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河南新修家谱之当代社会功能与价值

2024-07-02 08:13高文豪程媛
国际公关 2024年9期
关键词:社会功能河南价值

高文豪 程媛

摘要:河南省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质的传统文化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民间兴起了重修家谱的热潮,家谱作为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载体,是一种与当地社会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文本,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价值和内在意义。本文以亲自查验及所编新修家谱目录为基础,初探河南新修家谱的社会功能与价值。

关键词:河南;新修家谱;社会功能;价值

一、河南民间兴起修谱热潮

河南省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曾先后有20多个朝代先后建都或迁都河南;河南也是中国姓氏的主要发源地,在中国300个主要大姓中,根源在河南的有171个,人数最多的100个大姓中有78个姓氏的根源在河南。河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姓氏根亲文化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自20世纪80年起,河南兴修家谱的热潮此起彼伏。

20世纪80年代,“寻根热”在中国兴起,河南作为众多姓氏的起源地,自然而然成为海内外华人寻根问祖的主要目的地。中国社会始终存在尊祖敬宗的文化传统,故此,修谱活动在众多因素的推动下兴盛起来,随之而来的便是有关家谱的社团组织、社会活动、学术研究等逐渐开始增多。河南是农业大省和外出务工大省,家族血缘关系浓厚,外出谋生之人需要血缘团体相互扶持,因此,河南兴修家谱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社会意义。

家谱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最具特质的传统文化之一。家谱又称族谱、支谱、宗谱、家乘等,是记载血缘世系和人物事迹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为古代宗法社会的产物。“所谓‘新谱,是相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所编、刻、印、抄而成之‘旧谱而言的谱牒类文献。”[1]新谱编修可略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基本处于 “隐匿”状态;改革开放后,修谱数量急剧增加。在 《中国家谱总目》中,河南20世纪50年代修谱5种、60年代修谱7种、70年代修谱3种、80年代修谱109种、90年代修谱401种;2000—2005年修谱140种。另据本人在郑州家谱馆和河南图书馆亲自查验整理,仅此两处,2000年至2019年新修家谱的数量就有700多种。“族谱作为一种‘物质文本,本身是由社区民众在具体的生活经历中编纂、生产出来的,并被使用和流传,从而与社区民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虽然河南民间修谱热不断升温,但是,目前关于河南新修家谱中的思想动态、人群团体、当代社会生活功能影响及学术价值等新修家谱的研究,相对而言仍然比较薄弱,因此,需要做一个初步的探索,分析河南新修家谱的内在意义和社会功能影响与价值。

二、河南新修家谱概况

据河南省图书馆和家谱馆的初步统计,河南省新修家谱共有163个姓氏、706种。笔者将目前所收集到的706种新修家谱作为研究对象。按新修家谱所在地统计,共涉及河南17个地区、111个县市:郑州171种,开封30种,洛阳65种,新乡44种,许昌23种,安阳35种,商丘30种,焦作25种,濮阳6种,鹤壁6种,周口79种,驻马店24种,平顶山38种,三门峡6种,济源10种,信阳64种,南阳50种。除河南省漯河市未有收录,其他地级市均有辑录。按年代初步统计,1949—1979年修谱3种,1980—2005年修谱98种,2006—2019年修谱605种。

从河南省各地级市数量分布表观察得出,郑州地区修谱数量位居首位,周口地区位居第二,洛阳地区排第三位。因收集整理的家谱样本来源仅为河南省图书馆和郑州家谱馆所藏家谱,故统计结果或不太精确,但能大致反映河南新修家谱的分布状况。

三、新修家谱之社会功能与价值

家谱从古至今始终与具体的人群、社会生活密切关联,河南新修家谱不仅是社会社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从古至今重视血脉相传、根系源流,旧时编修家谱以尊祖敬宗、敦亲睦族为宗旨,随时代社会变迁,也增加了新的内容与思想观念。新修家谱之目的与观念不尽相同,仅就整理的700多种家谱而言,可将其社会价值归为三大类。

(一)尊祖敬宗、敦亲睦族的社会价值

以此宗旨编修的家谱占新修家谱的大多数,主要是热心家族事务者的推动。此种思想也与中国数千年来的祖先崇拜观念相吻合。正所谓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人们对 “我从哪里来”发出过疑问,而家谱正好有关于此问题的记载。

寻根认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此类宗旨自然而然易为大多数人接受,估计社区乡村中不会有人对此提出异议,否则就是数典忘祖。2016年黄建鑫编印的 《河南新郑市黄甲桥系黄氏族谱》中记载,其族人黄云峰于1958年行医出诊之际开始,徒步走访了黄桥、吴庄、柴楼、郜庄、黄湾、黄甫蔡、牛堂、小闵庄等几个村庄,历经30年,于1988年编成1988年版 《黄氏家谱》,黄云峰用心之诚,实属罕见,其深感世次之易远、骨肉之易疏、坟墓之不易保也,不忍先祖修桥铺路之功淹没、支派分别流传、远近亲疏不晰,字里行间渗透着老人对家族兴盛的期望,其尊祖敬宗之心、敦亲睦族之谊,外人难以理解知晓。

人心之不同,性情之难调,众人之易涣也。河南新修家谱,大多希望通过尊祖敬宗这个天然血缘枢纽作为连接点,敦亲睦族,加强族人的凝聚力、向心力,希望族人认同存暖,勿相视如途人;通过加深族人的互助协进,有利于增强族人在当今社会的生存发展能力,对于当地的民众而言无疑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力。2006年黄新宽编印的 《河南省长葛市黄岗村黄氏宗族续谱》中图片资料显示,祭祖场面人流如潮,其 《祭祖文》记载:“回顾我族七百年来,先祖们功在社稷,誉满天下,我们要继承先祖遗志,先做人后做官,做忠义之士。为官者要清正廉洁,以民为本,刚正不阿;为将者要勇于流血牺牲,疆场效命;为商者要以诚信为本,开拓市场,广纳利润;为师者要为人师表,身体力行;为医者要救死扶伤,提高医术,持重医德;事农者要勤劳质朴,多种经营,以诚实的劳动充实自己;做工者要提高技艺,保证质量,为社会多作贡献;在校学生要刻苦攻读,奋发向上,不虚度时光。我们要继承先祖遗志,做团结睦族的模范。家和万事兴,族和能断金,国和能胜天!通过此次祭祖活动,要加强族人的凝聚力、向心力,搞好村与村、户与户、组与组、门与门、人与人的团结,只有族人大团结,我们才能做好个人的事业,才能不受别人的小视,才能完成我们共同的奋斗目标。”[3]其序言中亦记载:“宗族为人类以血缘关系自然形成之社会共同体,亦必将随人类之存在而长期共存。人类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小农聚族而居开始解体,族人之各司其业散居四方者,日益增多。唯其远在他乡,而思源寻根之情亦愈久愈浓。此次续谱实有利于族人认同存暖、互助协进之深意。后嗣子孙,踵而继之,勘校润色,至为厚望,使我宗族世系常传不坠,情谊永相关联。”[4]董西成、董天林主编的2013年版 《郑州市惠济区苏屯村董氏家谱》序言里记载:“时下村庄和宗祠面临拆迁,族人修谱呼声加倍。”既有尊祖敬宗、敦亲睦族之宗旨,又有冀其族人关情桑梓之意。通过修谱祭祖活动,把族人团结起来,增深族人的互助团结之情,增强当地族人在当代社会的生存竞争力。

(二)教化子女,警励后人之主要目的

这样的价值观念比较常见,具有积极的现实社会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家庭都要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此类观念也易于群众接受,以张聚玖2017年编印的 《河南省偃师翟镇西喂羊庄张氏宗谱》为例,民国名人张钫曾作谱序,论及续谱缘由:“况立家之本,首在庭训,稼穑之道,重在告谕,若辈幼长于祖父母抚爱之下,慈育恩深,鲜知家计,长寓外方,更少阅历,虽世界不重大族之制,而木本水源,继承者,当知先人之德泽,佑启我后,分绪勿替,亦情理所重也。因撰家谱以告我后人,非敢仿国之史,省之志,修家谱,序昭穆、记本枝、以警励子孙耳。”[5]

2016年黄建鑫主编的 《河南新郑市黄甲桥系黄氏族谱》序言中记载:“整理家谱,我想我们并不是想从先辈那里得到些什么,而是了解先辈艰难的求生历程,我想从黄桥,到吴庄;从吴庄,再到黄湾,每次迁徙肯定都充满了艰难困苦,有些困难甚至是我们后人无法想象的。因此,整理家谱就是了解先辈艰难的生活历程,发扬他们优良的传统精神,从而促使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增强继续坚强生活下去的信心,好好地活着!”[6]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此类家谱注重写一家一族之史,关心族人后辈之成长。这样的续修家谱的观念显然更符合现实社会,让族人后辈知道先辈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难创业,告谕后辈知晓人情世故,明白社会的生存之道。

大量新修家谱之中有劝人向善、行仁义之事的价值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广大家庭都要弘扬优良家风,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2016年黄建鑫主编的 《河南新郑市黄甲桥系黄氏族谱》的 《附录》中记载:“从家族的历史看,我们黄氏家族能发展到今天这么大的局面,个人认为肯定和当年黄甲及其后先辈修桥的善举有很大关系。在封建社会,修桥修路都是积大德、行大善的义举,是功德无量的大事。说这些话并不是在宣扬封建迷信,我们从中国历朝历代的历史中,都会看到天道的存在。中国古代有句俗话叫,‘人在做,天在看‘头上三尺有神明,还有‘天道若存,必定有报,积德行善也是天道的一部分。‘人行善积德造福源,益人利己惠子孙,这两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黄甲桥的黄氏后裔们携起手来,将家族优良传统文化和精神源远流长地传承下去!谨遵读书修身、积德行善、积极开拓之家训,尊宗敬祖、敦亲睦族,努力再现家族第十世、第十一世、第十二世时之辉煌!”其认为五百余年间,黄氏家族虽历经曲折艰难,但后代枝繁叶茂,若非先祖修桥施茶便利乡邻之余泽,非能至此也。希望后世之英才继往开来、光前裕后。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千千万万家庭的好家风形成全社会的好风气。当今社会,社区乡村之中多有赌博、爱说是非之举、攀比铺张浪费的行为、厚葬薄养等不良社会习气,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而新修家谱宣扬的观念,对于家族的族人来讲具有天然亲近的号召力,对于当今社会而言无疑是具有正人心的积极作用。

(三)海外同胞寻根问祖之心愿

此类家谱具有强烈积极的现实社会意义。中国自古就有寻根问祖、认祖归宗、叶落归根的传统,这类新谱是加强与海外同胞联系的强有力的纽带。彭飞是定居台北的台胞,他于1989年回故乡探亲之际萌生了续修家谱的想法,其于1996年编印的 《河南省夏邑县彭氏大族谱》记载:“去岁元旦,拜开放大陆探亲之赐,曾返暌达四十余年之家乡,古人已不识,景物也全非,尤自睹各处祖祠皆成废墟,墓园、围墙拆除,石碑、石几搬移,近千株茂盛之松柏、高大整齐之白杨,均砍伐殆尽,视此宗祠、祖墓,蛛结草丛之凄凉,不禁潸然泪下,有负于祖宗者,乱世欤?劫数欤?仰首饮泪问天,天不语我,身为后裔子孙者,当何以处!幸得劫后残存之族谱一部,如获至宝;怨天何用,尤人无益,志修族谱,略尽孝思。”[7]据其家谱记载,彭飞费了十几年的心血编修而成新谱,此类家谱具有强烈的现实作用,记载了海外各地炎黄子孙同文同种的血缘关系,血缘根亲纽带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正所谓 “我从哪里来,家谱有记载;我到哪里去,家谱有延续”。目前,海外游子寻根问祖已成为现实,家谱作为文本资料与河南得天独厚的根亲文化资源相结合,如黄帝故里、淮阳太昊陵、鹿邑老子故里、新乡比干庙、中原固始根亲文化节、洛阳客家之源纪念馆等,在吸引根亲旅游、海内外投资、增强中华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四、结束语

河南省新修家谱展现出巨大的社会功能与价值,在敦亲睦族和弘扬优良家风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海外寻根认祖提供了资料保证,有利于加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网.钱杭:关注 “新谱”:中国谱学史研究的深化之路[EB/OL].[2014-11-05].https://kfda.qfnu.edu.cn/info/1140/5169.htm.

[2] 饶伟新.族谱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5.

[3] 黄新宽.河南省长葛市黄岗村黄氏宗族续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83.

[4] 黄新宽.河南省长葛市黄岗村黄氏宗族续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

[5] 张聚玖.河南省偃师翟镇西喂羊庄张氏宗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3.

[6] 黄建鑫.《河南新郑市黄甲桥系黄氏族谱[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2.

[7] 同[5].

作者简介: 高文豪,男,汉族,河南新郑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历史学;

程媛,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研究生,教研室主任、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社会功能河南价值
出彩河南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一粒米的价值
浅谈爱德华·邦德《李尔》中的“布莱希特式”
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社会功能探讨
“给”的价值
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