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郊区认养农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4-07-09 03:37:37戢怡萱靳洪
关键词:互联网

戢怡萱 靳洪

摘 要:伴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崛起,认养农业已经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本文对武汉市郊区认养农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指出武汉市郊区发展认养农业存在的困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提高武汉市郊区认养农产品开发能力。

关键词:认养农业;订单农业;互联网+

基金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悦农——基于武汉市郊区认养农业现状与发展的调查研究”(202311600010);

湖北经济学院学生科研项目“悦农——基于武汉市郊区认养农业现状与发展的调查研究”(57)

作者简介:戢怡萱(2003- ),女,湖北武汉人,湖北经济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靳洪(1980- ),湖北武汉人,湖北经济学院正高级实验师,博士,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创新管理。

农业认养化的发展,其核心是农产品的个性化、多样化和对品质的提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工业产业水平也不断在上升,但对于新时代的智慧农业建设,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基于此,农业认养化最显著的特征更加符合当前时代主题,认养农业依托或创新当地的资源特性,并根据顾客的个性化需要来组织生产,从而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顾客对农产品的多样化需求。

认养农业也被称为订单农业、合作农业等,是我国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农业方式,即由农户本人或其所在的农产品企业与食品用户双方共同签署订单,并对产品的使用过程进行设计和规划。而认养农业则属于订单农业的另一个形态,是指商品生产者与用户(认养户)之间达成的一种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生产方式[1]。它是指由用户事先预付了一定价格以后,再由生产商向用户提供绿色食品、有机农业生产。认养农业的出现并不是偶然,它是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为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开拓农业消费市场所形成的一种模式[2]。

一、武汉市郊区认养农业可行性分析

(一)认养农业顺应时代趋势

随着中国农村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加速升级,食品安全问题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农业标准化生产与消费服务也成了新焦点,定制与认养相结合的新农产品也因此而生,农业品牌竞争力“定制+认养”:在如今已渐成趋势。当今社会竞争激烈,都市生活节奏太快,人的身心负担过大,人们急切地希望从都市的忙碌生活中摆脱出来。于是消费者可以在线上平台认养品牌产品,在空余时间里查询品牌的产品生长情况,足不出户便能体会农耕生活中收获的喜悦,感受农耕生活的乐趣,缓解紧张焦虑的心情。此模式十分适合现代都市职场人,既能打破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又能解决消费者的情绪需求,治愈负面情绪。

(二)政策扶持促进新型农业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全面振兴乡村指明了实践路径,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行动指南。在《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指出要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设施农业、体验农业、认养农业,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拓展农业增收空间[3]。“认养+定制”的农业作为一项新兴农业方式,是中国农村经济创新的重要尝试,也符合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际需要。近年来,国家通过制定有关优惠政策支持和引导“互联网+农业”发展,使“互联网+农业”的融合度得到了逐步增强,为该农业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效驱动力。农产品认养模式在我国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兴起,广东也已进行试点,不仅如此,国外认养农业也非常火爆,德国、法国、以色列都有非常成功的案例。

(三)地理优势利于认养农业发展

武汉市位于长江中游地区,市域面积8569.15平方公里,下设13个区。气候方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有着充足的光照和热量,雨热同季且雨水充足。地形地貌方面,处于低海拔地区,大部分区域海拔差异度较小,以平原为主,其中垄岗平原约占全市总面积的42.6%,平坦平原约39.3%,另有少部分丘陵、低山地带,分别占比约12.3%、5.8%。宜农荒地总量在全国居第11位,种子植物资源约占全国1/7,人均水资源是全国的1.5倍,拥有发展“认养+定制”农业的优势。从总体自然状况上看农业生产条件优越。武汉市共有近城区7个,远城区6个,经济开发区2个,自然旅游景点1个,共计16个。随着武汉都市农业不断发展,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但是郊区大面积空闲土地未得到充分开发,伴随着“互联网+农业”的崛起,认养农业或成为武汉市郊区农业发展的新路子[4]。

二、武汉市郊区认养农业发展现状

(一)武汉市郊区认养农业农户分析

农户过去所采纳新技术的使用效果和目前科技成果实用性程度对农户采纳新技术的意愿没有显著性影响[5]。在调查的农户中,只有16.39%的农户表示以前采用的技术效果还不错,而83.61%的农户表示对以前采用的农业技术效果不满意。在关于科技成果实用性问题的调查中,26.22%的农户表示目前农业科技成果实用性强,73.78%的农户表示目前农业科技成果不适合农民的实际需要。但这两种情况并未对农户今后采纳新技术的意愿造成负面影响,这表明农户对农业技术还是有刚性需求的。

在调查武汉市郊区农户对目前认养农业科技服务的看法时,27.87%的农户在生产中不想采取认养农业模式,67.21%的农户认为虽然有认养农业模式但流于形式,只有4.92%的农户认为认养农业是有科技服务并且服务能够贴近农民需要。通过对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农技人员的服务质量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会对农户新技术的采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武汉郊区农户对农技人员服务水平存在不满,57.38%的农户认为农技推广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36.07%的农户认为农技人员技术水平需要提高。但是,无论是科技成果本身质量、科技推广机构管理,还是农户自身条件,都对农户接受认养农业新技术的意愿没有明显的影响。

(二)基于新型农业模式推广

武汉市新洲区邾城街破月村的金浦源种植业专业合作社通过大力发展“兜底+生态+认养”的种植养殖模式,已经走出农业振兴新路子。近年来,合作社年接待游客采摘近7000人次,产值100余万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农民发展果蔬种植1000多亩,帮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每年发放固定劳务费20万元。除此之外,武汉市郊区部分农园采取国际上成熟的社区互助农业(CSA)理念,提出了共享农业的新概念,运用5G物联网技术,研发管家式田政服务,实现智慧农业。但是武汉市耕地保有量 452 万亩,人均耕地占有量为 0.3665 亩/人,耕地面积的总量限制了粮食及主要农产品持续增产的上限,郊区中经营种植业的成本攀升,对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产生负面影响,降低农民种植意愿,在当前总体发展态势良好的背景下,武汉市郊区认养农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限制。

(三)生产能力状况分析

武汉市空间生产能力,整体上表现为由城市中心向远郊区逐渐升高的空间格局,城市东北、西北部低值聚集。从各城区综合情况来看,东西湖区、汉南区、蔡甸区、江夏区、新洲区都有着较高的四级地和五级地的占比,生产功能优势强。新洲区中部土质自然肥力高、有机质含量丰富、利于农业生产,有着较大的高值生产功能用地面积体量,发展潜力及优势良好。东西湖西部、蔡甸区南部和汉南区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区位条件,地处低湖平原,气候温润、土地深厚,农业发展条件优秀。而江夏区拥有“三山三水三分田”的优质自然禀赋,自古就是典型的鱼米之乡。在远城区中黄陂区生产功能相对优势并不明显,区内丘陵面积广大,降水充足且集中,雨季有洪涝风险,农业生产因此而受到影响。而其他中心城区与近郊区可种植土地面积较小,且空间生产能力也相对较差。

三、武汉市郊区发展认养农业的困境

(一)农民思想较为传统,缺少前瞻性

农民缺少前瞻性,对于市场改变的捕捉能力较差,许多农民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上,缺乏对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了解和应用。他们往往只注重眼前的利益,缺乏长远的规划和发展思路。这种思想缺失导致了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农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且农业生产周期较长,无法及时调整农业生产,易对农业收益造成损失,限制了农业的发展。

(二)土地资源短缺

郊区土地面积有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被大量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田面积减少。同时,由于城市化带来的人口增长和消费需求增加,对土地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使得农民面临着土地不足的问题,无法扩大农业生产规模,限制了认养农业的发展[6],同时还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的问题,给认养农业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三)农业产业链不完善

郊区农业产业链相对薄弱,一是农产品生产环节存在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二是农产品加工环节薄弱,缺乏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三是农产品销售环节存在问题,市场渠道不畅,销售渠道单一,缺乏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缺乏健全的配套设施和完善的农产品流通渠道,制约了认养农业的发展。

(四)市场需求不稳定

市场需求的不稳定性也是制约认养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由于消费者对认养农产品的认知度不高,对其需求理解不够,导致市场需求不稳定,给认养农业的经营和销售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受季节、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农产品供需矛盾突出。

(五)缺乏统一和强有力的科学规划指导

武汉市郊区的农业总体上还处于现代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的状态,农业的种植、养殖方式还停留在传统的农业管理模式上,新的农业技术很难推广使用。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缓慢,农产品供应、销路不畅,许多小农户和农户对农业生产缺乏科学的指导,盲目跟风种植、养殖,导致农产品滞销、农民增收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四、武汉市郊区认养农业发展对策

(一)健全特色种养扶持政策

研究制定相关支持政策,积极推进现行国家和省级支持政策的落实。将把对基础设施进行改进作为主要的工作内容,拓宽各种途径,在多个方面加大对认养特色农业的投资,特别是对培育出来的认养特色农产品给予扶持,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农产品,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农业银行的“惠农贷”优先扶持“认养农业”,鼓励农民以“资产”“资本”“技术”等多种形式“入股”,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来。

(二)利用“科技”手段,加快培育“AI农业”

建立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强农业科技研发与推广,提升农业生产水平,推动认养农业的技术创新和可持续发展。利用AI、物联网等技术从选种、土壤检测、智能耕作等方面为农业提供实时数据,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减少成本。完善农村信息网络、水利、交通等各类配套设施,建立农业信息共享平台,为“AI农业”的发展打好基础。强化对武汉市诸多高校、农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AI农业”技术落地提供人才保障。

(三)加强产业融合

进一步加强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开发与观光、保健养老等方面的深度融合,提升农业旅游产品的参与性、观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使农产品的教育、娱乐、人文、生态、健康等诸多作用进一步拓展。将粮食、水果、蔬菜、牲畜、鱼、草、花卉等农产品资源要素加以融合,使其具有多样化的产品组合,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可供选择的特色产品。建设和改善农业配套设施,加强农产品加工和流通环节的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推动认养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7]。

(四)建立“定制化”农产品基地的认定标准

建立“定制化”农产品基地的认定标准,对农产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化。标准主要包括了产品基本工艺要求、农田管理基本标准、种植过程技术规程等内容,为定制化农业生产者提供具体的管理规范,以方便定制化农业生产者向地方政府部门进行注册,在满足了相应的管理要求后,将颁发营业执照。同时,积极推动农业生产规范化、标准化、特色化的发展。

五、结语

认养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它可以通过上游的农业结构调整来激发更大的市场消费需求,使得生产者从被动地生产转向主动地创造更大的生产价值,从而实现了农业资源的高效配置。“认养农业”在强调地域资源、作物品种等方面的优势基础上,从以产量为主转向以特色为主、以品质为辅的特色化经营,对促进优特农产品发展、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农业定制化既能让消费者拥有对最终产品的选择权,也能对其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也能对其进行监控,从而让消费者对其产品有足够的认识,促进其消费。

参考文献:

[1] 谢振华.定制农业的主要模式和优化对策[J].农技服务,2020,36(10):134-136.

[2] 江蛟,李德新,羊杏平.定制农业研究初探[J].经济研究导刊,2019(13):36-36.

[3] 谢若扬,王树梅,梁伟军.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内在逻辑与价值意蕴[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5):11-19.

[4] 贺雪峰.武汉郊区农地的抛荒与确权[J].决策,2018(9):13.

[5] 王宏杰.武汉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意愿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8,30(23):82-85.

[6] 周江梅,黄跃东.供给侧视角下农业定制化发展的对策与途径[J].当代农村财经,2016(6):46-49.

[7] 杨本君.“互联网+”背景下的农产品定制消费新零售探析[J].电子商务,2019(4):45-46.

猜你喜欢
互联网
互联网+背景下数学试验课程的探究式教学改革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47:55
基于“互联网+”的京东自营物流配送效率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37:15
互联网+医疗保健网的设计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07:28
试论网络大环境下音乐作品的法律保护问题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43:49
浅谈大数据在出版业的应用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35:12
浅析互联网时代维基百科的生产模式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1:03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15:57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9:11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06:04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3: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