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与写意造境

2024-07-10 15:21:33刘冠华
国画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造境气韵梦境

刘冠华

中国画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其特点是以国画特有的笔墨来呈现画面的意境。初看它的表现手法非常有限,仅限于笔墨。且传统中国画多用墨色,色彩用得较少,所以相较其他艺术形式,它看似受到很多的拘束。例如,相较于西画,它少了大胆奔放的色彩、透视、或薄或重的笔触这些表现技法。相较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例如雕塑、音乐、舞蹈等,国画缺乏立体、动态、交互等表现手法。相对来说,国画的表现手法非常朴素,可以说是质朴无华的。

然而,中国画有一特有的表现形式,就是写意,也可以说是笔墨造境。那么,何为写意?写意,即写其生意。但生意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生意,即自然中生生不息的流动着的气息,大自然所呈现的生意,不就是传统中国画追求的意境吗?

画家怎么样才能捕捉到大自然中的意境呢?笔者认为,首先应有自身的感受。意,来源于创作者独具慧眼的审美发现、对自然和生活的热切关注、不遗余力地对灵魂的追求和表现。

笔者觉得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经历的梦可以给我们尤其对在艺术领域中的我们带来很多启示。梦境有时候是旧时经历的重现,有时候是白天的心之所想,更有时候是天马行空的幻妙之旅。闭上眼睛我们可以走进去,可以沉浸其中,梦境环抱着我们,有时候不仅有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更有一种强大却不可言说的感觉,正如有时我们忘记了梦境中发生的事情,却牢牢记住了害怕或者喜悦等梦境传达给我们的无法言说却异常强烈的感觉。而在我看来,中国画的意境就好似我们的梦境。我们通过意境的这种表现,反而比通过音乐、雕塑、电影、交互等形式更加丰富,更有代入感,因为这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的传达。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代社会出现了一类沉浸式的艺术形式,其特征是通过精神的高度集中去体验身体的暂时缺席,而要达到精神的高度集中,实际上是靠集灯光、音乐、表演、3D、气味装置、互动等多方位于一体的展览模式对所有感官加以强烈的信号释放。简而言之是全方位感官入侵,强制性剥夺主体的感官自主权,让参与者无法自主地运用自己的感官来探索认识这一切,是一种强制的剥夺和强加的沉浸。这是一种简单生硬的沉浸式传达,接受者是有本能的抗拒的,因而较少可以主动自由地驾驭自己的感官、从各种信号中做自主性探索和编译。而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画造境,观者如果可以达到识别的门槛,有足够的才、力、胆、识,能够看懂,便会主动地沉浸到中国画所表现的意境中去。感官主动探索作者的意图,这便能体会到画中之“境”。而此一探索过程,颇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

画家、创作者擅于造境,有识者方能进入这个“画境”、这个画中空间。值得一提的是,“造境”不仅存在于中国画中,还存在于中国另一个传统艺术形式——诗词之中。中国画中的造境,其实与诗词中的造境是相通的。只不过诗词中造境的砖瓦是文字,而中国画的造境是由笔墨来完成的。笔者忆起儿时背过的两首古诗:

其一: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其二: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两首诗传达的景象相似。但细细品味,第一首诗辽阔、浩远、清寒,“蓑笠翁”小小的身影与“寒江雪”浩瀚的天际反差明显却浑然一体;第二首诗则描绘得更具象——点写了“蓑”“笠”“扁舟”“丝纶”“寸钩”,更点明了人与酒,全诗对单数的反复叙说,令画面蕴冷清孤寂之意,但披览全诗,终究是少了更大的气息与气象。

两首诗创作于不同的时代。前者是唐朝诗人柳宗元所作的《江雪》,后者则是清朝诗人王士祯所作的《题秋江独钓图》。大唐时期诗歌特点气势恢宏,而明清以后开始描述具体化,虽然小有情趣但是气势略失。文章诗词中的这种意境的转变,也在不同时代的绘画中有所体现。

唐五代北宋时期的画很多尺幅并非巨大,但是气势却苍茫博大,意境深远,如巨然的《万壑松风图》、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而明清画,如四僧,则侧重小景幽意。是为不同时代笔墨语言风格不同、创作者心境亦不同所致。

中国画艺术创作的重点在于写意,即笔墨造境,造境的砖瓦就是中国画传统的笔墨、线条。笔墨所造之意境之所以能为观赏者所感通,是因为观赏者通过笔墨的意会,在自己的心灵中创生了自己的意境,神会了“象外之象”。

在此过程中可见出笔墨在创作中的作用和价值。笔墨相较于意来说,意是本体、是第一性的,笔墨是从属于意并为传达意而存在的,但笔墨在意的创生过程中参与创生且为其所主导,并且笔墨也会反过来影响意的形成。我们在创作过程中,如果可以做到抓住感受,围绕感受,用丰富的笔墨描述传达感受——造境,则为佳作。意是高度个性化的,个人的才、力、胆、识,融入其中,影响意的形成,因而意是具有丰富多样性的。笔墨由意主导,同样受个人条件影响,同样具有丰富多样性。

笔墨涵于意之形成、表达全过程中,是有生命的、灵活多样且有意境的,所以笔墨会“气韵生动”。张彦远曾道出气韵与笔力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气韵不周,空陈形似;笔力未遒,空善赋彩,谓非妙也。”南朝齐谢赫也曾言“气韵生动”与“骨法用笔”。中国画把蕴含生命力的气韵、遒劲的用笔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把“形似”的重要性置后,体现了中国画艺术的本体。以上所述,是我在研习山水画的过程中,对中国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与写意造境的心得与体会。

猜你喜欢
造境气韵梦境
观物造境——李昂界画世界的生态隐喻
金桥(2022年3期)2022-03-29 01:16:26
中国美学“气韵”范畴之“韵”探颐
梦境改造师
梦境改造师
趣味(语文)(2021年11期)2021-03-09 03:11:40
造境、起伏、强化——妙用技巧增强故事感染力
梦境
Charm and Beauty—A Comparison of Two Aesthetic Categories in Chinese and Western Paintings
气韵生动 潇洒自然——柳清芬书法印象
丹青少年(2017年5期)2017-02-06 03:03:46
论沈从文小说的造境艺术
西南学林(2016年2期)2016-11-08 12:16:44
风:世世代代的气韵传承
金色年华(2016年11期)2016-02-28 01: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