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公司治理,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基础

2024-07-07 21:40秦永法
董事会 2024年5期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企业

秦永法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发展的命题,更是改革的命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治理现代化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尤为重要的制度因素,完善公司治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持久动力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去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的科技创新与创新生产要素重组而诞生的新的生产力形态,是推进中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核心驱动力。但是,新质生产力绝非单纯的科技创新和发展的命题,统一于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之中的生产关系也要发生革命性变化,发展的命题和改革的命题同等重要,不能强调一方面而忽视另外一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

新质生产力驱动企业制度变革和公司治理完善

新质生产力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新质生产力形成的过程,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革命性变化,需要形成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并对其加以保护和促进其发展。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二者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曾指出:“随着新的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便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而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他们便改变所有不过是这一特定生产方式的必然关系的经济关系。”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属于生产的物质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畅通,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和空间布局比较合理,经济发展比较平稳”,既是新质生产力驱动和优化的过程,又是生产关系变革以适应和反作用于生产力的必然要求,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新质生产力呼唤与其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为生产关系的优化提供前提,先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新质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体制制度依托。

新型生产关系对经济社会生产、交换、消费、分配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和社会的基本组织单元,无论其所有制性质如何,必然要适应社会主体关系、劳动主体关系、流通与交换关系和消费方式等方面的变革。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是挣脱不适应新型生产关系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羁绊,并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过程,使企业能够有效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并进行有效组合、优化配置,推动其高效流动,为企业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从理论上讲,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的变迁受制于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自身就是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分工不断扩大和深化,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而逐渐成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的,企业制度是伴随企业一起诞生的,企业组织的出现,既是技术变革的结果,也是制度变迁的产物。第二是由政府命令或法律引入实行的强制性推动,属于政府权力中心强制推动的制度变迁,政府需要付出很高的信息成本。第三是由一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属于社会部分或全体利益主体主动选择的制度变迁。后两种变迁因素的底层逻辑仍在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第二次产业革命,美国建立起以电力、石油、化工和汽车等为支柱的产业体系,在科技和产业革命中成为领航者和最大获利者。颠覆性技术和产业革命,导致美国公司规模和经营范围迅速扩大;与此同时,伴随着职业经理人的出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加速分离,股权高度分散和两权分离带来的利益冲突也日益激烈。由于机构投资者比较发达,分散的股权通过机构投资者得以相对集中,股东个体行为在这套公司治理体系中力量相对比较弱化。要解决两权分离所出现的各种问题,提高公司治理效率,需要依靠以独立董事为主的董事会和外部治理机制、社会约束机制的共同作用,由此逐步形成了典型的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美英的公司治理模式当时是有利于培育活跃商业创新机制、加速生产要素积聚和配置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受到推崇,但是进入21世纪初,英美的公司治理模式暴露出不少问题,开始遭受人们的反思和质疑。

完善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公司治理机制

新质生产力驱动形成的企业制度,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不是指某一项单项制度,而是依托企业而构成的适应中国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制度体系,并伴随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动态调整加以完善。企业具有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内在动力,从而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引导市场经济中新产业、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的发展,生产效率和经济活力显著提升;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公司治理,则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生态和机制。良好的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驾护航,能够吸引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端人才并激发其创新欲望,能够推动高科技技术应用、企业加速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资源的有效整合,从而推动企业乃至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就稳固了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根基,否则新质生产力就会成为一般要求而不能成为生动的、可持续的商业实践。所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发展的命题,更是改革的命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现治理现代化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尤为重要的制度因素,完善公司治理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持久动力。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是包容了全新质态要素的生产力,意味着生产力水平的跃迁。先进技术来自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新兴产业来自先进技术。但是,科技创新的投入往往是巨大的,依赖科技进步来提升劳动生产率往往不是立竿见影的,新兴产业的技术有一个从研发到推广应用的不断成熟的过程,新兴产业也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壮大的成长过程,从新技术的发明到真正获得商业应用,这一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企业持续的发展动力是一切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落地的主要原因,先进技术和各种生产要素必须通过企业组织,才能实现生动的社会商业实践。企业集聚人才、资金等各种要素,通过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营造激发人才的创新性思维、创造性能力和宽容失败的环境机制。对于一些研发周期很长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尤其需要以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为基础,摒弃浮躁甚至社会运动的方式,坚定“四个自信”,保持战略耐心。

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建立新型生产关系,要突破部分不适宜的生产关系桎梏,把握住发展的“机会窗口”,为持续提高生产力提供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不能仅仅停留在宣讲层面,更重要的是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落实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等各个领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吸收借鉴世界各国有益于生产力发展的制度创新成果,着力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培育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一直坚持以市场化为基本原则,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司治理机制,让国有经济充分融入市场经济环境。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更加需要以市场为导向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司治理,锻造形成发展方式新、公司治理新、经营机制新、布局结构新的现代企业。现代公司治理至少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核心要义:

首先是要明确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保证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要依法确立企业党组织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之间的权责关系,将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结构有机协调起来,这是中国企业公司治理的显著特色也是制度优势,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要求。

其次要求企业在追求公司经济利益最大化时兼顾利益相关方权益,形成公司发展和社会发展“同构共益”的良好局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时代国有企业“六个力量”的历史定位,在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国际竞争中,要充分发挥其核心功能,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国有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结合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聚焦科技、效率、人才和品牌等,塑造独特竞争优势。核心功能对企业而言,体现在技术掌控、关键环节把控、产业链“黏性”和产业生态塑造能力、对行业产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等方面。

再次要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为目标,构建更为科学、民主的公司治理机制。企业营利是毋庸置疑天经地义的合理行为,只有盈利,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超越利润目标之上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观、核心竞争力和核心功能等才能得以实现。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能够把短期效益、效率和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有效结合起来,成为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生动力。

此外是能够引导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发展史表明,不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唯一目标是最具竞争力企业或者优秀的“长寿”企业的一个共同特征。在现代社会中,一个除了向国家缴税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几乎是无法生存的,无论是哪个国家,社会越进步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就越重要。所以,发达国家的许多优秀企业中还专门设有“企业道德官”的高级管理职务,负责企业的社会责任事宜。甚至在企业(公司)的基本制度中,都有要求企业承担某种社会责任的内容,而且这一内容还体现在公司治理最佳实践中。例如,要求在董事会或者监事会中有工会(职工)代表和“独立董事”。

公司治理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需要进行的变革

发展新质生产力涉及众多方面、有很多抓手,例如: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坚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等,而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选项。新质生产力要求公司治理更加透明、高效、责任明确。这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响应市场和社会变化,促进长期的稳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和发展需要良好的公司治理作为支撑,包括对创新和风险管理的支持,以及对利益相关者权益的保护。完善的公司治理是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和内生动力,能够推动企业不断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优化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宏观环境。

进入新时代,完善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公司治理,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优化调整好政府、社会、市场和企业的关系。广义的公司治理是从公司的环境和需要协调的关系角度讲的,是指通过一整套正式或非正式的、内部的或外部的制度,包括程序、惯例、政策、法律及机构,来协调公司与所有利益相关者(主要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董事和经营者,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雇员、供应商、顾客、银行和其他债权人、政府政策管理者、环境和整个社区)之间的利益关系,以保证公司决策的科学性、有效性,从而最终维护公司各方面的利益。政府、社会、市场以及市场中的各主体都是企业外部治理的重要因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壮大,源自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但要把市场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释放出来、激发出来,需要必要的市场制度做保障和支撑。要加大新兴经济的市场培育,在技术市场、资金市场、人才市场、产权市场、商品市场上,通过治理机制建设为新兴产业、新生技术提供市场平台,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针对新兴业务的风险特点,以及市场失灵、竞争失灵的情况,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将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效结合,充分体现我国的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政府作为社会经济宏观管理者和法律法规的制定者,其首要职责是要为各类企业发展提供规范、秩序和公平,提供稳定的预期,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在公司治理的框架内,应当以契约的形式而不是以行政权力介入公司治理,行政权力(公权力)的介入必然会破坏公司治理机制和机制形成的生态,背离公司法等法律法规的立法意愿。

二是要优化处理好股东会(股东)与企业的关系。企业是创新主体,是新科技知识的主要需求者,创新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业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股东(包括国资管理机构),需要改变传统的追求短期目标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引导企业更加注重表外资产“软实力”和长期价值,注重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的累积效应,突出效益效率、创新驱动、产业优化升级、服务大局,短期在精益管理上下功夫,长期要聚焦战略重点、扩大有效投资、提升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资产回报水平。股东(包括国资管理机构)关心企业的落脚点可以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放在战略上指方向、定指标、提要求,做好考核、用好激励,但要信任企业、放手企业,要坚持加强监管和增强企业活力相结合,尊重公司治理其他相关方的权利和责任,不能违反程序、超越边界,甚至滥用股东权利。股东与企业要保持经常性的互动,完善并充分发挥公司治理的重要作用,依法行使职权,强化法律监督和市场监督,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不能过多干预企业日常经营。公司治理自有其逻辑和运行规则,企业运行也有自身的一套规律体系,过多的干预反而适得其反,实践中案例众多。

三是处理好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等内部治理主体的关系。良好的公司治理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使公司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得以协调,激励董事会和经理层为公司的整体利益努力奋斗,同时保障公司健康持续运行,保障股东利益,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国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显著特色之一是企业的党组织,党委会、董事会、经理层三者之间的关系构成中国特色公司治理的核心内容,实践中必须说清楚。从制度规定上看,企业党委会的责任和义务,在党章和中央的有关文件中规定得是比较清晰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企业党组织要突出政治功能,通过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准改革发展的正确方向,通过党管干部、党管人才来建强领导班子和职工队伍,通过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来凝聚职工群众、推动各项任务落实,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来正风肃纪、防范风险。要推进组织建设,这是坚持党的领导的组织保障;要提升组织力,组织力是组织生命力的具体体现。新时代党的建设要赋予新的内容,各级党组织需要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与党建重要论述,积极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环境,领导和运用好各方力量推动创新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主动借助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新技术加强党的建设,以形成党建对新质生产力的引领机制。董事会、经理层等其他主体的职责权限和应尽的义务,在有关法律和文件中也有明确的规定。完善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代公司治理,重点在于公司治理各主体对党中央有关精神的理解、对公司治理本质的认识,在于各治理主体尤其是董事会、经理层权责的落实和职业经理人契约化管理改革措施的落实,在于提升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性、有效性,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需要尊重市场经济和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一般原则,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公司治理效能,实现公司治理各主体同向发力、相互协同、形成合力,以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四是处理好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与监督约束的关系。企业家是市场的主体也是市场中最稀缺的资源,无论是资源配置还是技术进步,都来自企业家精神的发挥和应用。德鲁克认为,美国的经济可以持续繁荣,是因为美国的企业家一直在持续奋斗。中国经济的繁荣也有赖于企业家的作用,未来也需要依靠企业家的前瞻、判断力和首创精神。离开了企业家精神,单纯地依靠资本积累并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资本只是企业家调动资源实现创新的工具。一个好的公司治理,应该尊重企业家的首创精神,激发企业家创新、创造的积极性,而不能把过多的精力和制度安排在制衡和约束企业家精神方面,对市场最为敏感的、对市场风险最为了解的一定是企业和企业家而不是政府。在崇尚企业家精神的现代公司治理中,要具有发挥企业家之所长、鼓励其创新、鼓励其冒险的制度性安排,商业社会里企业的收益同时伴随着风险,不敢承担风险的企业也不可能持续发展,而企业家对企业的业绩贡献很难以当期经济指标来衡量,有时企业家的投入需要若干年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成果,如果依据企业当年经济指标来决定企业家的薪酬则有失公允,这是公司治理的难点也是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需要持续解决的问题。监督和约束是公司治理的内容,但不是公司治理的本质,更不是公司治理的目标,目前企业来自方方面面的监督很多,但是监督的方式需要改进、方法有待创新,监督的效率和效果需要适时评估并加以完善,加快形成全面覆盖、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制约有力的国有资产监督体系,把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与对企业家的监督约束有效结合起来,降低监督成本,提升监督效能。

作者系经济学博士,中国公司治理50人论坛专家组成员。曾长期任职于中央国家机关、央企

编辑/孙坚

猜你喜欢
新质生产力企业
培育新质生产力的4个着力点
新华社评论员: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构建训练伤一体化防治模式 为新质战斗力生成提质增效
把“风景”转化成“生产力
基于体系仿真试验床的新质作战能力评估
人口红利与提高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