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文献分析为依据,以主题写作和主题访谈的形式开启实证调查研究,从664篇作文和个体访谈中洞见现实中存在的儿童不健全人格现象,如对学习缺乏深度认知、对家长缺乏感恩之心、与同学交往缺乏技巧等。提供的应对建议有:开设电影课程,唤醒深度认知,缓解学习烦恼;开设亲子课程,改善沟通方式,缓解亲子烦恼;开设读写课程,增长相处智慧,缓解交往烦恼。
关键词:健全人格;学习认知;亲子沟通;人际交往
健全人格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情感、行为等多个方面都具备良好的品质和能力,都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这种状态使个体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以实现自我价值。[1]健全人格涵盖学生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责任心、进取精神、自我完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2]好的教育应该让儿童拥有健全人格,并以此赢得未来的幸福,造福社会和国家。学校的德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去了解学生的成长需求,通过家校携手,引领学生积极成长。本文试通过实证调查,洞见现实中儿童存在的不健全人格现象,并积极寻求培养儿童健全人格的思路。
一、现实中存在的不健全人格现象:我们的调查与分析
本调查以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苏州湾实验小学的学生为研究对象,以相关文献为分析依据,以“成长的烦恼”为主题,以主题写作和主题访谈的形式开启实证调查研究。选择“成长的烦恼”为主题,是因为学生在倾诉各种烦恼的时候,我们可以洞见其或积极或消极的心态和情绪,感知其看待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作出决策时的思维和心理。这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人格的形成。主题写作是一种深刻的思考和自我表达的方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力;主题访谈有助于深入探讨和交流特定主题,不仅能传递信息,还能揭示事实真相,展现个人的思想观点。这两种方式有助于调查团队更好地洞察和理解学生人格。
主题写作的调查对象是学校二至六年级的700名学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我们要求学生完成《成长的烦恼》主题写作,最终收取15个班级的664篇作文。主题访谈的对象包括每个年级的学生、科任教师和学校领导等198人。对学生的访谈主要围绕遇到成长烦恼的内容、遇到烦恼时的想法以及解决方法等;对科任教师、学校领导的访谈内容主要关于学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思维状态等。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学生成长的烦恼与学习作业、生活习惯、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家庭问题等密切相关,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学习作业、亲子关系、人际交往,分别为43.3%、19.7%、13.4%。我们结合调查素材分析,对占比最高的这三项分别做分析,发现了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不健全人格现象。
(一) 学习作业方面:对学习缺乏深度认知
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学习作业方面的烦恼最多,所占比接近一半,且这一项在每个年级所占的比例都是最高的。
通过读学生作文和整理访谈素材我们还发现,学生在学习作业方面的具体烦恼也是不同的,如有的觉得作业太多,经常来不及做;有的表示不想做,但又不得不做等。
与学习作业紧密相关的其他方面的烦恼,如有的害怕考试,怕考不好会被家长批评;有的抱怨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可成绩就是上不去;有的学霸觉得压力太大,不敢在学习上出一点点错……以上种种之所以被学生视为烦恼,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理解学习的价值。
(二) 亲子关系方面:对家长缺乏感恩之心
中年级学生产生自我意识,高年级学生进入青春早期,处在心理转型期,开始思考与家长的亲子关系。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半成熟半幼稚,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中,一方面开始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因此更需要自主空间;另一方面随着学业压力渐增,需要家长的帮助和指引,但心态和情绪不稳定。
尤其是整理高年级学生作文时,在“亲子关系”一栏,学生写得密密麻麻,如“我就想独立,但爸妈什么事情都来干涉我”“我想看课外书,爸妈却只允许我看名著,把我的其他书都藏起来了”“爸妈总偷看我的日记,我现在都不敢写日记了”等。学生描述的这些“亲子冲突”,既暴露了家庭教育的问题,也揭示了学生不懂感恩的不健全人格。很多中国式家庭,亲子之间缺少有效沟通,尤其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亲子冲突更为频繁。
(三) 人际交往方面:与同学交往缺乏技巧
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引导学生遇到问题时要换位思考,要与同学和睦相处。而学生与人发生纠纷或矛盾时,更多的是看到自己有没有受到伤害。
学生作文和访谈有很多提到了人际交往方面的困惑,如“有同学喜欢给我取外号,怎么说也没用”“同桌一直来问我问题,我觉得有点烦,不知道怎么办”等。这些更多的是三、四年级学生的困惑,他们也知道需要去解决这些问题,但又不知道该怎样去解决。事实上,在与学校领导、各年级教师、学生的交流中我们获悉,此阶段学生遇到的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远比作文和交谈中写的、说的复杂得多。他们缺乏与他人交往的技巧,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和交往,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帮助和引领。
二、培养儿童健全人格:我们的思考与行动
我们希望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期盼他们在学习作业方面能真正理解学习的意义,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在亲子关系方面能懂得感恩,能为家庭承担起一份责任;在人际交往方面能站在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宽容有爱。
(一) 开设电影课程,唤醒深度认知,缓解学习烦恼
我们开设了基于学习价值认知的主题电影课程,从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出发,利用观影中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意义,思考如何应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挑选不同类型的电影。我们要求每个年级组充分调研讨论,挑选有教育意义,符合各年龄段学生成长特点、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烦恼的经典电影。针对低年级学生,要尽量选择有生动画面和趣味情节的影片;中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增强,要尽量选择一些名著翻拍的经典电影,强化学生学习认知;高年级学生独立意识增强,开始形成批判意识,可以选择冒险电影或者能带来思维冲击的电影。由此,低年级教研组为学生挑选了《没头脑和不高兴》《狮子王》《寻梦环游记》等电影,利用课后服务的时间,由社团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观看;中年级教研组为学生挑选了《小兵张嘎》《夏洛的网》《小飞侠彼得·潘》等电影,组织学生利用午间休息时间观看;高年级教研组为学生挑选了《荒岛余生》《卡特教练》《阿甘正传》等电影,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到报告厅观影,营造在影院观看的氛围。
其次,组织多样化的观影反馈活动。观影结束,各年级组会趁热打铁,组织学生及时交流反馈。低年级教研组会启发学生以“画电影”的方式反馈自己的观影所得,绘制与电影相关的思维导图。中年级教研组会鼓励学生以“说电影”的方式畅谈观影感想。于是,看完《夏洛的网》,学生意识到,每个人随时都要学习,并且要学着去做有意义的事,学习乐于助人,学习为他人着想;看完《小兵张嘎》,学生认为嘎子身上那种勇敢面对困难不退缩和敢于挑战的精神,在学习中必不可少;看完《小飞侠彼得·潘》,学生的学习动力被激发,纷纷表示要为追逐自己的梦想而去学习,去拼搏。高年级教研组会提高观影要求,引导学生“写电影”,即写观后感。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写出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观后感。下面是某学生的观后感片段: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拦路虎”。读完《阿甘正传》,我懂得了这样的道理:在自身不足和缺点面前,要学会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学会真诚待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能害怕退缩,要勇敢面对,用“阿甘精神”激励自己,就能打败“拦路虎”,获得成长。
再次,开展“观影小达人”表彰会。临近学年末,学校会组织各班推选一批班级“观影小达人”,给观影过程中积极互动,并在反馈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观影小达人”的奖状。在此基础上,学校还会评选出一批校级优秀“观影小达人”。在周一集体晨会上,学校会现场公布名单,并请“观影小达人”代表发言,与全校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影收获。另外,学校还会评选出一部分优秀电影观后感作文,张贴于校园栏内,组织各班参观阅读。
随着电影课程的逐步推进,学生对学习的认知慢慢发生了变化。他们有的会拿自己跟影片中的主人公做对比,发现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根本不算什么;有的开始思考自己的学习态度,认识到每个美丽的梦想都要通过持续不懈的拼搏和奋斗才能实现;有的提出要巧妙使用技巧学习,而不能刻板地学……将电影课程巧妙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效唤醒了学生对学习的深度认知,帮助学生缓解了学习烦恼,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和积极心态。在此基础上,我们在家庭和学校方面也做了努力,如建议教师适量布置作业、精选作业、设计分层作业等;建议家长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培养孩子的兴趣,尽量少给孩子安排额外的作业等。
(二) 开设亲子课程,改善沟通方式,缓解亲子烦恼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促成整个家庭成员共同成长的必要基础。[3]如何指导父母维系亲子关系,改善家庭的亲子沟通方式;如何引导孩子感恩孝敬父母,与父母和谐相处,是我们开设亲子课程的初衷。为了让每个家庭在亲子课程中有参与、有所思、有所得,我们在课程前期、中期、后期全程跟进。
前期,与家长充分交流。我们想通过采访家长,了解家庭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梳理出迫切需要解决的亲子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实施课程。如针对高年级太多学生的烦恼源于与家长的相处,我们采取家访、电话沟通、请家长到校交流等方式,与家长深入对话,从家长口中了解了主要家庭问题和亲子关系问题。很多家长表示与孩子不能有效沟通,尤其男孩的父母情绪更为激动;有的二胎家长表示自己对两个孩子没有任何偏爱,可孩子却不这么觉得;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并不会过多关注孩子的成绩,孩子却感到压力很大……这些问题为我们下一步设计和开展亲子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
中期,开展亲子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各种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增强家庭凝聚力,同时提升学生社交能力。根据前期访谈结果,我们锁定了亲子活动的“四会”目标——会运动、会学习、会交往、会表达。我们设计了与目标匹配的一系列活动,如“亲子运动会”,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运动,提高身体素质,提升快乐指数,增进亲子关系;如“亲子阅读”,发动家长和孩子或共读一本书,或相互推荐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感受到家长“陪读”的温暖;如“农场采摘活动”,组织家庭采摘比赛,让家长和孩子齐心协力采摘,看哪家采摘的多,加强亲子沟通,培养良好家庭成员合作氛围;如“真心话大冒险”,鼓励家长和孩子勇敢地向对方说真心话,可以是希望对方作出向好改变的建议,可以是给予对方爱的表达等,增进亲子情感交流,体会亲子真心表达带来的感动。
后期,深入沟通互动。学校及时跟进,组织家庭成员畅谈活动感受,增进亲子间的相互理解。每次活动结束,家庭与家庭之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思维碰撞,加上教师的引领总结,各家庭都能习得一些有效的沟通方式。有一对特殊重组家庭,孩子一直不愿接受继母,不愿与继母多交流。在“真心话大冒险”活动中,父亲和继母对着孩子一番真诚告白,使得孩子终于愿意放下芥蒂,尝试跟父母处理好关系,这正是我们想要看到的变化。
此外,在家庭会议中,我们会建议家长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告别唠叨,试着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放下身段,愿意与孩子商量;试着忽视孩子的不足,多肯定孩子的优点;等等。在平时的学校活动中,我们也会建议学生静下心来,正确看待父母的批评。我们相信,亲子双方感恩有爱的言行,定能感化双方,营造出融洽温馨的家庭氛围。
(三) 开设读写课程,增长相处智慧,缓解交往烦恼
我们开设同伴读写课程,了解学生内心真实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与他人交往的诸多难题,增长相处智慧,缓解交往烦恼。
首先,共读经典,分享交际经验。围绕相处的话题,学校发动各年级组筛选经典交往类书籍,为每个年级推荐两本必读经典,每个年级每学期围绕一本必读经典开展同伴共读活动。所选经典都与人际交往有关,富有教育意义,且内容丰富、趣味性强。低年级教研组为学生挑选了《一年级大个子二年级小个子》《小猪唏哩呼噜》《父与子》等经典,中年级教研组为学生挑选了《皮皮鲁传》《小王子》《长袜子皮皮》等经典,高年级教研组为学生挑选了《汤姆·索亚历险记》《追风筝的人》《哈利·波特》等经典。这些书籍深受学生喜爱。在学校阅读节活动中,我们启动“同伴共读”,鼓励各班利用静默晨读、阅读课等时间共读,共同探讨经典中涉及的交往问题。同时,以交往为话题联系自身实践,联系朋友、同学,交流共读的感受与体会。学生由此意识到了友谊的珍贵,也懂得了友谊是需要经营的,是需要彼此付出的。
其次,筛选案例,参与交际活动。针对前期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了解到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遇到的难题,我们会先筛选出现频率较高、较为典型的交往案例,如被取绰号、被欺负、没人跟我玩、交不到好朋友等,引导各班以这些典型案例为素材,利用晨会、队会时间探讨与人相处的方法。我们鼓励各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体验活动,写一写自己在参与活动中发现的解决交际问题的“金点子”。如有班级开展“与绰号面对面”的活动,先是讨论喜欢或不喜欢绰号的原因,接着教师引导共情。由此,爱给他人起绰号的学生写道:“我原以为给同学起绰号只是好玩,但没想到给同学造成了伤害,我以后尽量不给同学起绰号了”“同学起绰号不能伤人的自尊,要起也要起诸如‘智多星‘开心果这样的正面绰号”。被他人起绰号的学生也写道:“在这次活动中,我意识到有同学给我起绰号并无恶意。今后,如果我不喜欢同学给我起绰号,我会直接与他友好沟通”“同学给我起的绰号有一阶段真的很让我伤心,但在这次活动中,同学向我道了歉。以后,我不会再带着难听的绰号前行了,真的很开心”。此类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感受到了友情的珍贵,领会了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用稳定的情绪处理问题。
再次,同写同绘,提炼交际之法。在学生阅读交际经典、参与交际类体验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又组织开展“同写同绘”活动:低年级学生以绘本经典为主,开展同伴读、写、绘系列活动;中年级学生以儿童文学经典为主,开展同伴共演活动;高年级学生以名著为主,开展共写读后感活动。活动中,教师重在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平时与人交往时存在的问题,探寻正确的交际之法。同写同绘,让学生脑洞大开,纷纷献计献策:平时遇到矛盾习惯用情绪处理交际问题的学生,认为遇事要先冷静下来,弄清楚事情原委后再处理;说话做事容易伤人的学生认为,如果无意伤了他人,要及时道歉,及时化解矛盾,并时时关注自己的言行……
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上述介绍只是我们粗浅的尝试,真心希望它能成为培养儿童人格健全的美好起点,助力儿童形成受用一生的人格品质。
参考文献:
[1]李伟强,郑燕.健全人格教育与学生心理健康[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138.
[2]张萍,张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与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路径[J].知识文库,2023(1):163.
[3]张祖花.关于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2(12):20.
(吴华芳,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苏州湾实验小学。苏州市优秀德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