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萨尔茨堡的岩石骑术学校剧场(Felsenreitschule),它的名字也许不被中国乐迷所熟知,但如果我告诉你,它是电影《音乐之声》插曲《雪绒花》的拍摄地,你的脑海中一定能浮现出它的样子。由萨尔茨堡州立剧院(Salzburger Landestheater)制作,安德烈亚斯·格根(Andreas Gergen)执导的歌剧《阿依达》于2023年11月在萨尔茨堡的岩石骑术学校剧场首演。
17世纪上半叶,人们曾在岩石骑术学校开采砾岩,用来建造大教堂。1693年,根据巴洛克建筑师约翰·伯恩哈德·费舍尔·冯·埃尔拉赫(Johann Bernhard Fischer von Erlach)的设计,人们在废弃采石场的墙壁上雕刻了96道三层拱廊,以便在这里观看马术表演和动物搏斗。1926年,马克斯·莱因哈特(Max Reinhardt)在萨尔茨堡音乐节上首次尝试在这里上演哥尔多尼的喜剧《一仆二主》。1948年,在赫伯特·冯·卡拉扬(Herbert von Karajan)的领导下,这里首次上演了歌剧,剧目为格鲁克的《奥菲欧与尤丽狄茜》。如今,岩石骑术学校剧院成为每年萨尔茨堡音乐节(Salzburger Festspiele)重要的活动场地。
萨尔茨堡这座巴洛克建筑风格的老城,作为莫扎特的出生地、卡拉扬的故乡、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每年举办最负盛名的萨尔茨堡音乐节,吸引着全世界的音乐发烧友。萨尔茨堡的空气中弥漫着音符,有着讲不完的音乐轶事。今天,我们来本文聚焦萨尔茨堡的《阿依达》,让我们一起来领略导演安德烈亚斯·格根如何在这部歌剧制作中解读《阿依达》。
乐迷们对安德烈亚斯·格根并不陌生。他2011至2017年是萨尔茨堡州立剧院的歌剧总监,制作了超过100部歌剧、轻歌剧、音乐剧和戏剧。2022年,他执导的德语音乐剧《我来自奥地利》在北京天桥剧院进行了高清放映。这部带有百老汇色彩,轻松活泼的音乐剧深受观众朋友们欢迎,也是安德烈亚斯·格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此次,作为导演的他,通过对舞台的再创作,对《阿依达》进行了全新的阐释。
谁不希望忘掉一切烦恼,来一场尼罗河穿越之旅呢?拉达梅斯每天都想要这样的生活。在这个歌剧制作中,拉达梅斯是自己岳父公司的一名高级经理。为了逃避巨大的工作压力和与妻子安涅瑞思的婚姻生活,每天妻子入睡后,拉达梅斯都会蹑手蹑脚地从床底拿出虚拟现实(VR)游戏《阿依达》,开始他神奇的埃及之旅。在游戏中,他的妻子是埃及公主,他的岳父是法老,他自己则是埃及军官,爱上了游戏里被俘虏的阿塞俄比亚公主阿依达。拉达梅斯幻想在虚拟世界里拯救他的爱人阿依达并和她结婚。渐渐地,现实和虚拟的界限慢慢模糊,在时空交错的游戏里,拉达梅斯最终与自己的爱人阿依达一同走向死亡;现实世界中,他也因为沉溺于电子游戏,最终被妻子抛弃。
舞美设计师史蒂芬·普拉特斯(Stephan Prattes)在舞台上创造了两个空间,它们时而划分着现实与虚拟,时而划分着个人与社会。通过可升降的“拉达梅斯和安涅瑞思的卧室”箱子作为现实世界或个人空间的缩影,舞台本身则成为虚拟世界或社会大环境的象征。舞美设计师的巧思使得导演安德烈亚斯·格根的想法得以实现。在第四幕结尾,这间“卧室”化为拉达梅斯和阿依达最后的归宿。随着阿依达走入这间代表着“现实世界”的卧室,现实和虚拟世界的界限完全被打破,在两个时空融合之时,二重唱“再见吧,大地”(O Terra, Addio)在岩石骑术学校剧场响起。
更有趣的是,《阿依达》本是一部悲剧,但在导演的奇思妙想下被加入了大量游戏元素,成功给悲伤的爱情故事增添了些许幽默和喜剧效果,这使《阿依达》成为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关于沉迷电子游戏的讽刺剧”。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歌剧视频设计中一比一还原的虚拟现实游戏界面细节。这里不得不提到本剧的视频设计师安德利亚斯·伊万克西奇(Andreas Ivancsics),他设计的精彩游戏界面设计是本制作的一大亮点。序曲和幕间曲时,视频显示“加载中”(Loading),中场休息时显示游戏“暂停”(Pause)。拉达梅斯演唱咏叹调“圣洁的阿依达”时,视频则显示角色阿依达作为游戏人物的属性界面:阿依达有力量(STR)、智力(INT)、敏捷度(DEX)等数值,并且拥有可发光道具“魔法戒指”,代表永恒的爱情。
此外,这部歌剧的虚拟世界部分具有未来感的紧身服装设计,也很符合电子游戏的风格,这多亏了服装设计师亚历克桑德拉·契卡(Aleksandra Kica)。阿依达有着红色的头发,她身着战服和皮裙,脚踏长靴,腰间别着一把手枪,是一名英勇的女战士;拉达梅斯身披银色铠甲,他在游戏里的道具酷似电影《星球大战》中的光剑。安涅瑞思则身着黑裙,风情万种。歌剧结尾时,沉迷游戏的男主角在现实生活中被安涅瑞思抛弃。作为唯一一位“笑到最后”的主角,安涅瑞思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她身披风衣、戴着黑色墨镜,提着皮箱拂袖而去。这是导演对《阿依达》中女性角色的全新演绎。
在音乐方面,强大的歌剧演员阵容让这场歌剧的演唱和表演水平无可挑剔。饰演阿依达的女高音克里斯蒂安娜·奥利维埃拉(Christiana Oliviera)声音柔和而富有表现力;饰演安涅瑞思的女中音奥克萨娜·沃尔科娃(Oksana Volkova)以让人踏实和轻松的声音毫不费力地控制全场,同时也成功演绎出了这个角色的风情万种;米伦·博什科夫(Milen Bozhkov)饰演的拉达梅斯以具有层次感的声音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同时也刻画了这个角色在现实世界中的焦虑、挫败、无奈与在游戏世界里的敢爱敢恨和英雄气概。不得不提的是由萨尔茨堡州立剧院音乐总监莱斯利·苏加南达拉贾(Leslie Suganandarajah)执棒萨尔茨堡莫扎特管弦乐团(Mozarteumorchester Salzburg)带来的精彩演奏,以及萨尔茨堡州立剧院来自里约热内卢的舞蹈总监和编舞雷吉纳尔多·奥利维拉(Reginaldo Oliveira)率领萨尔茨堡州立剧院芭蕾舞团给本剧加入的精彩现代舞表演。
这部制作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因此不但老观众为之着迷,还吸引了不少新观众前来观剧。对于主人公拉达梅斯来说,在生活中里沉溺虚拟现实游戏和人工智能,与在虚拟世界里和阿依达深深的爱恋一样,都很容易上瘾。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成为精神的庇护所,也可以变得“危险”,导致游戏世界里生命的结束和现实生活中婚姻的终止。通过这个制作,导演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人工智能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人工智能作为人类智慧的产物,也许能有理解人类、与人类共情,甚至成为人思想的一部分的可能性。当人工智能创造的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们的生活将会走向何处?在虚拟的世界里,我们关闭了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在生理和心理的错觉中更加强烈地体验爱、成功、悲伤、背叛、愤怒、甚至可以体验死亡。人们不禁思考,这样的爱情,是否反而更加纯粹?这样的感情,是否可能越过虚无,变成更加真实的真实?而当我们为了逃离现实生活中的困境,过度沉浸在虚拟现实的世界里,也许现实生活中的危险已经悄悄来临?
笔者认为,安德烈亚斯·格根前卫的歌剧制作很有说服力,但众所周知,欧洲歌剧院中的“白发现象”非常明显。在这场演出中,老年观众也毫不意外地占了大多数。因此,德奥老年观众对于在歌剧制作中加入虚拟现实的接受程度,是笔者关心的一个重要的问题。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笔者特意在观剧后对几位年长观众进行了随机采访。老年观众朋友们表示,歌剧演员的演唱和表演都很精彩,但是他们对于虚拟现实游戏不是特别了解,所以对于游戏场景中的细节设计,以及游戏、真实世界之间的转换稍有迷惑。同时,他们也表示,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导演制歌剧(Regieoper)的发展,歌剧制作加入时代元素是大趋势,因此他们对于这样的变化完全可以理解。
在这个歌剧制作中,导演成功找到了《阿依达》与当代社会的连接点,从人工智能这个时髦而引人深思的切入点入手,赋予了这部歌剧让观众们能够感同身受的时代精神,再次唤起了我们对人性的思考。人性,是歌剧永恒的话题;悲剧衬托了人性的伟大,而喜剧讽刺了人性的弱点。通过导演精心的设计,我们在这部歌剧中体会到了这两点,也真切感受到了152年以后,《阿依达》仍然以它强大的音乐和戏剧魅力感染和启迪着每一位观众。
[封戈童,慕尼黑大学语言文学学院德国现代文学方向在读博士。曾先后就职于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吴氏国际演出(北京)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