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怡
摘 要:历史作业是“教—学—评”有机整体中的一环,当下初中历史作业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素养目标形式化、知识结构碎片化、作业情境单一化等问题,可通过分解目标,调整层次;统整结构,方法引领;创设情境、提供支架等途径设计高质量的历史作业,从而强化学生对核心概念(观点)的认识,提升学科关键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作业;设计
一、引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系统设计符合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1
历史作业主要指为有效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核心素养水平、学科培养目标达成状况以及知识水平掌握程度等而精心设计的各类任务,其形式包括完成课后练习、制作历史模型、撰写历史调查报告或历史小论文等,它是“教—学—评”有机整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说,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文将从当前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入手,以问题为导向,分析历史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教师借助初中历史作业的巧妙设计,凸显素养目标、贯通思想方法、体现思维逻辑,可以帮助学生强化对核心概念(观点)的认识,提升学科关键能力,养成必备品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推动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教—学—评环环相扣,进一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二、当前初中历史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素养目标形式化
这是当下历史作业设计时存在的普遍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缺乏系统规划的作业设计能力,造成某些作业目标存在“大而无当”“凌乱无章”等问题,未能关注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期待。比如,认为呈现历史地图就是考查“时空观念”,需对各类史料加以分析就是考查“史料实证”,设计了论述题就是考查“历史解释”。这样的作业目标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只注重表面形式,忽视了作业目标与学生学情之间内在、本质的关联,并未真正指向学习目标。
2.知识结构碎片化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进行作业设计时缺乏对知识整体架构与前后关联的意识,考查内容较为零散,忽视核心概念,也没有统整的主题,各道题目之间缺乏有机联系,对学生不是系统的能力考查,而是碎片化的知识考查。完成作业时,学生的思维毫无规律地在各知识点之间跳跃,无法形成连贯、有效的学习场域。
3.作业情境单一化
很多教师虽有情境意识,但作业的情境设计仍然较为笼统,存在“为情境而设情境”的现象,只为作业套了一层情境“外衣”,并未真正指向素养目标。例如,作业中如呈现文物类实物史料,必然有“策划历史展馆”的情境;如呈现遗址遗迹,必有“我是小小讲解员”“撰写解说词”之类的情境;再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正在进行某主题的研究,请你加入他们,和他们一起完成历史研究小课题”这类情境。浅显简单的情境设计没有考虑作业想要达成的目标,没有提供相应的支架,未能在情境中渗透学史方法,无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实际上是“伪情境”,难以助力学生学习。
三、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
基于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即与课程标准相吻合、与课堂教学相统一、与学生学情相适应,笔者认为,初中历史作业设计的实践路径可包括如下方面:
1.分解目标,调整层次
布卢姆将教育目标划分为知识维度和认知过程维度。认知过程维度是将认知过程按照加强程度依次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1 教师在制订作业目标时,可细化分解课程标准提出的素养目标,根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学情,对目标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整体规划,确定具体、更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分目标。如教师在设计与“抗日战争”相关的作业时,可以电影海报为载体,重点考查“史料实证”素养。这一素养目标在课程标准中的表述为:“了解史料的主要类型,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提高对史料的识读能力;能够尝试运用史料说明历史问题,学会根据可信史料对历史进行论述;初步形成重证据的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可对其做“二次分类”:
史料获取途径:懂得史料是史学的最基本依据;懂得史料的主要类型,如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图像史料、口述史料等;懂得文献检索和调查访问是获得史料的基本途径;懂得用科技手段获得的考古信息,其有效性与可靠性取决于这些科技手段的先进性和正确运用。
史料性质辨别:能区分历史文本中史实的表述和有价值评判的解释;能区分“原始史料”与“非原始史料”“有意史料”与“无意史料”,能汲取其中的表面和深层信息。
区分史料价值:能区分实物、文本、口传等不同类型史料的证据价值;懂得文学艺术作品的证史价值。
史料综合运用:懂得同一史事有不同的史料,同一史料有不同的解释;懂得史料互证对于形成历史认识的作用。
可见,作业重点落实的目标是区分史料价值中“懂得文学艺术作品的证史价值”这一目标。落实到作业中,教师提供了电影“百团大战”的宣传海报,设计如下问题:
电影的海报设计者用“血战到底”四字表达其创作意图,百团大战中将士们“血战到底”的对象是__________。你能否寻找一则其他类型的原始史料证明这一时期中国人民为争取胜利“血战到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日本(日本侵略者);《论持久战》或四行仓库遗址等(这一时期的实物、文献、遗址等原始史料均可)
要形成对于历史的客观认识,必须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在辨析中寻找可信史料,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该作业在设计时特意选择电影海报这一艺术形式,蕴含史料的鉴别和价值判定。学生在完成该作业时,需要先提取史料信息以定位具体时空,再判断史料价值,寻找其他类型原始史料加以佐证。具体而明确的作业设计,有效培育了他们挖掘材料信息的意识、强化史料实证能力。
2.统整结构,方法引领
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基于课标,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与教学立意一一呼应,实现知识、能力迁移和素养培育的有机统整。作业中既要立足核心概念架构知识体系,又要体现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以跨单元作业“影视剧中的历史”为例,其考查的是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涵盖《中国历史(第三册)》《中国历史(第四册)》中“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多个单元。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历史课程内容结构示意图(见图1)中,中国近代史部分对应的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中国现代史部分对应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
在作业设计中,教师可聚焦“抗争与探索”和“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两个核心概念,统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相关的各单元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整合零散知识,架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完善的思维结构,可确定作业目标为“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抗争与探索和‘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中走上民族复兴之路的历史征程”。
在作业资源方面,教师可选择《血战湘江》《百团大战》《战长沙》《大转折——挺进大别山》《开国大典》影片的海报。这些作品聚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最终取得革命胜利的历史征程,以点带面串联中国近现代历史。作业问题设置则引导学生关注这些作品的主题内容、表现形式和研究对象,挖掘海报中文字、图像、符号传递的历史信息。第一题通过海报中的“血战湘江”“英雄儿女”“改革开放”等信息,设计填空题,考查基础知识,回顾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的重大史事;随后通过对“转折”一词的释义,引导学生立足宏观时空背景,列举重大“转折”性事件,从经济状况、政治格局、文化传统、思想潮流等较为具体的视角,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走向复兴的历程进行诠释与评价,凸显史学逻辑和认知逻辑。
学生在作业中结合材料,调动所学知识,形成对较长历史时期的整体认识,从填空题到论述题,从“史实”到“史识”,提升了从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把握时代特征、辨析历史问题、形成历史认识的能力,其所提升的正是历史的解释素养。由于提供的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材料,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激发,也有利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提升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创设情境,提供支架
在创设作业情境时,教师既要考虑嵌入当下学习目标,又要考量最终素养目标,考虑该学段的学生历史学业成就的关键表现。此外,作业中应隐含思维支架,以便学生在作业情境中实现知识向能力和素养的转化,也有利于教师明确学生当前的知识掌握程度、素养达成水平等。
以作业“动画光影中的时代变化——从迪士尼动画片看20世纪后的世界”为例,该作业以初中生喜闻乐见的动画片为载体,呈现迪士尼创作发行的题材、内容各不相同的经典动画片,尝试通过题目引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调动所学知识及思想方法,推动历史问题的分析与解决。第1小题创设“不同时期动画片的创作与流行”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动画片的名称和上映时间,如1928年,迪士尼创作发行全世界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威利号汽船》。1933年,动画片《三只小猪》上映,主题曲《谁会害怕大灰狼》极大鼓舞了美国人民战胜困难的决心。20世纪40年代初,迪士尼公司拍摄动画《元首的面孔》,对片中的元首进行了无情的嘲讽。通过创设这一系列的情境,作业剖析动画片主题和内容中鲜明的时代烙印,设计填空题,目的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工业革命”“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掌握程度。
第二题第2小题创设“解读迪士尼‘公主形象变化”这一情境,呈现不同历史时期迪士尼动画中“公主”的变化:身份变化——从欧洲公主到阿拉伯公主、大西洋土著公主、黑人公主的变化;性格变化——从柔弱到坚强、勇敢、爱读书、勇敢追求梦想、坚忍不拔且乐于奋斗;结局变化——从被人拯救到建功立业、拯救家园,设计问答题,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时期动画片的题材和人物,探究其背后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和历史变迁。
由于作业情境新颖,且采用的是开放式设问,学生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能够自主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从作业结果的反馈中可以发现,学生所具备的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的达成度得以清晰呈现,他们充分展示了自己的学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同时,精准的作业反馈有助于教师了解真实学情,以便于优化后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