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2024-07-02 00:33:33谭靖韬李崇敏石霞屈腾
当代体育科技 2024年14期
关键词:体育教育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谭靖韬 李崇敏 石霞 屈腾

中图分类号:G807.4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14.000

基金项目: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2024 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行业+职业”双向协同的教学模式构建研究》(2024SZX365)。

备注:null

作者简介:谭靖韬(1977—),男,硕士研究生,中级-讲师;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普通作者:李崇敏(1985—),女,硕士研究生,副高级-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石霞(1983—),女,硕士研究生,副高级-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屈腾(1984—),男,硕士研究生,初级-助教; 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作者简介:

谭靖韬( 1977—), 男, 硕士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李崇敏( 1985—), 女, 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石霞( 1983—), 女,硕士研究生, 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屈腾( 1984—), 男, 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2024年度陕西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行业+职业”双向协同的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编号:2024SZX365

摘要: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随着社会对复合型、技术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创新变得尤为重要。体育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新教学模式的紧迫性尤其突出。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的需求,无法满足学生必要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发展需求。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体育教育不仅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提升,更应注重其与职业技能培养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创新体育教学模式的具体方法,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顺应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响应社会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体育教育;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Tan Jingtao   Li Chongmin    Shi Xia   Qu Teng

Shaan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300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composite and technical talents in society, innovation in the education model of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the urgency of updating teaching mode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is particularly prominent.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 is no longer 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annot meet the necessary vocational skills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 development needs of students. Under the promotion of the "Healthy China" strategy, physical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focus on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physical health, but also pay attention to its close integration with vocational skill training,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erefor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specific methods for innovating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models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order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that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adapt to the overall trend of education reform in China, and respond to the urgent need for high-quality talent cultivation in society.

Key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Path for constructing teaching modes

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体育教育自然是育人工作中的关键环节。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培养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学生掌握坚实的专业知识,还要能够将所学技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满足高质量复合型、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体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教学内容也正在经历相应的变革。然而,这些变革仍缺乏独特性,难以与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完全对接。因此,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深化学生素质教育,以适应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及其健康体能的需求,建立新型的产教融合体系,为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提供保障。

1 产教融合的时代背景解析

产教融合,本质上是以产业需求为核心,衔接学生培养工作,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实现教育资源与产业需求的深度融合,最终促进教学相长。在该模式下,职业教育学院既要展现人才培养、工业研究的基本功能,又需要为产业化经营实体提供服务。从实质上来看,这种转变标志着职业教育学院在某种程度上也进行了“工业化”的改造,兼具教育、经营的特征,构筑了“复合型”办学模式[1]。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产教融合教育模式上的探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不同院校、不同专业乃至不同行业的产教融合方式及实践方法之间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但即便如此,倘若高职院校能够做到坚定不移地推动产教融合发展,依照市场动态修正办学方向,充分发挥研学优势促进产业发展,那么职业院校在区域产业发展、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2]。

并且,相较于过去的“校企合作”,合作关系更加紧密,作用范围更加广泛的“产教融合”的优势也更加巨大。产教融合能够以工业化生产模式为根基,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学工结合”的教育模式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撑[3]。

2 产教融合之于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积极影响

2.1培养体育精神

体育并不限于运动技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核心价值也不能止于向学生传授基本的体育知识,或通过体育活动提升身体素养,更要体现出公平竞争、良性互动、团队协作、勇于拼搏、自我挑战等体育精神教育的基本功能,需要深化学生对体育精神的理解,并促进其身心健康的协调发展[4]。因而在产教融合的思路下推动体育教学改革,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理论学习、技能掌握学习内容,还得以发挥校外工作环境的真实性,在锻炼自己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身体素质。更加重要的是,产教融合所提供的实习工作大部分都是多人合作项目,学生需要在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对团队合作的深刻见解,发扬奋斗精神,才能够真正创造出价值,这种“敢打敢拼”的奋斗精神,以及团结一致的合作理念与体育精神中的拼搏、友爱高度相似。为其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强化实践能力

在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更高层次的特征,具体而言,这种需求既包括对基础体能和专业技能的要求,也强调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5]。在此环境下,运动意识与专业意识成为人才培养中的两个关键心理素质,然而,这两种素质往往是传统考试体系难以涵盖的。因此,体育教学理论、实践部分的有效结合,需要通过不断的革新来实现。产教融合战略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机遇,使他们得以通过亲身的实践活动,提升体育技能与职业能力。这种教育模式的核心在于,要求学生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求他们拥有出色的专业素养与良好的心理品格,仅有这样,学生在未来的职场中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2.3提升身体素质

在职业教育领域,各项体育课程的设计以增进学生体质为核心目标,涵盖了篮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多种运动形式。校方所安排的诸多体育活动均服务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旨在唤起他们对运动的热情,进而激发对学习、工作生活的热爱[6]。在产教融合的视角下,企业所引入的员工体育设施以及相关管理办法也能够为高职院校的体育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企业关于体育的管理办法均是基于实际的工作强度所设定的,倘若学生能够循着这套管理办法“打好预防针”,就能够针对日后的工作强度要求提前锤炼身体素质,未来才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并且,无论在高职院校还是在企业,体育活动都是“培养终身参与体育”的体育习惯养成的延伸,二者的结合能够更好地达成终身锻炼意识的养成目标,为学生未来生活带来持久的益处。

2.4发展职业能力

随着产教融合时代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灵活性愈加明显,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方向也更加明确,“如何培养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焦点议题[7]。将提升职业能力的相关内容融入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中,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提升,还能够促进他们的专业素养、竞争意识和职业道德的发展,从而培育出具有健全的职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优秀人才。因此,在高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应当强调产业需求与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以确保教育内容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需求。

3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3.1职业特征不够明显

高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诸多产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关键功能,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体育教学同样应着重于能力与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然而,一些高等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专业发展及学生实际情况考量上,未能实行差异化教学策略[8]。这导致教学模式相对单一且过时,不仅难以保证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亦难以凸显学校自身特色。加之体育教师对当前产业发展趋势、新变化及需求的掌握不足,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兴趣和接受能力的了解亦显浅薄,导致一定程度上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与市场实际需求及学生的真实需求不匹配。结果是,许多学生在校期间未能获得足够的职业技能,难以顺利就业,最终引发“就业难”的问题。

3.2评价机制存在缺陷

一方面,我国高等职业学校普遍采用基于测验评估的评价方法,且考核内容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视了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导致许多学生在步入职场时缺乏必要的动手能力。部分体育教师出于对学生健康的考虑,有意降低考试难度,然而,这种降低标准的做法无法体现体育项目的实用性,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远不止此。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由于评审团队往往由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对相同问题的评价标准和方向存在差异,既能够为评价结果形成“无关键要”的参考,自然无法呈现出评价体系的多元主体价值。总体来看,我国高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的评估制度尚存在不足,其对实践教学的指导作用仍需进一步深入完善。

3.3教学制度不够完善

在产教融合进程中,“产”与“教”的结合必须具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参照,然而现实状况是,相当一部分职业学校在推行产教融合的发展模式时,体育教学工作未能获得充分的时间支持和必要的资源保障,导致广大教师、学生对产业融合的积极性不足。除此之外,在体育课程的产教融合实施中,部分职业学校也未能合理协调专职与兼职教师的工作划分,缺乏完善的保障制度,这种情况下,许多从企业走入校园的兼职教师选择中途退出,对高职院校的教育事业失去信心,进而影响了产教融合的落实进度。

4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构建路径

4.1贴近市场需求,强化职教属性

在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对体育课程的构想应超越传统教学的边界,旨在培养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与体育精神,同时深化对市场规律及产业需求的理解。这一过程中,职业学校必须准确把握行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对专业领域进行精细化划分,以此为基础优化课程内容。核心教学内容仍应聚焦于提升学生的体质与体能,但需根据学生未来职业路径的特点及需求,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体育课程,实现教学内容的差异化。这要求本专业教师积极深入产业实际,把握市场动态,并将这些信息与专业需求紧密结合,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精细化设计。例如,对于那些有特定体育技能需求的专业,教师团队应进行行业实地调研,掌握行业特性及未来发展趋势,精确调整基础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技术与职业能力的实质性提高。而对于注重培养思维活动能力的专业,体育教育可通过引导学生学习颈椎锻炼、瑜伽、太极等养生之道,确保课程设计与内容分配最大程度满足职业发展的未来需求。

4.2活用新兴媒体,提升教学效果

新媒体技术在高等教育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日益显著,它在产教融合背景下与体育教学的深度结合,孕育了一种全新的、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使教师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掌握前沿知识理论。同时,新媒体的运用有助于教师丰富课程内容,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能够吸引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此同时,帮助教师树立“终生学习”的意识是提升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手段,对此教师要时刻保持谦逊,在不断学习新技能的过程中与时代同步,将这些新技能应用于常规的体育教学之中。为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采纳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方法对于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质量尤为重要。当前,结合线上与线下的教学模式不仅满足了现代大学生的学习偏好,也顺应了社会发展的潮流。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微信、抖音、快手和云课堂等线上平台提供基础体育知识和技能训练,既满足学生兴趣,又便于学生随时获取和深化学习内容。通过这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能够更有效监测学生学习状态,实现对体育课程的精确优化,从而极大提升教育的整体质量。

4.3立足多元维度,优化教学评价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现行的考试与评估方法已不足以对学生进行全面、科学、客观的评价,亦难以有效评估课堂教学。职业教育中应注重实施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实现体育教学的科学、合理、全面评价体系,可以有效总结本校体育教学工作成效,确保教学工作始终跟得上学生的能力成长变动轨迹,确保评价体系始终对课程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不足。例如,将学生的日常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视作评估体系中的关键因素,在此框架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协作表现、团队精神的体现、学习方法的灵活适应及创新能力的展现均被纳入评估范畴。针对学生个体的具体情况和接受度,体育教师应选择恰当的评价策略,执行必要的综合评估。采用学生间互评、师生共评及自评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可以将评价过程转化为鼓励学生持续自我提升的重要动力,进而营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氛围。

4.4利用线上资源,提升教师素养

资源构成了构建符合产教融合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根基,高等职业教育负有向师生提供专业技能发展所需环境及与之相匹配的教学资源的责任。面对硬件资源,这些院校应跳出传统框架,促进各学科间的平衡发展,尤其是向体育学科倾斜更多资源。对于经费相对有限的院校,通过租赁场地和设备等方式提供师生支持亦是可行之策。在软件资源层面,高职院校需要摒弃旧有思维模式,采纳网络资源,旨在为教师接触最新的实践教学理论和行业内资深专家提供平台。建立与拥有成熟员工健身福利体系的企业的合作成为优选路径,允许体育教师亲赴相关机构进行考察与学习,从而促进其专业成长。除了实地机构外,网络资源如云课堂、雨课堂等免费在线教学应用,通过其丰富的资源库,为时间和空间限制提供解决方案,同样为资源有限的高职院校带来了宝贵的教育资源支持。

4.5拓展融合方式,建立规范制度

在产学研融合的宏观环境下,“共赢”理念应成为高职院校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中追求的重要目标,采用发展与共赢的视角来看待学校与企业间的关系,构建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体系和规范至关重要。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需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及办学特色,与地方特色行业进行对接,通过互补优势,共同进行人才培养。为此,需制定更加完备的体育教学改革章程,在校企合作现有的协议的基础之上,需要明确各参与方的权利及义务,促进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依托政府保障,促进学校与企业开展互利合作,在多个层次上实施优惠政策,激发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热情,促使课程改革各环节和谐发展,从而提升教育质量。总体来看,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结合,是当下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必要条件。在产教融合的环境中,高职高专体育教育不仅应传承体育知识、技能和精神,还应及时了解行业发展需求,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作技能,使他们能够早日融入社会,为社会发展贡献更多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5 结语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需依据其实际情况,深化教学改革。通过精准对接专业需求、细化课程体系、完善评估机制、增强师资队伍,以及有效利用新媒介技术等策略,旨在培养学生树立终生体育理念,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此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还致力于促进其全面进步,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更多实用性强、素质高的人才。改革方向响应了时代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符合国家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为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昕.健体育魂视域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探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40(02)页码:135-137

[2]陈晓虎.产教融合背景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2(51):196-198.

[3]李萌;周岩;吴艳萍;马骎;.“大思政”视阈下构建高职体育教育教学多维评价体系的路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4,36(01)页码:81-85

[4]王艳.互联网时代体育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路径——评《信息技术时代体育教学理论解读与体系建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8):后插4.

[5]成福民, 王帅, 张克峰.基于生态教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路径分析[J].环境工程,2023,41(6):后插42.

[6]赵一峰.体育教学跨学科主题融合的内涵、难点与策略[J].体育教学,2023,43(5):13-14.

[7]杨敏.周波文.高职校园体育活动体系建构研究[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22(05)页码:74-77

[8]方媛, 徐浩青.产教融合视域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对策及管理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30):93-96.

猜你喜欢
体育教育产教融合高职院校
浅议物流管理专业的产教融合
东方教育(2016年17期)2016-11-23 09:47:23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科教导刊(2016年25期)2016-11-15 18:06:05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1:03:10
河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武术普修课教学现状及改革设想
体育时空(2016年9期)2016-11-10 20:21:46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计算机教育(2016年7期)2016-11-10 08:10:13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11:07:24
中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
体育时空(2016年8期)2016-10-25 19:43:13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8:21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56:14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1:3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