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4-07-01 17:34成慧
新教育·科研 2024年6期
关键词:创新实践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成慧

【摘要】通过探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着重分析了初中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对教学模式的创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文章提出了一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如以文本为引导、创设教学情境等,以及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旨在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改进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创新实践

语文教育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的语文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等,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通过创新和实践,寻求更适合初中生发展需求的语文教学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文本为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如何以文本为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以往的语文教学主要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的应试训练,缺乏对学生情感、态度和兴趣的培养。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发展学习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因素,也是学习成果的保证。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以文本为引导,激发学习兴趣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目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过分强调课本知识和应试技巧的问题,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逐渐丧失。学生已经对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感到厌倦和枯燥,他们缺乏对文本的真实感受和审美情趣。因此,如何通过改变语文教学模式,以文本为引导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经成为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并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教师尝试采用了以文本为引导,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一个成功的例子是在课堂中引入了部编版初中教材《黄河颂》。《黄河颂》是一首以黄河为主题的诗歌,诗中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赞颂之情。在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通过反复阅读和体味诗词中的意境和感情色彩,引导学生对黄河的认知和审美情趣。他们通过观察文本中的描写细节和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进一步理解了诗人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黄河的感受和认识。教师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黄河的感受,并提供了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思考和深入理解。这种以文本为引导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氛围。通过对教学实践的总结,可以发现以文本为引导,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理解和思考,培养了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以文本为引导,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模式的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通过欣赏和理解文本中的美感和情感,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因此,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和应用这一教学模式,创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创设教学情境,增强互动体验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往往扮演着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课堂上教师通常是以一种讲授式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则需要通过背诵和记忆知识点来应对考试。这种教学模式往往使得学生缺乏参与感和学习的兴趣,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也并未得到有效的提升。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如何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成为了教育界的关注焦点。创设教学情境并增强互动体验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方法。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辨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木兰诗》是一首两千多年前的古代诗歌,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之一。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和兴趣,教师进行了创新的教学模式设计。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以情境创设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方法。首先,在学习《木兰诗》之前,教师布置了一个小组任务,要求学生在家里用个人或小组的方式收集和研究关于古代军事和历史文化的资料,并在下节课上进行展示。这样的创设教学情境使得学生从课本中的文字世界中走出来,深入了解《木兰诗》所描绘的历史背景和情境,增加了学习的实践性和参与感。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图片和实物等多种教具展示给学生,并让学生自行观察、分析、思考。教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展示自己的观点,引导他们通过互动的方式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内涵。例如,在讲解描述木兰训练技能的诗句时,通过展示古代军事器械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木兰是如何进行长时间的锻炼和战斗准备的思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得到了有效激发。

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就教学效果进行了总结。学生通过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木兰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能够感受到诗歌的美和历史的厚重。同时,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辨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总的来说,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和增强互动体验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不仅使得课堂变得丰富多样,也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批判思维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是信息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往往主导着课堂的教学过程,而学生只需要听讲、背诵和记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被动地学习,较少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他们只需要按部就班地背诵和记忆知识点,而不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样很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思维能力。其次,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只知道将知识点背诵下来,并在考试中得到高分,但无法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这种教学模式局限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为了改变传统的初中语文教学模式,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批判思维能力。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尝试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批判思维能力。其中一个成功的实践案例是运用部编版初中教材《最苦与最乐》。在课堂上,教师以问题导向的方式呈现课文内容,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通过提问,教师鼓励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意义、情感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最苦与最乐》时,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作者的苦和乐是如何交织在一起的?作者在叙述苦与乐的过程中使用了什么手法?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教师引导他们通过文本细节和语言表达来支持他们的观点,并鼓励他们思考作者传递的意图和思想。此外,在课堂上,教师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最苦与最乐》时,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分析主人公的苦与乐,并讨论他们的观点和理由。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和辩论,思考问题的多样性,并在集体智慧中得出结论。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通过这样的实践,教师发现学生在引导下逐渐形成了积极思考、独立思考和批判思考的能力。他们不仅能够理解文本的含义,还能够对文本进行深度分析和思考。他们学会了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他们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进行有效的辩论和展示。总之,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培养批判思维能力,教师发现教学模式的创新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通过逐步改变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使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优秀语文学习者。

四、教学个性分化,注重学生差异

教学个性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能力水平和学习风格,因材施教,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个性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兴趣和特长,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和兴趣设置教学内容,使学习过程更加具有吸引力和可行性。例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某个题材的热爱,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个性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调整难度,避免学生对知识的过度压力或学习难度过低而无法提升。通过教学个性化的内容和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实践中,教师曾运用个性分化教学模式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通过选取部编版初中教材《回忆鲁迅先生》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评价,有的学生觉得鲁迅先生的作品过于悲观和消极,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深受其作品的积极影响。为了充分展示鲁迅先生作品的多样性,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和讨论。首先,教师组织了小组讨论,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学习情况选择了一篇鲁迅先生的作品进行深入研究。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就作品中的主题、人物形象、语言风格等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充分发表个人观点和感受。通过对《回忆鲁迅先生》的学习和探究,学生展现出了独特的思考和理解。有的学生通过深入分析鲁迅先生作品中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对社会现象产生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有的学生通过情感共鸣,深切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真实和力量。这些个性化的认知和体验,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文学素养,也增强了他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理解。

在这次实践中,通过个性化教学,教师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他们有着不同的个性、兴趣和能力。因此,教师应该抛弃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性,灵活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潜力。通过实施个性化教学,学生可以获得更个性化、针对性的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发展潜力。相信在今后的教学中,个性化教学模式将会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初中语文课堂带来更多的创新与实践。

五、设计评价反馈,促进进步成长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评价反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创新,它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提供及时的评价反馈,促进初中生的学习进步和个人成长。设计是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目标,合理设计课堂活动。教师可以采用项目式教学、探究式学习等多样化的教学设计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提供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是指教师根据学生表现给予的评价和建议。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或是通过小组合作评价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并在教学中不断改进。

在实践中,教师将设计评价反馈模式应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阿长与<山海经>》成为其中的一个例子。在教学设计方面,教师采用了探究式学习模式,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反复读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学生逐渐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对文本展开深入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提供评价反馈,通过小组合作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互相检查和评价彼此的成果。通过评价,学生发现了自己在理解比喻手法方面存在的不足,并积极寻求改进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逐渐提升了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这一实践经验的总结,可以发现设计评价反馈模式对于促进初中生的学习进步和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其次,及时的评价反馈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并及时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最后,评价反馈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阅读理解能力。

综上所述,设计评价反馈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方式。通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及时提供评价反馈,能够促进初中生的学习进步和个人成长,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将来的教学中,教师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空间。

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进行探讨,总结了初中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与合作对语文教学的积极影响。在实践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设计评价反馈等创新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更好地适应当代初中生的学习特点。相信通过努力,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将为培养优秀的语文学习者提供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李金连.初中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5(36).

[2]李喜明.基于核心素养的语文课堂教学创新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13).

[3]朱伟.浅析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策略[J].考试周刊,2019(A3).

猜你喜欢
创新实践初中语文教学模式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浅析班组文化建设与创新实践
高中地理的创新教学研究
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新时期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