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个务必”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向度与实践路径

2024-07-06 08:54晏国祯杨玲莉
公关世界 2024年9期
关键词:三个务必高校思政思政课程

晏国祯?杨玲莉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三个务必”作为精神引领,其思想内涵与思政课教学的目标高度契合。文章阐释了“三个务必”的理论渊源和思想内涵,分析了“三个务必”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最后,在实践路径方面,文章从教学、育人、师资、教育评价等层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三个务必”;高校思政;思政课程;价值向度

引言

在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三个务必”即“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作为新时代宝贵的思想遗产和精神财富,其理论内核与思政课的育人属性高度契合[1]。深入学习领会“三个务必”的思想精髓,立足育人时代需求,将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深化对思政课本质特征和育人功能的认识,铸牢青年学生理想信念之基,涵育家国情怀之魂,激发奋斗精神之源具有重要意义。顺应新的时代要求和人才培养需求,高校亟需深入探索“三个务必”引领思政课教学的有效路径。笔者认为,系统回答好“以何引领、为何引领、如何引领”3个问题,是将“三个务必”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以何引领:“三个务必”精神理念的内涵解读

(一)“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理论渊源与实践考量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一代代仁人志士矢志不渝、接续奋斗的思想源泉。回顾历史,正是秉持着这种崇高信念,无数先贤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而前赴后继、舍生忘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广大思政工作者更要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矢志不移践行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神圣使命,引导青年学子把个人理想融入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从实践要求看,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深化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认识和理解,构建富有时代精神和育人内涵的教学话语体系,创新教学内容、拓展教学形式,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深度融合。

(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历史经验与时代要求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作为新时期宝贵的精神遗产,饱含着对百年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面对日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营养,大力弘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厚植爱国情怀、砥砺奋进品格,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要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艰苦奋斗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武器与精神力量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纵观百年奋斗史,正是依靠这种斗争精神,我国人民才能披荆斩棘、砥砺前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高校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必须大力弘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经验,在教育教学中注重对青年学生斗争精神的培育和锻造[2]。要充分发掘蕴含在革命历史中的斗争故事,用英雄模范事迹诠释斗争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投身民族复兴的斗争意志和担当精神。要结合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形势新特点,创新斗争方式方法,提高斗争本领,引导学生在与错误思潮和腐朽文化的斗争中坚定理想信念,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生方向。通过思政课堂这个主渠道,培养学生正确的斗争观念、坚强的斗争意志、过硬的斗争本领,厚植其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为何引领:“三个务必”汲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价值向度

(一)新时代坚定理想信念、涵育家国情怀的必然要求

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三个务必”作为新时代宝贵的精神遗产,深刻诠释了仁人志士对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的坚定笃行,生动展现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髓要义。高校思政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肩负着坚定理想信念、涵育家国情怀的重要职责。将“三个务必”融入思政课教学,能够引导大学生深刻感悟革命先辈对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矢志不渝的崇高追求,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听从真理力量的召唤、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的决心和勇气[3]。

(二)赓续优良传统、守正创新发展思政课的现实需要

一代代仁人志士历来高度重视对广大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家就在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革命真理,点燃青春理想之光。抗战时期,革命先驱开办革命大学,弘扬民族精神,教育青年学子坚定革命信念。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普遍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致力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远大理想抱负的时代新人。不同历史时期,理想信念教育一脉相承,呈现出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的特点。“三个务必”作为新时代校园思政教育的重要遵循,是赓续优良传统、回应育人需求的题中之义。

(三)引领校园思潮、涵育进取精神的迫切需要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各种思潮交锋、多元文化激荡的复杂时期。受社会思潮、网络信息等多种因素影响,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呈现多元多变的特点,部分学生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模糊、进取意识淡化,甚至出现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倾向。“三个务必”集中体现了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进取精神,体现了对个人修养、社会担当的价值诉求,对于引领校园思潮、涵育进取精神、化解错误思想具有重要作用[4]。将“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教育理念、丰富教学形式、优化话语体系,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涵育爱国情怀,激发昂扬斗志,自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三、如何引领:以“三个务必”导航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聚焦主阵地,加快“三个务必”相关科研成果向教学转化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高校必须聚焦科研主阵地,充分调动思政课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推动“三个务必”相关科研成果加快向教学转化。

1.鼓励思政课教师及时跟进关于“三个务必”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形成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理论研究成果,组织专家学者编写高质量教材,将“三个务必”研究成果转化为思政课教材体系内容,进一步充实理论阐释、历史纵深、现实关照,以节点化、要素化的方式融入各门思政课教学。

2.挖掘“三个务必”背后丰富的历史事实和生动案例,注重学理阐发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例如,在讲授“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可选取革命先辈矢志不渝、鞠躬尽瘁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奋斗的感人事迹,彰显信仰之美、奋斗之美。在讲授“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时,可选取不同历史时期敢于斗争的重大事件,引导学生感悟斗争精神的宝贵。

3.推动“三个务必”融入思政课教学,关键在教师,重点在备课,要将“三个务必”作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发挥集体智慧,学校层面成立由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组成的备课组,院系层面开展专题研讨,明确各门课程如何结合自身特点,有机融入“三个务必”的思想精髓,形成既各有侧重、又相互衔接的教学方案。

(二)彰显时代性,用数字叙事和实地调研讲好时代发展大课题

“三个务必”提出的时代背景、目标指向等都与当代青年息息相关,将“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关键要彰显鲜明的时代性,善于运用新时代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方法。

1.青年学生多为“数字原住民”,网络空间中不乏生动诠释“三个务必”的素材。要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开发富有教育意义的案例库、图文库、音视频库,用小故事讲透大道理,让青年学生在鲜活的时代故事中感悟“三个务必”的真理力量。

2.思政课不能封闭在课堂里,而要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围绕“三个务必”的实践要求,要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基层,以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等为载体,投身社区治理、便民服务等基层实践,参与革命传统教育、先进典型宣讲,在以身作则中砥砺品德修为,感悟为何“务必”,怎样“务必”。

3.聚焦国家和区域改革发展的现实需求,用身边人、身边事诠释“三个务必”的实践伟力,如深入挖掘本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生动实践,讲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故事;聚焦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实践,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化解社会矛盾风险的过程,阐释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三)增强亲和力,遴选培养具备师德师风与科研精神的新骨干

推动“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关键要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

1.要着力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三个务必”专题培训,引导教师学懂、弄通、做实,真正把“三个务必”的核心要义讲透彻、讲鲜活。要将“三个务必”融入思政课教师全员培训工作,纳入教师全员轮训计划,采取集中培训、专题研讨、网络教学等多种方式学习领会“三个务必”相关的重要论述。

2.要建立健全高校思政课教师选拔培养机制,重点发现和培育一批理论扎实、敢于担当、贴近学生的骨干力量,在中青年教师中广泛开展“三个务必”学习交流,同时完善学校内部教师选聘和职称评定标准,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的第一标准,把能否讲好“三个务必”作为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带头践行“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要求,自觉做“三个务必”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与错误思潮针锋相对,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社会实践,都要给学生树立勤奋刻苦的学习榜样、埋头苦干的工作标杆。

(四)嵌入全时点,构建“三个务必+日常思政”协同育人新氛围

推动“三个务必”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必须把握好育人主渠道与其他渠道的关系,做到课堂内外同向同行,显隐结合,让“三个务必”在无声中浸润校园、感染学生。

1.要丰富主题教育形式,各级学生组织要将学习领会、宣传阐释“三个务必”作为重要工作,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特色教育,引导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中汲取榜样力量。要积极挖掘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用同龄人的感人事迹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2.加强对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的运用,依托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开设“三个务必”专题,创作视频动漫、H5、手绘长图等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融媒体产品,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5]。

3.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把“三个务必”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测评体系,通过开展学习撰写心得体会、举办师生座谈讨论、组织践行“三个务必”专题社会实践等,考查学生对“三个务必”的理解程度、认同程度和践行效果,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对标“三个务必”,力求知行合一。

结语

以“三个务必”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广大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领会其内涵,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势,加快推动科研成果向教学资源转化。同时创新教学模式与评价机制,以技术赋能思政课教学,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唯有如此,才能切实推动“三个务必”入脑入心,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波澜壮阔的时代征程中书写无悔的青春篇章。

参考文献:

[1]张力一翔.“三个务必”的生成逻辑、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J].大连大学学报,2024,45(01):130-137.

[2]刘娟,邓亚男.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路径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4,33(02):102-108.

[3]傅钥鑫.高校开门办思政课:价值、问题及对策[J].科教文汇,2024,(05):41-44.

[4]郑晓航,亓钧雷,隋解和等.“课堂+”模式下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4,10(09):34-37.

[5]吴昌思,袁紫龙.“三个务必”融入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追求与必然路径[J].领导科学论坛,2023,(11):17-21.

(作者单位:云南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豆瑞超)

猜你喜欢
三个务必高校思政思政课程
“三个务必”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三个务必”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指向
让“三个务必”成为新时代的思想引领和行为遵循
极高火险期,阿坝州如何防火?做到“三个务必”
对高校思政课程创新的探索
谈高校思政课堂的文化建设
传统节日德育资源在思想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系统的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探究
试论高校思政隐性教育资源的效能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