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瑞芬
在课堂教学中,效率评价有三个等级:低效、有效、高效。按照2022年版课标的要求,广大教师需要采用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消除低效、保障有效、重视高效。因此,在积极落实到课堂中时,教师就要高度重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教学环节的融合。当然,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节点——课前三分钟,教师需要在这一环节中组织策划一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创设高质量的语文课堂奠定基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在上课前需要注重新课程的导入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获得强烈的情感体验,从而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基于此,教师尝试通过微课程设计的方式优化“课前三分钟”的教学内容,如安排学生走上讲台,与大家一起分享自己在课前准备的内容,或对新闻播报等表达自己的感悟与体会等,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评论。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课前三分钟”,能够最大化地增强学生的课堂探索兴趣,从而促使课堂真正地灵动起来。
一、“课前三分钟”语文微课程概述
1.概念
“课前三分钟”微课程的概念是指教师充分地发挥课前三分钟的时间价值,向学生介绍小故事,或者鼓励学生在讲台上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等,由此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这对于拓宽学生的眼界、扩大知识面、塑造优良品质、增强学科素养等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重要性
在教学中,课前三分钟能够发生各种不同的事情,这必然会对课堂教学质量带来影响,如果教师能够对其高效利用,必然能够为创建高效课堂带来益处。
3.内容呈现
“课前三分钟”恰到好处在一个比较关键的时间节点中,若要高质量地运用,就要选取科学的策略、确定有效的内容,并对其进行全面呈现、客观评价。
(1)策略选取。在课前三分钟,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朗读、扮演、背诵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促使其回顾、复习、拓展、延伸这一节课中的相关知识点,由此营造一个相对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2)内容确定。首先,教师在课前三分钟给学生呈现的内容一定要和课堂知识点相结合,切不可出现两者相脱离等问题;其次,所选的内容需要与学生的基本水平相吻合,如低年级学生一般以儿歌表演、童谣歌唱为主;中年级学生可以通过寓言故事、成语等表达为主;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选择文学赏析、知识拓展等难问题。(3)呈现方式。不一样的呈现方式对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可以带来不同的影响。如教师通过讲故事、朗诵、表演等方式确定表达内容;也可以要求学生逐一上台表演,这种方式的优势是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展示才华,但是也存在耗时较长等问题。因此最常用的方式是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合作表演的方式进行呈现,在各小组进行科学分工,其优势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但由于担心效率不高,一般仅适用于中高年级学生。(4)客观评价。学生都存在惰性思维,事情做久了都会产生倦怠心理。“课前三分钟”教学也是如此。那么如何增强其持续性、高效性呢?有效的策略是实施评价督促,需要注意的细节包括:首先,明确学生是重要评价主体之一,让学生扮演好不同的角色,即评委与观众,注重将两者全面融合,方可增强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其次,评价周期通常是5~7天。一般来说,评价周期愈短,其效果愈理想。
二、“课前三分钟”语文微课程的实施现状
通过对“课前三分钟”概念、重要性、内容等方面展开探讨,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才能够更高效地彰显出其价值。不过从现实角度来看,很多教师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策略并不理想,往往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探究其原因,则与教师对策略的认识不全、处理不当等存在直接的相关性。
1.认识和接纳不对等
一个人对某一事物的了解与认识,其实与其态度及思维高度等有着很大的相关性。在一个新事物形成之后,人们习惯性对其产生质疑。所以对于“课前三分钟”微课程而言,部分教师一开始采取的态度是消极的、被动的,不愿意尝试与了解,将其简单看作是一个形式性的任务,无法真正地潜心去研究、去操作。基于此,“课前三分钟”微课程也就无法为创建高效课堂提供帮助。
2.引导与放权不统一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态度、组织能力等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教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两个极端情况,无法实现和谐统一。
(1)重视引导。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对“课前三分钟”的内容设置、呈现形式、学生人数统计、小组划分等方面都非常重视,一环扣一环,单纯地认为这样便能够获得最理想的效果,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探究其原因,则是学生缺乏自主性,无法自由展现才华。(2)随意放权。部分教师对课堂管理方面过于松懈。探究其原因,则是由于教师高估了学生的能力,仅对“课前三分钟”进行了浅表性的安排,后续的指导、评价等并不完善,导致学生无法按照既定的规则参与其中,从而变成了脱缰的野马,学生无法安心投入到学习中。
三、新课标背景下开发“课前三分钟”语文微课程的实践探索
1.以生为本,自主管理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课前三分钟”属于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应严格遵循以生为本的基本原则,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去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优化自我。教师可以提前规划、安排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当然对于小组活动的策划来说,教师需要考虑学生之间的搭配情况与默契程度,让学生结合“课前三分钟”的主体内容,提前做好准备工作,从而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以便于在实际展现的时候能够发挥显著效果。
对此,若要使“课前三分钟”的教学效果达到最大化,教师需要提前确定科学有效的形式,让学生的操作流程更加规范与顺畅,这对于培养及增强学生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与辅助。如在低年级“课前三分钟”活动中,教师可以安排班长向大家说明课堂纪律,然后按照学号确定每一日的表演者,当日表演学生可以向大家朗诵故事、介绍新闻事件、唱一首歌曲、背诵一首古诗、讲述一个故事等,在表演完成之后,教师需要对其进行点评、指导,由此使当日表演的学生明白自己的优缺点,并给其他学生带来启发与指导。在设计高年级“课前三分钟”活动时,教师将主题内容设计得相对深奥一些,如针对某一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鼓励其他学生进行评论与补充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增强课堂氛围的活跃度,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大大提升。
由此来看,应用以生为本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提前做好规划及安排,真正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其中,同时还需要保证活动规则清晰,真正实现课堂活动由学生做主,使学生在具体表现中产生深刻的认识与感悟,这对于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及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科学规划,拓展眼界
在“课前三分钟”微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若要真正地让学生获得知识、增强能力,就要按照课标的要求与规定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如对于课前演讲活动来说,则需要对演讲内容进行调整,使其形成一个系统,以便教师在点评的过程中进行内容拓展。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以古诗词背诵、小故事分享、每日所见所闻、快乐阅读等方式来参与;对于中年级学生来说,则可以引入好书分享或者写话分享、写作赏析、新闻播报等内容;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其形式则更加丰富,可以将以上形式进行综合应用,方可达到增强学生学科素养等目的。
一般来说,新闻播报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一种活动。教师可以将其按照国内外、各省市等范围进行划分,鼓励学生提前搜集素材,并过滤加工,然后通过相对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达与描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另外,对于好书分享、习作赏析等活动策划来说,它强调的是好书推荐、好书欣赏等,这对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写作等兴趣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如果按照每个班有50名学生来计算的话,每个学生每学期有3~4次的参与机会,如果能够长期坚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是有很大帮助的。当然,“课前三分钟”微课程活动的设计在不同年级中有不同的侧重点,教师需要结合教材重点、课程进度等方面进行灵活调整,也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基础情况有所侧重。
3.目标设置,要求具体
在每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提前与学生确定本学期“课前三分钟”微课程活动的目标,鼓励学生提前做好准备。虽然每一次学生登台的时间不长,但其具有的实践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如果教师能够提前明确目标,那么给学生带来的帮助也是非常大的。如教师需要反复地强调活动要求及评价标准,让学生结合个人喜好等进行活动策划。只有确保目标清晰,要求具体,才能够让学生的活动更有规则,在接下来的评价中也能够有凭有据地推进,为提高学生的学科成绩、积累学科知识等带来帮助。
4.评价激励,激发兴趣
“课前三分钟”微课程设计存在一定的开放性,学生能够在不断展示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超越与发展,因此其评价机制也存在不同的维度。具体来说需要通过四个方面来实现。
(1)学生评价。在参与过程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受到大家的称赞与好评,所以,教师与同伴的激励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增强学生体验感的一个重要策略。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掌握评价的技巧,多以表扬、鼓励、建议等方式给予评价。当然,教师也可以引入趣味性的评价模式,安排学生进行打分。(2)小组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若能够让小组获得更高的评分,那么他们的内心自然是欢喜的。所以每一位学生都会非常认真地做好准备工作,并踊跃参与,此时教师需要引入小组评分模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个人成就感,还能够增强其集体荣誉感。(3)班级评价。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排名榜等方式制订不同层级的奖励制度,根据各小组参与活动的实际评分对其进行表彰,每个月评选一次“明星小组”,由此增强班级的集体凝聚力,促使“课前三分钟”活动能够持续性地开展下去。(4)教师评价。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师评价的激励效应更加突出,能够彰显出较强的指引功能,从而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其中,成为班级的小主人。此时教师需要给予科学指导,并鼓励每一位学生踊跃参与,然后通过真诚、积极的评语引导学生共同发展与成长。当然,在客观性评价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确定优点,再讨论缺点与不足,由此使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有一个更加客观、全面的认识。
总之,根据课标的要求,在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此,广大一线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课前三分钟”微课程的重要作用。虽然三分钟的时间不长,但是如果能够巧妙、灵活地利用,自然能够获得显著的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