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教学视频,深化知识理解

2024-06-28 21:41:25陈立婷
新课程·上旬 2024年11期
关键词:教师教学学生

陈立婷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教师应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由原先的“教教材”模式转变为“用教材教”的新模式,对此,教师要深入理解并全面把握教材的编写体系和内容,还要根据课程标准、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以及心理特征对教材进行创意开发,对教材进行灵活调整和重构。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灵活运用教学视频,多视角呈现教学内容,让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学习乐趣,并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

一、巧用教学视频辅助空间感知

(一)培养空间感知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洞察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演变过程,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撑。在这个过程中教学视频成为有力的教学工具。教学视频以直观性和生动性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空间信息,帮助他们形成清晰的空间概念,通过三维动画和实景拍摄的融合,展现地理事物的立体结构和空间关系,让学生在视觉上获得更为真切的感知,有助于他们在脑海中构建出地理空间的立体模型。不仅如此,教学视频还可以动态地展示地理现象的变化过程,通过模拟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演变,让学生在时间上跨越空间限制,观察地理空间的动态分布和变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空间的变化规律,为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教师在讲解“地球和地球仪”一节时,教学视频能帮助学生准确地把握地球的空间关系。教师通过精心制作的三维动画形象地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过程呈现在学生眼前,让他们清晰地观察到地球的运动轨迹及其产生的效应。这样学生能从视觉上体验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增强他们对地理现象的认知深度。另外,教学视频还可以展示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帮助学生建立全球的空间概念。通过视频中的互动地图和地理位置标注,学生能更直观地感知地球上的各个角落,形成对全球地理布局的清晰认识,以此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全球意识。同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地球,并感知其大小,教师可以在视频中巧妙地融入太空场景,展示太空中的地球、太阳、月亮三者之间的对比情况,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地球的形态和大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可视化的地理关系

地理被称为“地球的物理学”,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空间关系和复杂的地理现象。地理抽象和复杂的概念等,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针对这个现象,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视频将地理知识变得生动化、形象化,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地理知识。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生可以更直白地感受到不同的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感受到地理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和变化过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视频中加入具体的地理案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尺度的地理现象和空间关系,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地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如,对于“地球仪上的经纬度和时区”内容,教师可以制作一个以地球仪为基础的教学视频,视频中可以使用三维动画技术展示地球仪中的经纬线分布情况,并清晰地标注出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等重要纬线,以及本初子午线、东西半球分界线等重要经线。经过动画演示,学生能直观地观察经纬线是如何划分地球表面的,以及它们与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同时,视频还可以展示时区的概念,在地球仪上标注出不同时区的边界,展示各个时区之间的时间差异,观看过后,学生看到当某个时区进入白天时,其他时区可能正处于夜晚,从而理解时区是如何影响全球时间的。

二、巧用教学视频构建认知模型

(一)呈现抽象的概念

在初中地理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难懂的概念,这会使学生感到困惑和迷茫。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教学视频讲解内容改变该现状,教学视频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将复杂、抽象的概念通过图像和动画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而视频教学是以动态的方式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内在逻辑,让原本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直观易懂,同时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和内涵,从而形成清晰的概念框架。另外,教学视频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案例和实例,帮助他们将抽象概念和实际情境结合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具体的应用场景,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概念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也愿意积极地投入学习中。

例如,在学习“地球和地球仪”时,其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如地球自转、公转、经纬线的概念等,这些知识对刚刚接触地理知识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地球在太空中的运动姿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视频的开始是宇宙的场景,将目光放在地球上,进行自转和公转演示。先是地球自转,在视频中,地球缓缓转动,从北极到南极,再从南极回到北极,这个过程中教师配合解说,详细解释地球自转的定义、方向、速度、周期以及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现象等。同时视频还通过标注和箭头指示的方式,清晰地展示地球自转轴的位置和倾斜角度,帮助学生建立对地球自转的直观认识。之后是地球公转,画面中的地球开始围绕太阳转动,形象地展示公转的过程,教师详细解释公转的定义、轨道、速度、周期、公转带来的四季变化现象等。同时在公转演示中,视频还突出黄道面、黄赤交角等关键概念,利用三维动画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这些概念,理解地球的运动规律,激发他们对宇宙的好奇心。

(二)模拟实验加深理解

在地理学习中,对实验和现象的理解和掌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许多教学实验受到条件或安全因素的影响,无法直接进行实际操作。此时,教学视频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了教学平台,通过模拟实验过程了解实验原理,从而对相关知识掌握得更加透彻。同时,视频中的模拟实验利用动画、图表等多媒体元素,在学生面前清晰地呈现出复杂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实验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此外,模拟实验视频的灵活性和安全性较传统实验教学效果更好,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反复观看、反复研究、随时随地学习,还可以让学生深入探究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提供实验的详细解析。

例如,教师设计一个模拟“地球仪构造和使用”的实验,展示地球仪的构造细节、各部件的功能以及正确的使用方法。首先,教师可以运用教学视频展示地球仪的外观,详细解释其尺寸、颜色、基础材质。“地球仪通常由球体、支架、底座三部分组成。球体上绘有各大洲、国家、海洋、河流等地理要素。”其次,教师利用动画形式展示地球仪的球体拆解过程,如经线、纬线、国家边界等;学生根据这些线条和标记可以了解地球上的不同位置和方向。在此基础上,视频展示地球仪的内部结构,如磁铁和轴心,解释它们如何使地球仪稳定旋转。之后学生看到视频中有个孩子旋转了一下地球仪,这里展示的是地球的自转,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昼夜交替的原理。最后,视频以一个总结性的画面结束,再次展示完整的地球仪,并配上教师提前准备好的解说:“同学们,通过这段模拟实验视频,我们了解了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希望大家可以合理利用地球仪来学习和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

三、巧用教学视频辨析相近知识

实际上,教学视频在推动学生深度应用知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尤其是动态演示功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直观、生动的学习环境。通过动态的图像和动画,教师可以形象地展示地理现象的实际演变过程,深入剖析背后的原理和规律,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知识和现象之间的直接联系。与传统的静态教材相比,教学视频的动态性能够呈现更丰富的地理信息,以及这些信息的相互作用和变化情况,以此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现象背后原因的兴趣。不仅如此,教师还应帮助学生深化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让他们观察地理现象从发生到发展的整个过程,从而深刻理解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影响,以此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形成系统的地理思维,从而为后续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例如,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线和纬线的相关知识,运用教学视频进行了动态展示,以地球仪为背景,呈现出经纬线的分布情况。在视频中,教师使用鲜明的色彩和线条标示出经线和纬线,并播放相关知识,如特点、排列规律等。之后,视频展示不同经度和纬度的位置关系,让学生清晰地看到经度和纬度是如何与经线和纬线相对应的。教师在视频中还可以配上一些案例,如展示某个具体地点的经纬度信息,加深学生对该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使其学会如何运用。当完成这一环节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如让学生拖动地球中的某个点标注不同的经纬度,或比较不同地点的经纬度差异。教师利用这种互动式的动态展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经纬线、经度和纬度这些容易混淆的概念。

四、巧用教学视频促进深度应用

教学视频能够创设直观、生动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教师通过教学视频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实际意义的情境任务,使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能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中,从而感受到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在教学视频中可以展现情境中问题的复杂性、多样性和关联性,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分析判断。同时,学生可以将信息通过动画、图表、资料等形式呈现出来,对问题的实质、背景有了更深的理解。不仅如此,教师还能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深度的思考空间,为学生提供专家解读、案例分析等辅助性视频。

例如,教师运用教学视频为学生展示一个海上救援的场景,其中,一艘船在远洋航行中突然发生故障,需要紧急救援。但救援人员需要先准确掌握船只的具体位置才能开展救援活动。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采用经纬网定位。视频中,教师先展示地球仪中的经纬线,标注出经度和纬度。再通过模拟,展示救援队是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他们先通过卫星信号获取船只的经纬度信息,之后在地球仪上迅速找到对应位置。在该过程中,视频的重点是突出显示经纬线的作用,并为学生解释如何通过经纬度信息确定地理位置。在此基础上,视频展示救援队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制订救援计划,根据船只的位置,选择最近的救援船只和航线,确保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现场,该过程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经纬网定位在实际救援中的应用价值。最后,视频呈现救援成功的画面,强调经纬网定位在救援行动中的作用,也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经纬网定位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五、总结

总之,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视频已逐渐崭露头角,并成为地理教学中的一部分。特别是在探讨“地球和地球仪”这一主题时,其价值和意义尤为突出,通过精心设计和运用教学视频,教师能以直观、生动的方式揭示地球的奥秘,从而帮助学生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第八中学)

编辑:赵文静

猜你喜欢
教师教学学生
最美教师
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 01:29:04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50
教师如何说课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1:16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赶不走的学生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东方教育(2017年19期)2017-12-05 15:14:48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唐山文学(2016年2期)2017-01-15 14:03:59
学生写话
学生写的话
圆我教师梦
吐鲁番(2014年2期)2014-02-28 16: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