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欢欢 王永林
摘 要: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探析家校社协同视域下我国校园篮球的现实进展并提出优化路径。现实进展:篮球课程内容单一化、体育教师数量较少,家长需要转变教育观念,社区体育设施资源不足。未来路径:政府引领、多方协同,构建校园篮球教育新生态;坚持健康为本,构建多元化、科学化的培养路径;家校社协同推动,促进校园篮球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家校社;校园篮球;篮球教学;体育教育
Research on the Practical Progress and Path of Campus Basketball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Home-School-Community Collaboration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actical progress of campus basketball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mily-school-community collaboration and proposes optimized paths. The practical progress is as follows: the basketball course content is monotonous, the number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is small, parents need to change their educational concepts, and community sports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are insufficient. The future path is as follows: the government leads and multiple parties collaborate to build a new ecological environment for campus basketball education; adhere to the health-oriented principle and build a diversified and scientific training path; family-school-community collaborative promotion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ampus basketball.
KeyWords:Home-school community; School basketball; Basketball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体育是国家强盛的标志,是民族振兴的象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体育的支撑,我国“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 2035 年建成“体育强国”[1]。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的重要历史战略节点,“三大球”振兴发展成为推动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以学校体育为依托的校园“三大球”项目建设成为深化体教改革的重点内容和方向[2]。篮球是三大球之一,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在我国也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但是近些年中国篮球在国际赛场上取得的成绩不是太理想,急需青少年后备篮球人才的补充。任何一项运动的发展的都离不开青少年,青少年在体育运动人群中占很大一部分,青少年校园篮球也是篮球运动发展的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对推动新时期高质量教育制度的建设和发展,又一次指明了中小学家校社合作的重要性[3]。2023年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为新时代进一步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指明了方向[4]。基于此,本文将在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分析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校园篮球的现实进展,并在现实进展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路径,以期为我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助力。
1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概念和关系
国外学者Epstein认为“家校社合作是家庭、学校、社区的合作,学校、家庭和社区对孩子的教育和发展负有共同的责任”[4]。国内专家沈建华教授提出的“学校、社区和家庭”一体化体育发展理论,在体育界掀起了家校社一体化的研究热潮,也使得家校社体育一体化这一青少年体育发展模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5]。家校社协同发展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辅助、社区教育为延伸”的协同育人模式[6],基于家校社协同发展这一对矛盾,在协作发展中实现资源共享与协同共治,解决家校社协同发展中存在的服务供给难题[7]。家校社协同也可以理解为家校社一体化,就是通过协同合作和资源整合,实现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促进与支持,并注重个体间的密切关系与交互作用,促进青少年发展的合力。本研究以“学校、社区和家庭”一体化体育发展理论为基础,聚焦家校社三者协同促进校园篮球的发展,提高我国青少年篮球水平,并在促进的同时,将学校、社区和家庭三者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发挥出来。
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家庭、学校和社区之间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合作以及共同发展的关系,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共同提高校园篮球教育质量,培养青少年篮球后备人才,促进青少年个体的全面发展。第一,学校在校园篮球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即学校是校园篮球发展的源头,是校园篮球不可缺少的部分。学校作为校园篮球教学活动的主体,其承担着组织、引导、监督、评价等诸多责任,是校园篮球发展的主导力量。第二,社区是青少年生活和居住的场所,他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社区的参与,有的社区内有充足的篮球基础设施和好的社区文化氛围,这些都能极大地促进青少年篮球的发展。第三,家长在校园篮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家长对校园篮球的认知和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校园篮球活动的态度和参与程度。家长对青少年篮球的大力支持,非常有利于校园篮球的开展,为青少年的参与提供了保障。基于此,在推动校园篮球的发展进程中,应充分地利用好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关系,实现三者共赢,并通过制定具体的组织和保障措施,促进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共同促进校园篮球的发展。
综上所述,家校社协同共育的目标是培育全面发展的人才,其核心在于三者的密切合作。通过体育教育作为纽带,促进家校社之间的协作配合,以促进各自优势资源的互补与整合。为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的有机融合,各方要明确自身的定位和职责,进行有效地分工协作,充分发挥出各自最大的能力。逐步构建以家庭为基础、学校为引领、社会为辅助的合作育人模式,打破过去以学校为唯一主体的传统育人模式,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育人新格局。
2校园篮球家校社协同育人的现实进展
2.1 校园篮球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学校存在的问题
校园篮球离不开学校,学校篮球课程的设置,篮球场地与设施的规格和师资力量对校园篮球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影响。目前,中小学校园篮球课程的设置方面依旧存在课程内容单一化的现象,篮球课程内容停留在最基本的技术动作练习,仅有运球、投篮和传球等基础动作的教学。在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老师和家长都把重心放在了学生文化课的成绩上,忽视了对孩子的体育教育。尽管体育在学科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但家长们也只是将其看做升学考试的一门科目,并没有意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随着篮球被纳入部分城市的升学考试中,篮球也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重视,篮球课的内容从基础动作练习变成了考试内容的教学和练习,教师让学生按照考试标准反复练习,以求取得理想的成绩。与“新课标”中的篮球课程标准相比,这明显不符,篮球课程内容的设置应符合中小学篮球教学的标准,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教学内容以及训练方法,提高学生参加校园篮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学生在校内的功课压力有了很大程度地降低,体育课和体育活动的时间有所增多,学生们纷纷离开教室参与到体育锻炼中[8]。这对学校体育场地和设施有着很高的要求,对于体育教师的需求增多,同时也增加了体育教师的工作任务量。根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有69.4万人,还差20多万人,在校生人数大约是1.56亿,老师和学生的比例大约是1:225,这意味着我国体育师资力量相对不足[9]。体育教师数量不足,会出现一名教师所执教的班级人数超出标准情况,教师无法在教学时兼顾到如此多的学生,使得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也会影响学生在学习时对篮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的学校选择招聘校外篮球教练来给学生上课,部分学校由于篮球教师人数不够,让其余专项教师指导学生篮球课,也有少部分农村学校由于教师不足都未开展篮球课。中小学体育师资力量的薄弱,不利于我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的发展,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是促进校园篮球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2.2 校园篮球家校社协同育人中家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育的改革,体育得到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家长也逐渐意识到体育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家长长期接受传统教育,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体育意识水平较低。大部分家庭对子女体育的参与仍仅限于观念的支持,缺少与子女一同锻炼的实际行动。在看重文化成绩的时代,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圆梦重点中学、大学,并不关心孩子的体育学习,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得不到家长的充分重视,多数学生由于学业压力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体育锻炼。体育方面的花费在家庭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很小,学生的体育学习缺少经济的保障,在体育方面耗费的时间也会减少。家长的体育观念和积极的参与,是学生参加校园篮球等体育活动的前提,校园篮球有了家庭的支持,学生参与篮球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会得到提升。因此,为了促进孩子全面发展,家长需要转变传统教育观念,重视体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通过积极参与孩子的体育活动,提供经济支持等方式,帮助孩子培养体育兴趣,提高体育水平。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还能够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竞争精神,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2.3 校园篮球家校社协同育人中社区存在的问题
社区是人们在城市中生活的载体,为社区成员提供物质和文化等方面的服务,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提供场地设施与相关的体育知识。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伸,社区也是校园篮球开展的重要场所,社区还会举办各种篮球赛事和活动,吸引众多学生和家长的参与,激发学生的篮球兴趣和热情。当前,我国青少年开展社区篮球活动存在着场地资源不足、人力资源不足和体育组织不足等问题。第一,社区篮球设施和校外体育馆都是对社会居民开放,青少年在使用时得不到保障,学校的体育场馆在放假期间也会关闭,学生难以使用到校园的体育设施资源。第二,社区体育指导员的人数配备较少,培训内容基本以中老年体育保健为主,缺乏对青少年的体育指导,篮球方面的专业水平较低,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第三,近年来我国体育培训行业快速发展,准入门槛过低,行政部门和市场监管部门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青少年社会篮球组织的培训质量参差不齐,学校在遴选社会体育组织协作时难以抉择。社区对校园篮球家校社协调育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加强社区与家庭、学校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篮球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学校、家庭和社区等多方面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促进校园篮球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可以丰富篮球课程内容,提高体育师资力量;家长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重视体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社区提供更多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增加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专业水平,同时加强监管力度,确保体育培训质量。通过加强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篮球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校园篮球家校社协同育人的未来路径
3.1 政府引领、多方协同,构建校园篮球教育新生态
政府部门要加强对校园篮球的顶层设计和规划,制定统一的教育目标和标准,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任务,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机制,为校园篮球的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和政策保障。同时,要加强对校园篮球的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及时总结和推广校园篮球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不断提高校园篮球的教育质量和水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校园篮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升,加强教师的校园篮球教学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教师的校园篮球教学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教师的校园篮球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创新校园篮球教学方法和手段,表彰和奖励校园篮球教学的先进个人和集体。充分利用社会的各种资源和机会,丰富和拓展校园篮球的教学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园篮球的学习和锻炼的机会和平台,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校园篮球比赛和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的校园篮球水平和竞技水平。
3.2 坚持健康为本,构建多元化、科学化的培养路径
坚持“健康第一”的中心思想,抛弃成绩至上和不符合篮球人才发展的理念,关注学生长期的全面发展[10]。对篮球课程进行科学、规范地设置,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选择相应的篮球课程,围绕篮球课程标准设计和选择课程内容,防止出现教学内容单一或重复的现象,合理采用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加强师资力量,设置临时实习职位,引进优秀退役运动员和专业教练员进入学校为学生指导,减轻在职教师的工作压力,解决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转变家长对于子女体育学习的理念,学校向家长传授基本的篮球知识与技能,培养家长的指导能力,陪伴孩子完成家庭体育作业。让家长关注子女在校的篮球学习情况,了解孩子的篮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学校鼓励家长提出关于校园篮球开展的建议并积极采纳。加快社区体育场所建设,扩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队伍,提高社会篮球组织的培训质量,定期进行篮球指导员的培训,提升篮球素养,给予青少年更专业的指导,满足校园篮球发展的需求。
3.3 家校社协同推动,促进校园篮球高质量发展
家庭、学校和社区三者协同促进校园篮球的发展,需要建立在学校和家庭合作、学校和社区合作的基础上与社会联动,家校社三方协作推动青少年篮球高质量发展。学校和家庭的合作要从提高协作意识、沟通交流等方面着手,创建家校合作平台,举办家长体育教育座谈会,让家长了解开展课校园篮球活动的意义与价值,家长之间分享孩子篮球学习的经验,丰富家长的教育方法。通过家庭篮球活动、亲子篮球比赛等媒介增进家长与子女的情感,营造家庭体育氛围,促进家校互动。学校和社区协同整合学校和社会优势资源,开放校园篮球场地,弥补社区篮球场地与设施的不足。寻找校外优秀的篮球俱乐部合作伙伴,与学校联合为社区学生定期开展篮球活动,加强学生课后对篮球技能的运用,巩固所学过的知识与技能。随着体育强国的推进,青少年的社会体育资源日益丰富,将其与家庭和学校的体育资源结合起来,使之逐渐成为促进校园篮球全面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社会性青少年篮球组织规模的壮大和质量的提升,青少年篮球俱乐部、青少年篮球培训以及青少年篮球赛事等为校园篮球的开展带来了动力和支持。
4.结语
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体育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家校社之间的合作,协同推动校园篮球的全面发展。政府继续加大对校园篮球的投入和关注,完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校园篮球的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学校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评价体系的完善,保障学生拥有更多高质量的篮球教育资源。家庭需加强与学校的交流和合作,共同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社区应充分利用其资源和优势,为校园篮球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和帮助。家校社共同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篮球人才和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毛永强, 陈钧, 刘星辰, 等. 体教融合视域下我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23,38(6):690-695.
[2] 董国民, 贾志强, 贾必成. 我国校园篮球发展机遇、困境及优化路径[J]. 体育文化导刊, 2022(11):97-103.
[3] 李家成. 实现认识转变: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前提——基于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建设的背景[J]. 人民教育, 2023(10):10-13.
[4] 杨启光, 刘欣怡. 新时代我国中小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的区域创新组态路径研究——基于创新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 教育学术月刊, 2023(9):81-89.
[5] 张建新, 孙麒麟. 我国校园足球“校、体、社、家”联动发展的现实基础与未来路向[J]. 体育文化导刊, 2023(9):99-104.
[6] 邵逸诚. “双减”背景下“家校社”体育一体化的发展策略[J]. 湖北体育科技, 2023,42(5):461-464.
[7] 余晖. 家长专业化进程中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误区及其澄清[J]. 南京社会科学, 2022(7):145-154.
[8] 陈学东. “双减”背景下中小学体育教学探索[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2,42(26):62-64.
[9] 沈海生, 薛原. “双减”政策背景下“家校社”体育的“共育”与“分治”[J]. 武术研究, 2023,8(9):142-144.
[10] 成湘,王亮.体卫融合视域下中小学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征、挑战及策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23,43(3):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