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非遗新会鱼灯的当代传承创新研究

2024-07-10 10:39关锐琴
广东教育·职教版 2024年6期
关键词:新会文旅文化

2019 年,江门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 :打响侨乡文化品牌,要深入挖掘、保护和传承侨乡文化。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五邑侨乡传统民间技艺日渐衰落,新会鱼灯这一蕴含群众智慧和感情的技艺存在传承不足、传播困难等问题,掌握鱼灯制作技艺的手工艺人日益稀少,鱼灯的现代传承迫在眉睫。

一、新会鱼灯的传承现状

1.发源于节庆的新会鱼灯

新会鱼灯有近400年的历史,明代万历年间的《新会县志》有“元宵灯烛箫鼓彻夜为乐”的记述,在中国文化中,“鱼”与“余”谐音,因此鲤鱼灯也寓意着“年年有余”,象征着丰收和吉祥。新会鱼灯既是精美的民间工艺品,也是当地重要的民俗文化之一。新会鱼灯与会城元宵节的习俗密切相关,在农历正月十二晚,会城的“社公”(社坛,一方土地之神)会开灯,小孩会提着鲤鱼灯聚集游玩,成群穿街过巷“游灯”。正月十五被称为“大灯晚”,是小孩们的快乐时光,而正月十六日则“完灯”,有时会延续至正月十八日。新会鱼灯形态丰满,鱼身上覆盖着金色鱼鳞,具有很高的民俗美感和喜庆色彩,是新会民间用于烘托节日气氛的重要装饰品之一。

2.时代演进中的新会鱼灯传承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新会鱼灯日渐式微,加上在现代社会中缺乏有效的推广和传播,如今新会只有传承人李严、钟松友夫妇一直坚持在家中手制鱼灯,由于传承人年迈、传统新会鱼灯制作耗时较长、纸扎材料跟不上时代审美、缺乏从事鱼灯研究创新的专业人才等原因,新会鱼灯逐渐走向现代生活中的边缘。

近年来,新会鱼灯的处境引起政府重视,有关部门出台措施助力发展新会鱼灯。2007年,新会鱼灯入选江门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延续新会鱼灯这一特色工艺提供了发展平台。

二、构建当代语境下的高校传承

(一)原生形态的保留与继承

学习传统制作技艺是新会鱼灯传承和创新的基础,通过新会鱼灯传承人传授鱼灯制作技术,使传统技艺得以师承。新会鱼灯的原型是鲤鱼,鲤鱼以鱼身肥硕为美,鱼灯造型饱满立体,结构精确严谨,鱼肚形态丰满圆润,既显鲤鱼的富态与贵气,其造型圆浑精巧又显灵动可爱。制作过程分为用竹篾扎造型和用纸贴“鱼皮”两大部分,先用细薄的竹篾扎成圆圈,再将大小比例有序的竹圈扎成圆滚滚的鱼身,鱼头、鱼尾同样依形状扎成,每个部分既独立又统一,结构比例准确协调,连接处用强韧的纱纸扎紧粘牢。骨架扎成后接着贴“鱼皮”,分别用红、白两色薄纸贴鱼头、鱼背、鱼肚、鱼尾,红色的“鱼皮”用金色闪粉印上鱼鳞图案,然后将鱼头鱼尾用铁线连接首尾,鱼嘴则吐出状若泡泡的两个小球,尤为灵动可爱。鱼背上预留开口放入蜡烛,鱼灯里的蜡烛透过红纸发出闪耀的光,衬托着光彩夺目的金粉鱼鳞,整个鱼灯造型立体生动,金碧辉煌。

(二)教学和创作形态的优化与创新

新会鱼灯原生形态包括了造型、结构、色彩、图案等视觉要素,体现了新会鱼灯民间工艺的造物观念、审美特征。为了使鱼灯能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与新时代的审美方式接轨,在保留其形态的基础上,结合材料、工艺、产品等方面加以优化与创新。

1.材料创新

传统新会鱼灯的制作多依托于竹扎框架和纸扎装饰,这些材料的优点是价低、常见,缺点是易破损、易褪色,且色彩、材质单一,难以进行多元开发。可见,传统的材料已不能满足当下的需求,反观市场上可应用的新型材料各式各样,把现代材料应用在新会鱼灯的制作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创新方向。如使用不同质感的布料制作“鱼皮”,布料自身具有图案丰富、可选择性强的特点,比传统的红纸“鱼皮”更富有质感,且更易于保存;又如用LED可充电灯珠代替蜡烛,使之更具安全性和实用性等,进一步可以向玻璃、亚克力等新型材料发展,发掘更多不同特性的材料制作鱼灯。

2.工艺创新

传统新会鱼灯以扎骨架、贴纸、印制为主要制作工艺,其单一且耗时较长的制作流程难以适应现代人快速的生活和多元化需求。在“跨界”成为潮流的当下,鱼灯工艺一方面可融入其他非遗工艺如刺绣、剪纸、蓝染、葵艺等进行探索和优化,使之成为独特高端的非遗工艺品;另一方面,又可与现代工业手段结合,利用机器焊接、激光雕刻、3D打印等手段,提高生产效率,生产出为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

3.产品创新

一方面,新会鱼灯作为工艺品不仅仅限于节庆使用,随着我国对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新会鱼灯作为观赏性极强的装饰品,可探索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应用于文教、文旅等公共场所的日常环境装饰中,做到既有观赏性,又有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在新会鱼灯视觉形态的创新设计中,将立体造型转化成扁平化的图案,更便于在各类文创衍生品的印刷应用,同时更利于把新会鱼灯的形象打造成地方文化标志。其具有喜庆特色的形象十分适合作为文化创意衍生品开发,尤其适用于当下文旅市场和咖啡餐饮周边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与五邑地区文旅发展深度契合,具有长远的文化与经济价值。

三、植根本土文化的民间传承

1.文化传承靠人才

新会鱼灯是靠口传手授进行活态传承的手工艺,面临着技艺随着传承人年迈而失传的困境。近年来新会文化馆在“非遗”保护方面采取了相关举措,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邀请传承人开展普惠性讲座、体验班,让大众近距离接触鱼灯技艺,但在培养新会鱼灯传承人方面仍有待进一步推动。对此,文化馆还可以面向中小学、高校、企业等,有针对性地开展新会鱼灯技艺传习活动,邀请传承人进行技艺的传授,进而开设高级新会鱼灯传承班,培养真正热爱非遗文化的高质量传承人。

2.文旅融合促发展

新会鱼灯作为五邑非遗文化的代表之一,在文旅融合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挖掘和传承新会鱼灯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可以为文旅融合注入独特的文化魅力,促进当地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如在本地咖啡节、文旅节中,以新会鱼灯为创意源泉,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在政府的宣传扶持下,电视媒体对鱼灯传承人进行专题采访,并邀请其参加当地文旅节,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播,提升新会鱼灯的社会认知度,向游客展示新会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文旅融合。

3.品牌创建促消费

随着体验经济的兴起,人们对品牌的认知也日益增强。消费方式从单一功能性向情感和审美方向转变,这也促进了地方非遗品牌的发展。在体验经济的视角下,新会鱼灯传承要大胆走出文化馆与教学场所,与现代商业消费活动融合发展。通过商业化的图形设计,树立品牌形象,为系统性传播提供形式支持,实现从观赏性到实用性转变。此外,挖掘新会鱼灯背后的文化故事可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为其传播提供内容支持。通过品牌的创建培养消费者的文化认同感,将带来持续的经济收益,是新会鱼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四、新会鱼灯当代传承创新的意义

1.薪火相传——高校传承的价值

高校传承,作为高校的历史职责,同时被赋予了教学意义。这种传承是有计划、有目的的传承,是高校教学成果的体现。高校在对新会鱼灯进行传承创新的过程中,开发出与新会鱼灯相关的教材、作品、课程,并通过主题展览向社会推广,为高校的美育渗透打下基础。在各级学校中与美术课程融合,通过认识新会鱼灯、改造新会鱼灯、新会鱼灯元素提炼再设计等系列教学,学生通过新会鱼灯了解五邑传统文化,进而对其进行传承与创新,使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热爱民间美术,在审美教育和文化自信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第六届粤港澳大湾区学校设计作品展暨第八届广东省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奖双年展工艺美术类三等奖)指导老师:关锐琴 陈燕洁

2.生生不息——民间传承的价值

民间传承,是新会鱼灯传承的最根本形式。文化传承不能脱离社会的大背景。年轻人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有其特有的文化情怀和审美情操。新会鱼灯在民间传承的过程中,不能守旧不变,而要切合时下需求、灵活转化,同时满足文化传承和商业发展双重需求。当地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公益单位通过举办展览或文化交流活动等,能够有效地在社会层面进行非遗鱼灯文化的普及和宣传。另一方面,大众对鱼灯文化衍生产品的喜爱而产生的购买行为,能刺激当地的文旅经济,文化与消费互相促进,才能使五邑非遗文化长远传承发展,从而提升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提升五邑侨乡文化的影响力。

结语

新会鱼灯的当代传承创新,离不开高校对新一代年轻人的美育渗透和非遗人才培养的引领,也离不开新会鱼灯根植于民间的自然传承和发展,更离不开鱼灯创新产品在商业社会中的融合共存,三者在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共同发展,既保存观赏性极高的工艺品属性,同时又大力发展形象商业产品,使新会鱼灯这一民间工艺赋予新时代的传承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黄伟亮.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方言与文化调查研究[M].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有限公司,2020.

[2]乔晓光.中国民间美术[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1.

[3]易存国.中国艺术论: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4]魏鑫.无为鱼灯视觉形态研究与设计应用[J].中国矿业大学,硕论,2020.

[5]黄伟亮.新会鱼灯的艺术特色及文化内涵——从两首歌谣说起[J].南方论刊,2017.

[基金项目: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大湾区文化融合下新会鱼灯传承与创新设计研究”(2022WTSCX294)。]

责任编辑  朱守锂

猜你喜欢
新会文旅文化
逐光·葵意时钟
——新会葵艺创新产品设计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风暴来了!新会非药品遭严查,明令水产非药品类不得销售、立即停止经营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谁远谁近?
文旅照明的兴起
四邑方言新会话的声韵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