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世娇 邹振亚 渠继柱 茅金宝
基金项目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2214020736
作者简介 吕世娇,护士,硕士
通讯作者 茅金宝,E?mail:maojinbao@126.com
引用信息 吕世娇,邹振亚,渠继柱,等.手术室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4,38(12):2161?2164.
Research progress on postgraduate training model of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in operating room
LYU Shijiao, ZOU Zhenya, QU Jizhu, MAO Jinbao
Corresponding Author MAO Jinbao, E?mail: maojinbao@126.com
Keywords operating room; 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 nursing education; review
摘要 阐述国内外手术室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对国内外手术室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课程指标、导师建设、考核体系进行总结,并分析现阶段手术室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构建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手术室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护理教育;综述
doi:10.12102/j.issn.1009-6493.2024.12.017
手术室护理是护理学科的重要方向之一,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master of nursing specialist,MNS)教育是我国培养手术室高级实践护士的重要途径。围术期注册护士协会(Association of Perioperative Registered Nurses)指出,手术室护士是实施高质量护理工作、确保病人安全的关键[1],规范化培养高水平手术室硕士层次护士可为围术期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因此,培养应用型、高素质的手术室MNS是手术室未来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MNS教育起步较晚,相关培养模式还未规范化建立且缺乏专科特色。《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2]提出,响应科教融汇协同育人机制,为培养手术室护理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提供思路。现有研究大多针对MNS的培养[3],对于手术室MNS的培养模式研究较少。本研究从手术室MNS培养目标、课程指标、导师建设、终期考核方面进行综述,探讨手术室MNS培养模式,以期为建立规范化和科学化的手术室MNS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1 手术室MNS培养模式
1.1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MNS培养模式建立的基础准则,也是课程设置的总体导向[4]。美国护理学院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AACN)设定MNS的培养目标为:具备应变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以及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护士[5]。英国MNS培养目标为:经过临床实践后,可以为病人提供连续性护理,促进高级护理实践的发展[6]。澳大利亚MNS培养目标为:能够发挥领导才能,同时在医疗卫生服务事业中具备综合能力,可以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卫生服务[7]。针对手术室MNS的个体化培养目标,国外并没有明确的设定。
我国学者在培养目标中创新性提出手术室专业技术能力和专业非技术能力的具体构成要素[8]。专业技术能力方面,围术期护理操作技能与应急能力的权重较高;非技术能力方面,权重最高的是安全护理能力;总体权重较低的是信息能力。由于手术室专业性强的特点,专家注重培养手术室MNS的临床实践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1.2 课程指标
课程体系是衡量教学水平的关键指标,也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9]。美国课程体系以实践为基础,经过标准化认证,以确保项目的严谨性,并制定明确的可衡量和标准化的指标评估学习者的信心、实践知识或心理弹性,包括核心课程、高级实践课程和专科课程3部分[10]。核心课程指必修课程;高级实践课程是有关临床方向必修课程;专科课程即与手术室相关的课程,是重点学习部分,如围术期病人护理、麻醉与复苏技术等,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专科能力的培养[11]。英国和澳大利亚的课程模块由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论文3方面组成:核心课程以医学统计学和护理研究为主;选修课程多为临床护理、医疗信息学等专业课,与美国相比,手术室方向的课程数量较少;论文写作旨在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构建研究框架,完成研究项目计划书[12?13]。
目前,国内学者在以往国内外护理研究生课程和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课程的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对手术室MNS的培养课程进行了初步探索。武佩佩等[14]研究表明,专家高度重视手术室MNS专科实践能力、外语水平、科研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专业课中设置手术配合、手术室职业安全的相关课程,其课程重要性根据Likert 5级评分方法计算,从“很重要”到“很不重要”分别赋5~1分,结果显示课程重要性均分大于4.9分。谢华晓等[8]将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拓展课,并在以往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创新性地设置了特殊仪器及器械的使用和管理、手术室高级护理实践,且根据Likert 5级评分法计算出课程重要性评分均大于4.7分,说明专家认可度较高。但国内多数院校并没有对专业课进行细化,手术室培养方向缺乏对应的标准体系,未能体现专科差异及研究生层次的教学高度和要求[15]。
1.3 导师建设
导师是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的引领者,有着模范带头作用,其工作作风、学术能力以及指导水平将会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16]。因此,构建手术室MNS导师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组建高素质导师队伍,是保障研究生临床实践水平及科研能力的核心要素[17]。各国对导师学历均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美国实行“师生双选”模式以及导师群体负责制,顾问教授负责为学生的各项规划提出建议;导师与其团队构成指导委员会,负责MNS的课程指导及论文结题情况[18]。英国采取导师小组模式:责任导师负责全面指导研究生,导师助理负责研究生的临床实践和日常生活[19]。澳大利亚实行指导小组模式,由第一责任导师负责答疑解惑,专业实践导师对研究生定期进行审查考核并提出规划建议[20]。
现阶段国内各院校采取“双导师制”或“导师团队制”,导师既要有资深的临床经验且学历最低要求为硕士[21]。但国内各院校的师资水平与手术室MNS的培养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校老师缺乏临床实践经验和手术室相关护理操作的教学能力;医院导师拥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历,但因教学能力和临床工作繁忙等多因素的制约,使得教学质量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研究生的带教需求[22]。因此,建立科学、规范的MNS临床指导教师岗位胜任标准,是确保高质量教学的关键。周蓉等[23]根据胜任力冰山理论模型初步构建了MNS临床指导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体系,研究表明导师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专业能力及带教能力,管理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个人基本素质是评估导师岗位胜任力的重点。该指标体系为各学校遴选手术室MNS指导教师、促进导师队伍建设提供依据,可进一步提升手术室MNS的教育水平。
1.4 考核体系
考核评价体系是对MNS的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判定,是评估教育质量的有效工具[24]。科学全面的手术室MNS考核评价体系不仅可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而且是促进手术室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
1.4.1 理论知识考核
英国、美国课程知识考核主要通过撰写论文、理论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进行评估,课程评价均须达到学校规定的目标级别,导师所填写的综合评价表也会作为考核成绩的一部分[25?26]。美国的理论考核与实践相关联,学生在理论学习期间,就已深入到临床环境当中。英国则规定学生的课程学习均达标后才能申请论文考核。澳大利亚的必修及选修课程平均安排在入学前2年,第二学年注重专科方向的课程测评和技能学习,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后,采用书面考试的方式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最终通过综合考评后,即可申请毕业[27]。我国院校在必修课考核方面大多选用传统的书面考试、课程综述的形式,选修课多采取小组汇报、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测评,针对MNS的终末评价方式较单一,缺乏过程性评价,无法全面衡量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28]。
1.4.2 临床实践考核
由于手术室具有专科性强的特点,MNS临床实践能力是各国考核的重点。美国通过临床综合考试、小组讨论等方式对手术室MNS的临床实践能力、教育能力、促进健康事业发展能力、领导能力、管理能力和促进服务质量提升能力进行考核测评,体系结构能够有效地反映手术室的专业化特色[25]。英国采用技术操作考核、综合性评价等形式考核手术室MNS的科研能力、实践能力、组织水平等临床综合素质[26]。澳大利亚通过案例报告、实践表现等方法,全方面评判手术室MNS的专业能力、评判性思维及实践水平[27]。
国内专家将手术室MNS的核心能力归纳为临床护理实践、临床研究、职业素养、沟通合作、领导与管理能力、教育与指导,其中临床实践能力是最基础也是考核的重要部分,突出以病人安全为中心的围术期照护以及培养专科实践能力的重要性[28]。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统一的手术室MNS临床实践能力考核体系,现有研究提出一体化的考核体系,在学生培养前、培养过程中及培养后进行全方位考核,并从手术室专业能力、信息能力、科研能力以及职业素养方面对培养效果进行质量评估,最终形成综合性评价,及时反馈手术室MNS的学习效果[8]。
2 手术室MNS培养模式
2.1 以手术室专科发展为导向,确立培养目标
手术室专科护士是经过规范系统的临床培训、具备一定手术室工作经验和丰富专科知识的手术室高级护理工作者[29]。MNS教育与专科护士培养相衔接是我国护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当前我国护理教育及护理事业发展目标[30]。将MNS教育与相应培养方向的专科课程结合,能够保证充足的专科实践时间,从而培养目标明确、高质量的MNS护理人才,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提升满意度[31]。此外,手术室专科护士可以对MNS进行专科化的临床操作教学,突显专业特色,提高专科能力,避免因长时间在外轮转造成学而不精的情况,进而保证了培养质量及目标实现。
2.2 优化调整教学管理模式
《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提出,要积极创新教学模式,广泛开展案例教学,提高MNS教学参与度、沟通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2]。研究证实,在临床教学中采用构思?设计?实施?运作模式、引入?目标?预评估?参与式学习?后评估?总结教学模式、人工智能教育、仿真模拟案例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弥补单一教学方式对MNS能力培养的不足,对于培养MNS的临床思维、锻炼应急反应能力有较好的效果[33?34]。同时,培养单位应对手术室MNS进行追踪管理,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反馈内容完善教学管理模式,提供多样化、阶梯式的学位培养方案。
2.3 加强团队导师制建设
加强多学科沟通合作,构建高水平导师团队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路径。MNS由学校导师和临床导师共同培养管理,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和医院2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提高手术室MNS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35]。各高校应逐步完善导师的遴选考核机制,规范手术室导师团队的构成,紧密结合手术室方向开展护理培训及教学能力指导,并针对聘用的导师定期进行多维度资质审查,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督及多方位评价机制,以保障应用型手术室护理人才的培养质量。导师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积极参加学术交流,增强创新意识,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定期召开组会交流学术心得,以身作则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科研观。
2.4 建立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可运用修订的围术期能力量表(the Perceived Perioperative Competence Scale?Revised,PPCS?R)对手术室MNS进行连续性考核评价,全面评估其核心能力[36]。由于我国手术室MNS培养模式的探索仍处于初步阶段,国外量表仍需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进行汉化和进一步完善。开展以MNS为中心的动态考核评价机制,能够有效衡量教学目标的完成度,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能及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建立多维度评价体系,改变单一的终期评价方式,采取全方位的过程性评价,以细化的手术室考核方案为基准,增加多元化的临床考核内容,将团队交流、人文关怀、无菌观念等统一纳入测评范围,建立符合临床工作环境的系统化考核评价体系。
3 小结
本研究总结了国内外手术室MNS培养现状,围绕培养目标、课程指标、导师建设、考核体系4个方面对手术室MNS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建立规范的手术室MNS培养模式提供思路和依据。未来可参考国外培养经验,促进我国手术室MNS教育的健康发展,真正实现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Association of Perioperative Registered Nurses.Perioperative nursing:scope and standards of practice[EB/OL].[2023-05-23].https://www.aorn.org/docs/default-source/guidelines-resources/periop-nursing-scope-standards-of-practice.pdf.
[2] 教育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工作要点[EB/OL].[2023-05-23].http://www.moe.gov.cn.
[3] SHI X X,YAO X Y,LIANG J,et al.China's cultivation of master nursing specialist:a qual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of the stakeholders[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22,63:103359.
[4] 范丽敏,张鸿鑫,邓丽金,等.护理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体系构建的可视化分析:胜任力模型视角[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8):141-144.
[5] HU J L,YANG Y,FALLACARO M D,et al.Building an 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to develop advanced practice nurses in anesthesia settings:using a theory-driven approach[J].Journal of Transcultural Nursing,2019,30(5):521-529.
[6] YOUNG G.Infirmière de pratique avancée au Royaume-Uni[J].La Revue De L'Infirmière,2019,68(248):28-29.
[7] ROCHE M,DUFFIELD C,WISE S,et al.Domains of practice and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 in Australia[J].Nursing & Health Sciences,2013,15(4):497-503.
[8] 谢华晓,高玉芳,赵林,等.手术室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特色化培养模式的构建[J].护理学杂志,2015,30(16):5-8;15.
[9] LJUNGBECK B,FORSS K S,FINNBOGAD?TTIR H,et al.Curricula and learning objectives in nurse practitioner programmes:a scoping review protocol[J].BMJ Open,2019,9(7):e028699.
[10] HICKS K E,RICO J,BEAUCHESNE M.Core curriculum and competencies:a multisite analysi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programs for primary care nurse practitioners[J].Journal of Professional Nursing,2018,34(6):454-462.
[11]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of Nursing.The essentials:core competencies for professional nursing education[EB/OL].[2023-05-23].https://www.aacnnursing.org/Portals/42/AcademicNursing/pdf/Essentials-2021.pdf.
[12] SCURLOCK-EVANS L,UPTON P,ROUSE J,et al.To embed or not to embed?A longitudinal study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curriculum design on th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profiles of UK pre-registration nursing students[J].Nurse Education Today,2017,58:12-18.
[13] DUNSTON R,FORMAN D,THISTLETHWAITE J,et al.Repositioning interprofess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margins to the centre of Australian heal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what is required?[J].Australian Health Review,2019,43(2):224-229.
[14] 武佩佩,李秋洁,郭杰,等.手术室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704-706.
[15] 张斯秀,徐翠荣,颜涵.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研究进展[J].护理学报,2019,26(12):41-45.
[16] 成豆豆,商临萍.护理硕士研究生对临床实践导师角色期望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21,35(22):4106-4109.
[17] 林敏,陈京立,朱佳楠,等.新医科背景下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培养的趋势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20,55(5):769-772.
[18] 牛微,杨枫,王晶,等.中美护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与启示[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1):125-126.
[19] HAYTER M.Academic nursing in the UK:the case for parity of rigour,transparency and level of challenge between research and teaching career track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9,75(7):1377-1378.
[20] ENDACOTT R,O'CONNOR M,WILLIAMS A,et al.Roles and functions of enrolled nurses in Australia:perspectives of enrolled nurses and registered nurses[J].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2018,27(5/6):e913-e920.
[21] 焦静,陈妍君,曹晶等.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教学现状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10):784-790.
[22] 郭妍,李小妹,李津,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准入及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21,18(8):695-700.
[23] 周蓉,郭洪花,张彩虹,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指导教师岗位胜任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12):1072-1076.
[24] WEI W T,LIU J Y,LIU Y H,et al.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education quality for nursing professional degree postgraduate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J].Medicine,2021,100(47):e27771.
[25] FENNIMORE L,WARSHAWSKY N.Graduate leadership education for nurse leaders-needed now more than ever[J].The Journal of Nursing Administration,2019,49(7/8):347-349.
[26] DOVER N,LEE G A,RALEIGH M,et al.A rapid review of educational preparedness of advanced clinical practitioner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9,75(12):3210-3218.
[27] GERDTZ M F,SEATON P,JONES V,et al.Establishing quality standards for graduate entry master of nursing curricula in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a Delphi study[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21,55:103151.
[28] 杜丹丹,胡惠惠,周芳,等.麻醉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2):1819-1826.
[29] 梁瑞晨,孙子科技木,曾梁楠,等.四川省手术室专科护士工作投入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23,38(4):40-44.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印发《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EB/OL].[2023-05-20].http://www.gov.cn.
[31] 魏星,金瑞华,王佩娜.精神卫生专科护士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衔接培养方案的初步构建[J].护理研究,2023,37(3):428-434.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学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意见[EB/OL].[2023-05-20].http://www.moe.gov.cn.
[33] 程欢,吴丽萍.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护合作仿真模拟教学案例编制[J].中华护理教育,2020,17(9):790-793.
[34] RODR?GUEZ-ALMAGRO J,PRADO-LAGUNA M D C,HERN?NDEZ-MART?NEZ A,et al.The impact on nursing students of creating audiovisual material through digital storytelling as a teaching method[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21,18(2):694.
[35] 张庆华,范少罡,甘维,等.“双导师制”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实践现状及需求分析[J].全科护理,2022,20(2):230-233.
[36] S?NMEZ B,AYO?LU T.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Perceived Perioperative Competence Scale-Revised[J].Nursing & Health Sciences,2019,21(4):428-435.
(收稿日期:2023-06-04;修回日期:2024-05-25)
(本文编辑 苏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