合调控技术体系
基于精准农业理念的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旨在通过科学配置、定时定量、同步施放的方式,实现水肥耦合,最大限度提升银杏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风险,提高经济效益。1)对陇南市银杏产区的土壤进行全面采样检测,明确土壤中氮、磷、钾、钙、镁、硼等元素的含量,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银杏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制订个性化配方施肥方案。例如,通过离子色谱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然后结合养分丰缺指数确定需要补充的元素。2)基于陇南市地形复杂、水资源有限的特点,可引进高效节水灌溉设施,如地下渗灌或滴灌系统,实现水分直达银杏根系,减少蒸发损失。同时,将配制好的肥料溶液注入灌溉系统,确保养分随水分均匀送达银杏根际。灌溉频率可根据土壤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数据进行智能调节,确保土壤含水量维持在60%~80%。3)借助物联网技术,安装实时监测设备,收集气象数据、土壤温湿度等信息,结合银杏生长发育指标,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预测并调整水肥施放计划。例如,当土壤pH值低于6.0时,适当施用石灰以调节土壤酸碱度,保证银杏对养分的高效吸收。
3.4 制订标准化修剪整形操作规程
针对陇南市银杏修剪整形操作规范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有必要制订科学精细、具有针对性的标准化修剪整形操作规程。1)通过深入研究银杏的生长习性、物候特征及生理代谢规律,结合陇南市特定的地理、气候条件,确定最佳修剪时期和方法。例如,在早春萌芽前对银杏进行修剪,去除病虫枝、枯死枝及过密交叉枝,以改善树冠内部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光合作用效率的提升。2)基于银杏的生长阶段和树形特征,制订精细化的修剪整形流程与标准。对于银杏幼树,重点培育中心干和主侧枝,采用定干、短截、摘心等技术手段,塑造理想树形;而对于成年树,则侧重于调整树冠结构,保持内膛通透,稳定产量和品质。例如,对于冠幅过大、枝条密集的银杏,可通过疏剪、回缩、抑顶促侧等复合修剪方式,使树冠体积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同时确保冠层有效叶面积占比在40%~50%。3)采用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手段,辅助修剪整形操作的精准执行。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或无人机航拍获取银杏树体形态数据,结合地理信息系统进行三维建模分析,为每株银杏制订个性化的修剪整形方案。同时,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增强现实技术,指导现场工作人员精确执行修剪操作,确保每一步操作都有科学依据,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修剪误差。通过这一系列技术措施的实施与优化,将有力推动陇南市银杏修剪整形操作的规范化进程,进而提高银杏的生产效益与观赏价值。
4 结语
针对陇南市银杏栽培中存在的主栽品种生态适应性较差、根系培育管理技术水平较低、水肥综合调控技术体系不完善、修剪整形规范化操作有待加强等问题,提出了选育适应目标环境的优良品种、提高根系培育管理技术水平、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肥一体化调控技术、制订标准化修剪整形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技术创新与实践探索策略。这些策略的实施与落地,将为陇南市银杏栽培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打造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银杏产业。
参考文献:
[1] 李凯立.基于IAD框架的陇南市银杏树镇农村宅基地盘活模式的选择机理与优化策略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3.
[2] 刘爱林,曹淇杯,黄勇.甘肃陇南银杏苗木繁育栽培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3(3):22-24.
[3] 朱红林.浅析陇南市银杏特色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商业,2014(3):203-204.
[4] 曹淇杯,刘爱林,张亚莉.甘肃陇南核桃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23(6):25-28.
[5] 张拥政.甘肃甘南地区银杏行道栽培与管理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23,26(11):107-109.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唐毅(1996—),本科,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培育。E-mail:16041454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