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策略研究

2024-07-01 18:40:59周银喜
公关世界 2024年10期
关键词: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新形势

周银喜

摘要: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关系到社会稳定发展以及社会经济进步的一项重要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学生本人等多方共同的努力。虽然高校毕业生在就业问题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也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就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就业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策略,希望能够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

引言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对我国高校就业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因此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毕业之后要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具有一定难度,这也使每年都有不少学生会选择低质量就业、延缓就业等方式来缓解就业压力,但这对毕业生自身发展乃至社会发展都有不利影响。除此之外,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所放缓,同时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国人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出现了一定变化,这一问题也要引起关注。为了改变毕业生就业的相关问题,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分析

(一)就业不稳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环境中出现了很多新行业、新岗位,为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然而许多毕业生在毕业后虽然快速进行就业,但每次就业后都会选择同行业,甚至是跨行业、跨岗位跳槽,跳槽的频率很高。导致毕业生频繁跳槽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是毕业生不适应岗位工作,例如,某毕业生在专业对口岗位上仅工作了3个月就选择离职,理由是工作压力太大,因此离职后他选择了另一份更轻松的工作,而很快他又因为工作清闲、无趣再次跳槽。由此可见,毕业生对于岗位的适应能力比较差,且一旦自身感受到了不适应都很可能导致他们选择跳槽。着眼于这一点,新形势下毕业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应当在受教育阶段得到培养,但现状说明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并未得到有效培养,这一点值得高校反思。

(二)就业岗位不对口

就业岗位不对口的问题在毕业生群体中非常普遍,主要表现是由于对自己缺乏明确的定位,导致很多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时很容易出现偏差,当他们选择就业岗位时,也会因为一些因素而失去对工作岗位的兴趣。例如,某化工专业大学生毕业后求职时,看到了很多非专业,但待遇、薪资、工作内容比较吸引他的岗位,因此该大学生很想尝试,使得其就业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受此影响该大学生错过了自身专业的最佳就业时间,并且在非专业岗位上也未能取得理想成就。由此可见,就业岗位不对口对于毕业生自身发展非常不利,相关领域应当引起重视。

(三)就业慢

就业意识是对毕业生就业观念的一个概括,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他们会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单位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他们缺乏一定的就业意识,就会导致他们在求职过程中出现很大的困难。而造成毕业生缺乏就业意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是缺乏明确的职业规划。由于高校毕业生对于自身的未来发展方向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划,他们就会在求职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盲目性,他们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进行明确,对于自己未来就业岗位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其次是缺乏较强的自我认知。很多高校毕业生都会对自己有着一定的认知,但是在求职过程中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定位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去选择自己适合并且能够发挥自己优势的职业。最后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毕业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也是导致他们难以找到合适工作和岗位的一个重要原因[1]。

(四)就业难度大

就业是民生之本,更是学生个人未来发展的基础,当前社会发展速度快,学生就业面临的选择多,但同时也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用人需求。例如,在技术人才方面,我国对高端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有一定程度的需求,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由于新形势下我国就业竞争压力增大,一些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之后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所学专业方向,所以在毕业之后就会面临失业现象。

二、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策略

(一)加大岗位实践力度,提高毕业生岗位适应力

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下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这是因为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不强。所以高校需要针对当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且提出相关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提高岗位适应能力,促进他们就业。

1.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高校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实践性的课程内容,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工厂进行实习,让学生深入到生产一线当中去工作。还可以邀请企业到高校进行人才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企业文化。

2.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访问活动,让学生通过现场体验来了解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高校可以邀请一些优秀毕业生来给学生做经验交流讲座,让毕业生们分享自己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以帮助学生们在今后的就业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能力。

3.高校应该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不了解当前社会就业形势。高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来向毕业生传达正确的就业观念。例如,高校可以组织毕业生参加一些公益活动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让毕业生们在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经验与知识[2]。

4.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高校应该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在实践中提高自己岗位适应能力。例如,高校可以安排一些专业技术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工作。

5.高校可以鼓励那些学习成绩较好、有一定创新意识的社会人才加入教师队伍当中,让他们通过自己所学知识来帮助高校毕业生们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二)教学中多介绍岗位,帮助毕业生明确自身就业目标

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给学生介绍岗位,让学生明确自身就业目标,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更好地发展。在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依然需要高校老师和高校积极努力,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创新和改革,帮助他们明确自身就业目标。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岗位,如有企业需要招收人才,高校可以提供相应的岗位信息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介绍一些岗位的相关工作内容和要求,让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就业目标,让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给学生介绍一些岗位信息,这样能够帮助毕业生了解社会需求,也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进行学习。另外高校还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帮助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高校老师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新岗位、新行业和新职业,这些都是高校毕业生可以选择的职业方向。因此高校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让他们对这些职业方向有一个清晰地认识。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社会上需要的人才类型和职业方向;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市场上比较紧缺的人才类型和职业方向[3];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标准。通过这些介绍让学生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和什么样的职业发展前景。同时高校老师也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引导他们在就业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更好的发展。

(三)做好理想教育,强化毕业生就业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所面临的困难也越来越大,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意识的培养。首先,要将学生的理想教育与就业意识教育进行有效结合,要在高校中建立一个完善的职业指导体系,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就业,同时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4]。其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通过不同形式、不同渠道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教育。还要在高校中建立一个完善的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就业指导中心,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舒适的咨询环境,及时为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指导。最后,高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人士进行就业经验交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增强毕业生对自己今后职业生涯发展方向和就业方向的了解,并且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只有通过以上措施来强化毕业生就业意识才能够使其积极地投身于就业工作中。

除此以外,高校与社会、政府等组织也要做出对应的改变:(1)高校应加强对学生职业规划方面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升学生自身素质;(2)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应该积极发挥自身作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3)高校应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积极的就业观;(4)政府、高校以及社会应该发挥自身作用。政府应加强对就业市场以及招聘单位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

(四)加强校企沟通,保障毕业生能力与用人要求匹配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校毕业生能力结构与用人要求不匹配。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就应该紧贴岗位用人要求进行人才培养,保障毕业生能力结构与用人要求匹配,这样才能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成功率。在培养人才的时候,高校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对毕业生进行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对毕业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可以定期举办一些企业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并且将这些信息反馈给高校。高校可以在学生毕业之前组织企业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够提前接触到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与此同时,高校也要积极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平台,让学生在毕业之前就能够了解到相关用人单位信息。同时,高校还应该不断拓展毕业生的就业渠道,通过与用人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直接进入相关用人单位实习[5]。高校还应该积极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让毕业生可以直接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和工作。通过这些举措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实现毕业生能力结构与用人要求匹配。

另外,为了实现目标高校还要做好3项工作:(1)高校要加强毕业生综合能力培养教育工作。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不能够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因此高校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胜任多种岗位,减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同时高校还需要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使大学生明确自身定位和就业方向,并在这个基础上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2)加大专业技能教育工作力度。当前我国很多专业技术人才都存在着专业技能不强等问题,这给他们在就业过程中带来了一定困难。因此高校应当加大专业技能教育工作力度,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教学活动。高校可以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老师和专家开设专业技能培训班和讲座,也可以组织学生前往一些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水平;(3)高校要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以及高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都有所提升。因此高校应当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力度,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信息服务以及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并帮助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6]。同时高校还要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等。

结语

综上,在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了许多问题,而为了解决问题,保障毕业生就业,高校应当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来制定出一套合理有效的措施,从自身出发,着眼于毕业生主体,协同社会企业组织全面培养我国高校毕业生,这不仅对毕业生自身发展有益,还能起到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唐黎,梁嘉桐,杨忠杨.陕西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现状、瓶颈及对策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3(12):72-80.

[2]王腾,李猛,刘叶.行动者网络理论:民办高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新视角[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6(4):29-31.

[3]耿明,刘海燕.新时代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内在逻辑与政策路径[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40(4):89-95.

[4]靳丹丹,施红珍.新时代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心理调适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12):158-161.

[5]刘丁慧,欧苗玲.精准帮扶视域下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的对策研究[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1(6):51-55.

[6]郭连锋,张梦琪. "985"高校本科毕业生就业偏好表征、影响因素与策略思考——基于29所"985"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的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15(6):67-72.

猜你喜欢
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新形势
新形势下民办高校学生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6:47:31
关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调查
青春岁月(2016年22期)2016-12-23 09:17:46
新疆高校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
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5:04:20
关于职业学院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07:50:15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考试周刊(2016年91期)2016-12-08 22:46:59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 02:15:02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部门预算管理
探究如何做好新形势下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新形势下“管理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