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群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4.11.058
[摘 要]因医疗卫生体制不断变革,相关部门以及群众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的要求愈发提高,乡镇卫生院唯有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才能完全履行自身职能,提供好的医疗卫生服务。内部控制是各单位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乡镇卫生院来说也不例外。然而现阶段,仍有部分乡镇卫生院在落实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困境,为了探讨卫生院如何加强内部控制,文章以内部控制的意义为引线,以突破现阶段落实该项工作存在的困境为首要任务,立足乡镇卫生院自身实际需求,从思想建设、控制活动、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入手构建内控体系,以期有助于指导乡镇卫生院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志码:A
乡镇卫生院属于综合性事业单位机构,多由县或镇设立,主要负责该地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农村区域看病难的问题。为了实现规范化运营及发展、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各乡镇卫生院开始探索转型发展道路。内部控制是助力各行政事业单位发展的必要手段,能够通过合理化方法、规程规范业务活动,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增强核心竞争能力。
1 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方面,可提高运营效率。乡镇卫生院能够为群众提供便捷、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因群众医疗服务意识以及权利意识不断强化,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的要求提高,高效落实内部控制,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可准确对每位职工工作情况进行考核,结合奖惩制度,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及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助推乡镇卫生院稳定发展。另一方面,可提高医院整体管理水平。乡镇卫生院在运营及发展过程中面临诸多风险问题,加强内部控制能够及时发现业务环节潜在的风险问题,实现全过程控制,使业务活动控制合法合规,从而有效规划和使用资金,实现各类资产保值增值,继而减少经济损失,为乡镇卫生院完全履行社会性及公益性职能奠定基础,从而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1]。
2 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落实困境
2.1 内部控制基础较为薄弱
第一,因我国内部控制理念的兴起和践行较晚,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管理者缺乏内部控制意识,未能将内部控制制度贯穿医院所有经济业务与过程,仅仅将内部控制局限在基础财务核算层面,使得控制范围受限[2]。此外,大部分管理者未能发挥引领职能,内部控制相关内容宣传力度不足,导致大部分员工缺乏内部控制意识,执行效果不理想。
第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现阶段乡镇卫生院现有的管理制度多与会计核算、预算管理、成本管理制度相关联,存在业务层面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加之现有管理制度内容不够全面细化,导致实际操作性不强[3]。甚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时,因缺乏制度指导以及约束,以“特事特办”为由违反相关制度要求,逾越相关岗位职责权限,导致管理混乱。
2.2 各类业务活动控制不全面
第一,预算业务控制不合理。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并未构建独立的预算部门及工作人员,多由财务人员兼职,因财务人员精力有限,编制预算时往往为了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依据上年的发生额上调一定比例,导致预算结构与实际业务需求不相符。同时,在选择预算编制方法时多选择增减量预算法,未能考虑业务规模及特点等,导致编制结构有失合理。此外,因预算绩效管理机制缺位,相关人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自主性及经验性行为,导致预算执行与预期目标之间存在较大偏差,难以为下一年度预算编制提供信息依据。
第二,收支管理不合理。乡镇卫生院部分管理者对收入管控较为松散,可能导致相关人员违反财务法规,私存私放部分资金,设立“小金库”,影响单位收入规范化管理效率。支出控制多局限于付款阶段,未能仔细衡量支出单据的真实性、信息完整性、准确性等,经常会出现先付款后审核的现象,难以保证支出合理合规。
第三,资产管理不规范。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行政管理人员匮乏的现象,因部分人员身兼数职,未能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难以构建制约管理机制,容易加剧经济活动风险。同时,因未能定期清查资产存余情况,盲目购进资产,导致大量资产闲置,加之报废处理不及时,出现资产登记在册,但不具备相应价值功能的现象,抑或是处置后未能变更资产登记信息,出现账实不符的现象,难以保证有限的资产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第四,采购管理不规范。采购是医疗机构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医院的经营及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阶段部分医院存在采购管理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医院未优化采购部门组织结构,加之缺乏系统配套采购管理制度,存在分工不明确的弊端;二是因医院采购物资量大且种类繁多,临时应急采购时常发生,而部分医院缺乏科学规范的采购管理控制流程,财务人员将过多的精力放在采购环节,对验收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弱化了采购工作的透明度,难以保证采购资金的安全及物资质量,无法及时发现采购人员违规违纪行为。三是监督机制不健全,部分医院审计人员仅核对了采购金额、合同及签字手续等,对采购人员和相关招标活动的合规性要求不够严格,导致内部控制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2.3 风险评估体系亟待健全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构建健全的风险评估体系能够尽早识别并防范风险,实现稳定运营。然而当前阶段大部分乡镇卫生院管理者及员工缺乏风险识别意识,认为各项经济活动只要遵循规章制度落实便可,忽视了内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风险防控工作局限于事后补救,造成经济损失。在这一错误理念引导下,部分乡镇卫生院并未成立风险评估小组,加之专业人才缺乏,未能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无法对风险防控流程进行优化,导致相关工作的落实缺乏体系指导,不利于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策略。此外,因风险评估手段单一,相关风险信息的搜集及处理多依赖人工,难以保证其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影响了风险防范水平的提高。
2.4 内部控制评价机制缺失
当前阶段我国大部分卫生院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内部控制评价及监督机制缺失,导致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不理想。一方面,乡镇卫生院运营规模较小,内部缺乏监督机构,难以及时评价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不利于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加之有的卫生院并未健全监督机制,导致内部控制工作缺乏规范性。另一方面,因身兼数职现象是乡镇卫生院常见管理弊端,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自己监督自己的工作现象,导致监督工作名不副实,监督职能难以发挥。
3 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策略
3.1 重视内部控制基础建设
第一,重视思想建设。在管理者层面,乡镇卫生院领导者需革新思想观念,结合相关文件要求明确内部控制实施的必要性及相关要点,全面分析当前阶段卫生院运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拟定改进策略,构建适宜自身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体系。在员工层面,管理者需加大内部控制宣传力度,如发放手册、张贴文化专栏、召开主题讲座等,让全体员工知晓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
第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管理者需全面分析现行内部控制制度运行情况,分析缺陷,制定改进方案,继而秉持学习态度,到同行单位中学习并引进先进管理制度,构建适宜自身发展需求的制度体系,保证制度内容完整、可操作。一方面,需构建“三权分离”机制,实现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分离,有效预防舞弊及腐败行为。另一方面,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保证专人专岗,实现责任到人,保证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问责、追责到人。
3.2 实现各类业务全面控制
第一,预算管理。在编制预算过程中,编制人员需全面搜集相关信息,解读国家有关政策,在与各部门交流协调的基础上依据运营管理计划编制、细化预算,保证编制结果准确[4]。在这一过程中需重视编制方法的选择,如弹性预算法、滚动预算法、零基预算法等,必要时可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保证编制合理、科学。编制结束后将方案交付给决策工作组,审批后将预算指标分解至各职能部门,下达执行方案,保证预算执行有效。构建执行同步分析机制,定期汇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增强约束作用。此外,可将预算管理纳入绩效管理,构建目标引领编制、监控保障执行、评价结果及时反馈、反馈调整目标的预算管理长效机制。
第二,收支管理。由财务部门落实该项管理工作,保证收入及时入账,严谨设立账外账;及时清查逾期未收回款项,划分催收责任,保障应收账款及时回笼。需注意的是,乡镇卫生院收入统一由财务部门组织收取并及时入账,各科室及个人必须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制度,严禁部门或个人擅自收费。支出环节需严格审核相关手续,按照业务报销流程支付款项,严禁越权审批或使用虚假票据,预防资金流失,定期分析支出情况,明确经济收益。此外,需加强支出项目账务处理,准确登记相关信息,实现合同、批文同步归档,保障各类支出活动有据可查。在这一过程中可建立收入征管信息系统,实行各类信息的全面搜集及存储,便于落实收入分析及对账工作。在落实收支管理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保障管理有效。
第三,资产管理。乡镇卫生院需成立资产管理部门,明确该部门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加强对各类资产的管理,建立管理台账,健全管理制度,落实购置、验收、使用、处置等全过程管理。同时,资产管理部门需定期或不定期清查各类资产,确保账实一致,若存在不符的情况,需及时查明原因并改进。在这一过程中,可构建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动态化监管,明确资产变动情况,提高管理水平。无论是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抑或是资产管理,都应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例如,预算管理需合理设岗,保证预算编制、审批、执行、评价等岗位真正分离。
第四,采购管理。一是医院需成立专业的采购业务归口管理部门,在部门内部针对各个工作环节设置人员,包含采购人员、记录人员、统计人员及复核人员等。同时,需严格落实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确保专人专岗,构建相互监督工作机制。二是医院需遵循内部控制原则,在充分考虑市场的情况下,严格依据各科室实际需求制定科学的购置计划,科学分析招标采购成本、数量等,完善采购需求计划,以免造成设备,药品、材料使用率低、资源浪费等现象。三是对于乡镇卫生院而言,财务部门是负责监督采购行为的主要部门,需充分利用自身在采购管理中的角色,全流程参与采购业务的各个环节,跟踪采购流程,准备相关资料,从严要求相关人员采购行为,发挥监督管理作用。
3.3 逐步健全风险评估体系
第一,成立内部控制工作小组及领导小组,前者负责搜集风险评估相关资料信息、拟定风险评估防范方案、实施风险评估工作、指导各部门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汇总风险评估结果、拟定整改方案等;后者负责审批风险评估方案、指导相关人员落实风险控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需增强风险评估意识,明确该项工作落实的重要性,将其放在战略高度加以落实。各小组需择取复合型人才,确保其具备风险识别以及防范能力,能够指导各项工作高效开展。
第二,需构建完善的风险防范体系,指导各项工作开展。一是风险识别。由工作小组搜集并分析风险相关资料信息,全面分析卫生院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编制风险清单。在这一过程中需从单位层面、业务活动层面多角度考虑。二是风险评估。详细掌握各类影响因素后可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前者包含问卷调查、集体讨论、专家咨询等方法,后者包含统计概率及分析方法等,乡镇卫生院可邀请专业人士在内部召开集体会议,选择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全面分析风险诱发因素、危害、应对方案等,依据其损害程度进行风险排序,明确风险防控重要性以及紧迫性,为推进风险防范工作开展提供依据。三是在风险评估结束后,需针对风险类型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如风险规避策略、风险降低策略、风险分担策略、风险承受策略等,经过论证分析及评价,选择最优的方案。例如,对于超过可承诺范围的风险,选择风险规避策略,放弃或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减少经济损失。
第三,乡镇卫生院需紧抓信息化时代优势,合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风险防范系统,用于收录风险相关数据信息,便于使用者及时查阅及调取,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同时,可设置风险预警值,确保风险系数达到预警值时能够第一时间以弹窗的形式告知相关部门,便于早期应对,实现风险防控全过程、动态化管理,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3.4 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机制
第一,乡镇卫生院需成立内部监督机构,保证其独立性与权威性,配置复合型人才,确保监督审计人员能够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审计的方法,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不断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循环管理。第二,构建监督审计机制,指导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针对单位日常业务开展日常审计活动,针对各专项资金等开展专项审计活动,构建常态化、长效化监管体系,落实各项审计监管责任目标。第三,需及时将监督考核结果反馈至工作人员,面对面与其交流沟通,告知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其商定改进方向,避免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第四,可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相挂钩,对于内部控制执行效果较好的部门及员工给予精神、物质激励,起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作用;反之,对于执行效果不理想的部门及员工给予适当惩处,达到约束目的,保障内部控制合规性管理,推动乡镇卫生院长久发展。
4 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逐渐深入,乡镇卫生院开始注重医疗服务水平与内部管理水平的双向提高,但现阶段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效果不佳,难以契合自身发展需求,导致发展进程受阻。对此,管理人员需秉持全局观念,立足自身发展实际需求,从多角度入手,如强化内部控制基础建设、规范业务控制活动、加大风险防控力度、构建内控评价以及监督机制等,保障各项工作规范开展,严格约束员工行为,保证各项经济活动规范开展,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及内部管理水平,助推乡镇卫生院实现战略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珺. 试论内部控制在乡镇卫生院的应用实践[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2(23):60-62.
[2]张丽群. 关于加强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J]. 财经界,2022(17):47-49.
[3]丁之山. 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 财会学习,2021(26):191-193.
[4]林慧. 乡镇卫生院内部控制现状及改进策略研究[J]. 质量与市场,2021(23):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