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淇漾 谭典
摘要:“产教融合”这一新兴育人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学科教学中,对于推动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及育人成效具有积极意义。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高职院校可以产教融合为背景明确课程改革思路和目标,积极加强课程教学的项目化建设、课程群建设,同时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强化企业文化培养及“双师型”队伍培养,以高质量的教育为社会及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企业文化;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17-0109-0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赋能乡村三产融合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GXGZJG2022A0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全球信息化的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明显增多,同时对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加快课程改革步伐,不断优化与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引入产教融合等新型育人模式[1]。顾名思义,产教融合主要指产业和教育的深度融合,其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等特征,对于推动高职院校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应加快构建教育和产业统筹的融合发展格局,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这进一步明确产教融合是推动人力资源供给结构性优化改革的主要途径和必然要求。随着校企合作的持续深入推进以及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与文化创意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如何推动艺术设计课程改革成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重点。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探究产教融合视野下的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策略,以此为高职院校艺术课程改革提供方法借鉴。
1.产教融合的内涵
产教融合是一种新型育人理念和模式,主要指职业院校在开设相关专业课程的同时,开办相关产业,实现教学和产业的全面结合。这样,可发挥二者的协同作用和优势,进一步丰富职业院校的功能,使学校成为兼具人才培养、科研等功能的经营体。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的方式落实产教融合理念,以此优化学校办学模式,提高育人质量[2]。
2.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推进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的意义
目前,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开设艺术设计课程,而我国现代服务业的高速发展态势为艺术设计课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及广阔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实践机会和平台支持,为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可靠保障[3]。而课程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也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载体。但艺术设计课程改革不应局限于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完善,还要注重课程体系的完善,即对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优化,建立协同并进的全新发展模式,确保课程教学契合行业、企业的实际要求。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对于进一步推动校企深度合作具有积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产教融合视野下的高职艺术设计课程建设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还要充分结合行业及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和企业、行业的合作,融入创意设计、制作及销售等内容。这样能充分发挥教育和设计的产出功能,帮助学生适应岗位需求,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1.以职业为导向
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承担着培养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课程改革要有明确的职业导向性,不应局限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要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4]。在制定艺术设计课程改革目标时,高职院校要基于产教融合视野,全面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积极开发以职业为导向的发展路径。第一,在培养模式方面,要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充分了解企业对人才能力素养的相关要求,然后据此合理设置课程体系,实现产教融合。第二,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要结合职业要求推动改革。高职院校要引导学生夯实理论知识基础,掌握基本技能,使其适应行业及岗位要求,同时鼓励学生结合岗位需求调整学习内容、学习方向,掌握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以适应岗位职业的新要求、新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和机会,鼓励其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自主设计制作产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就业竞争力。
2.将项目作为课程改革的载体
产教融合视野下,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改革要注重对项目的开发利用,并将其作为载体,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以提高学科育人成效。项目式教学的优势在于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主要目标。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高质量完成项目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在项目内容设计方面,教师可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基础,科学设计项目模块,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
3.多方共同参与,实现共赢目标
目前,产教融合已广泛应用于高职院校的学科教学中。对艺术设计课程而言,多元融合开发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和发展目标。而产教融合的应用旨在解决课程教学形式单一、开发不足等问题,其以适应行业及市场发展为目标,从产学研多个方面着手,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并保证课程改革的全面性与系统性[5]。这就需要学校、企业以及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多方共同参与。其中,高职院校可通过了解行业、企业、市场的动态需求,以及产业前沿设计理念、技术等更新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育人质量,为企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而人才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构成,高质量的人才有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产教融合视野下,各方加强协作,共同推进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还可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教学、产品生产设计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实现校企共赢。
1.专业课程设置不科学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教学中未充分贯彻产教融合育人理念,未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建立课程体系,仍以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在课程结构、课时安排上,部分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存在与产业发展动态不符的情况,导致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脱节,校企合作质量也受到影响[6]。例如,部分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课程中设置较多课时的素描、色彩等训练课程,但相关教学活动与企业岗位、行业发展关联度不高,因此无法帮助学生掌握实用技能技巧。
2.教学资源有待优化、教学规划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产教融合的全面推广,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推动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并加快改革步伐,使教学内容等契合产教融合特点,实现专业教育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但部分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实践中,存在资源配置、统筹规划等方面的不足。在资源配置和管理方面,部分教师过于注重与理论知识有关的教学资源的利用,对专业性资源的应用率较低。例如,在“现代设计方法基础”等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选择的教学资源过于单一,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以及产业、行业发展情况明显不符。在统筹规划方面,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专业课程教学规划要建立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行业发展现状和岗位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法。但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教学规划目标、内容等不明确的情况,导致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提升受限。
3.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不足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课程改革要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入,确保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企业文化的有效对接,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岗位工作。但目前,部分教师在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缺乏对学生文化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导致学生对企业、行业缺乏认同感,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提升。
4.师资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产教融合需要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及企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各方协作推进课程改革,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技能,深入了解行业及产业的发展情况、运行机制,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涉及的内容多,如视觉传达、平面设计、产品设计等,专业性和复杂性兼具,这就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及相关行业的工作经历。但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如课程教学侧重发挥专业教师的职能作用,企业人员和教师的合作力度明显不足。另外,部分高职院校未认识到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过于注重对教师业务、教学能力的培养,忽视引导教师深入企业和生产服务一线开展实践。这就难以满足产教融合下的课程教学要求。
1.加强课程教学的项目化建设
目前,项目化教学模式在高职专业课程中应用广泛,其结合岗位工作要求、流程等优化课程体系及架构,使课程内容、考核方式等符合职业要求,以此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在应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时,教师要合理设置教学项目,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模拟情境逐渐过渡到真实的岗位工作情境,由此提高育人成效,使人才满足产业发展及岗位需求。例如,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初期,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内容较为基础、简单的项目,再循序渐进,逐渐增加一些具有较强专业性的实践项目,并将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在项目形式方面,初期可以虚拟仿真项目为主,后期可采用融合企业实际项目及社会实践项目的主题项目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通过创设相应情境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和企业专业人士共同发挥指导作用,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自主完成相关任务。需要注意的是,课程项目要符合课程教学要求和产业发展实际情况。这样,学生就可通过实践活动逐步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掌握关键技能,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岗位需求。另外,项目式课程教学需要高职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人员的共同参与,即借助专业教师的职能作用和企业专业人员的经验优势,以校内外教师的协作实现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育人成效和教学质量。
2.优化与完善课程体系、实践体系
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主要特征。在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中,高职院校不仅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科学设置基础理论课程、核心技能课程等相关模块,还要结合职业综合素质的培育要求,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内容,使学生具备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优秀品质。另外,高职院校还可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开发课程,确保核心技能课程与行业、市场接轨,具备产教融合特征,同时完善相关评价标准[7]。在后期实习实训中,高职院校要加强实践体系建设,以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前往企业实习的平台和机会,精心设计相关实习项目,开展针对性的技能实训活动,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运行机制,并尽快适应岗位工作。
3.建立完善的课程群,实现资源优化
“课程群”可整合多门重要专业课程内容,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满足产教融合的相关要求。第一,应结合行业及岗位相关标准积极开发课程群。课程资源的整合要以具体项目为基础,并契合行业及企业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此,高职院校可邀请企业专业人员参与课程群设计、教学内容补充与完善、课程体系建设等相关工作,以此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和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并与企业对接,根据企业要求适时进行相应调整。第二,将项目作为载体,突破传统课程体系的局限性,建立全面、综合的课程群。在课程资源的优化利用方面,如果只是每门课程的独立更新和完善,就无法体现资源整合的优势,难以有效协调不同课程的关系,且一些重复的内容也难以得到优化。因此,在课程改革中,高职院校要与企业共同开发针对性项目,并以项目为载体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将相关知识、技能系统性地传授给学生,实现教学和企业、市场的有效对接[8]。例如,在项目设计阶段,高职院校可全面整合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相关资源建设课程群,并将实际项目贯穿教学全程,以此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提高理论和实践教学效果。第三,注重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资源的整合及课程群的设置还要注重教学延伸。例如,基于科技进步涌现出的大量新媒介,高职视觉传达艺术课程可在以二维平面设计为主的基础上,积极更新课程内容,引进行业前沿知识,实现现代媒介设计知识和技能的延伸。这样,通过资源的延伸和拓展,可进一步丰富课程建设内涵,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企业文化素质培养
产教融合视野下,高职课程改革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还要注重企业文化的融合,积极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为此,高职院校可将企业文化中的主要内容转化为课程标准,并充分结合项目设计、开发等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逐渐了解企业文化,产生文化认同感。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引导其了解职业行为规范并将其作为自身的工作准则。
5.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主要执行者,其综合素质对教学质量有直接影响,且产教融合也对教师的能力、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教师与产业脱节,那么必然会导致课程改革停滞不前。因此,高职艺术设计课程改革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理念的更新和角色转换,积极引导和鼓励教师参与项目设计、项目实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高职院校还可选聘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以解决专业课程教师实践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并鼓励教师和企业专家共同参与项目设计和制作,在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同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此同时,教师应树立终身学习意识,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全面整合产品、项目、市场、企业等内外部资源,在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
综上所述,产教融合视野下,高职院校积极推动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十分必要,不仅可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提高教学水平,还可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实践能力,以满足产业发展及企业岗位需求。依托于产教融合,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应以职业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并鼓励多方共同参与,积极加强课程教学的项目化建设、“双师型”队伍建设,优化与完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同时完善课程群,强化企业文化培养,以此提高育人实效,确保培养的专业人才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符合文化创意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需求。
参考文献:
[1]翟胜增.高职室内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河北职业教育,2021,5(04):100-104.
[2]储艳洁,王珊珊,吴强.“商艺结合,产教融通”背景下的教改实践———以“商用空间设计3”课程课改为例[J].设计艺术研究,2022,12(03): 114-118.
[3]过山,钱金英.基于产教融合的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路径思考[J].湖南包装,2022,37(05):193-195+221.
[4]夏开堂.艺术类高职院校推进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22,20(01):111-115.
[5]白芳.产教融合视角下应用型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优化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2,43(08):138-140.
[6]徐瑶.立足地方优势产业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产教融合实践研究[J].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01):56-58.
[7]黄臻.高职“三位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艺术设计类专业为例[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22,24(04):13-17.
[8]苟劲松,谭书晴.基于产教融合模式的高职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研究———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 2020,(03):74-76+79.
Exploration of the Reform of Art and Design Curriculu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Wang Qiyang1, Tan Dian2
(1.Guangxi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 Nanning 530000, China; 2.Guangxi Vocational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Nanning 530000, China)
Abstrac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emerging education model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in subject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curriculum reform,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achieving educational results. In the teaching of art and design cours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an us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s the background to clarify the ideas and goals of curriculum reform, actively strengthen the project-based construction and curriculum group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further optimize the curriculum system and practical system,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orporate culture and the cultivation of "double teacher" teams, and provide talent support for social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with high-quality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rt and design; curriculum system; corporate culture; teambuil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