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外语ESP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分析

2024-06-29 14:04寇培宇马辉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6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商务英语立德树人

寇培宇 马辉

摘 要: 近年来,“课程思政”已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逐步推进。大学外语ESP是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大学外语ESP《商务英语》课程为例,其课程思政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包括课程思政元素缺失、培养目标与教学实践偏差、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足等。基于《商务英语》课程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实例分析其教学环节,探索课程思政视域下数字化教材建设、顶层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测的实施路径,进而实现外语课程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 “三位一体” 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产出导向法;商务英语; 课程改革; 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9052(2024)06-0058-03

引言

2021年12月7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文件提出: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认证、“双高计划”评价、教学成果奖评审等教学类评价成果当中,构建多维度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由此可见,课程思政已纳入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日程,应给予足够重视。

对于外语学科而言,其关键能力包括“培养认知能力,培养合作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职业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与课程思政密切相关。外语课程思政应具体化、可操作化,并与授课内容有机融合,使其达到润物无声、水乳交融的效果。《商务英语》作为大学外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 专业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是商务英语专业本科生必修课程,同时也是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公选课。该课程的教学理念基于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简称POA),其核心旨在克服中国外语教学中“重输入、轻输出”“学用分离”的弊端[1],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

本文以该课程为例,分析其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基于产出导向法的教学实践阐释课程思政融入路径,提出课程思政改革相应实施路径。

一、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缺少课程思政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

以《商务英语》课程为例, 教材选取文章多数来自英美国家报刊,内容原汁原味,时效性强,但缺少中国经济、文化发展与时俱进的内容,也不排除含有固化的西方逻辑和意识形态偏见。此外,00后学生提起西方国家的圣诞节等节日如数家珍,可对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却不甚了之,文化自信及文化传承更无从谈起。可见外语课程思政的改革任重道远,需从教材源头抓起,但传统纸质教材存在传播单向化、资源平面化的问题,并且从策划、编写、校对、到印刷往往需历数年之久,出版后内容时效性又大打折扣。教师需结合课程、学情特点及时补充并厘清课程思政内容,弥补外语课程思政知识点不成体系的弊端,完成碎片化知识的整合与重构。

(二)培养目标和教学实践的偏差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提到,教材内容应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对 “文化自信、思辨能力” 等要求的具体内涵、外延并未明确阐述,个人理解可能存在偏差甚至误读。教师查找网上资源却发现:网上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相对比较零散而不够系统,甚至有时会产生误导。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因缺少相应的针对性指导常感到困惑,也由于自身思政素养不过硬而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将课程思政与具体教学内容紧密结合。

(三)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足

现在有少数教师仍把 “课程思政” 简单等同于 “思政课程” ,错误地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只能由思政课程教师完成,或者存在思政和外语“两张皮”,思政教育成“盖浇饭”的现象[2]。 殊不知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是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最重要保障[3]。课程思政不应该被列为一个单独的教学环节,应使其发生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立德树人的关键不在于言传而在于身教,把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地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与学科内容有机融合,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商务英语与课程思政的探索与融合实践

(一)课程思政元素挖掘

《商务英语》所使用教材为培生教育集团2020年最新修订的《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3(第三版)》。该册书包含品牌、旅游、改变、组织、广告等十个单元,主要通过体验式学习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处理商务情景的不同问题。前五单元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如下表示:

(二)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环节案例分析

以Unit 5《广告》为例,与课程思政的教学融合,课程基于产出导向法设置了“驱动—促成—评价”三大环节,而课程思政就可以潜移默化地融入这些环节当中。

1. 课前驱动环节

课前导入丰田公司曾经引起争议的两则平面广告引导学生思考:一则画面主体是一辆丰田越野车(Land Cruiser)拉着一辆“东风牌”军用卡车沿着山坡艰难前进;另一则广告是一辆丰田“霸道”通过一座石桥,旁边的石狮在向它庄严敬礼,画外音的广告语“霸道,你不得不尊重”。学生小组讨论后得出结论:石桥、石狮都是特定的中国文化符号,二者极易让人联想起卢沟桥及抗日战争。这样的广告创意看似巧妙,但对于一直敏感的中日关系可谓是严重挑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

另一则德国大众集团广告宣传片则巧妙借用“爱、惹、恣、慧”等多个带有“心”字偏旁的汉字,将其分别置于旗下不同车型所适合的场景。学生观看视频后一致认为嵌入多个汉字的上述情景充分展示了中国博大精深、意蕴深长的汉字文化,有效实现与中国消费者的精神共鸣,达到了广告创意深入人心的效果。

两则广告的对比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商务知识的同时认识到:广告创意绝不是一味以吸引消费者眼球为目的,而是需考虑到受众的文化差异、历史渊源等诸多人文因素,实现广告创意与内涵的完美统一。

2. 课中促成环节

课中环节以词语促成、句子促成、篇章促成等学习任务为主要内容,难度层级依次提升,由点及面。教师为学生提供“脚手架”的辅助作用,有效解决学生产出不足的问题。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教师在平台上发布的publicity stunt (宣传噱头), word of mouth(口碑)press coverage (媒体报道), teaser ad.(悬念广告), live ad. (直播广告)等词语,初步了解学习内容Honda skydivers push limits of TV adverts(本田的跳伞运动员突破了电视广告的极限)所涉及的语言难点,为后续学习扫清障碍。教师进而提出问题: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marketing and digital marketing? (传统营销与数字化营销的区别何在?)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二者在费用、用户影响度、互动性、时效性等方面区别,不仅有助于更好厘清文章脉络,而且提高了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另一篇文章Advertisers try the soft sell as TV drifts online( 电视趋向网络化,广告商尝试软销)更是彰显网络广告前倾式体验(即观众观看广告时,随时可以点击鼠标放弃观看)及互动式体验(根据自己喜好选择性观看其中一个版本)的特点。从篇章角度分析,两篇文章均属于商务文体,和普通英语文体相比,具有用词正式、语言简洁、多名词化、长难句多等语体特点。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进一步加深对商务文体特征的理解,有助于促进后续商务文体写作任务产出。

3. 课后评价环节

课后给学生布置小组作业是拍摄2分钟左右的公益广告短视频,要求除了运用多元叙事技巧和丰富视听语言外,还须凸显有一定寓意的主题内容。评价环节为根据其他小组互评平均分加上教师评分所得最高分即为最佳创意广告。

最后经过师生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视频作品“便携式电子书”无真人出镜,配音简洁流畅,巧妙利用镜头语言突出“电子书”与传统纸质书相比轻便、内存大的特点,令人印象深刻。结尾字幕“Reading books is the only thing that remains unchanged in the changing world(读书是变化世界中唯一不变的主题)”有力突出“求知”主题,间接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文明”,引导学生不再满足于碎片化阅读,进入多读书、读好书的更高层次精神境界。通过教学实践,学生从被动接受外语课程思政内容到主动把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入创意广告,实现了自我成长的重要一步,更实现了思想到行动的嬗变。

从上述广告案例的教学实践分析可以看出,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外延包括价值观、家国情怀、道德观念、处世准则、法制观念等多方面内容。对于生长在数字时代的00后“网络原住民”,教师在进行思政教学时需注意:思政教育须入脑入心,情感认同不可或缺。刘春泽认为情感认同凭借其润物无声、直抵心灵的力量,在唤起大学生内心共鸣的同时,也引发他们去思索和探究深层次的价值问题[4]。课程思政须深度挖掘具体课程的切入点,讲授方式的科学性及思政内容的适恰性,才能实现“如盐入水”“水乳交融”的教学效果。

三、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改革的实施路径

通过上述教学实践,总结出相应的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路径如下:

(一)推进数字化外语思政课程教材建设

传统纸质教材的文字化叙事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刻板枯燥,输入形式单一,难以唤起00后学生的兴趣,以图像化叙事为主的数字化教材利用音频、视频等多模态形式,以PC端和手机端为教学支持环境,符合00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习惯。刘建达认为应从思政角度重新编写教材[5]。建设数字化外语思政教材一方面按主题梳理思政元素,厘清教学流程,有助于教师根据校情、学情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不囿于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实现了具有交互性、连通性的立体化育人效果。

(二)加强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教育部一直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师德师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教育管理部门也应从宏观角度给予教师必要的指导,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定期上传课程思政素材进行资源共享;鼓励教师观摩或参加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实现以赛促教;必要时可引导教师跨校进行基于虚拟教研室的方式学习,助力推广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树立课程思政教学的教师楷模,解决各地课程思政教学资源不均衡的现实问题。

(三)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终结性考核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强调要完善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有机结合的学业考评制度。与显性的外语能力评价方式不同,课程思政的考查方式较为隐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和道德修养不易以直观的方式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观察要更为细致入微。教师在与学生课上课下交流时需密切注意学生的思想动态,可以通过个人访谈、匿名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或进行教学反馈,或通过数据挖掘等技术统计手段以便第一时间获取相应信息调整课程思政元素,使其符合信息时代背景对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要求。

结语

目前,笔者主讲的《商务英语1》课程已获批第三批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及2022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说明《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就整体而言,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教师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融入能力、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估等问题仍需要深入探讨研究。外语教师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用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课程思政,充分挖掘课程思政的内涵意蕴,扎根外语教育的主战场,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 “三位一体” 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 文秋芳. 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5,(04):547-558.

[2]文秋芳. 大学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和实施路径[J]. 中国外语,2021,18(02):47-52.

[3]徐锦芬. 论大学英语课程实践与研究[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2):303-308.

[4]刘春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政治认同目标的“三重维度”及其实现路径[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08):51-59.

[5]刘建达.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外语课程改革[J]. 外语电化教学,2020,(06):38-42.

作者简介:寇培宇(1981.12— ),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

马 辉(1978.11— ),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2022年度黑龙江省本科高校首批外语教育改革创新项目“课程思政视域下工科院校外语教学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HWX2022025-B);

2021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专项)“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项目编号:WY2021056-C)。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商务英语立德树人
“任务型”商务英语教学法及应用
基于SPOC的商务英语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