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世先 黎盛寓
近年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主动策应“工业强桂”战略,抓牢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的机遇,从培根铸魂、产教融合、岗课赛创、职教出海四个方面聚合资源、深化改革,践行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的重要使命,推动地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优化培根铸魂实施路径,打通立德树人成长链
抓牢思想政治教育“两条主线”。以党建工作为核心,构建思想引领、技能引路、发展引导三位一体,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线上线下联动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党团联动,以青年人才政治素养为基础,着力培养青年技术技能人才、创新创业人才、青年公益人才。开办“机电大讲堂”,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作报告,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大国工匠高凤林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在师生中厚植爱国情怀和工匠精神。
抓好思想政治教育“两个课堂”。一方面,与广西绿邦、广西革命纪念馆等国防和红色教育场所共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史课堂”,构建“一核两翼三驱动四融合”体系,即以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育与养成为核心,以学校和各类教育基地为支撑,以认知驱动、情感驱动、行为驱动为内在动力,以机制融合、渠道融合、意识形态融合、实践融合为育人思路。另一方面,把思政课搬到企业实践基地去,打造生动、活泼的“实践课堂”,将“线下课堂铸魂、线上资源催化、企业实践锤炼”三维立体运行机制融入大思政教育体系。与广西路桥工程集团有限公司道桥分公司、广西民族博物馆、南宁市西乡塘区人民法院等校外单位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跨校协同开发近百堂“行走的思政课”。
聚焦产教融合精准施策,锻造“全链条”育人模式
拓展融合育人广度。加强学校与产业园区之间的互动交流、深度融合,促进教学、科研和培训服务与区域产业链的全方位对接。与南宁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马来西亚钦州产业园区等产业园区达成入园协议。学校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学院将于2024年9月入驻南宁产投江南企业公园,建立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南校区,依托区域产业园区的平台优势,汇集先进设备、能工巧匠、高水平教学资源等,共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完成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学院、产教融合共同体、产科教协同创新平台等目标。学校面向参与专业建设的优质企业共建“校中厂”或“厂中校”等实践中心,与海克斯康共建“智能制造精密检测技术中心”,共同开发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共建海克斯康PC-DMIS国际化技能证书培训认证体系,学生不仅可以在校内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训练职业技能,还可以进入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拓展融合育人深度。学校主动对接机械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汽车、绿色环保、现代商贸物流、数字经济和大健康与文化旅游体育等关键产业,按照以群建院逻辑,推动专业群融合产业链。积极推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欧姆龙、华为、上汽通用五菱等企业联合举办订单班,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授课,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零距离对接,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实用有效的校企教材,推动“课堂革命”,普及项目化教学。学校的智能焊接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已进入广西高水平专业群。
拓展融合育人维度。通过整合各方资源,与多家世界 500 强、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共同组建产业学院、企业学院、实训基地,打造育训一体化成果。其中,与浙江宁波杭州湾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吉利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签订了《政校企联合建设校地合作基地协议》,开展“产学结合”“工学交替”“旺工淡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充分立足学生岗位实习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岗位实习、就业工作体制和机制。
强化“岗课赛创”一体贯通,培育高素质技能人才
提升技能竞赛水平。通过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以赛促学、以赛促建,引领技能人才培养。学校建有100多个校内实训实验室(中心、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中心,以及“广西机器人焊接工程研究中心”“广西特种工业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工程中心和研发平台,坚持以岗位需求和技能竞赛为导向,将智能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VR等新技术、新工艺、典型生产案例纳入教学内容,实现竞赛标准与教学标准、竞赛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统一。
增强创业创新能力。出台《创新创业竞赛管理暂行办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资助及奖励办法》,开办创新创业训练营,邀请企业导师、创业校友、评审专家深入指导各类项目,拓宽学生创新思维与创业思路,并组织乡村振兴项目组到乡村一线开展实践活动。
健全素质教育体系。将学生社团建设纳入本校特色专业、优势专业、“双高”专业群的建设过程中,构建“大赛+实训+实战”的实践育人体系,保证社团的发展与学生的专业发展并肩同行,在制度建设、社团文化、学生引领等方面进行多方位浸润式教育,从而为学校人才“筑梦”,为专业社团“铸魂”,帮助学生提升全方位素养。学校每年还会组织师生开展义务维修进社区、暑期“三下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社团活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提升实践能力。
畅通“职教出海”新渠道,打造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新高地
适应国际发展趋势,加强“引进来”。积极承办首届“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2023中国—东盟智能制造职业技能邀请赛等国际赛事。依托广西智能制造示范性产业学院、广西智能制造工匠学院,发起成立中国—东盟高端装备制造职教集团,理事单位包括柬埔寨国家技术培训学院、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欧姆龙(中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等近40家国内外高校和企业。集团坚持“植根制造、立足广西、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服务定位,为开展人才培养、国际培训、全球就业 、技术服务等工作搭建更好的平台。
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要求,鼓励“走出去”。打造职业教育国际化品牌,共建产教国际化平台,项目化开办“华为订单班”“欧姆龙订单班”“歌尔订单班”,助力企业开拓东盟市场,共享国际化产教资源。成立中国—老挝共建职业标准实践中心、中越共建“开放型区域智能制造实践中心”。学校与老挝教育部合作开发了工业机器人技术员、新能源汽车技术员、焊接和制造技术员等职业的老挝国家职业标准,指导老挝国家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依托中德双元制试点,开展了与跨国企业的培训合作,为山东歌尔、广西柳工集团、上汽通用五菱等中国头部企业在印尼、越南、菲律宾等东盟国家海外子公司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推动“中国标准”服务“一带一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