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协同:学前全方位幼小衔接提质的“金钥匙”

2024-07-07 06:17严浠齐
当代家庭教育 2024年6期
关键词:学前金钥匙幼小衔接

严浠齐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在学前教育阶段的渗透,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重要性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本文旨在全方位展示小、中、大班的幼小衔接工作,充分呈现家园校协同下提升幼小衔接质量的实践过程,并且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探讨学前全方位幼小衔接提质的策略。

关键词:学前;幼小衔接;家园校;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4)06-0069-03

对于学前教育而言,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家长的协助,更离不开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三个方面的联动推进。同时,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幼儿的成长情况往往也与其原生家庭、学校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可以说,家庭教育本身就对幼儿的行为习惯养成和心智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教育孩子,还需要为孩子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并且能够在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的建立过程中,注重对幼儿的心智培养,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实现家园联动下的高质量幼小衔接工作。本文结合现实情况,充分探讨了幼小衔接的教育策略。

一、家园共育背景下幼小衔接全方位实施

【镜头一】小班:做事过程中拖沓,合理策略促进自理

小班的凯凯是家中的独生子,父母长时间在城里工作,他经常待在爷爷奶奶家,爷爷奶奶溺爱孙子,总是有求必应,使凯凯在家中总是表现得相当拖沓,每当母亲想帮助孩子建立高效率的自理意识的时候,孩子就拿出爷爷奶奶作为“挡箭牌”,让父母哭笑不得。本以为“树大自然直”,却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拖沓了,孩子每天起床后穿袜子都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早上去幼儿园也时常是最后一个。

面对凯凯的问题,教师意识到是凯凯的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于是积极和凯凯的家长进行沟通,对凯凯的父母以及祖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告诉他们拖延习惯的负面影响,引起家人的重视。经过谈话之后,凯凯的父母表示:“我们知道拖延行为的不好,可是,我们应当如何做才能够帮助孩子真正解决这个问题呢?”教师建议:“你们要学会放手,也要让凯凯的祖父母学会放手。每当孩子能够高效率参与自理活动的时候,作为家长,一定要肯定孩子。必要的时候,教孩子一些生活技能。”

在谈话之后,孩子的家人十分重视,还在家中开了一个“家庭会议”,共同商量如何帮助孩子改掉拖延的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家长的引导和鼓励下,凯凯的拖延行为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分析:小班幼儿出现拖延行为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幼儿的阶段性心智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家长的溺爱也不可忽视。幼儿时期正是自理能力和自理意识高速发展的阶段,面对幼儿拖延的问题,家长应当在重视的同时积极采取相关的策略,帮助幼儿改正不良习惯,实现自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镜头二】中班:就餐习惯难培养,家园引导改善就餐习惯

中班的晨晨性格活泼,喜欢老师和同伴。然而,令家长十分焦虑的是晨晨的生活习惯发展情况并不乐观。教师和晨晨父母进行了沟通,了解到晨晨每天在家里都不怎么喜欢吃饭。晨晨的妈妈表示,对于自家的孩子,她就是忍不住想要宠爱,拿他一点办法也没有。而晨晨的爸爸说,晨晨在家里只听爸爸的话,祖辈和妈妈都极其溺爱他,追着喂饭,一发脾气就什么都依着他,家长十分担心晨晨以后进入小学跟不上节奏。

面对晨晨的问题,教师意识到,这是明显的就餐习惯难培养的问题。因此,教师给晨晨的父母分享了一些家庭就餐教育的案例,例如《就餐歌》:“吃饭时要坐好,左手扶小碗,右手拿小勺。屁股不要动,小手不乱摇。一口接着一口吃,吃好喝好长得高。”在多种方式训练下,晨晨的就餐习惯得到了很好的改善。

分析:《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明确提出要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并让幼儿从小培养独立的意识和人格,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面对幼儿缺乏就餐意识、拒绝就餐的情况,家长应当积极与教师进行沟通,采取有趣的方式引导幼儿就餐。

【镜头三】大班:阅读兴趣不高,巧妙激励提升阅读动力

已经上大班的轩轩特别不喜欢阅读。为了进一步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在《老爷爷的帽子》绘本阅读中,教师鼓励孩子们进行相关的绘本表演游戏。表演的时候有一个故事情节,对话如下:“今天的天气真冷呀!为什么在这么冷的天,小鸟不回自己的窝,要在树枝上发抖呢?”这时候按照孩子们讨论好的剧本应当是涵涵来回答:“因为……”涵涵的话还没有说一半,轩轩就在旁边不耐烦地说:“因为鸟窝被大风给吹跑了呗!”乐乐正躺在泡沫积木床上表演老爷爷,轩轩大声嚷嚷:“老爷爷是不是快死了。”

通过观察轩轩的情况,教师意识到孩子对阅读活动并不是很感兴趣,其实在班级中不仅是轩轩,还有好多的小朋友也不喜欢阅读,这十分不利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幼小衔接。于是,教师积极地和家长进行沟通,开展了一次关于激励阅读的《和乐章》的家庭阅读竞赛活动。根据活动要求,孩子们和家长一起建立阅读存折,根据阅读存折记录来兑换“和乐章”,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家长能够参与进来,激发孩子的读书热情。每积累300分钟兑换一个“和乐章”,每10个“和乐章”兑换一张“心愿卡”,心愿卡可以满足孩子们想要实现的愿望,果不其然,通过这个活动的开展,孩子们逐步习惯并且喜欢上了家庭阅读。

分析:面对还没有建立阅读习惯的大班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当积极采取合理的策略,在校园和家庭中不断为幼儿创设合理的、生动的书香氛围,促进幼儿阅读习惯的培养,为幼小衔接添砖加瓦。

二、家园共育背景下实施全方位幼小衔接教育策略

(一)家园协同——双管齐下实施幼小衔接

1.合理引导,为高质量幼小衔接建立前提

处在学前阶段的幼儿,其幼小衔接意识往往比较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当充分和家长沟通,让家长知道合理的引导是高质量家庭教育的前提。以培养幼儿的自理意识为例,家长可以给孩子讲故事,因为很多故事都有关于自理方面的内容,比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长大了》《我是小主人》等,这类故事可以让幼儿懂得自理的意义和作用,从而让幼儿建立自理意识,获得高质量的幼小衔接。

2.积极助推,为高质量幼小衔接增添动力

幼儿的幼小衔接教育工作应注重日常,教师和家长应当积极助推,不断为幼儿能力和意识的幼小衔接增添动力。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应当提醒家长,时时刻刻都有培养幼儿健康心智的机会。例如,鼓励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进餐、起床后叠好被子、利用闲暇时光阅读等,家长应抓住这些机会,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引导孩子独自完成自主就餐、收纳、阅读等活动。通过重复行为培养一种习惯,通过重复阅读激发阅读兴趣,通过长期自觉就餐变成就餐小能手……让孩子在生活琐事中实现自理能力的幼小衔接。

(二)日常教育——趣味引导助推幼小衔接

1.善用赞美,为高质量幼小衔接夯实成果

《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明确提出应对幼儿更多地进行鼓励和赞美,以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因此,在幼儿园层面,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当孩子在某些方面取得进步时,应及时肯定孩子的行为,并给予表扬。人们普遍有获得他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需求。及时鼓励孩子,并对他们的能力予以肯定,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例如,当孩子午休后将被子叠好,教师可称赞说:“哇,这被子叠得好整齐!你真棒!”这种赞美对孩子来说,可能比得到一块蛋糕更加甜蜜[1]。

2.游戏活动,为高质量幼小衔接打开格局

无论是出于幼小衔接的需要,还是基于“以儿童为本”的理念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教师都需要根据幼儿的阶段性心智发展规律来开展相关活动。为了达到更好的幼小衔接教育效果,教师应当积极策划幼儿园的游戏活动,例如组织幼儿收拾整理玩过的玩具,并将玩具摆放整齐,培养幼儿良好的收纳和整理的生活习惯。又比如,在活动中幼儿发生冲突矛盾时,教师可通过观察采取不同的策略手段,为幼儿提供更大的空间,让幼儿自主处理和解决问题,培养幼儿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从而形成与社会能力相关的幼小衔接。此外,还可以利用活动促进不同班级幼儿的交往,开展一些规则性较强的游戏活动,教师在活动的过程中做好示范,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建立规则意识,从而达到幼小衔接的良好效果。

(三)反向衔接——走进小学做准备

对于学前阶段的幼儿而言,积极落实幼小衔接工作的目的是让幼儿提前做好入学准备。因此,除了家园协同之外,教师也应当积极发挥小学的积极作用,通过帮助幼儿提前走进小学,感受进入小学的状态。通过走进小学,能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和幼儿园的区别。比如,班级增设“梦想小学”区域后,让幼儿进行“老师”“学生”角色扮演。从“先上哪节课”开始,带领班级幼儿认识课程表,熟悉课程表的“格式”,在幼儿了解星期几上什么课、一年级有哪些课程后,随着活动的深入推进,教师可引导幼儿用独特的绘画方式将各类课程简单标记出来,设计属于自己的课程表。课程表不仅是对小学学习科目的深入探究,也有利于引导幼儿在未来的学习中做到有目标、有计划。

挑战一分钟:为了帮助部分幼儿改掉迟到的习惯,帮助大班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拉的好习惯,班级开展了时间认知活动。孩子们从猜想一分钟有多长到感受一分钟、挑战一分钟,进而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对于时间的流逝也有了初步的概念。

我是值日生:在前期经验准备中,利用晨间谈话时间和小班孩子讨论值日生的意义。“发现值日工作不熟练时怎么办?经常忘记值日怎么办?值日生迟到了怎么办……”教师和孩子在探讨的过程中,逐步帮助幼儿树立守时、准时的意识。同时在值日生活动中让幼儿实现自我价值,体会到为他人服务的快乐。

“瓜”趣横生的故事:从幼儿身边常见的事物——丝瓜入手进行探索,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生活化,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兴趣,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并拓宽他们的视野。

通过以上这些活动,幼儿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让幼小衔接工作可以从家园协同层面,反向衔接到家园校三个层面。

结合《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幼小衔接需要创设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教育环境。如在园内创设随处可见的具有幼儿前书写表征的楼层指引图、让幼儿随时可享受前阅读的故事角、按照一比一比例真实打造的小学体验馆;此外,户外种植园、沙水池、野趣园,可为幼儿营造充满具有创造性、挑战性和社交功能的幼小衔接教育环境;各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实际需要创设“我自己”“我与自然”“我与社会”的班级区域环境,如中班“整理小能手”区域、天气预报操作墙、可以进行重复折叠操作的衣裤毛巾、物品分类盒、可拨弄的时钟和表、记录饮水量的简易操作表、垃圾分类盒等[2],都可以提升幼儿的自理能力;大班“我上小学了”主题墙可收集孩子对小学的困惑,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深入了解小学生活,与此同时,通过展示幼儿的表征记录、让幼儿通过分享和解说,逐步提升自信心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结语

本文从家园共育的背景出发,深入探讨了全方位幼小衔接教育策略的实施途径。通过相关案例分析,我们认识到,要实现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不仅需要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紧密合作,还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心理素质等,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谢蓓)

参考文献

[1]陶晓玲.小学生劳动习惯的培养[ J ] .《科普童话》,2016(04):8.

[2]徐珊璐.幼小衔接中的大班环境创设探析[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1(09):5.

猜你喜欢
学前金钥匙幼小衔接
流翔高钙成为增产增收“金钥匙”
对比示范,才是打开农民心结的“金钥匙”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浅谈学前艺术教育如何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如何做好中大班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及理念培养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重视“幼小衔接”幼儿教育更出彩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
浅议听障儿童的学前音乐教育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