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在社区居民中的认知研究

2024-07-02 14:17蒲星伊张飒乐
国际公关 2024年10期
关键词:时间银行社区居民老龄化

蒲星伊 张飒乐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传统的养老形式面临巨大挑战,创新养老模式、实现多样化养老成为社会发展趋势。本文旨在探讨 “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在社区居民中的认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时间银行;“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社区居民;老龄化

老有所养是许多家庭关切的 “家事”,也是 “国之大事”。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人口老龄化过程。[1,2]《2022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8 004万人,占总人口的19.8%;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 978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全国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抚养比为21.8%。[3]人口老龄化和健康养老成为21世纪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4]陕西省60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为19.77%,老龄化形势严峻。[5]伴随着这一进程,失能、高龄、空巢和独居等养老服务重点对象大幅增加,传统的养老方式面临巨大的挑战,政府需充分利用多样性资源以解决养老服务问题,[6]因此,创新养老模式、实现多样化养老成为社会发展趋势。

在此背景下,“时间银行”作为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应运而生。“时间银行”是指通过低龄老年人或年轻志愿者为高龄老年人服务的方式来实现代际内或代际间的供养,同时志愿者服务时间以类似积分的形式被储存下来,在未来自身需要帮助时提取以换取他人的服务。[7]但目前 “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发展尚不够顺利,存在制度模式欠缺、宣传推广力量不足、公众认知度不够、服务类型单一等问题,尤其是公众作为发展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核心力量未充分发挥,[8]因此,关于公众对 “时间银行”的认知研究尤为重要,[9]了解公众认知欠缺的原因,并分析其在推广中的制约因素,进而制订 “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的宣传推广计划,以提高公众对于 “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的认知程度,丰富养老服务的内容。

一、调查方法

“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在社区居民中的认知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提纲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提纲,主要调研内容为:①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情况、家庭基本情况、经济收入状况等;②对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认知情况,包括了解途径、了解程度等;③对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的参与意愿及建议,包括服务内容、服务时间、服务地点、服务形式等。采取便利抽样和目的抽样的方法,以陕西省为主要调查地区,对290名自愿参与研究的社区常住居民进行调查。

二、调查结果

在此次调查中,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90份,问卷回收率为96.7%,所调查的社区居民中男性98人 (33.7%),女性192人 (66.2%),调查对象年龄在50岁以下的占62.6%;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的占47.9%,初中占25.1%、高中/中专占22.7%、小学以下占4.1%;已婚有配偶者占64.4%、未婚者占29.3%、丧偶者占3.4%、离婚者占2.7%;身体健康者占50.6%、无主要疾病者占70%;多数居民家庭中有1个孩子的占32.4%,居住方式中与子女、配偶居住的占35.1%,独居的占34.4%;主要收入来源为工资的占54.1%、为离退休金的占12%、靠子女赡养的占10.3%。

关于对 “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的认知调查,表示非常了解的40人 (13.7%)、基本了解的75人 (25.8%)、不了解但听说过的80人 (27.5%)、一点也不了解的95人 (32.7%)。居民认知度较低,是导致 “时间银行”发展受制约的重要因素。居民通过网络媒体推送了解 “时间银行”的占14.1%,网络媒体更加倾向于低龄化居民,而作为养老主体的高龄老人对媒体网络接受程度较低,限制了 “时间银行”的应用,其他了解途径为社区宣传 (8.9%)、传统媒体 (7.9%)。而相关知识讲座等更偏向于高龄社区居民,也更生活化,居民信任度高,接受程度更高 (详见表1)。

对参与 “时间银行”的意愿度和意见及建议进行调查分析。其中愿意参与 “时间银行”的为91人 (92.8%),不愿意参与的为7人 (7.1%)。不愿意参与原因包括:制度与保障不够完善 (4%)、参与的途径与时间得不到明确 (3%)、对于老年人的服务项目不够掌握 (1%);而愿意参与 “时间银行”的居民多数倾向参与地点为家里,分别为家政服务 (62.2%)、陪伴文娱活动 (19.3%)、生活照料服务 (11.2%)、医疗卫生服务 (5.1%)。

多数社区居民认为,年轻人对 “时间银行”接受能力高,较好发展 (60%);也有部分居民认为 “时间银行”资金支持来源少及制度不完善保障低,很难发展 (40%)。对于 “时间银行”的建议分别为:加强制度及法律法规保障 (39.7%)、提高公众认知度 (22.4%)、为参加的志愿者提供更多保障及福利条件 (14.2%)、规范运行 (14.2%)、建立服务队伍鼓励社会各界参与 (6.1%)、对吸纳的志愿者进行考核培训 (2%) (详见表2)。

三、讨论

(一)社区居民对于“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内容认识水平偏低

本研究通过文献回顾和实际调研相结合总结出影响 “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方式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服务人群、认知度、参与意愿度、认知途径、服务内容、未来发展等六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对不同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并分析了调查结果:在服务人群上低龄、文化程度较高的居民接受程度更高;在认知度上大部分社区居民对于 “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内容不够了解,甚至一点都不了解,社区居民认知度低成为限制 “时间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认知途径上仅有少部分社区居民通过网络媒体渠道、社区宣传了解 “时间银行”,其中通过网络媒体了解的社区居民年龄偏向低龄化,而通过社区宣传了解的社区居民仅仅不到10%,单一的认知途径也成为 “时间银行”发展制约的因素之一;在参与意愿度上,90%以上的社区居民愿意参与 “时间银行”,不愿意参与的社区居民提出了对 “时间银行”发展的顾虑和建议;在服务内容上,多数居民更倾向于在家里接受家政服务。在未来发展上,研究显示因为 “时间银行”的发展更偏向于年轻化、信息化程度较高,导致老龄居民接受度较低,并且制度保障不够完善导致公众信任度较低,对于 “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内容的宣传不足,限制了 “时间银行”的应用和发展。

(二)多种宣传途径可提升社区居民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认识和接纳水平

基层宣传工作是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重要平台,以社区作为主要宣传途径能够提高居民的认知度和信任度,[10]高龄的社区居民更偏向于社区宣传途径了解,信任度也更高。可以社区为单位,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老年公益及趣味性活动,增加 “时间银行”在老年人及其他社区居民心中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鉴于互助养老的公益性质,在宣传推广的同时可寻求与社区、街道办及新闻媒体进行合作,为 “时间银行”制造新闻点,扩大影响力,提高 “时间银行”在社区居民的认知度,丰富养老服务的内容,促进新型养老模式的发展,为地区养老发展提供参考。

四、结束语

在我国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结合目前养老发展形势,“时间银行”将志愿服务与社区居家养老相结合,能够较好地减轻传统养老模式的压力,丰富养老内容。本研究以社区居民认知度为关键点,总结 “时间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结合护理学、社区护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领域多学科进行交叉研究。在文献研究和关键因素梳理的基础上,对社区居民的认知度进行探讨,为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方式在我国的实践应用和发展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本研究由于时间、人力的限制,对利益相关者进行访谈的人数较少,仅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阐述,尚未进行大规模问卷调查,后续研究可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马云正,贾丹彤,李翟,等.“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定价机制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04):70-74.

[2] 王琢,杨家文.时间银行助力社区居家养老的运营机制研究:以张家港市为例[J].中国软科学,2023(12):70-79.

[3] 朱成杰.农村互助养老的发展困境与优化路径:基于社会行动理论视角[J].湖北农业科学,2023,62(11):252.

[4] 翟绍果,韩煜.资源支持、组织能力与价值创造:社区互助养老服务可持续生产的驱动路径[J/OL].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12[2024-01-31].

[5] 闫梓宸.新时代我国农村新型互助式养老模式探究:以 “时间银行”模式为例[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3,26(22):197-199.

[6] 范艺禧,赵莉,曾豪洁,等.积极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互助养老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3,38(21):122-125.

[7] 丁鸽.“时间银行”的运行结构与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南京邮电大学,2023.

[8] 李子哲,王景润.城市社区 “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基于社会工作分析视角[J].理论观察,2023(07):87-91.

[9] 张倩.时间银行嵌入城市社区互助养老模式的研究[J].今日财富,2023(11):155-157.

[10] 王媛媛.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23.

基金项目: 1.西安培华学院 2023 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时间银行”新型互助养老模式在社区居民中的认知研究 (项目编号:PHDC2023072);

2.西安培华学院校级科研创新团队专项项目:西安市社区空巢老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及影响因素研究 (项目编号:PHJT2311)。

作者简介: 蒲星伊,女,汉族,甘肃通渭人,本科,研究方向:护理教育、老年护理;

张飒乐,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老年护理。

猜你喜欢
时间银行社区居民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社区居民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及对策
瑞士的“时间银行”
浅析提升石化社区居民文明素质的相关策略
山东推出“时间银行”应对老龄社会
全科医生制度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影响路径分析
在瑞士,“时间银行”能“养老”
试析社区治理中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台湾经验
瑞士的“时间银行”养老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