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君
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列为任务群之一,这意味着阅读不再是过去课标中“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定位,而是要有系统的教学设计。因此,我尝试通过优化阅读作业设计,有效推进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增长思维能力与文学素养,逐渐爱上阅读。
以激发阅读兴趣为导向的作业
作业设计之“我能给父母讲绘本”。对于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我会在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后,布置一个“回家当当小老师,与大人分享阅读课堂”的作业,让学生在家学着教师的样子给家长讲述绘本故事,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扮演学生的角色与“小老师”互动。“小老师课堂”结束后,家长根据孩子的分享情况,结合自身体验,从表达时的姿态、声音等维度进行评价。此作业不仅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学校里师生共读的情况,还能让学生在分享过程中提升表达能力,更能因家长的正向反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业设计之“我将书里书外作联结”。《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对智能很高又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光接收资讯与知识是不够的,他们知道自己还得阅读,而且真的身体力行。所以,我鼓励学生在阅读书本内容后,打开五感走进自然去真实地感知。如在上完“遇见春天”主题的绘本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走出家门去寻找春天。这样,将阅读的意义再一次放大。孩子们分享自己找到的代表春天的事物,如绽放的鲜花、被绿草包围的石头、太阳帽、放飞的风筝、最爱的春天里特有的美食……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感觉自己和一群伙伴一起遇见了春天。阅读与生活完美融合,更加具有现实意义。
作业设计之“我能自主阅读”。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量,也能借助拼音认字,我便尝试给他们布置自主阅读作业。为了鼓励孩子们参与阅读任务,我在教室内张贴了一张阅读挑战赛的海报,海报上有每个学生的名字,学生每读完一本书,就在名字对应的轨道上张贴一本书的书名,远远看过去形成一本本书叠加的“书塔”视觉效果,我们将其称为“书塔挑战”。班内由此形成竞相阅读的氛围,自主阅读作业在“书塔挑战”的推动下进入持续化、自动化状态。
以培养阅读能力为目标的作业
研究表明,要想帮助学生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就必须让他们真正理解书里的内容。小学三年级开始,需要关注学生认知和整体阅读能力的提升。我尝试通过以下几个维度的作业设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梳理故事情节。《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到,读者的阅读效果取决于他在阅读上花了多少努力与技巧。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分析阅读能力甚至是主题阅读能力的学生,并非止于消遣。比如,学生们阅读完整本书后,我给他们布置了一个小组任务:借助目录回顾、思考每个故事情节的大致特征。待他们整理完毕后,我再向他们介绍可用的情节梳理可视化工具,然后让他们作出筛选并与全班学生进行交流,达成一致后执笔梳理。如情节特征为“一波三折”的故事,学生会选用“情节山”来梳理;“线性结构”的故事,学生会选用“情节串”来梳理;“层层递进”的故事,学生会选用“情节梯”来梳理……还有适用于梳理“首尾相连”故事的“情节环”、“起承转合”故事的“情节格”等。学生利用每一种工具进行情节梳理的过程,就是一次内化方法、不断拓展思维的过程,经由此过程,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自然也有了更深、更好的把握。
作出人物评价。文学创作中,作者通常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品的情感倾向和时代精神。因此,在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时,人物评价是不可或缺的。于是,我通过布置画人物名片、提供颁奖词、画人物性格轴等作业,提升学生对人物的分析与解读能力。如画人物名片时,学生可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发挥自身所长,将人物名片进行完善,名片中可包含人物言行与画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通过生生间的交流和互动,实现对人物评价的取长补短,让书中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更加立体化。
思考故事主题。《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提及:“阅读一本书是一种对话,在真实的阅读过程中,读者才算最后一个说话的人。一本书的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应该跟平常的对话没有两样。”我要求学生在梳理信息的过程中再次深入文本,对整本书作一个回顾和关联,旨在让学生尽可能地关联文本信息,思考故事主题,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的内核。这一环节是在培养学生对阅读的整体理解能力以及抓重点的能力。
以解决实际问题为驱动的作业
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目标是让孩子能够通过阅读学会自主学习、适应社会变化、奠基未来发展,支撑孩子走得更快、走得更远,最终实现个人目标,更好地参与社会。所以到了小学高年级阶段,我则鼓励学生利用阅读去解决实际问题。
主题性阅读作业。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思辨力更强,探索世界“为什么”的意愿也随之增强。比如,有五年级学生在读完《小王子》后,对“独一无二”提出自己的质疑和看法;还有六年级学生提出: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属于“碳中和”呢?这时,教师就可布置主题性阅读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大量、深入阅读,围绕疑问和主题,从书本或网络中查阅相关资料来寻找答案。通过主题性阅读作业设计,学生也实现了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无痛增长”。
校外实践作业。我校每年寒暑假作业中都设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板块,我便根据该主题为学生提供系列书籍和走访地点。如五年级的暑假作业是“甬古建筑”。我告诉学生,面对这样的作业要先学会提问,进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然后通过可用的书籍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最后通过实地走访,将自己了解到的信息整理成文,并在学校舞台上作主旨报告。整个作业链,对学生的阅读能力与信息整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综合性的锻炼和发展。
英国作家艾登·钱伯斯在《打造儿童阅读环境》里讲到,儿童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有协助能力的大人”来协助他们选书,引导孩子学会阅读、享受阅读。教师无疑应该承担起此责任,基于学生自我学习的需要,搭建以工具使用为基础、以阅读理解为本真的交流平台,凸显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创新性变革阅读方式与作业设计,激发学生阅读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在整本书的阅读中实现自我成长。
专家点评
新课标和统编教材都对“整本书阅读”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其要求在现实教学中的落实还存在一些难点。
第一,如何在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曹老师的作业设计在这方面体现出实用价值,如让孩子扮演“小老师”将课上阅读内容讲给父母听、走进生活寻找书中内容、伙伴赛读……都很好地遵循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兴趣”这个较宽泛的概念有了很多支撑点。第二,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曹老师从故事情节、人物评价、故事主题三环节层层深入,帮助学生精准抓住了文学类作品阅读的关键。第三,如何为学生提供“施展”阅读能力的机会?曹老师以阅读为载体,通过融合学校活动、寒暑假作业等教学日常,拓宽展示平台,让孩子走到舞台正中央。
作业的价值在于培养“完整的人”,作者设计的多样化阅读作业,能够帮助孩子由点及面,链接到一个立体的世界。
——赵培敏 宁波市鄞州区小学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