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提问
一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单篇课文“任务群”实践时遇到了不少困难——以传统提问为导向容易产生“碎问随答”的课堂;而以任务为导向,教师又不知如何把控课堂、实现教学目标,陷入两难。究竟如何以任务群为导向,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
——武汉市洪山区卓刀泉中学 王老师
语文课型创新: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任务型教学
新课标的正文用了约一半的篇幅阐述“学习任务群”,可谓重中之重。
语文课程内容不但从“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和“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三个层面来组织,还要以“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整本书阅读”和“跨学科学习”六个学习任务群来具体呈现。
“群”表明任务并非一个,且相互之间有某种关联,与“物以类聚”的原理类似,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可见,语文学习任务群既改变了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又改变了语文教学的目标与形式。
以基于任务群的诗歌教学为例。基于任务群的诗歌教学,多以项目研究为主要方式,需以大概念、大观念、大单元的思维进行统整,能有效突破“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这种千篇一律的操作流程。
例如,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轻叩诗歌大门”单元教学,笔者引领学生围绕“我们最想制作的一本诗集”项目,由“采诗、创诗、荐诗、比诗、辑诗、展诗、合辑、义卖”八大学习任务组成学习任务群,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制作诗集的全过程。
采诗任务,即通过报刊、书籍、网络、征稿、走访等方式采集诗歌;创诗任务,即创作至少2首诗,可仿创、自创、与同学或大人合创;荐诗任务,即小组各成员从采集到的诗中筛选10至30首诗,在小组内向大家推荐,同时还要推荐自己创作的诗;比诗任务,即将所有推荐的诗放在一起,小组集体鉴赏评比,最后保留一半数量的诗;辑诗任务,即将保留的诗编辑成诗集,小组内分工合作,并寻求亲友支持,完成封面、封底、扉页、目录、前言、后记、内文、插画等方面的设计和排版;展诗任务,即展销本组的诗集,展销方式小组自定,可通过海报、宣传栏、PPT、广播、广告单、抖音短视频、诗歌朗诵会、诗歌品鉴会、诗歌传唱会、诗集发布会等形式进行展销,比比哪个组获得的订单多;合辑任务,即从每个组的诗集中遴选100首诗,制作成一本班本诵读诗集,诗歌遴选需要全班分组上台荐诗、比诗,制作首先需要成立班级编辑部,每个学生都可竞聘编辑部主编、副主编、文字编辑、美术编辑等职位,而后分工合作,并寻求家长及亲友支持,完成编辑制作,印刷成册,甚至寻求赞助出版;义卖任务,即学生们将印刷成册的诗集拿去义卖,所得款项捐给红十字会等公益组织。
上例足见,“任务型教学”实质是在真实情境中“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为中心”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是新课标及学习任务群导引下语文教学转型的重要价值取向和实质性追求,是将诗歌教学从传统的内容、含义、手法、情感意蕴的解析,从被动聆听、理解、笔记、碎片化的体验和感悟,转向以培养核心素养,以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诗歌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的自主建构,实现从“教以诗”到“学以诗”的转向以及从“以诗教”到“以诗学”的转型。
在这个转型过程中,“任务型教学”不是任务多就一定好。其实,无论多与少,都要与生活连接才好。高质量的“任务型教学”,创设的学习情境要真实而多样,设计的学习任务要有意义,要有综合性和挑战性,完成任务的过程要有探究性,激起学生自主学习、主动积累和积极探究的欲望。
关于任务设计质量,四川师范大学的张华教授曾举过一个“寻找诗人‘驴友”的诗歌学习任务的例子,即:李白、杜甫和苏东坡三人,如果能从中任选一个做“驴友”,选谁?理由?当然,我们也可在这个例子的基础上,将此三人换成现当代的诗人,甚至儿童诗人,或者既有古代诗人,又有现代诗人、儿童诗人,让学生来选择。这样的任务,来源于生活,能引导学生审视生活、审视诗歌、审视诗人,审视的过程就是复杂思维和各种知识介入的过程,就是对诗人及其诗歌的方方面面信息加以分析和评价的过程,就是形成“证据链”和“创见”的过程。这样的任务看似简约,却不简单。教师只需让教于学,适时给予资源与支持,相机给予点拨与品评。
(四川省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 何小波)
优化学习任务群,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语文学科特别强调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要素设计语文学习任务群,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其他学科也可以借鉴语文学科中任务群的理念,并结合各自学科的特点进行实践。
首先,优化任务设计。
教师要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逐步递进的学习任务群。这些任务群可以围绕某个主题或问题展开,涵盖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一是精选任务内容,通过深入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和有机整合,依托学科大概念或核心概念,提炼任务设计的有效信息,建构主题式或者单元任务群。二是设计任务群学习导向单。基于学科逻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规律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设计方案。在大任务之下设计子任务,处理好学习任务群之间的相互关系,把握好任务之间的层次性、关联性、梯度性。如:课前预习任务,形成学习起点;课中探究任务,开启学生学习思维。所有的任务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其次,强化任务组织。
学习支架是完成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抓手。教师要依据学习任务给学生搭建合适、贴切的学习支架,让他们能够充分参与进来,并将任务群学习活动置于真实情境之中,为学生的深度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同时,根据任务群的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任务探索行动,并在任务完成过程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
如在高中地理学科中围绕“气候变化与全球变暖”这一主题,设计系列任务——
任务1:说出气候变化的基础概念,包括气候变化概念、气候变化关涉哪些指标、气候变化的表现等。(自主梳理)
任务2: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如人类活动、自然因素等。(自主探究)
任务3:探究全球变暖的影响,如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变化等。(小组合作)
任务4:探讨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如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能源效率等。(角色扮演)
在学习任务组织、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问题,完成任务。当然,教师要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监测,根据学生探究过程中出现的疑惑、困难以及生成的问题,及时调整策略,直至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再次,延伸任务训练。
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关注学生的自觉发展意识,善用身边的真实素材,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应用至新的情境、新的任务中。比如,在常见地貌及其景观特点任务群学习中,有机引入乡土地理内容,先组织学生收集家乡的地形图、遥感影像等地貌资料,了解家乡的地貌,探究家乡的喀斯特地貌景观,评价其开发利用条件,并为其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最后进行成果交流汇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目的。
最后,反思任务效果。
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汇总任务群学习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学习,提炼学习方法和经验,提升学习品质。教师要思考任务及问题设置的难度、有效性,检验任务与内容的契合度、与目标的达成度。同时,对任务群学习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及其表现所反映出的学科知识、思维特征、情感与态度等,并据此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行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最终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
(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 陈良豪)
以任务群为导向,在教学中设计合理活动
对数学学科而言,以“任务群”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但正如提问教师所说,传统的提问导向可能导致课堂碎片化,而以任务为导向,教师又常常对如何把控课堂、实现教学目标感到困惑。那么,数学学科究竟该如何以任务群为导向设计合理的活动呢?
明确教学目标。数学教学目标不仅包括知识的传授,还包括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问题解决能力的提升等。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将这些目标转化为具体的任务群。例如,在教授“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时,教学目标包括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求解方法以及能够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这些目标,可以设计一系列相关的任务,如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建立方程模型、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解法的优劣等。
设计具有驱动性的任务。一个好的任务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任务,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比如,在学习“概率”时,可以设置“抽奖游戏”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理解“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任务还可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证明一些几何定理,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活动设计注重层次性。数学学习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任务群的设计也应该体现出这种层次性。可以从简单的任务开始,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最后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教授“函数”时,可以先让学生通过一些简单的函数图像识别任务,熟悉函数的基本概念,然后再逐步引导他们进行函数的分析和应用。同时,任务之间要有连贯性,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构建起完整的知识体系。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在任务群活动中,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任务进行探究,或者让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耐心引导,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善于把控课堂节奏。以任务为导向的课堂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教师要合理安排每个任务的时间,避免出现任务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情况。同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活动进度和节奏。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时,教师要适时进行巡视和指导,确保学生的学习方向正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还要灵活应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如学生的提问、讨论中的争议等,及时予以引导和解决,保持课堂的有序进行。
总之,以任务群为导向的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精心设计具有驱动性、层次性和连贯性的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控好课堂节奏。通过这些措施,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实现教学目标,让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有效,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同时,这也需要教师持续学习和探索,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
(吉林省长春市长春新区北湖明达学校 李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