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化背景下日照市岚山区红薯无公害栽培技术

2024-07-11 07:51:24刘丽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5期
关键词:无公害红薯栽培技术

摘 要 红薯是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重要的农作物,保证红薯高效稳定生产意义重大。传统栽培技术模式下,红薯栽培作业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产量和品质不理想,影响经济效益。为实现红薯产业提质增效的目标,以岚山区为例,从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苗床选址与搭建、排种时间与方法、苗床管理与采苗、大田选择与整备、适时栽种及密度、田间管理及要点、病虫害防治措施及机械收获与贮藏等方面着重对机械化背景下红薯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展开了深入探析。

关键词 红薯;机械化;无公害;栽培技术;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14

岚山区地处山东省日照市,属暖带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降水丰沛,土壤肥沃,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宜红薯等农作物生长,这极大地促进了红薯产业发展。过去一段时间里,岚山区红薯栽培以人工劳动力为主,不仅费时费力费财,而且无法保证红薯产量和品质,影响经济效益,不利于红薯产业发展。在此背景下,推广应用红薯机械化、无公害栽培技术势在必行。

1 红薯种植情况

岚山区地处鲁东南,东临黄海,西邻莒南县、莒县,北连日照市东港区,南接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岚山区总面积784 km2,常年红薯种植面积在133.33 hm2左右,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5%左右,其产量占粮食总产量的20%以上。经济结构以农业为主,农业又以种植业为支柱,有利于开展红薯产业。种植面积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最大,约有5 333.33 hm2,到八十年代逐步下降,从红薯播种面积来看,近年来全区种植面积受春季气候影响有所波动,同时岚山区红薯基本在初加工阶段,缺少精深加工企业,红薯以鲜食为主,不能带动红薯大面积生产。每年种植面积在200.00~666.67 hm2,占秋收粮食播种面积的1.2%~4.5%。红薯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种植历史悠久,是岚山区农户秋季的主要种植收入来源。发展红薯产业,进行轮作倒茬,对增加农户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总体来说,岚山区红薯加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2 品种选择与种薯处理

2.1 选用良种

品种是决定产量和品质的一项重要因素,因此做好红薯品种选择工作非常关键。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岚山区气候条件、用途、历年经验等多方面因素科学选择红薯品种,优先选择优质高产、抗干旱、抗高温、抗重茬、抗病抗虫性强的脱毒红薯品种。以岚山区为例,当地主推玛沙莉、红瑶、红天使、哈密、烟薯等品种。

2.2 种薯处理

岚山区在进行红薯育苗时,应当选择体型完整、无病无伤无虫眼的种薯。禁止使用薯块发软、薯皮凹陷、有病斑、不鲜艳、有黑筋或发糠的种薯育苗。下种前需进行温汤浸种,准备适量55 ℃温水浸种10 min左右,杀灭表皮的致病菌。或者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36%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浸种或喷施在种薯上,让其自然阴干后再摆薯覆土育苗[1]。

3 苗床选址与搭建

3.1 苗床选址

红薯育苗时,应当科学选择苗床。岚山区优先选用土质疏松、土层深厚、保墒保肥保水、富含有机质、pH值为6.5~7.0的砂壤土进行育苗。禁止选用黏土地、瘠薄地、重度盐碱地育苗,防止影响壮苗的培育。要远离一切污染源,如化工厂、煤矿厂等,并做好土壤、空气、水源检测工作,确保达到无公害栽培标准。

3.2 搭建苗床

选定苗床后,将土壤深翻耙平整细,然后作阳畦,宽度为80~100 cm,长度需结合育苗量合理确定。建造阳畦时,需平地向下挖掘60 cm深,将挖掘出的土壤堆放至两侧备用。准备腐熟农家肥,将其过筛后填入坑内30 cm,然后再填充床土20 cm,最后插棚筋覆膜提高床温,连续密闭4 d,利用高温将棚内的病菌和虫卵杀灭[2]。

4 排种时间与方法

4.1 排种时间

排种时间会对红薯育苗产生直接影响。若排种时间过早,则温度低,延长育苗期,极易出现苗等地的现象。若排种时间过晚,则延迟出苗,无法赶上适栽期,进而出现地等苗的现象。因此,岚山区需合理控制排种时间,建议在栽植前42 d左右开始排种育苗。

4.2 排种方法

排种时要采用适宜的方法,合理控制密度,达到苗齐苗壮的目标。排种时应当遵循大小分开、头尾相对、阳面朝上、阴面朝下、上平下不平的原则和要求,保证排种质量,加快出苗速度。排种之后浇灌充足的苗床水,然后覆细薄土2~3 cm,接着在苗床上覆膜增温,注意薄膜不可紧贴苗床,防止影响出苗甚至出现烂薯的现象。种薯出苗顶土后应当及时将薄膜撤掉,上部薄膜应保持密封良好,避免跑风漏气影响出苗。

5 苗床管理与采苗

5.1 出芽前期

种薯排种后出芽前,应当控制好温度,最适温度为33 ℃左右,满足种薯出芽对温度的需求,达到多出芽的目的。但要注意温度不可过高,若晴天膜内温度在45 ℃以上,要及时遮阴降温。同时,岚山区要合理控制苗床湿度,苗床应当始终保持湿润,不可太干。若过干要及时洒水保湿,防止影响种薯出芽[3]。

5.2 出苗之后

种薯发芽出苗之后,应将棚内温度控制在26~

28 ℃。晴天要将帘子揭开补充光照,但要注意中午高温时段,不可让膜内温度超过40 ℃导致出现高温烧苗的现象。高温时要及时结合实际情况洒水,让床土始终保持湿润。遭遇寒流、低温、雨雪等天气时,要做好保温工作,避免温度过低延缓出苗甚至冻苗。薯苗高度达到22 cm时,应当控温控水,白天揭膜放风,让温度降低至20 ℃炼苗,提高薯苗适应性。

5.3 适时采苗

红薯的苗龄42 d且达到壮苗标准时,即可进行采苗作业。采苗时间不可太早或太晚,防止影响薯苗品质及下茬苗数量。要采用适宜的采苗方法,推荐高剪法,遵循剪大留小的原则采苗,避免对小苗及其叶片造成损伤,加快小苗早发速度,保证下茬采苗量。

6 大田选择与整备

6.1 大田选择

红薯机械化、无公害栽培背景下,不仅要优先选择地势平坦开阔,方便机械设备播种收获的地块种植种薯,而且要保证所选地块方便灌溉排水,土壤通透性好,远离各类污染源和交通要道,方便机械设备进出。禁止在黏土地种植红薯,否则会减产10%~30%甚至更高。以沙土地种植种薯为宜,做好土壤测定工作,氮元素含量超标的地块不可种植红薯,否则会出现徒长,对后期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6.2 机械整地

大田栽植红薯前,要做好整地工作,利用机械设备深耕土壤27 cm,增加土壤松散透气性,促进根系下扎和生长。控制好整地时间,建议在秋冬季节整地,给予土壤充足的风化时间,充分释放养分。整地的同时要做好施肥工作,无公害红薯栽培时要求多施腐熟有机肥,控施化肥,一般每667 m2红薯田施腐熟有机肥2 500~3 000 kg、磷酸钾20 kg和磷酸二铵25 kg即可[4]。

6.3 起垄备用

起垄时要求达到垄平直、垄面平整、垄距均匀、垄土坚实的标准和要求。结合地形及土质合理确定垄的规格,正常情况下,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地建议将垄高控制在30 cm,方便排水,避免引发涝灾。地势高无涝灾的地块建议将垄高控制在20 cm,满足抗旱保湿要求。黏土地和易积水的地块建议将垄高控制在33 cm,垄距为1.5 m,方便排水。

6.4 机械应用

新时期红薯整地和起垄时,要积极推广应用旋耕机、起垄机等机械设备,通过机械化设备,1 d最多可翻耕起垄超1.33 hm2,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保障了整地质量。红薯栽植时株距和深浅一致,有利于田间管理,提高产量,同时为岚山区红薯产业规模化和机械化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7 适时栽种与密度控制

7.1 栽种时间

栽种时间是影响成活率的重要因素。岚山区农户应当根据温度、湿度等因素灵活调控栽种时间,以气温稳定在10 ℃以上且湿度大于75%时栽种,成活率最高。以岚山区为例,当地红薯适宜栽种时间为5月,此时温湿度适宜,光照充足,栽种后有利于薯苗快速生长发育。

7.2 机械栽种

传统栽种以人工劳动为主,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劳动效率低。机械化背景下,红薯栽种时要重视对插苗机的使用,提高插苗效率。插苗机使用前,要做好检修维护工作,防止作业时出现故障。作业时利用拖拉机驱动插苗机,将红薯苗插入土壤即可。需要注意的是,机械插苗时要合理控制速度,做到匀速行驶,禁止忽快忽慢,保证机械插苗质量。机械插苗时一旦发现有异常,应当及时停机检查,防止发生故障或事故。利用插苗机进行插苗作业,不仅不会对幼苗造成损伤,而且可显著提高插苗效率,因此要重视应用。

7.3 合理密植

红薯栽种时应当控制好密度,过密或过稀均不利于生长,因此岚山区农户要充分结合土壤墒情及品种特性等因素对栽种密度进行灵活调控。正常情况下,每667 m2栽种3 500~4 000株为宜,垄宽为75 cm左右,株距为25cm左右,深度为4.5 cm左右。

8 不同生长时期田间管理

8.1 扎根缓苗期

红薯栽植后至长出新根就是扎根缓苗期,约28 d。在此期间,若发现有死苗缺苗的现象,要及时进行补栽,补栽后浇灌适量水,提高成活率。补苗应当在14 d内完成,不可太晚,避免薯苗高度参差不齐。同时,保持土壤适宜的湿度,满足根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尤其是在遭遇干旱天气时,要及时浇缓苗水。栽苗后14 d,及时追施苗肥,苗肥可结合补苗工作进行,在薯苗旁边开小孔放置尿素,浇水后盖土即可。此外,扎根缓苗期应当除草1次,增加土壤松散透气性,促进薯苗生长,尽快形成块根[5]。

8.2 分枝结薯期

进入分枝结薯期后,红薯根系快速发育,而且茎叶逐渐覆盖地面,此时若岚山区遭遇高温天气,要及时浇水抗旱,同时每667 m2追施尿素3.5 kg,浇水之后及时松土,防止土壤板结。此时,若田间长出杂草,要及时进行人工除草,避免杂草和植株争夺水肥影响结薯。

8.3 茎叶生长期

茎叶生长期红薯植株的茎叶生长异常旺盛,甚至会出现徒长的现象。此时若发现有植株徒长,应当及时打芽,有效控制主梢生长。必要时,喷施草木灰液或者磷酸二氢钾,可起到不错的控旺效果。

8.4 块根膨大期

红薯块根膨大期若缺水缺肥,极易导致茎叶出现早衰的现象,不利于薯块膨大,因此要及时结合岚山区实际情况做好水肥管理工作,建议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同时叶面喷施地果壮蒂灵,延缓茎叶早衰,促进地果膨大,达到更高的产量。

9 病虫害防治措施

9.1 主要病虫害

病虫害的发生会对红薯生长及后期产量造成极大影响,严重时甚至会绝产,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岚山区红薯栽培时主要病虫害包括黑斑病、根腐病、叶斑病、甘薯天蛾、空心虫、卷叶虫及斜纹夜蛾等,积极做好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9.2 防治原则

红薯病虫害防治时,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和要求。岚山区农业部门要做好红薯病虫害监测工作,及时将病情虫情信息反馈给农户,并指导其科学防治红薯病虫害。红薯无公害栽培背景下,为避免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病虫害防治时要推广应用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物理技术,辅以化学技术,在有效防治红薯病虫害的同时保证红薯品质。

9.3 防治技术

1)农业技术。重点做好岚山区的品种选择、种薯消毒、壮苗培育、栽植管理、水分管理、养分管理及中耕除草等各项工作,提高红薯植株的抗病性,预防红薯病虫害的发生。2)生物技术。推广以虫治虫技术、以菌治虫技术、以菌治病技术等,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防范农药残留。3)物理技术。重视对黄板杀虫技术、灯光诱杀技术、糖醋液杀虫技术的应用,以上技术均可起到不错的防虫杀虫效果,减轻虫害对红薯的危害。4)化学技术。科学选用农药,确保所选择的农药具有绿色、广谱、低毒、高效、低残留的特征,禁用剧毒农药。结合病虫害类型正确选用农药,并严格控制用量,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例如,黑斑病,建议交替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甘薯天蛾,建议交替喷施20%除虫脲悬浮剂2 500倍液、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上述药物均每间隔7 d使用1次,连用2~3次[6]。

10 机械收获与贮藏

红薯成熟后应当及时进行收获作业。机械化背景下岚山区要积极推广应用新型收获机械,一次性完成起薯、升运、筛土、分离等多道工序,提高收获效率。简单晾晒后利用机械设备运输入库,减轻人工劳动强度。实践表明,机械化收获不仅可显著降低劳动生产成本,而且收净率更高,平均每667 m2可增产100 kg,创造更高经济效益。

11 结语

岚山区素有“日照粮仓”的美誉,红薯是当地重要的农作物和原料作物,为推动岚山区红薯产业高效、稳定发展,要创新红薯栽培技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红薯机械化、无公害栽培技术,掌握红薯机械化、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提高红薯栽培作业机械化水平,降低人工劳动强度,提高红薯产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李博.红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基层农技推广,2022,10(3):87-89.

[2] 刘红俊.无公害红薯栽培技术[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17):45-46.

[3] 史明永,张新民,刘亚萍.无公害夏红薯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3(15):47.

[4] 李素娟.红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2012(11):44.

[5] 赵增寿.红薯无公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北京农业,2010(10):44.

[6] 艾西丁·艾沙江.红薯无公害高产栽培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8):233.

(责任编辑:刘宁宁)

作者简介:刘丽(1979—),本科,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研究。E-mail:15006337536@163.com。

猜你喜欢
无公害红薯栽培技术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蒸红薯,学一招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16
坚强的红薯
学与玩(2018年5期)2019-01-21 02:13:12
红薯
大灰狼(2018年11期)2018-12-15 00:16:14
惠水县老红稻米无公害栽培技术
无公害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
玉米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
无公害日光温室紫甘蓝高产栽培技术
对龙眼高产栽培技术的探讨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4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