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树燕 叶劭纬
摘 要:在后疫情时代,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继续影响当今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众所周知,体育锻炼是促进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法,探讨了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健康生活习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有规律锻炼行为的大学生有良好的工作和休息习惯,有规律的饮食,有良好的健康意识。此外,没有经常锻炼行为的学生部分存在睡眠不足、长时间观看屏幕和不健康饮食的状况。本研究为大学生改善生活习惯,甚至提高生活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体育锻炼行为 生活质量 大学生 相关性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and Healthy living Habit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bstract: In the post-pandemic era, unhealthy living habits have continued to impact the physical health of university students nowadays. Physical exercise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s we know to promote healthy living habits. This study explor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university student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and healthy living habits throug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questionnaires, and statistical method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d that working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regular exercise behavior had a good habit of working and resting, regular diets, with good health consciousness. Moreover, without regular exercise behaviors' students partly had the status of sleep inadequacy, long screen time, and unhealthy diets. This study suggests some recommendations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o improve their living habits, even to promot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Words: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Quality of life; College student;Relevance
202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加快建设体育强国”[1]。但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23%的成人和81%的青少年都没有达到WHO建议的身体活动水平[2]。缺乏锻炼、熬夜、肥胖、打游戏、吸烟、饮食不规律、过量饮酒等普遍出现在大学生的生活中,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大学生体质下降现已成为一项严峻的全球性社会问题[3]。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人类的健康有不同的影响[4],同时大学阶段是一个走向成人关键的过度时期,在此期间建立的运动习惯和生活习惯可以在成人阶段得到延续。然而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到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而持续下降,其中包含睡眠质量[5][6]、饮食习惯[7]、手机成瘾[6]和对亚健康认知[8]等。
此外,新冠疫情出现对生活习惯产生不小的影响,大学生睡眠质量较疫情前差[9],上网课时间的增加,饮食行为的改变、体力活动强度下降等[10]现象,对于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虽然,不少国内外学者在体育锻炼行为与生活习惯相关性上都有进行探讨,但进一步了解后疫情时期的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生活习惯相关性仍有其必要性。
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在这个方向进行深入探究,找出后疫情时期,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健康生活习惯之间存在的关系,提出可行性建议。本研究通过对广西师范大学21个学院学生进行调查,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与健康生活习惯的状况,找出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与健康生活习惯的相关性,进而帮助高校大学生提高健康生活意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从而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解决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健康生活习惯相关性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将生活习惯定义为在长期反复生活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一定的规律,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运动习惯等,并以四个维度进行问卷设计,通过问卷星软件对广西师范大学大学生线上发放和回收,剔除无效的问卷后,共回收问卷366份,其中男生158份,女生208份。
2.2.2数理统计法
利用SPSS26.0软件对体育锻炼与入睡时间、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吃早餐频率和亚健康意识的关系分别进行列联表分析、卡方检验,找出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健康生活习惯的相关性,最后提出合理的建议。
3 结果与讨论
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重要手段[11],本研究根据以谢云教授、邢晓燕教授对体育锻炼的划分标准的分析[11][12]以及结合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体育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13]将“满足每周参加体育锻炼在3次及以上,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且锻炼强度在中等及以上”划分为“经常锻炼”人群;将“每周进行运动的频率不稳定、每周一到两次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以上的体育锻炼”划分为“偶尔锻炼”;将“每月进行少于一次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划分为“极少锻炼”;将“长期没有进行30分钟以上的体育锻炼”划分为“不锻炼”。并以此分析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与健康生活习惯的状况,找出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频率与健康生活习惯的相关性。
3.1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入睡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在入睡时间为24点以后的男大学生中,高达100.0%的同学具有不锻炼的不良行为,在女大学生中,有60.0%的同学是不进行锻炼的。其中入睡时间在23点到24点之间的男女大学生的经常锻炼比例最高,分别达34.4%、43.9%;卡方检验的男大学生P值为0.006,女大学生的P值为0.002,说明无论男生还是女生体育锻炼的频率跟入睡时间之间都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是由于经常锻炼可以帮助调节人的生物钟, 促进身体释放多巴胺等激素,使人体内产生具有催眠作用的物质,同时在锻炼过程中身体各器官处于疲劳状态,所以学生会早早入睡,而大部分不锻炼的同学很晚入睡可能是睡前思维异常活跃等占用睡眠时间。
3.2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的相关性分析
从表2可知:在使用电子产品时间为3-4小时之间的男女大学生中,经常锻炼的比例都是最高,分别为39.6%、36.8%,而在使用电子产品为5-6小时的男大学生中,不锻炼的比例高达100.0%,在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超过7小时的女大学生,不进行体育锻炼的比例达一半;卡方检验的男大学生P值为0.178,女大学生的P值为0.002,说明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有显著相关性,此结果与龚丽娟的研究一致:发现参与体育锻炼行为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存明显的相关性相似[14]。大学生锻炼过程中也结合电子产品的使用,但是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对我们的眼睛以及身体其他部位造成很大的伤害,其应该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3.3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早餐进食规律的相关性分析
表3可以看出:在习惯于每天吃早餐的男女大学生中,经常锻炼的同学比例较高,分别为38.5%、47.4%,而男大学生在不吃早餐和偶尔吃中,不锻炼的同学的比例高达50.0%,女大学生在基本每天吃和视情况而定中,不锻炼的同学的比例也比较高。卡方检验的男大学生P值为0.000,说明男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早餐进食规律存在显著性差异,出现此现象原因可能是不经常锻炼的男大学生睡觉比较晚,上课时间早和没有充分意识到早餐的重要性。而经常锻炼的男大学生比较自律,经常锻炼的习惯让他们养成良好的早起习惯和提高他们对健康的认识。卡方检验的女大学生的P值为0.274,说明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早餐进食规律没有显著相关性,但在孙晶晶研究中发现女大学生的健康意识比较高[15]。早餐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不吃早餐会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更容易引起身体上的不适。
3.4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对亚健康认识的相关性分析
在表4可知:在认为自己处于健康状态的男女大学生中,经常锻炼的比例高达38.5%、47.4%,在四类选项中比例最高,而在认为自己处于不健康状态中,男大学生经常锻炼比例达0.0%,不锻炼比例达50.0%,女大学生经常锻炼比例仅有1.8%,不锻炼的比例达20%,经常锻炼的结果远远低于其它三个选项结果。卡方检验的男大学生P值为0.000,女大学生P值为0.002,说明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亚健康认识都存在显著相关性,此结果与邵瑞芳相关研究中发现体育锻炼行为与健康意识存在明显相关性相似[8]。都提出:在不健康的群体中,锻炼频率越低的自认为不健康的比率越高,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缺乏正确的认知以及不能充分理解体育对自身健康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在女生群体中,自认为健康的群体中,锻炼频率相对越高。原因可能是经常进行体育锻炼促进了大学生的健康意识,从而在生活中会有意识的减少损害健康的行为。
4 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调查、整理、分析,本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行为跟健康生活习惯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经常锻炼的学生,作息时间正常,饮食比较规律,健康意识比较高,有很好的生活习惯,而不锻炼的学生出现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身体健康。
在入睡时间、电子设备使用时间、吃早餐频率、点外卖习惯和亚健康意识五个维度中,男女生体育锻炼的频率跟入睡时间、自认为是否存在亚健康的状况两个维度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经常锻炼的学生入睡时间比较早,比较少熬夜,而自认为不健康的群体中,锻炼频率越低的 自认为不健康的比率越高;在女生群体中,自认为健康的群体中,锻炼频率相对越高。在用电子产品的时间维度上,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跟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有显著的差异,男生没有,其中在使用7小时以上的部份,参与体育锻炼频率高的,其比率越低。在吃早餐的频率维度上男生参与体育锻炼与吃早餐的行为有相关,体育锻炼频率与不吃早餐之间呈反比的关系,与基本上每天都吃之间呈正向的关系;女生没有显著的差异,但体育锻炼频率跟不吃早餐之间呈反向的关系。而男女生参与体育锻炼频率与点外卖行为均没有显著的差异。
4.2建议
为了提高高校大学生健康意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以及形成健康生活习惯,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发展,加强国家硬实力,本研究建议:
4.2.1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与生活习惯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积极组织大学生进行集体体育锻炼活动,如校运会、院运会、排球杯、篮球杯等,辅导员、班干平常注意观察班级同学生活习惯,开展与体育锻炼和生活习惯相关的班会、讲座、团日活动等,让班上学生了解体育锻炼与生活习惯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健康意识,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行为。
4.2.2健全学校、社会体育基础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保障高校的体育场地充足、器材齐全,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项目活动,让大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根据自身兴趣爱好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提高对体育锻炼的参与度与兴趣。健全社会社区体育制度,开展社区运动会等活动,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让大学生在放假期间也可以进行体育锻炼。
4.2.3加强对食堂的饮食管理,开设地方特色的早中晚餐
对食堂卫生严格管理,保证提供的食物卫生情况,同时可以提供地方特色美食,提高学生的食欲,增加饭菜窗口,减少学生打饭时间,为学生提供方便,降低学生点外卖的频率,养成健康饮食行为。
4.2.4加大对体育活动和健康活动的经费投入
把经费适度用于在高校校园进行健康知识、不良生活习惯危害、体育锻炼常识等知识的展板展示、横幅的粘贴悬挂、健康课程开发上。
4.2.5完善步道乐跑等校园软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
对高校合作的软件进行完善,可以采取积分制、竞赛制、排名制度等方式,提高学生积极性,通过定点打卡、陪伴约锻炼、趣味指导等提高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参考文献
国务院.体育强国建设纲要[EB/OL].(2019-09- 02)[2022-08-25].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9/02/content_5426485.htm.
Marconcin P,Werneck A,Peralta M,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hysical activity and mental health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the COVID-19 pandemic:a systematic review[J].BMC Public Health,2022,22(1):1-14.
彭玉林,杨军,闫建华.国内外大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研究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0):1583-1587.
王健,张霈.天津市高校大学生生活方式对体质健康的影响研究[J].天津农学院学报,2021,28(04):109-112.
姬晓鹏.乌鲁木齐市高中生睡眠时间与体力活动状况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1,29(1):75-78.
柏杨.孤独感、手机成瘾、睡眠障碍对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37(4):467-474.
田莹莹;朱可可.膳食营养对体育锻炼的影响——以江苏师范大学学生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6,6(15):10,12.
邵瑞芳.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健康意识的相关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4):147-148.
黄筱琳,孟适秋,师乐等.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2,36(4):354-360.
方莹,张亚兰,李林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0(1):21-25.
谢云.三种划分标准下城市居民居家体育锻炼方式的抉择——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0,43(03):92-97.
邢晓燕,李骁天,王凯珍.2种划分标准下不同人群健身行为主观幸福感的比较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30(05):388-394.
Bull FC, Al-Ansari SS, Biddle S,et 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0 guidelines 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behaviour[J].Br J Sports Med. 2020;54(24):1451-1462.
龚丽娟,王金凤.运动类App的使用在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中的有效性研究[J].安 徽体育科技,2022,43(02):80-85.
孙晶晶.针对女大学生饮食习惯的调查分析及建议对策[J].河北农机,2020,(07): 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