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长松
每一个单元的课文都是紧扣语文要素进行编排的。在低年级教师可以利用课后习题来落实语文要素。《曹冲称象》是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后习题除了生字外,还有以下三项:
(1)朗读课文。画出课文中提到的两种称象的办法,说说为什么曹冲的办法好。
(2)读第4自然段,借助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赶象上船 ○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在船舷上做记号 ○称石头的重量
(3)读一读,体会每组句子意思的不同,再用加点的词语各说一句话。
曹冲七岁。曹冲才七岁。
大象有多重呢?大象到底有多重呢?
课后第一题要求学生读好停顿,读好人物的语气,从文中提取信息,通过比较,谈自己的想法。课后第二题是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课后第三题是训练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和造句的能力。教学中,我根据编者的编写意图,让学生放声朗读,然后同桌相互讨论,从而让本课的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一、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二年级朗读教学的目标具体表现为: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能在读中感受感叹句和陈述句的不同,体会反问句和陈述句的异同,借助具体语言文字,体会官员和曹冲对待称象的不同表现。在教学本课时,我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再让学生扮演文中不同的角色,通过读引导学生体会官员和曹冲的心情,在读中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1.抓住人物特点,读出语气
在《曹冲称象》中,人物形象鲜明。主角曹冲善于观察,热爱思考。读曹冲的话,语速要适中,透着浓浓的自信。读官员的话,要读好停顿,语调要上扬,读出反问的语气。在教学中,我通过播放音频和学生自读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2.分角色朗读,让表达有序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扮演不同人物,关注官员和曹冲的不同表达,进而为理解后面的习题做铺垫。学生巩固角色体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反复读,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学得津津有味,逐步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悟转变为表达。
二、借助图片和文字,练习复述
教材在相应的课后习题中提出让学生复述课文。复述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课后习题提供了图片,有的课后习题提供了关键词句,让学生的复述简单易行,也为到了三年级的复述故事做了很好的铺垫。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借助课文中提供的情境图和文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在抓住“再、然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理清曹冲称象的先后顺序的基础上,实现提取信息能力和讲述能力的双重提升。
1.借助插图,复述故事
在这一课的结尾,书本配有“赶象上船—画线”的插图。在书本原有的插图基础上,我又准备了“赶象上岸—装石头”和“称石头—知象重”两幅插图,要求学生巧借这三幅插图复述课文。在插图的帮助下,学生的复述不仅有条理,而且很具体。低年级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往往只关注画面,忽视文本内容,直观形象的插图,可以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有序表述。
2.巧用词句,讲述故事
在教学第4自然段时,在学生自读和圈画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曹冲的办法需要几个步骤?”之后留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最后请学生完成课后第二题,在说的过程中,提醒学生使用“再、然后”等词语,让表达有序顺畅。在复述的过程中,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我只是负责引导学生参与,让复述有序开展。
三、理解词义,练习说话
学习语言,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课后第三题,先让学生读句子“曹冲才七岁”。朗读时,略带惊讶、夸赞的语气。“大象到底有多重呢?”朗读时要读出疑问的语气。然后通过换词、联系上下文等不同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加点词语的好处,并用加点的词说话。
教材课后习题是编者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精心设计的。在教学中,教师要站在编者的角度去理解课后习题的妙用,根据学生的学情,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