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慧芳
摘 要:运用教学实验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其项目特点、开展现状及推广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排舞在普通高中的推广策略,以期为推动排舞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丰富体育新课程资源,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排舞;教学;推广策略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5.032
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价值
排舞运动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排成一排进行的舞蹈运动,国际上称作LINEDANCE。 排舞起源于二十世纪70年代美国西部,排舞的舞步融合了华尔兹、伦巴、恰恰、桑巴、牛仔舞、踢踏舞、街舞、爵士舞等多种舞蹈元素,并将各种舞蹈元素重新组合成有特定循环节奏的组合动作。近年来在世界各地流行,受到不同国籍、性别及各个年龄层人们的参与和喜爱,具有广泛的健身性、娱乐性和大众性,正逐步成为一种“国际健身语言”。
排舞作为一项新型大众健身项目引入我国,立即风靡全国。通过练习对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排舞运动虽然在国际上开展广泛,但在国内处于刚刚起步阶段,相关经验及资料匮乏。因此本课题组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对项目特点、开展现状及推广策略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制定排舞在普通高中的推广策略,以期为推动排舞运动在我国学校体育的进一步发展,丰富新课程资源,促进学生身体健康提供有益参考。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广东实验中学的排舞推广策略作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教学实验法
2.2.1.1 排舞初级教学阶段
2.2.1.1.1 排舞初级教学阶段教学目标制定(2015年1月-2月)
2.2.1.1.2 排舞初级教学阶段课堂教学设计(2015年3月-6月)
感知理解阶段(2015年3月-5月):通过初级套路的学习,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强调身体基本姿态与身体的控制力,培养良好的身体姿态,本体感觉,引导他们学会欣赏与评价。
创新实践阶段(2015年5月-6月):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创编基本知识,自主创新,分组创编,着重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创新意识。
2.2.1.2 排舞普及、推广、宣传阶段(2015年9月-12月)
班级热身赛:主要分三个阶段——技能学习阶段、创新实践阶段、赛期。主要是教授学生统一的排舞《爱尔兰风情》舞码,扇子的特色语汇,并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比赛。
年级挑战赛: 主要分为四个阶段——队形、动作训练期、合练、汇演。高一20个班,每班均挑选出32位同学,组合成640人的庞大阵容,集体排练,迎接年级挑战赛的到来。
2.2.2 问卷调查法
现场发放问卷,回收率均达到99%。对专家的评定结果进行内部一致性检验,内部一致性系数a=0.53,效度较高。二次抽样调查,调查结果相关系数均大于0.9,达到统计检验标准。
2.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处理。
2.2.4 专家访谈法
2.2.5 文献资料法
3 研究结果
3.1 排舞的锻炼价值
3.1.1 排舞的健身功能
排舞运动的健身功能如何是新的课程资源开发最重要的指标。那么在参加排舞锻炼后,学生的各方面身体素质又发生怎样的变化呢?相关的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结果如表1。
结果显示排舞班学生在身体素质测试的5项指标中协调和平衡两项优于普通班,有显著性差异,而在800米、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三项基本相同。问卷的测试结果也佐证了排舞学习有助于学生协调和平衡能力的发展,对于速度、耐力、柔韧方面和其他项目相比没有显著优势如表2。
3.1.2 排舞的健心功能
按照 “A.非常有帮助”选项的百分比进行排名,排在第一位的是帮助你培养团队意识,第二位的是提高身体协调性,第三位的是能增强同学之间的合作交流。
从以上的测试和问卷结果中看到排舞的锻炼价值是不容质疑的。它不仅对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它对于培养练习者团队意识等方面还有独特的优势。笔者分析这是因为排舞的性质所决定。排舞属于体育艺术类项目,长期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力,同时塑造形体。而我校开展排舞活动以比赛促进技能的掌握,在体育教育中同时渗透德育、美育。全体同学一起参加,评分规则中队形与造型编排所占的比重也很大,这需要全体同学协作完成队形的变化和配合,同学之间的交流多了,学生的团体意识得到极大培养,体育教育达到了美育和德育功能。
3.2 排舞运动技能认同度
3.2.1 学生参与的认同度
排舞在校园的推广普及,学生是主要的参与者,教师是主要的传播者,而校领导的态度也是非常的重要。问卷分别对三个群体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问卷中看出,46%的学生在进行排舞活动时感觉非常快乐;52%的学生认为排舞运动的难易程度较适合;有43%的学生非常喜欢”排舞运动,34%的同学愿意在课间操(或大课间)跳排舞,“参与排舞时的感觉”和“喜欢程度”有很大的相关度。
3.2.2 学生运动技能认同度
排舞初级教学、普及、推广等各个阶段,进展都很顺利,得到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高一级学生进行了排舞的班级热身赛和年级挑战赛以及最后的运动会开幕式上进行的展示,表演很精彩,观众反响很好。如下是对学生、教师、领导三个不同群体在“开幕式上你最喜欢的表演是 ?”一问的结果统计。
如图1所示:选择D排舞选项的分别占53%,45%,47%。数据表明排舞的表演效果还是很好的,学生们动作技能的掌握还是很不错的,这对今后排舞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2.3 教师、领导对排舞运动的认同度
排舞在学校是否能够顺利快速的开展,还要看教师和领导的态度。
体育教师和领导问卷中“如果有关部门组织集体舞的教师培训,贵校是否会派教师参加?”一题认同度非常高,91%的问卷回答都是肯定的。这证明教师和领导对排舞还是很感兴趣。
3.3 排舞运动推广优势
自2008年8月,排舞作为一项新型大众健身项目引入我国,立即风靡全国。排舞走进校园,那么老师和校领导又是怎么看待这个项目呢?吸引他们的是什么原因呢?
通过对教师和领导的问卷调查,他们认为排舞推广的优势在于:1.集体表演,效果好;2.参与灵活,不受场地和人数限制;3.增加交际,提高团队意识等。
以上是排舞的优势,但笔者认为认识不够全面。如排舞动作的编排、舞曲的丰富多样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是初步推广时期,笔者只选择了《爱尔兰风情》在高一年级普及推广,所以一些老师和领导是不完全了解排舞。但是排舞的集体表演性,整体效果和参与的灵活性,增强团体意识,他们了解的还是比较深刻的。
排舞和健美操、体育舞蹈一样有很强的表演性。与健美操相比,它的动作语汇、音乐种类更为丰富;与体育舞蹈相比较,它对于场地和参与人数的要求更为宽松,适宜人群更为广泛。排舞在我国起步较晚,从引进到现在只有2年多的时间,正处于推广及普及阶段,发展空间比较大,如果运用好,会产生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本课题组在本校普及推广过程中,将排舞和中国扇巧妙的结合,既凸显爱尔兰风情,又有中国民族特色,给予人一种全新的视觉震撼与冲击,表演效果很好。学生、体育教师、校领导对排舞的期待还是很高的。
3.4 排舞运动推广制约因素
排舞是新引进的项目,进入校园时间更短,没有可照搬照抄的经验。实践过程中必定还有很多问题。为了解问题,以促进排舞更好更快的开展起来,对于“排舞运动推广制约因素”进行调查,结合教学实践分析原因如下:
不了解排舞、教学方法、领导的重视程度、进修等是主要因素,缺乏相关比赛、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大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排舞是一个新生事物,目前绝大多数人根本不知道排舞,所以首要问题还是增加宣传力度。
在推广过程中如何更好地选择教学组织方法,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使排舞的功能最大化。排舞的单曲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但舞曲很多且风格多变,教师可以在学生完全掌握动作技术后,教给学生将不同风格的舞曲串烧。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追求个性化的特点, 提高学习兴趣。
学校领导的态度、支持也非常重要。我校是国家级示范性高中,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从校长到普通教师都非常支持体育艺术类项目的开展,所以在排舞的引进、普及、推广过程中也得到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目前中国排舞方面的专家大多是体育舞蹈、健美操、民族舞等项目转行而来,而且女性教练偏多,所以引进的舞曲相对单调些,而且偏女性化的舞曲较多。高中男女生性别特征已非常明显,所以教师在选择套路时,可选择自由度小,难度很大。
实践教学和问卷中均发现男生积极性均低于女生。分析认为:女生天生爱美,排舞给她们视觉、听觉上美的享受。女生协调性也会好些,因此兴趣也更强。而男生他们协调性、乐感等方面稍差些,对于少数男生来说很难,他们更喜欢体能类、进攻性项目,如球类等。排舞的重点推广人群应该还是从体育舞蹈类选项班开始。
排舞的师资培养还欠缺,缺乏管理,更没有比赛交流的机会,这对于排舞的进一步发展很不利。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排舞是一种很好的健身方式,它不仅对身体素质的提高具有良好的作用,同时对于培养练习者团队意识等方面还有独特的优势。
4.1.2 排舞的团体表演性很强。实践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体育教师、校领导对其期待值很高。
4.1.3 排舞的推广优势明显表现在:集体表演,效果好;参与灵活,不受场地和人数限制;增加交际,提高团队意识等。同时排舞动作的编排,舞曲的丰富也是重要的优势。
4.1.4 宣传力度不够、教学方法、领导的重视程度、进修等是主要因素,缺乏相关比赛、学生学习能力差别大也是制约排舞推广的重要的原因。
4.2 建议
4.2.1 加强排舞师资培训。如:集中时间对体育教师进行排舞基本功的培训;逐层逐步培训体育教师学习排舞舞码;定期组织教师公开课,探讨教学方法、策略等。
4.2.2 编写排舞教材,录制视频,便于推广学习。
4.2.3 排舞进校园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一蹴而就。学生的接受能力,兴趣、教师的能力水平等都具有差异性,所以我们要先从选项班开始,慢慢积累经验,然后逐步推广。
4.2.4 组织比赛或团体展演。先组织小范围的比赛或展演,增加交流机会和经验,然后扩大规模,增强影响力,加大宣传力度。团体表演可结合地方特色或文化背景,选择适合的道具,增强表演效果。
4.2.5 增加对新兴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
参考文献:
[1] http://dzwsb.hnol.net/article/20078/20078289850595556192.html.
[2] 陈琛.高校公体课排舞课程教学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0.
[3] 林育隆,郑幸红.排舞进入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漳州师范学校学报,2010.
[4] 焦敬伟,郑丹蘅.对新兴休闲运动“排舞”及其推广的 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7.
[5] 孙林.健身排舞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08.9.
[6] 李芬兰.排舞进入青海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2010.4.
[7] 邓嘉,蒋雯.我国高校开设排舞体育课程可行性探析[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