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求过多,则为绳网

2024-07-09 22:54王栋生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4年7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变通作文教学

【摘 要】 作文教学应有所变通,不宜要求过多,急于求成。过多的要求会妨害学生想象,阻滞思维发展,作文就容易走向模式化。习作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能自由并负责地表达,因而一味强制的“标准”和“要求”,有违语文教学的初衷。

【关键词】 作文教学 变通 思维发展 发展个性

作文教学有一定的要求,也应当有变通。毕竟学生在“学”,过于整齐划一,有一些学生就“跟不上”,拖在后面,久而久之,兴趣和动力就会丧失。

作文学习起始阶段,教师不宜提太多要求,要少些羁绊,让学生自由思想;有了“思想”,有了表达的愿望,在交流实践中,学生会逐步考虑方式方法,会琢磨自己选择的形式,也会注意调整自己的态度。要求学生“遵守基本规则”,比较适宜的办法是让他们学会在思考中寻找和比较,逐步适应表达的环境,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并练习,而非事先“约法三章”,指示他们去循规蹈矩。

通常情况下,教师重视习惯养成,比如态度端正、认真审题、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构思新颖、语句通顺,等等。这些习惯,需要在教学中逐步养成,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训练”达标。义务教育阶段,这些目标有可能达到,不能急于求成,要慢,要潜移默化。过早地提出要求与过多地提出要求,会妨害学生想象,阻滞思维发展,进而丧失作文的兴味。高中教育,仍要把学生的思维发展放在首位,而非“一二一,齐步走”,导致学生在表达中丧失自我。

诚然,作文作为基本能力练习,应当有要求。基础教育要求学生“均衡发展”“合格”,学生或许会失去一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但是,教师应当保护学生的学习愿望,为学生尽可能提供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具体到某一学科的学习,教师要尽可能留下一些空间,让学生在本学科的学习中感受自由思想、自由探究的乐趣。他们需要飞翔的梦想,需要寻找几粒创造的种子,需要自在与从容,需要有时空孕育灵感和才情……教师何必要时时刻刻地强调“标准”和“要求”呢?每每听闻校长和老师们的“高标准、严要求”“狠抓不放”,总觉得一味强制,缺乏理智,不谙变通,况且其目的多为提升升学率。很多中小学生厌学或是倦怠,和学校没完没了地强调“达标”“要求”有关。语文仅仅是一门学科,作文也只是语文学习任务之一,却出现那么多“要求”,有那么多绳网!毕业生回望中小学作文学习过程,他们牢记的一些规训,不过是为通过一次次考试的各种“注意事项”,而非对写作的爱。

中小学的作文题,有一定的要求,有相对稳定的评价标准。教无定法,教师教学水平有限,但只要有大致的要求和标尺,教学就很方便。只是持续时间长了,教师和学生都习惯有个评价标准了,要“达标”“合格”,也就本能地求捷径,作文也就很容易走向模式化。宛如草原上长长的木栅栏通道中,无须牧羊人用鞭子驱赶,羊群会顺从地从中间走向羊圈,习惯使然。这时,如果循规蹈矩的羊把目光转向荒原,看那些奔腾的自由嘶吼的马,会多么自惭形秽。

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往往收效有限,即使教师努力了,学生接触了些门道,往往又不得不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学生作文的束缚是从哪里来的?我总觉得,从义务教育阶段开始,从语文课堂开始,我们就应当有所警醒。

看小学生的习作,有时和他们商量,能不能把某几句话删除,让习作语言干净一些?他们会为难地说,那样就不满400个字了,而“要求”是“不少于400字”,字数不满是要扣分的。因为“要求”,小学生学会了“灌水”和“唠叨”。至于“积极向上”的要求,在小学生那里,在高中生眼中,究竟有什么不同?无论如何,作文学习不要把要求定得太具体,要求不要太多,教师也不要把作文批改演变成思想审核,因为学生的一句话或用了一个词而被教师认为“消极”“灰暗”,不要这样危言耸听。

用所谓的“高考佳作”做模板替代教学,是当下一些教师的“法宝”。只要有作文阅卷的经历,有冷静的反思,就能明白:那些“要求”“细则”犹如生产罐装食品,不可能考出才情。虽然社会热捧“高考满分作文”,但是语文教师,是不是应当保持距离,冷静一些?一味教学生写那些空话,那我们教的还是“语文”吗?

既是“训练”,不得不讲点基本“规范”。长期“训练”,能让学生掌握某方面的知识,对付一般的测试。可是,它算不算一种“技术”,值得我们深思。每年高考,其他学科受到的关注有限,而语文的作文题,社会关注度最高,这似乎可以证明,“作文”是学习重器,最能证明人的学习力或创造力。然而,高中三年,“强调”过那么多“要求”,训练了那么长时间,师生双方对作文考试似乎仍旧缺少对策,有畏惧。我们作为教师,是不是该有点反思?

高考作文像什么?像戴着镣铐跳舞,看谁能跳得像没有镣铐一样,看谁能把镣铐声当作伴奏;而他本来活得好好的,能自由言说,说的全是明白话,问出的全是生命思考,能哭能歌,敢爱敢恨。学生满怀梦想地进入学校,出校门时则要有检验标准,要用试卷检测他,仿佛没有折腾,不让他们“披枷戴锁”,就无法了解他们的才情一般。应试教学教的是“镣铐下的舞蹈”,在各种“要求”“要领”下,相当多的学生在长期的训练中已形成条件反射,丧失了自我表达的能力。

为了防止抄袭,题目要让考生意想不到;为了实现淘汰的目的,要增加难度。网要织得密一些,边界要严格划清,防止逾越,观察学生在不自由的状态下能腾挪多远……这种羁绊,怎么能培育出创造精神?

即使是命题作文,是不是也应该重视“多样性”?观察一些作文命题思路,往往规定性过于明显,要求比较具体,即使允许“分流”,也有基本方向的导引,不可能“自流”,更不允许“自由奔腾”。命题总是很谨慎,这样的“谨慎”到了学生作文中,往往变为没有个人见解与独特表达——学生何必在一名严谨的教师那里引发误会呢?学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走出学校后能自由并负责地表达,而不是“在40分钟内完成800字以上作文并达到要求”。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究其原因,就在执着的那个“策”。无数学生志在千里,而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常叹“天下无马”。那么,放下你的鞭子吧!※

(王栋生,江苏省特级教师、著名语文教育专家)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变通作文教学
透析经典模型 灵活拓展变通
从俗从宜,各安其习——《理藩院则例》对《大清律例》刑罚规定之变通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探索多媒体在情趣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标下的语文有效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