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
水利、电力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近年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立足自身办学优势,聚焦立德树人服务学生全面发展、聚焦地方发展满足区域人才需求、聚焦产业需求服务产教融合发展,打造边疆民族地区水电人才培养高地,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聚焦立德树人,党建引领服务边疆民族地区水电人才全面发展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将党的领导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的边疆民族地区水电人才培养。
聚焦“党建+铸魂育人”,健全“党委—党总支—党支部—党务干部—党员”五级联动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打造“厚德慕水 德技并修”文化育人品牌,树立一批“静湖之星”优秀大学生先进典型,形成“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时时事事处处都育人”的一体化育人工作格局。
聚焦“党建+三大服务”,推进党的建设与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水电产业发展、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深入实施“厚基强技”工程,助力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时代责任、提高能力本领。着力搭建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体系,与龙头企业共建八桂水利等产业学院,承接广西基层水利人才定向培养项目,围绕广西水网建设和广西环北部湾水资源配置工程等重大水利工程建设,积极开展水利科技项目研究,助力广西水利事业发展。
聚焦“党建+教学改革”,推进党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教师、教材、教法三个方面的持续深化改革。全面开展教师“知标准、说职业”工作过程知识竞赛,常态化实施教师培育计划,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书育人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紧抓“互联网+职业教育”发展新趋势,以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需求。坚持以赛促教,探索实施“信息技术+”对分课堂等教学模式,推动课堂革命。
聚焦地方发展,政行企校定向培养边疆民族地区水电人才
学校紧紧围绕广西水利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针对广西基层水利人才专业能力薄弱、紧缺人才难留的困境,精准对接基层水利人才需求开展教育供给侧改革,从源头解决边疆民族地区基层人才紧缺的难题。
学校率先提出了“全科融通育全人”理念,立足专业交叉跨界创新,将基层工作所需知识技能融合进校内教学主课堂、校外创新课堂和社会实践乡土课堂中,构建了实景化、水情化、信息化、民族化、双元化“五化并举”全景教学工场。校企共建电力实训基地、实景仿真梯级开发水利综合实训基地,学生在教学工场可以开展水利岗位轮训实践,以“实景真训”破解偏远艰苦地区水利工程教学实践难的问题。实施校地联合“水情化”,把学校驻地水库之水引入校园,打造“河湖渠”特色校园,将思政元素融入亲水、近水、乐水的生态环境之中,潜移默化润泽学子。实训教学“信息化”智慧监控系统,近可实时监测当地水库的水情数据,远可跨国互联柬埔寨农业节水灌溉基地土壤墒情数据,以水利工程真实数据锻造学生严谨、科学的作风。“民族化”实训基地融合广西多民族特色,以家乡水利发展实景加深学生乡土情怀。联合开展“现代学徒制”、施工订单班等,校企“双导师”指导,学生(学徒)双身份实训,实景多岗历练,促进基层水利人才多岗位融通。培养适应水电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管理等基层岗位,“一岗精通”“一岗多能”全科融通型,能扎根基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人”。
组建以广西水电职教集团和八桂水利、百越电力等五大产业学院为组合的“一体五翼”协同创新平台,联合广西水利发展集团,组建广西生态水利行业产教联合共同体,搭建产教供需有效对接服务载体,推动产教全要素融合,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合作开发“岗课赛证”育人标准及共建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构建课程岗位融通任务化、课程标准融通企业化、课程竞赛融通职业化、课程证书融通行业化的“岗课赛证、四融四化”协同育人模式。通过岗课赛证融通,真正发挥校企协同育人力量,打破了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与企业需求不相匹配的壁垒。
学校联合广西水利厅等五厅(办)实施“三定三免”基层水利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入学即签订定向协议,免学杂费、书费、住宿费,实施定向培养,毕业后直接分配到水利基层定向就业,纳入事业编制实名制管理,创新了政行企校协同育人、共生发展的“顶层直通基层”人才供需保障机制。
聚焦产业需求,园校一体协同共育边疆民族地区水电人才
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市场、服务产业,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办学适应性。2008年,学校落户在国家级开发区——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助推园区产业转型升级,成为园区现代水利农业、先进制造业等产业创新高地,破解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需求“两张皮”的问题。
学校与开发区共同成立“学校与广西—东盟经开区协同发展理事会”,签订战略联盟协议、东盟储备人才订单协议,开展引企入校、引系入园等校企合作,与比亚迪等一批大型企业共建国家级机电创新中心、数字水利“企中校”和创业孵化园、党建社区同心圆等,园校联盟、校企联动、系企联合、系(社)区联手实施人才共育、师资共培、资源共享、文化共融,构建了“园校一体、四联四共”产教融合共建共享机制。
打造“岗课赛证、四融四化”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实岗育人练真功,让校、企、生三方达成共赢。拓宽平台激发科创活力,校企联手建成“产学研创赛用”六位一体的高层次技术创新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创新创业园等五大技术应用创新平台,以高水平院士、博士项目锻造园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学校与开发区携手共育人才、共培互聘校企师资、共建共用实训基地、互促共享科研成果,破解校企合作有形无实和有形无利的藩篱,共同培养了边疆民族地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14万余人,联合研制的产品畅销“一带一路”国家,走出了一条本土化校企合作新路径,为市域产教联合体提供了“水电范式”。
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职业教育类型办学,立足行业特色办学,坚持与产业结合、与地方和政府政策结合、与社会区域结构结合,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助力广西打造面向东盟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