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航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在大思政理念下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影响。最后从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需要融入更多思政教育元素、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鼓励学生与心理健康教师的互动与沟通3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旨在帮助高校更好地引导、教育、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以生为本。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引言
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以应对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挑战。通过深入分析现状、挖掘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旨在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共同推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大思政理念
大思政理念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思政课,而是要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教学和学校日常活动中,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涉及对传统思政课的改革创新,包括建构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优化思政课教材体系、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这一理念的实施路径包括改革创新主渠道教学、善用社会大课堂、搭建大资源平台、构建大师资体系、拓展工作格局等多个方面。
大思政理念的提出和实施,是对新时代教育改革的积极响应,旨在通过系统性的改革创新,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发布多个文件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思想政治教育范畴。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1]。2005年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提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2]。
(三)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新的挑战
受到个人、社会以及教育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首先是学业问题,学业问题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考研升学等学术压力逐渐成为大学生的“主旋律”,激烈的竞争使得学生需要在学业上付出较大努力[3],因此产生焦虑睡眠问题显著增加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其次是就业压力,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刚步入社会角色的转变使得学生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此外,虚拟网络发展导致的过度网络社交、网络成瘾以及情感问题也导致了学生出现无聊感和孤独感,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面对这些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需要与时俱进,结合当前时代的社会背景做出一定的调整。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其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识和接受,各方面正在做出举措努力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以期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因此探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对于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培养有着长远的意义。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目前,高校和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逐步得到完善。高校开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通过开设相关心理教育课和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高校还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服务。尽管高校和社会正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投入越来越多地关注,但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学生参与度有待提高
虽然高校开设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心理课,并配备专任的心理健康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但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参与度并不高。一些学生将心理健康课视为次要课,缺乏足够的参与度和投入。此外,学生对心理问题表现为轻视和忽视,会认为当前由于压力导致的焦虑以及压抑是正常普遍的,往往不会寻求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或咨询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这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扩大。
(二)师资力量短缺及教师队伍经验不足
在多数高校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职教师数量有限,因此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展时往往会进行大班教学,4—5个班级同时进行授课,这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程度。此外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和专业发展的机会,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任教师在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上可能会存在一定差距[4]。
(三)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应用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提高学生的心理韧性以及适应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提升抗压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则侧重于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思想政治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价值导向和思想基础。良好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塑造健康心理的基础。
目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普遍缺少将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应用的经验,因此课堂上会缺乏思政元素的嵌入,缺乏深度。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一)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学生可以对自己有着更明确的社会定位以及人生规划,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这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同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能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
(二)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以及心态调整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结合当下的时代背景,帮助大学生分析时代背景。在面临学业、就业以及人际相关的压力时,学生可以从更全面的角度看待问题,这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抗压能力与适应能力,有效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这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具有一致性的。
(三)促进自我认知和提升自我认同感
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以及发现自身的闪光点,积极的自我认同同时又可以提升自信心以及自尊心,这对于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发展极为重要。
(四)思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辅相成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可以相互促进对方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专业的心理知识对学生进行情绪疏导,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而思想政治教育则通过各类宣传和教育活动,坚定学生的思想,使其能够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解决问题。这种融合有助于学生在心理和思想两个层面得到均衡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思政视角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建议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需要融入更多思政教育元素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而应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中,以此培育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思政教育信息广泛存在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因此要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环境。在日常生活中,面对比较和竞争,学生的思想情绪往往会受到波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和应对压力的策略。
2.学业责任。对于学生而言,学业是他们的主要职责。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和挑战,学生的经历和对社会评价的反馈都可能引发他们的思想变化。心理健康教育应更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我效能感,使他们能够在学业上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3.人际关系。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与他人建立和维护各种关系,包括与同学、家人以及通过网络形成的虚拟关系等。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会受到这些社会关系的影响和制约。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应引导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有效沟通和处理人际冲突。
4.社会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热点事件的舆论评价、政策变动、社会风气以及外交状况等在内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的思想产生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应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分析这些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全面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业责任、人际关系以及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重点讲解其中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融入,促进学生全面而均衡地发展。
(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
目前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存在人数不足以及经验不足的问题。首先是大班教学,通常心理健康教育课是4—5个班同时进行教学授课,这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影响了授课质量。其次是思政教学经验不足,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课堂上融入思政元素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专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思政教学的经验不足,同时也缺乏在思政教学授课方面学习和发展的机会和平台。基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目前面临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调整:
1.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配备。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增加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数量,以缓解大班教学的压力。同时,可以通过与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来扩充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
2.强化教师培训。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思政主题的专业培训和研讨,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思政教育水平。可以邀请有思政经验的专家和学者举办讲座和指导,分享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案例。
3.评估与反馈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与心理健康教师的互动与沟通
学生的思想会在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如果仅仅依赖课堂上教师对其进行引导往往是不够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与困惑时与教师的互动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目前高校会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但学生的参与度明显不足。因此高校需要鼓励学生在难以调整自身心理状态时或者思想包袱过重时及时与心理健康教师进行互动与沟通,将心理健康教育及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
1.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导师制度。每位学生分配一位心理健康教育导师,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提供一对一的帮助,这可以让教师在交流时察觉学生的心理状态,并通过对学生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通过交流可以更好地将思政教育融入心理疏导的过程中。
2.定期开展主题沙龙活动。定期举办关于学生关心的话题的沙龙活动,如职业规划、升学深造以及人际关系主题等,这些主题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这些沙龙活动中鼓励学生分享目前的烦恼,心理健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在活动中提出专业的见解和建议。
3.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服务。教师可以协助心理咨询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识别和干预。
结语
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行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高校教师要认识到思政元素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厘清二者的关系并加强融合,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健全其人格,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15(###).
[2]赵艳峰,方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策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07):116-118.
[3]张浩,赵航,张澜,等.健康中国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与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08):58-59+62.
[4]刘梦迪,薛玉琴.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21,38(01):35-40.
(作者单位: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责任编辑:宋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