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党报新闻工作者如何践行“四力”

2024-06-28 14:31:37龙劲存
新闻世界 2024年6期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

龙劲存

【摘   要】鉴于党报报道所具有的政治性和新闻性特征,新闻工作者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并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同时学深悟透并诠释党的执政理念,做到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提升“四力”便是党报记者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最为简洁、有效的方式之一。本文以云南日报为例,就如何在工作实践中增强记者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以及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者如何提升政治素质、理论素养、业务能力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党报;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创新路径

当今时代,我国媒体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舆论生态环境变得愈发复杂。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基于此,云南日报深入学习并积极践行提升“四力”的相关要求和规范,加强报社新闻采编队伍建设,为努力提升党报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指明了方向。

一、党报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的背景

(一)承担使命任务的要求

随着传播技术日益先进,传播手段更加丰富,传统媒体尤其是报纸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党报必须练强“内功”,提高办报水平,提升自身竞争力。党报新闻工作者要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务,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因此,党的新闻工作者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增强“四力”,完成党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通过锻炼“脚力”来全面且深刻地了解我国的国情、党情和民情,无论是采还是编,都应该是一名杂家,在广博的知识领域和社会实践中锻炼“脚力”,深入基层,在新闻现场真正“跑”起来。通过锻炼“眼力”来更好地洞察社会百态、世间万象,正确认知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练就一双善于发现新闻价值的“火眼金睛”,采用独特的视角去采写新闻和编辑稿件;通过锻炼“脑力”来更好地对新闻工作的开展进行优化和创新,“脑力”是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的理解和思考的体现。“笔力”即文字表达能力,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力,通过锻炼笔力来将党的方针政策传递给社会大众,让党的创新理论走入寻常百姓家。

(二)提升综合素质的要求

党报新闻工作者肩负着传播党和政府声音以及反映人民诉求的重任,在正确引导社会舆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通过不断加强学习来更新知识结构、了解熟悉新的领域、尽快掌握新的传播设备和技术手段,拓展新的视野,从根本上突破“本领恐慌”“能力不足”问题,为践行“四力”提供动力源和技术支撑[1]。其次,要修炼调查研究的功力,新闻采编人员必须深入群众,走到老百姓身边,到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去观察采访掌握真实的素材,真正摸清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及诉求,了解社情民意。再次,切实增强新闻工作者的“政治定力”“专业能力”“创新思维”和“职业素养”等关键性和基础性要素,全面提升整体素质能力。大量实践和生动案例证明,新闻工作者要经过长期的历练、锤炼和修炼,通过不断地实战、积累和沉淀,才能实现提升自己综合素质和能力的目的。

(三)创新发展路径的要求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的媒体传播形态层出不穷,“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悄然来临,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等社交网络平台遍布,新闻舆论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的传播格局正在形成、新的传播手段和技术在不断升级,这给传统的新闻宣传工作造成了巨大冲击。

党报宣传工作要积极主动去应对外部大环境的挑战,及时突破转型中的种种瓶颈,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传播路径创新突破,已经成为当前媒体在转型过程中共同面对并急需解决的主要课题。而这就要求党报采编人员不仅要磨炼“脚力”“眼力”,更要学会“盯网络”,从网络上了解和掌握民声、民生,汇集网络舆情;记者如只能做到妙笔生花还算不上有真正的好“笔力”,还需要提高选题策划能力,进一步学习短视频制作等技能,不断在守正中创新,尝试探索更多的表达形式,能够生产为当下受众所喜闻乐见的新作品、新内容,练就“十八般武艺”。

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进入会议现场采访的记者人数有限,云南日报报业集团尝试聚合以“云南日报两微一端、云南网、春城晚报开屏新闻网”为核心的全媒传播平台,充分展现融媒体传播的技术优势,州(市)分社记者联动,创新策划了“云连线”采访方式,记者视频连线采访北京会场的云南各领域党代表,驻站记者深入多个边境幸福村采访一线群众,通过“视频+图片+文字”形式再现了“边疆人民心向党、我在边疆望北京”等系列报网联动报道,用一些少数民族语言讲述他们的幸福生活,吸引了数以万计受众的关注。

二、党报新闻采编人员践行“四力”的路径

(一)踩泥土,苦练脚力

脚力作为“四力”中的基础能力,不仅是党报新闻工作者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的表现,同时也是写出沾泥带土、热气腾腾新闻作品的前提和保证[2]。要想写出优秀的新闻作品,就要坚决杜绝闭门造车现象发生,新闻工作者要真正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走近老百姓、到达新闻现场采访,切实践行好新闻是用脚板跑出来的,访农家,走街串巷,了解国情、民情。

云南日报作为云南省级党报,采编人员始终坚持到新闻发生的第一现场,尤其是在报道各种突发性事件之中,体现出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难,迎难而上的职业素养。2020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云南日报派出了采访小组随医疗救援队深入咸宁疫情防控和救治一线,和白衣天使们同吃同住,先后采访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一线医护工作者以及核酸检测人员等,记录他们最为平常且真实的抗疫工作,将这些在最为艰苦和危险环境下坚持工作的人物事迹呈现在社会大众面前,展示出他们不畏艰辛,大爱无疆的品质。云南日报全体新闻工作者放弃了休假,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报纸专门开设了“众志成城,阻击疫情”专栏,先后发表了《没有硝烟的战场》《我和病毒零距离》等系列独家报道,向广大群众传递了抗疫的信心,同时也树立起了党报应有的权威。

(二)盯基层,增强眼力

“眼力”是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独特眼光,能够在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之中挖掘出真善美,辨别出假恶丑,选择富有内涵和层次的题材,弘扬社会发展主旋律,传播时代正能量。新闻工作者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在“眼力”锻炼方面下大功夫,锤炼出一双能够发现新闻“金矿”的眼睛,只有这样才能够写出具有亲和力、公信力以及引导力的新闻稿件[3]。当前,各种社会矛盾不断交织,深化改革会碰上一些困难,在这种背景下,为使改革稳步推进,就需要新闻工作者能够将民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堵点及合理诉求及时报道出来,切实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从而为我国社会的转型发展做出贡献。此外,还需要新闻工作者能够将眼光投向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利用党报所拥有的宣传势能,逐步汇聚起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一次下乡采访的过程中,笔者深入至昆明市远郊县某乡镇,了解到某村进出的主干道狭窄蜿蜒,这对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和村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随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持续推进,该村和外界连通的公路已经建成通车,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发生了质的变化。这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但笔者坐在电脑前却无从下笔,找不到该题材写作的切入点。为此,笔者决定循着新建成的公路到达该乡村去找寻写作的灵感和素材。当天恰逢乡村集市,街上人头攒动,种类繁多的农产品摆放有序,在和当地村民进行沟通交流之后得知,由于集镇通往外面的公路拓宽了,集市的规模变得更大了,人气相比之前也更旺了,集市交易的时间也变得更长了。看着这一片热闹的景象,笔者瞬间有了写作的灵感,以该村集市的变化为切入点来反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交通状况的改变为村民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回去之后便完成了新闻稿件的写作。

在如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要想写好新闻报道,使其在具备真实性、时效性的同时,还要将其写成有深度、有内涵的稿件,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练好“眼力”,学会对事物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以便发现日常生活之中所蕴藏的“金矿”,能够从寻常的事物表象下获得多元化的新闻灵感,写出具有丰富内涵和读者关注的新闻作品。

(三)顾大局,强化脑力

好的新闻作品应该要有强烈的时代感、正确的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需要新闻从业者不断提升“四个意识”,顾全大局,丰富自己的“脑力”。 所谓“脑力”,指的是思考力和判断力,其不仅代表着新闻工作者所拥有的政治素养和思维能力,更是新闻工作者对于新闻事件的理解和思考。对于党报记者来讲,首先应从自身入手,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不断磨炼,积累与沉淀厚重的思想力。此外,党报记者还应具有顾全大局的意识,站在党和人民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各种问题,秉持着走群众路线的原则,以确保党报始终代表人民的立场,坚持实事求是来报道各种新闻,只有这样才能够打开人民群众的心扉,提升人民群众对于党报的信任度。

2021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边境村的老支书们回信,勉励他们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乡亲们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云南日报迅即派出采访小分队深入沧源佤族自治县9个边境村采访,8月21日在云南日报一版刊发了《阿佤人民再唱新歌》一组稿件。“木鼓声声,歌声阵阵,《阿佤人民唱新歌》穿透雨雾、激越群山;佤语‘加林加林赛,响彻南滚河岸,激荡人心”。该稿件先后荣获云南新闻奖一等奖、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由此可以看出,新闻工作者要想写出一篇优质的新闻报道,需要多思考,深入挖掘和分析新闻事件内在的联系,这样的新闻报道才是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

(四)起风雷,锻炼笔力

“笔力”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在写作笔法上所彰显出来的气势和力量,是其写作能力的体现。而要想做到笔起风雷,就需要将笔力、脚力、眼力和脑力融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将全部的能量注入到笔尖之上,并通过笔法体现出来。为此,新闻工作者还应努力在笔力上面下苦功夫[4]。具体来讲,新闻工作者一方面应深入基层,和广大民众进行深入地交流,熟悉群众的语言特征,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进行新闻稿件的写作。在对新闻稿件进行布局时,应将脚力所走过的历程、眼力所发现的事物、脑力进行思考所得到的观点都贯注于笔端,以便创作出观点新颖、内容充实以及语言朴实的新闻作品。另一方面,应始终保持学习的好习惯,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典故,并将其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做到知典学史,旁征博引,在进行新闻写作的过程中,对于自己使用的典故和词汇能够信手拈来,以便写出有思想、有气势、有品质、有生命的优秀作品。

新闻“四力”是党报工作者的综合素养,更是一种必备的核心竞争力,在新闻舆论工作中,新闻记者的“四力”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共同构成了新闻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有机整体。只有切实践行“四力”,采写出的新闻稿件才具有可读性,方能抓住受众眼球,能够自带流量,增强传播力和影响力。云南日报2023年11月2日一版头条刊出《打造增收产业链奏响乡村共富曲》的稿件,由云南日报两名记者深入会泽县娜姑镇发基卡村实地进行了3天的采访,把娜姑镇党委利用当地气候和水土等资源特点,确定全镇“一盘棋”走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推进“党组织+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化发展模式。一村一策、一山一业、依托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资源,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户以土地入股、流转、生产托管方式参与经营,党员带群众、大户带小户,将特色产业助力农民共富的乡村振兴成功案例呈现给读者。稿件被评为第40届(2023年度)云南省新闻一等奖。

三、结语

在当今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环境下,人们对于新闻报道内容的质量给予了更多关注,一篇高质量的新闻作品不仅能够正确引导舆论,而且能够影响民众的价值取向,体现出党报鲜明的政治立场。因此,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讲应不断增强“四力”,坚持群众路线,深入民众和基层,紧紧围绕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新闻作品来聚民心、兴文化、展形象,关注社会热点,表达百姓诉求,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新的篇章。

注释:

[1]张海旭.增强“四力”,写好党报精品新闻作品——以《防城港日报》为视角[J].新闻潮,2021(07):68-70.

[2]孔德青.基层党报锤炼“四力”的实践思考——从晋中日报新闻采写说起[J].新闻战线,2021(06):111-113.

[3]全国城市党媒百名优秀新闻工作者[J].城市党报研究,2019(09):16-56.

[4]米韵熹.增强“四力”做合格的新时代新闻工作者——从地方党报的“四力”实践谈起[J].青年记者,2019(11):50-51.

(作者: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主任编辑)

责编:周蕾

猜你喜欢
新闻工作者践行四力
以“四力”赋能报道 把新闻提“鲜”变“活”
传媒评论(2019年8期)2019-11-11 12:22:46
用好“四力”法宝 “走”深新闻一线
传媒评论(2019年5期)2019-08-30 03:50:12
增强“四力”靠什么
传媒评论(2019年12期)2019-08-24 07:55:02
扩大视野 更新知识
新闻控制、采编话语权与报道影响力分析
东方教育(2016年14期)2017-01-16 11:34:48
论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工作取向的三个维度
新闻前哨(2016年12期)2017-01-03 22:54:56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 22:05:41
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8:01:37
一项必须做好的育人工程
科技视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2:18:51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企业导报(2016年6期)2016-04-21 17:48:40