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绿色农业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绿色农业不仅可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还可以实现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作为山东省菏泽市重要的农业县,东明县绿色农业的发展对于保证农产品质量、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动绿色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东明县为例,分析该地区在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技术推广策略。
关键词 绿色农业;技术推广;推广策略;山东省东明县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0.034
山东省东明县地处黄淮平原,属黄河冲积平原。该县总面积1 370 km2,2022年农村常住人口为89.6万人。
东明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农业种植业发达,现有耕地面积为81 699.55 hm2,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业产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23.5%[1]。但是长期以来,东明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如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等,不仅导致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也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发展绿色农业,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实现东明县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保证东明县农产品质量、提高农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 东明县绿色农业发展现状
东明县地处黄淮平原,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粮食总产量居山东省前列。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东明县高度重视绿色农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大力支持绿色农业发展。目前,东明县积极创建绿色食品县,按照绿色、环保、安全的理念,建立了绿色小麦、绿色花生等多个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已形成了以绿色粮油、绿色蔬菜、绿色畜牧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农业体系[2]。
1.1 绿色农业种植面积和产值
东明县主要绿色农产品包括绿色小麦、绿色大豆、绿色花生、绿色蔬菜等。具体来看,绿色小麦种植面积达3万hm2,年产量近100万t;绿色大豆种植面积1万hm2,年产量10万t;绿色花生种植面积0.33万hm2,年产量3万t。在设施农业方面,东明县绿色蔬菜年产量30万t。2021年,东明县绿色农产品总产值达2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8%。可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东明县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和经济效益持续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1.2 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情况
东明县高度重视绿色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经过多年的努力,东明县已经建成了多个绿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涵盖小麦、花生等主要农作物。其中,东明县的绿色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位居山东省前列,在区域内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基地采用优质品种,实行标准化种植,并与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小麦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此外,在设施农业方面,东明县大力推进标准化蔬菜温室大棚建设;在畜牧养殖方面,东明县以发展生态健康养殖为目标,推行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绿色发展模式,促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面源污染。目前,东明县已初步构建起集绿色种植、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绿色农业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2 东明县绿色农业技术应用
2.1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
东明县境内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非常适宜开展绿色农业生产。近年来,东明县大力发展环保、低碳的绿色农业种植业,积极推广良种选育、标准化栽培、设施农业等先进种植技术,使绿色蔬菜、绿色水果等优质农产品产量和品质稳步提高。具体来说,东明县通过引进抗逆性强、产量高的良种,如耐旱抗涝的玉米新品种“东单1331”,实现了玉米每667 m2产量由原来的750 kg提高到900 kg。同时,县农技中心选育出适宜在该县种植的绿色无公害蔬菜新品种5个,并获得新品种权2项。在标准化栽培方面,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编制了各类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共
20多种。在设施农业方面,东明县重点发展太阳能温室,2023年新建和改造太阳能温室23万m2,有效提高了蔬菜等经济作物的产量。这些科学、环保的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率,还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三赢”。
2.2 绿色农业养殖技术
东明县积极推行绿色环保的畜禽养殖模式,实施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和粪污资源化利用,不断提高畜禽养殖效率和质量。具体来说,东明县建立了以玉米秸秆为主要原料的牲畜养殖标准化粮料加工中心,实现规模化预混合饲料生产,有效控制饲料质量,减少医疗用药量,减少养殖污染。同时,东明县大力推广机械化养殖方式,2023年机械化养殖率在60%以上,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降低了传染病发生率。在污染治理方面,东明县建立了猪、牛养殖的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系统,粪污通过沼气池处理后产生的沼气可用于生活炊事,有机肥用于农田施肥,实现资源循环利用[3]。这些科学化的养殖和污染治理技术,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丰收。
3 东明县绿色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3.1 宣传力度不足,推广对象以中小农户为主
目前,东明县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宣传力度不足,推广对象主要局限于中小农户。具体来看,东明县在绿色农业技术培训和推广中,普遍采取县级层面技术人员到乡镇进行培训,然后由乡镇技术人员向村级传授的方式。这种传统推广模式使得绿色农业技术的宣传范围和覆盖面较小,大部分针对的是农业生产规模较小的农户,宣传效率不高。同时,东明县绿色农业技术的宣传内容和形式不够丰富多样,主要停留在组织培训、发放宣传册的层面,没有利用好互联网、新媒体等手段。此外,东明县在绿色农业技术培训方面,存在培训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质量。
3.2 缺乏创新性技术和种植模式
东明县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中另一个突出问题是缺乏创新性技术和种植模式。东明县目前推广的绿色农业技术与模式,大多仍停留在减少化肥农药使用、推广机械化等传统层面,很少涉及前沿的环保技术。在研发方面,东明县缺乏系统的技术创新机制,企业和高校等力量难以有效参与绿色农业技术研发。同时,在推广过程中存在盲目跟随现有技术模式的问题,未能因地制宜开发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创新技术。另外,东明县没有形成完整的绿色农业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导致许多创新技术无法在生产中落地应用。这些因素导致东明县绿色农业技术和生产模式缺乏创新性,难以适应当下发展形势和需求。
3.3 资金和人才保障不足
东明县绿色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资金和人才保障不足是另一个突出问题。1)东明县在绿色农业技术推广方面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近几年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较小,企业参与度也不高,导致技术推广缺乏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2)东明县绿色农业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比较薄弱,专业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才数量有限,普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绿色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4]。此外,东明县缺乏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导致人才流失问题时有发生。
3.4 示范基地建设不足
东明县现有的绿色农业示范基地数量较少,且多集中在农科院所等单位,很少面向普通农户开放。同时,现有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有限,周边农户参观学习的热情不高。示范基地内部的绿色农业技术示范和培训能力也有待加强,一些基地的示范技术水平并不高,难以发挥带动作用。此外,东明县绿色农业示范基地之间缺乏有效的经验交流机制。这些问题共同导致东明县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在技术推广工作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4 东明县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策略
4.1 扩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知度
为提高农民对绿色农业的认知度,东明县应进一步加大绿色农业技术推广宣传力度。1)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应利用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加强对绿色农业的宣传,让农民全面了解绿色农业的内涵和意义。同时,要善用新媒体手段,通过县级农业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在线科普宣传,扩大绿色农业理念的传播范围。2)东明县还应加大农村基层绿色农业宣传力度,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面对面宣传,针对农民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宣传内容上,既要突出绿色农业在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好处,还应增加对环保种植技术知识的宣传,并结合成功的绿色农业种植典型,让农户更加信服。通过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东明县可以提高农民对绿色农业的关注和认知度。
4.2 加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
为提高绿色农业技术的创新水平,东明县应加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1)县农科院应加大对绿色农业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力度,组建高水平的研发团队,研发适合当地的创新技术。2)建立政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引导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将更多前沿理念和技术应用到绿色农业中。3)建立技术转移转化平台,支持企业转化农业科研院所的技术成果,使之更好地服务生产。4)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到国内外考察学习先进的绿色农业技术和模式,促进技术进步。这些措施的共同推进,可以为东明县提供持续的绿色农业技术支撑,推动绿色农业可持续发展。
4.3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技术推广所需人员
东明县要解决绿色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必须从多方面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县财政部门要增加对绿色农业技术推广的财政支持,动态调整财政科研经费的使用结构,保障技术推广的资金需求。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更多的企业参与绿色农业建设,采取政策支持、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动员社会资本投入绿色农业技术研发和推广,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的长效机制。此外,积极申请上级政府的扶持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农业的支持力度,为技术推广提供可持续的资金保障。还要注意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度,使技术推广人员的收入与业绩直接挂钩,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4.4 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为更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东明县应加快建设绿色农业示范基地。1)各乡镇要按照县政府要求,选址建设一定规模的绿色农业示范基地,重点示范适合当地的绿色种植技术和模式。2)加大对示范基地的建设投入力度,引进先进设施,配置高水平技术人员,努力打造高标准示范基地。3)定期举办示范基地开放日,组织周边农民到基地参观考察,直观了解先进技术[5]。示范基地要加强技术培训能力建设,针对农民需求开展理论及操作培训。以上措施可以提高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力,促进绿色技术向周边农户推广,对推动全县绿色农业发展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5 结语
东明县绿色农业发展目前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技术推广过程中还存在宣传不足、创新不够、资金紧张等问题,制约了绿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东明县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扩大宣传提高认知度,加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增加资金投入保障人才需求,并大力建设示范基地发挥带动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让绿色理念和技术真正落地生根,从而推动东明县绿色农业持续快速发展,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
参考文献:
[1] 赵丽华,柳青,王文鑫,等.面向绿色农业的农业技术推广策略[J].天津农林科技,2023(6):35-38.
[2] 王鸣飞,藏超,王晶,等.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的作用及发展策略[J].种子科技,2023,41(19):139-141.
[3] 王翠玉,于霏.山东省绿色农业发展探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3(8):41-43.
[4] 向海生,牟东明,李冬云.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研究[J].种子科技,2023(1):142-144.
[5] 杨久涛,高中强,张辉.山东省农业绿色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乡村论丛,2022(4):108-114.
(责任编辑:张春雨)
作者简介:李纯毅(1979—),本科,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研究。E-mail:4142988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