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鹏
[摘要]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是一种新经济与传统经济的对应关系,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水平、着力“高精”数字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关键词] 数字经济;区域经济;数字化转型
[作者单位] 山东华宇工学院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数字经济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数字经济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业务模式、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已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重组要素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探索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对于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县域发展数字经济的必要性
从宏观层面来看,数字经济能促进产业发展的要素资源重组、革新生产方式、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产业做大做强,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模式,从而推动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从企业生产经营来看,数字经济使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数据和信息,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优化运营和管理,从而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提高生产效能,增强企业竞争力。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来看,数字经济能减少信息流动障碍,加速资源要素流动,提高供需匹配效率,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来看,数字乡村和数字农业建设能有效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县域数字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以山东德州为例,该市目前数字经济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与先进城市相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在5G网络覆盖率方面,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建设5G基站1649个,市辖区已实现全覆盖,但是在农村地区还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在网络速度方面,虽然近几年有所提高,但是整体上与先进大中城市相比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同时,县域地区数字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相较大中城市仍然滞后,大数据分析平台、数字政务服务等方面仍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
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充分。目前,大多数县域制造业数字化整体水平较低,数字化转型缓慢。研究发现,缺乏可供借鉴的数字化转型案例、对新一代数字技术应用缺乏认知等原因,导致县域中小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意愿不强、主动性差,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同时,农业数字化水平低,数字农业经济与其他行业、领域仍存在较大差距。比如,德州的服务业、工业数字经济普及率分别达到37.8%、19.5%,而农业数字经济仅8.2%,大部分农村地区仍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对数字技术的接纳和应用程度较低。
数字核心产业占比不高。仅以德州为例,2022年,该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总产值达到86.5亿元,占全省规模不足1%,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约为0.51%,与济南、烟台、青岛等城市相比差异明显。从行业分布来看,德州数字产业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计算机通信、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服务等新兴行业营业收入占比不足3%。从市场主体看,德州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居多,大型龙头企业数量少,且行业发展处于产业链低端,品牌影响力较小。
“高精”数字人才短缺。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数字专业人才支撑,但事实上,县域地区数字人才智力资源紧缺,尤其是高精、复合型技术人才不足,并且人才聚集能力有限。特别是中小企业和农业领域,数字人才培养与引进的难度大,具备农业知识和信息技术能力的人才更是稀缺,这严重阻碍了数字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的推广和应用。
数字经济
赋能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路径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赋能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推动县域数字经济发展必须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数字基础设施。要统筹部署5G基站建设,推进公共区域、公共交通、政府单位非涉密场所对5G基站开放建设;加快推进5G网络覆盖,尤其是重点产业园区、重点旅游区、交通干线、重要交通枢纽场所及各县市区重点区域的5G网络覆盖。要加大高速率宽带接入覆盖,持续推进“光纤到户”;面向工业园区、重点商圈、试点社区等核心区域,加快推进“千兆城市”建设;大力推进“百兆乡村”建设,提升乡村光纤宽带网络覆盖水平和高带宽用户占比。
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一是数字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要加快推动优势龙头企业装备升级、生产换线、园区上线步伐,促进装备联网化、产线数字化、工厂智能化;鼓励区域内企业协作,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研发、成果共享,完善智能制造和工业互联网服务体系;以各行业龙头企业为引领,开展数字化转型成功案例培训,满足市场需求,激活潜在市场。二是数字赋能高效数字农业。通过构建“农业云”平台,应用大数据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更专业、准确、全面的农业数据,探索智能种植、水肥决策、产量预测、病虫害预警、供需分析等内容,使农业信息技术覆盖农业生产全过程;建设一批智慧农业应用基地,引导食品加工企业建设产业链一体化合作平台,提升农业生产、服务智能化、便捷化水平;加快农村电商普及应用,培育农产品线上展示、在线订购等新服务模式。
多措并举提升数字化水平。一是提升认知,开展培训服务。通过针对性培训、考察、案例展示,以企业家意识觉醒为中心,开展多层次、多维度、多主体的认知提升,推动企业家增强数字化转型意识;借力政府实施的认知觉醒、需求挖掘等系列强力举措,推动数产融合,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区域场景驱动的数产融合应用实践高地。二是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建设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推进相关标识解析节点建设,与国家、省市主要标识解析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促进工业数据资源集成共享。三是加快推进企业上云。鼓励企业优化生产制造流程、创新管理服务模式,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等业务系统上云。推动重点工业设备上云,降低资源能耗和维修成本。
提高“高精”数字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一是引进“高精”人才。构建人才引进体系,完善人才引进计划。按需引进“高精”复合型技术人才,落实人才政策“黄金人才30条”细则,持续完善数字经济人才引进、使用机制,确保“高精”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同时要为人才提供保障措施,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二是培养本土人才。广开校地合作门路,引导区域内的高校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协同各龙头企业,提供学习环境、科研环境、创新环境,面向企业管理人员、技术骨干人员、学生等群体开展多项目、多群体、多课程的培训活动,提高本土数字人才的素质,为区域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