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英华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体育消费需求呈迅猛发展的趋势,体育产业已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新推进器。成都市体育产业于2022年突破千亿规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大产业之一。因此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实现有效体育供给是当前成都市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的关键。本文通过成都市体育产业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梳理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从经济效益、产业结构、市场主体和人才资源方面分析成都市体育产业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从加快培育体育数字经济、加强主导产业的引领作用、加大体育市场主体的培育力度和完善体育产业人才结构四个方面推动成都市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关键词: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对策;成都市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easures of Sports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Chengdu City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s' living standard, residents' sports consumption demand is developing rapidly, and the sports industry has become a new propellant for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Chengdu's sports industry exceeded 100 billion in 2022 an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jor industries driving economic growth. Therefore,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mproving the modern sports industry system, and realizing effective sports supply is the key to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mentum in Chengdu. This article figures out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the sports industry in Chengdu through literature and statistical data,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faced by the sports industry in Chengdu in terms of economic benefits, industrial structure, market players and human resources. It is propose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hengdu's modern sports industry system in four aspects: accelerating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digital economy, strengthening the leading role of leading industries, increasing the cultivation of sports market players and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sports industry talents.
Key words: Sports industry; Current situation; Measures; Chengdu city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到2035年使其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1]。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改善群众高品质生活的重要性已形成社会共识[2]。成都市将体育产业视为经济发展和城市能级提升的新增长点,于2022年对成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清晰的目标:2025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比超2%,成为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2035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5000亿元,产业增加值占比超4%,形成以竞赛表演业和运动休闲业为引领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3]。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成都市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的门槛,迈入中高等城市序列,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体育产业既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拥有发展潜力大、辐射范围广、资源能耗低、经济效益高等特征,在城市发展、地区经济和第三产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居民体育消费需求侧和体育产业供给侧都对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契机。
1. 成都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
1.1 体育产业规模快速增长
成都市体育产业总规模和增加值呈增长态势,2022年实现了体育产业总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成为成都市现代化产业体系“千亿级” 重点产业集群之一。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也创下历史新高,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助力经济增长动能转换、推动经济社会转型的重要引擎。从产业规模来看,2022 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达1005.3亿元,较 2021年增长8.7%,较2018年增长59%;体育产业增加值386.7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 1.86%,较 2021年增长10.2%,较2018年增长79%,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7.4%、8.7%[4],体现了体育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朝阳产业的活力。
1.2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成都体育产业结构总体平稳发展,以体育服务业为主导、居民体育消费为牵引的产业结构特征明显。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体育服务业总规模为698.8亿元,占比达70%,实现增加值为299.91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7.57%,较2021年提升约0.8%。体育制造业总规模为227.5亿元,占比超22.6%,增加值为68.55亿元,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7.73%,较2021年提升约0.3%[4]。从细分行业来看,2022年体育竞赛表演、其他体育服务、体育健身休闲、体育传媒信息服务、体育制造等行业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4%、16.4%、12.6%、12.5%、12.4%。体育服务业所占比例是衡量体育产业结构的重要指标,成都市体育服务业逐渐可观并成为体育产业发展的核心基础,进一步推进内部产值结构优化。
1.3 体育竞赛表演业不断发展
成都市于2021年提出了2025年建成世界赛事名城、2030年建成世界体育名城、2035年建成世界生活名城三步走的发展目标。通过不断完善体育赛事体系推进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发展和城市影响力的建设。成都市申办了202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22年世界乒乓球团体锦标赛、2023年亚足联亚洲杯、2024年羽毛球汤尤杯和2025年世界运动会“五大国际赛事”,改写了西部地区从未举办过高规格全球综合性大赛的历史;顺利举办了2022成都马拉松、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主场赛事等20余项重要赛事,带动成都国际赛事影响力传播指数持续位居全国前列;推动了职业联赛发展,2023赛季中超联赛成都蓉城队主场赛事场均吸引约四万球迷,上座率全国第一;打造了青少年“三星赛事”体系,举办赛事300余项次,覆盖青少年群体1100余万人次,助推成都市体育赛事产业发展。
1.4 体育消费水平逐步提高
自2020年成都市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体育消费总体规模和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连年递增。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成都市体育消费总规模达578.6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4%,较2021年增长8.4%,高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人均体育消费水平提升至2720.6元,较2021年增长8%;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支出占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重达9.4%[4]。从消费结构看,成都市居民在体育用品、健身休闲和体育旅游上消费占比最高,人均消费支出分别为1149.5元、771.6元、276.9元,占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分别为42.3%、28.4%、10.2%。从消费增速看,体育用品消费规模的增长最为迅猛,达到了22.8%,比2021年提高18.4%,其中户外运动装备和健身休闲消费规模增速分别达40%和15.6%。
2. 成都市体育产业所面临的问题
2.1 体育经济效益不够明显
尽管近些年成都体育产业发展步伐加快,但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86%,与一些发达城市3%的水平仍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受传统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阻碍,成都市体育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强调国家投入和政策引导,民营资本的介入较少,市场经济效益不够明显,使得发展体育产业捉襟见肘。第一,体育设施资源与公共利用水平低。2023年成都体育场地设施达6.4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2.5平方米,增幅位列全国首位。但是,大量的体育场地、设施功能单一,较少注重商业开发和群众运营,场地市场化经营效益低,资源浪费较为严重,不仅不符合未来体育综合体的发展趋势,也难以满足居民日常体育消费需求。第二,成都市体育赛事运作市场化程度不高。大部分赛事由体育政府部门行政主办、少部分由企业运作的格局导致赛事商业价值开发不充分,经济带动效应较低。
2.2 体育主导产业发展滞后
以体育赛事为核心的体育服务业是体育产业的主导产业,是带动产业升级和提升城市能级的有力支撑[5]。研究国内外著名体育城市发现,这些城市均有着丰富的赛事资源和高程度集聚的赛事活动,体育赛事对城市经济和形象建设的直接拉动和间接带动效应明显[6]。尽管成都市提出了国际体育赛事名城的发展定位,但当前成都市体育服务业发展与高质量消费需求不匹配,基础产业高级化发展滞后。第一,大型体育赛事数量和能级不足。自2021年开始成都每年引进一项高规格国际赛事并积极申办专业赛事,但比起著名体育城市的赛事布局,成都市在赛事数量和赛事级别方面都仍有差距。第二,本土职业体育赛事的建设相对薄弱。成都市的职业赛事以传统体育项目为主,本土职业体育俱乐部在品牌形象、生态圈建设等方面都存在不足,赛事流量向经济流量转化率低。第三,群众体育赛事参与度低。观察“运动成都”和 “爱成都·迎大运”两大群众性体育赛事,均暴露出赛事项目形式单一、群众参与度不高、消费意愿不强以及赛事项目落后于时代发展等问题。
2.3 体育市场主体薄弱
2022年成都市体育产业法人单位达 8752 家,其中达到限上规模的企业超过 400 家。但总体而言,成都体育企业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领域,在场馆运营、科技研发、智能制造、赛事版权等领域培育的本土体育企业偏少,且缺乏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分行业来看,就体育用品企业而言,除劲浪体育、咕咚科技、沸彻科技等新兴企业拥有少量的市场占有率,大部分成都市本土企业为传统要素投入型企业,处于低端生产制造环节,具有低附加值和高替代性的特征,企业品牌影响力弱。就体育赛事企业而言,成都体育赛事主体发展薄弱,尚未形成知名的体育产业品牌。这是由于成都体育赛事组织体系仍以政府主导为主,体育赛事“管办分离”推进缓慢,从而对体育赛事企业鼓励和引导力度较小,社会资金的积极性较弱。
2.4 体育产业专业人才短缺
成都市体育产业的发展需求与体育产业从业人员供给数量和质量不相匹配,体育产业发展的支撑条件相对薄弱。第一,体育产业复合型人才不足。传统体育发展机制使得体育领域里大多为体育技能无产业知识和有产业知识无体育背景两类人,拥有体育背景的经营管理和运营人才的缺乏越来越制约成都市体育产业化发展。第二,人才培养模式落后。高水平体育经济管理人才是推动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基础,但是成都市设立体育产业相关方面专业的高校匮乏,对体育经济和体育管理的研究相较于北京、上海等高校有差距,对体育产业专业的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人才培养模式功效不明显的问题。
3. 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以数字经济为突破口发展体育经济
数字经济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应以数字经济为创新动能推进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7]。第一,加强体育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智能场馆和设施、体育大数据中心等项目的投资建设,提高数字基础设施覆盖率,强化体育基础设施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第二,在成都已拥有一定水平的高科技产业基础上,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深入赋能体育产业领域,发展以智能化设施、互联网平台、大数据应用为核心的体育新经济,比如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智能体育服务的开发,智能化运动装备器材的研发制造等。第三,成都体育企业大多为中小微传统要素投入企业,政府应利用政策的调控作用,构建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协同发展的机制,从而鼓励企业在要素投入、商业架构、金融普惠﹑搭建生态等多方面加快数字化转型。
3.2 加强主导产业的引领作用
首先是重视体育表演业和运动休闲业的发展,夯实产业基础能力,通过各类赛事和休闲活动拉动节假日消费和夜间经济,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在打造城市品牌、推动产业发展、点燃消费热情等方面的引领作用,从根本上提升产业链的核心能力。第一,在体育表演业方面遵循“引进来” 和“走出去”的原则,构建以国际顶级大赛、高水平职业赛事、特色自主品牌赛事为引领的赛事格局。首先是不断引进国际一流赛事,将赛事同投资建设、品牌展演、文旅消费、文化交流等融合推动,以赛事流量撬动新常态消费增量,将高水平赛事的影响力转变为高质量发展的推进力[8],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赛事给城市带来的综合效益。其次,结合成都资源禀赋与城市特色文化,培育“天府龙泉山”“天府绿道”“熊猫杯”等具有成都符号的自主品牌主题赛事体系,并积极将本土品牌向国际推进。第二,在运动休闲业方面发展优质的户外运动。打造具有天府文化特色、公园城市特点、成都生活美学特征的休闲运动生活品牌,推动自然资源向水上运动、山地户外、冰雪运动、低空运动等开放,以全民参与的户外运动产业促进体育服务消费提质扩容。
3.3 加大体育市场主体内培外引力度
开展体育企业梯度培育模式,实施体育品牌培育和孵化计划,强化分类指导、梯次培育和因企施策,优化体育产业各部门的组织经营和管理方式。第一,大力培育龙头型体育链主企业,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与主体作用[9],并以其为中心搭建体育企业社会网络。协同链主以商引商,引进位处产业链高端的国际性体育组织、体育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和创新平台。第二,增强体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体育企业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科技企业合作,抢占体育科技创新高地。第三,鼓励体育小微企业特色化发展,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的市场占有率高的“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第四,引导中小微企业向龙头企业集中集聚,加强体育产业链的产前、产中及产后各环节之间的无缝链接,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链生态体系[9]。
3.4 加强体育产业人才的培育和保障
完善体育产业人才体系是发展体育产业的基础。第一,培养体育产业专业型人才。引导和支持体育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开展体育产业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共建体育产业教学、科研和培训基地,探索“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以体育职业的市场需求为中心,鼓励高等院校特别是职业院校完善体育产业专业设置和提高教学质量,并依托成都市体育产业协会、知名体育企业及体育赛事,开展体育产业方面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重点培养体育领域里产品研发、赛事运作、产业运营、健身管理等细分专业人才。第二,构建体育产业管理人才队伍。成都市政府体育部门和体育市场主体应重点引进体育经济、体育赛事、运动休闲等方面的专业型、创新型人才,强化体育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为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4. 结语
体育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和幸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发挥着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带动关联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创新等重要作用。实现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成都体育强国建设的关键路径。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面对成都市体育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要求成都市以点连线带面,夯实主导产业的引领扩散作用,推进体育产业与数字经济的融合,重视体育企业的培育以及加强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体育产业的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产业迈上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
参考文献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EB/OL].[2019-9-2].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黄海燕,康露.新时代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与实施路径[J].体育科学,2022,42 (01):15-34+58.
成都市人民政府.成都市“十四五”体育产业建圈强链发展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展望.[EB/OL].[2022-12-23].http://www.chengdu.gov.cn/chengdu/c147315/2022-12/23/content_f1686e03636a46baac45cd4d20b49ac9.shtml.
成都市体育局. 2022年成都市体育产业白皮书.[EB/OL].[2023-07-26]. https://cdsport.chengdu.gov.cn/cdstyj/c149438/2023-07/26/content_43c6f4a0fde44f12af664e9270176ade.shtml.
马培艳,张瑞林,陈圆.产业链现代化背景下我国体育产业链治理的理论要素?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22.46(03).
刘东锋.论全球体育城市的内涵、特征与评价[J].体育学研究,2018,1(04):58-65.
鲍明晓.数字体育: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J].体育科研,42(5):1-5,48.
鲍明晓,赵剑缘.以世界赛事名城建设助力成都突围发展[J].先锋,2019,(09):42-44.
吴金明,钟键能,黄进良.“龙头企业”、“产业七寸”与产业链培育[J].中国工业经济,2007(1):5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